襄阳“古隆中”,又称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有1800多年历史,因诸葛亮“
躬耕陇亩”、刘备“
三顾茅庐”,引发《
隆中对》,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历史沿革
三国
隆中是
诸葛亮十七岁至二十七岁(197年~207年)躬耕读书的成才之地。诸葛亮在隆中的十年中,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密切关注天下大事。207年,
刘备在
徐庶的推荐下,亲自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住的草庐,敦请诸葛亮出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刘备谦虚诚恳的态度使诸葛亮深为感动,于是他便把在隆中十年所观察的天下形势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战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隆中成为后世缅怀先贤、纪念先贤的重要名胜地,历朝历代都得到保护、维修和建设。
两晋南北朝
诸葛亮离开隆中后,他住的竹篱草庐依旧保存了下来,据南朝
盛弘之《
荆州记》载,诸葛亮草庐前“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避暑台。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诸葛亮一家离开隆中后,曾有一户姓董人家在草庐住过,因“家殄衰亡,后人不敢复憩焉”。
诸葛亮离开隆中的第二年,即208年,襄阳被曹操占领,直到西晋统一全国为止,襄阳一直是曹操的地盘,所以这期间隆中诸葛亮故居一直无人过问。到晋代先后有
刘弘、
习凿齿前来祭拜诸葛亮。刘宋盛弘之撰《荆州记》、萧梁鲍至撰《南雍州记》均有记载,隆中诸葛亮故宅尚在,有井已干涸,齐
建武年间,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
唐宋时代
唐
大中十年(856年),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襄阳)
李景让维修隆中武侯祠,并立“蜀丞相武乡忠武侯诸葛公碑”,碑文由李景让撰,南宋
王象之《舆地碑记目》载:“唐蜀丞相诸葛公碑,大中三年李景让撰,今在隆中。”
唐
光化五年(902年),朝廷封诸葛孔明为武灵王,并赐庙隆中。
五代晋
天福三年(938年),隆中武灵王学业堂竣工,并刻碑纪其事。碑文由襄州节度使安从进的观察判官李光图撰写。《复斋碑录》载:“《卧龙山武灵王学业堂记》,李光图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天福三年七月记”。
宋代古隆中规模进一步扩大,曾巩、王安石、苏轼、刘光祖等许多名人都到过古隆中记下了他们对诸葛亮的赞颂。至宋孝宗时,隆中诸葛亮庙被赐“英惠庙额”,加号“仁济”。
元明清
元朝
至正年间,广德寺书院迁到隆中诸葛草庐,称为隆中书院。
明代
成化年间,“隆中十景”形成的,明代吴绶和进士王越先后作过“隆中十景诗”。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襄简王
朱见淑毁掉诸葛遗虚并迁走古隆中书院,原有的土木建筑碑刻石铭遭到极大破坏。后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祠。明正德二年(1507年),
明武宗朱厚照御赐庙额“忠武”,定祭品,春秋致祭,并让翰林院撰写祭文。
明
嘉靖四年(1525年),正德进士
徐咸任襄阳知府,到隆中拜谒诸葛亮故居,看到武侯祠“湫隘倾祀”,“瞩目为之愀然”,遂与监察御史王秀共同发起重修诸葛武侯祠(见明・郑杰《重修诸葛武侯词记》)。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隆中立草庐碑。当时的著名书法家
江汇题字,正面书“草庐”,背面题“龙卧处”。此碑现保存完好。
明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宪大夫、都察院协院事左佥都御史李祯重修武侯祠,并购祠产,增建房屋,立《重修碑记》一块,记载了隆中遭襄简王破坏以后的情况。碑阴刻诸葛亮画像,是现存最早的诸葛亮石刻画像。
明
崇祯十六年(1643 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襄阳,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称新顺王。起义军杀藩王,同时挖掘那个迷信风水毁坏诸葛亮故居的襄简王坟墓,为隆中原貌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清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襄阳观察使
赵宏恩在明末起义军捣毁藩陵基础上重建武侯祠庙,并在草庐原址立草庐亭。
清
光绪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年一1893年),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湖广总督
裕禄和湖北提督程文炳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民国以后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蒋中正到访古隆中,举行祭祀仪式并拔款维修古迹,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铜鼓台等并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对祠、
三顾堂、
野云庵、三义殿进行维修,为明代碑刻加修碑亭。1984年新建了吟啸山庄、
老龙洞景区建筑群。1987年重建隆中书院,修复诸葛草庐。胡耀帮、李先念、赵紫阳、李鹏、万里、薄一波、姚依林、方毅、陆定一等先后游览隆中,并留名、题词或撰书楹联。
1990年3月15日,历史地理学家
谭其骧为隆中提词: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邓县之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北周省邓县,此后隆中遂属襄阳。
建筑格局
襄阳“古隆中”的纪念性建筑有武侯祠、三顾堂、隆中书院、卧龙深处、“古隆中”牌坊、古柏亭、抱膝亭、草庐亭、草庐碑等。
古隆中牌坊是隆中的标志,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湖北提督
程文炳所建,仿木结构,四柱三门楼式,十个抱鼓将四柱固定,上面雕梁画栋,起角弯爪,单檐斗拱,带脊座吻,线雕、浮雕、透雕融熔于一体,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坊体高大,蔚然壮观。“古隆中”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用青石开榫组装而成。正面中匾上阴刻“古隆中”三个大字,两中柱上雕唐代大诗人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两边横匾上雕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古训和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二龙戏珠等图案。背面中匾上方刻“三代下一人”,两边柱上刻“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对联及双凤朝日、鹿鹤同寿、
麒麟送子、赤虎朋寿等浮雕,整个雕刻精良大气。上面的匾联对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作了高度的概括和颂扬。
武侯祠为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除第三进为卷棚式外,其他都是单檐硬山建筑。中院有左右廊房,院中两棵参天古柏。大殿内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诸葛尚塑像。四个殿堂里挂有
董必武、
郭沫若等名人的匾额、题词和对联;东南部配殿是三义殿,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在大殿与三义殿之间供奉着诸葛亮夫人黄氏塑像。三义殿前面的静轩院内,有一棵四百多年的桂花树。居于武侯祠西北部的则为铜鼓台和碑廊。
三顾堂保持了光绪年间的式样即前厅三间,后堂五间,硬山起脊。两侧回廊镶嵌着历代题词石刻和维修记事碑文。后堂陈列有几案等物品,中堂挂着三顾茅庐的古画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题词。门前有古柏三棵,据说是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时的拴马树。
文物遗存
襄阳“古隆中”的文物大体上可以分为遗迹性文物和纪念性文物两大类。遗迹性文物有诸葛亮草庐故居以及他在隆中十年中有关学习、劳动、生活情趣方面的许多遗迹,包括
六角井、
躬耕田、
小虹桥、
半月溪、
抱膝石、
梁父岩、
观星台、棋盘石、琴台等。其中六角井是诸葛亮故居院内的生活用水井,是从东汉时期一直保存到现在的唯一的一处诸葛亮遗址、遗物。诸葛草庐在明代遭到破坏后,六角井便成为判断草庐原址的唯一依据。躬耕田是诸葛亮耕种过的田地。小虹桥是诸葛亮一家出人隆中跨过小溪的必经之地。其他梁父岩、抱膝石、观星台、棋盘石等都是与诸葛亮生活情趣和志向有关的遗迹。
除了遗迹外,隆中还有一处特殊的文物,这就是明代襄简王
朱见淑的墓。此墓现仅存封土堆,1983年公布为襄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记载诸葛亮故居在明代遭到空前巨大破坏的实物见证。
纪念性文物景点有武侯祠、三顾堂、隆中书院、明万历诸葛亮画像石刻、卧龙深处、“古隆中”牌坊、古柏亭、抱膝亭、草庐亭、草庐碑等。
隆中保存了明代以来的碑碣石刻75块,诗文100多篇,对联55副,名人字画200余副,馆藏其他文物近300件。其中明万历年间的诸葛亮画像石刻,是现存最早的诸葛亮画像。
历史文化
刘弘祭祀
晋
永兴年间,驻守襄阳的镇南将军
刘弘来到隆中凭吊诸葛亮故宅,触景生情,遂命陪他一起到隆中的镇南参军李兴写了一篇《
诸葛亮故宅铭》,这便是有史记载以来襄阳隆中第一块纪念诸葛亮的碑文。
这篇碑文最早见于晋王隐《蜀记》。《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称:“《蜀记》日:“晋水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诸葛)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李兴为文: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昔尔之隐,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日居月诸,时殒其夕....今我来思,觌尔故墟。”这篇碑文是诸葛亮死后70年写的。诸葛亮的草庐由于年长日久无人居住和维修,早已颓垣断壁。因此,刘弘、李兴等人来到隆中时,所能看到的,只不过是“故墟”而已。
习凿齿祭祀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荆州刺史别驾、史学家习凿齿来到隆中,撰写了一篇《
诸葛亮故宅铭》。他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赞扬诸葛亮是“达人”(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伟匠”(伟大的人)。习凿齿游览隆中,不仅兴致勃勃地观赏了诸葛亮当年“躬耕西亩,永啸东峦,迹逸中林,神凝岩端”等胜迹,而且还瞻仰了经过后人修葺的诸葛故宅。此时的诸葛故居,不再是50年前刘弘、李兴到隆中时看到的“故墟”一片,而是面目一新,建筑物上出现了“雕薄蔚采,鸱阑惟丰”(色彩斑烂,刻有鸱尾、鸱吻等凶禽图案的装饰物),与当时的庙宇无异。由此证明,隆中最早的武侯祠,始建于东晋。
获封武灵王
唐宣宗光化年间,诸葛亮被封为武灵王,并赐庙隆中,根据《
舆地碑记目》记载襄阳隆中有《改封诸葛亮为武灵王记》。这次封赐很有可能是属于地方神明“发扬神威”而被官方利用的情形。光化元年(898年)到天佑二年(905年),朱温不断侵扰荆襄节度使
赵匡凝,赵氏难以招架。很有可能在此期间,赵匡凝在襄阳城外重修诸葛庙,并重封其为武灵王,以求神明相助、保全自己。此时尚不能把赵匡凝看作是一般的割据政权,唐室衰微,只有荆襄赵匡凝贡赋不绝,因此得到中书令的官职。某种意义上讲,这次高规格的加封仍然是具有中央、官方色彩的。
赐庙额“英惠”
接替赵构的
宋孝宗想要有所作为,但却是“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北伐失败,然后就是“隆兴议和”。但是孝宗皇帝不甘心,任用王准、虞允文等整顿备战。自
乾道二年(1166年)到乾道六年,朝廷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活动,极具鼓舞人心之作用。乾道三年,孝宗任命虞允文为知枢密院事,乾道五年八月,孝宗召虞允文人朝,升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积极为北伐做充足准备。在这样的形势下,褒扬诸葛亮,加封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据王象之《舆地纪胜》:“威烈武灵仁济王庙,在襄阳县伏龙山.....乾道四年,被旨以感应,赐英惠庙额,加号仁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加封的地点在襄阳,而襄阳此时正处于抗金战场的最前线。宋孝宗初登大宝、蓄意进取,以极力加封诸葛亮作为激励人心的手段,也是情理之中。
刘光祖祭祀
南宋是一个充满民族危机和灾难深重的时代。
淳熙年间,四川阳安进士、显谟阁直学士刘光祖奉诏从四川到临安(浙江杭州),专程绕道襄阳,拜谒隆中诸葛故居,撰写了《祭诸葛亮文》。文中叙述了他到隆中“欲谒遗宫”的情景,当他看到“矫矫犹龙”的诸葛亮塑像,便想到诸葛亮一生的辉煌历程,从“躬耕南阳,高卧隆中”一直到“渭水秋烟,草庐夜空”,对诸葛亮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隆中十景
成化初年,荆南道观察使吴绶维修隆中,增建了供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的“三顾堂”;在三顾堂后山一棵千年古柏树下建起了“古柏亭”,以象征诸葛亮的崇高品德千古长存;在隆中山腰建了一座供僧侣住的“
野云庵”。以上为三处纪念性建筑景点,另外还有七处遗迹类景点:诸葛亮一家人用过的水井,后人砌上了正六边形石栏,称为“
六角井”;诸葛亮耕种过的田地,后人称为“躬耕田”;诸葛亮引山上的泉水灌溉田地,泉水流出的山洞,后人称为‘
老龙洞“;诸葛亮躬耕基读之余,经常坐在上面休息,抱膝长 的一块岩石,后人称为”
抱膝石“;诸葛亮爱站在溪边赏月的一条小溪,后人称为”
半月溪“;诸葛亮常站在上面吟诵《
梁父吟》的一块大青岩石,后人称为“
梁父岩”;刘备‘三顾茅庐“时遇到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的小石桥,后人称为“
小虹桥”。合起来就形成了“隆中十景”。明代吴绶和进士王越先后作过“隆中十景诗”。
赐庙额“忠武”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袭封襄阳王的简王朱见淑,羡慕隆中山水佳奇,看中隆中的好风水,选择隆中作为自己的墓地。他上奏皇帝,把隆中封为“藩陵”,把隆中山改为座山,与隆中山隔谷相对的山定名为面山。他毁掉诸葛草庐,在隆中山左臂另建草庐。迁走隆中书院,封山驱民,大造墓地,使原有的土木建筑,特别是两晋以迄唐宋时期的碑刻石铭,破坏殆尽,荡然无存。这是诸葛亮离开隆中后1200 多年来隆中遭到的最大浩劫。
朱见淑死后,他的庶二子、光化王朱祐櫍暂理襄阳府事。朱祐櫍和襄阳府左长史林光请于朝,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词。并上奏皇帝说:“隆中亮庙历唐、宋、元皆知崇奉,实非异端淫祠之比”,“先年,简王慕隆中山佳奇,择为茔地,后人不能体王之意,将诸葛亮祠迁山之左臂。地既非宜,庙且陋小,神获不安,人未蒙福。隆中东去数十步,山有一洼,欲将亮庙移建。”(见《襄阳县志・祠祀〈明襄王祟慰先贤疏〉》)。根据《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所载:诸葛亮庙建成后,
正德皇帝赐庙额名‘忠武’,定祭品,春秋致祭,并让翰林院撰写祭文。
明正德御祭文
根据《正德襄阳府志》卷一十五记载祭文如下:
维正德某年月,襄阳府知府某钦奉朝命,致祭于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神曰:惟神三代遗才,两朝佐命,义明汉、贼,国系存亡。虽恢复之志来终,而宇宙之名不朽。矧藩封之近地,实龙卧之旧乡。祠庙既迁,礼文斯秩。兹值仲春(仲秋),式修荐事。仰祈灵佑,享祀无穷。
相关诗词
初唐四杰之一的
杨炯在《广溪峡》诗中写道: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唐·李欣在《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一诗中写道:岘山枕襄阳,滔滔江汉长。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唐·
陈子昂在《岘山怀古》中写道: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唐·崔道融《过隆中》:玄德苍黄起卧龙,鼎分天下一言中。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宋·苏轼《隆中》: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宋·苏洵有诗云:“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宋·曾巩《躬耕田》: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宋·
李曾伯在驻守襄阳期间,曾有《和刘清叔襄阳草庐韵》一首,称诸葛亮是“风云未合星先陨,输与江东日月宽。”
金·
李俊民曾写过一首《三顾门》,其中一句为:“山下卧龙谁说破?赏音元直在檀溪。”
明·
罗贯中《隆中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研究价值
襄阳“古隆中”是以诸葛亮故居等历史遗迹为主要内涵,融人文景观与山林田园自然景观为一体,可供参观游览及进行历史文化研究的文物风景名胜区。
文物保护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国发〔1996〕47号文件,公布襄阳“古隆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0月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古隆中遗址为第二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襄阳“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大道461-1号。
营业时间
上午:08:30至下午5:30。
景区交通
航空 : 出发地→襄阳刘集机场→602路(襄州一中站下)→24路(襄阳四中站下)→旅游专线、6路→古隆中游客中心
自驾 : 二广高速隆中收费站→古隆中游客中心
公交 :
旅游专线:火车站→人民广场北→襄樊大道水星台→襄阳四中→十字街→名人酒店→贾洲(黄家湾景区)→古隆中游客中心
6路公交 :解放桥→襄樊大道解放桥→襄樊大道水星台→襄阳公园→东街→十字街→长虹桥南→名人城市酒店→襄阳图书馆→檀溪路中→襄阳市政府→国际商都→广电中心→万山工业园→万山(襄阳市四十一中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千山→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西站→贾洲→花梨木店东→花梨木店→花梨木店西→刘营→古隆中游客中心
列车 : 目的地→襄阳火车站乘坐旅游专线→古隆中游客中心,或襄阳火车站乘坐1、512、27、901路→解放桥站乘坐6路→古隆中游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