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卡柱花草(学名:Stylosanthes scabra Vogel)是豆科、笔花豆属植物。直立或半直立,多分枝,被长或短刚毛,常带粘性。掌状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侧脉羽状;中间一叶较大;两侧小叶较小,近无柄,仅具一极短的关节,花序倒卵形至椭圆形,长1-3厘米;花黄色。果为节荚,具2节,上面一节无毛或有时被毛,具短而略弯的喙,下面一节被毛。种子小,黄色,肾形。
多年生亚灌木状
草本;直立或半直立,高1-1.5米,多分枝,被长或短刚毛,常带粘性。掌状三出
复叶,
叶柄长5.5-8.5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
侧脉羽状,明显,4-7对,顶端钝,具短尖,两面被毛,带粘性;中间一叶较大,长1.5-2.1厘米,宽6-9厘米,小叶柄长1.5-2米;两侧小叶较小,长1.3-1.5厘米,宽4-7厘米,近无柄,仅具一极短的关节,
花序倒卵形至椭圆形,长1-3厘米;花黄色。果为节荚,具2节,上面一节无毛或有时被毛,具短而略弯的喙,下面一节被毛。种子小,黄色,肾形,长1.5-2厘米。
西卡柱花草喜温暖,生长要求昼/夜气温为27/15℃,适宜生长的昼温为27-33℃,怕霜害。适宜的降雨量范围为635-1778毫米。适宜旱季和雨季分明的热带气候,在干旱的秋季仍能继续长叶。耐酸性和瘠薄的土壤,在pH4.5-6.5强酸性土壤仍能良好生长。适应土壤范围广,最适贫瘠、酸性沙土。抗旱力强,耐长期干旱,并有一定耐湿能力,可耐短时间水渍。但遇地下水位过高,长期渍水。则生长不良,叶片发黄脱落。抗炭疽病能力强,亦较耐寒。
原产于南美洲,广泛分布于巴西、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世界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有栽培;在海南,嘴州、昌江、白沙、东方、乐东有栽培。
西卡柱花草耐火烧,烧草后尽管地上部分大部分死亡,但植株基部或根部能很快抽芽生长,落地种子雨后亦能发芽生长。西卡柱花草播种后4-6天出苗,初期生长缓慢,但不易被杂草压盖,3个月后生长迅速。
在中国海南白沙县(19°N),6月底播种,9月底至11月中开花,11月底至年1月种子成熟,每公年产种子117千克,而在广东揭西县(23°5'N),花期则延至11月初,易受低温影响,收种困难。在广西桂林以南,常在早春动土,幼苗生长缓慢,到5月中旬高25厘米左右,6-7月高115厘米,覆盖地面。10月上旬开花,花荚期长,12月初种子成熟,生育期250天左右。
西卡柱花草用种子繁殖,播种前须进行种子处理。方法是用80℃热水浸种3分钟,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建植单纯草地,每公顷播种量为10-15千克;与其他禾本科牧草混播,则按60%西卡柱花草加40%其他禾本科牧草比例进行混播。大面积可采用飞机播种,但播种前种子须进行丸衣化处理,作为种子生产时,需采用育苗移裁法,种植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或50厘米×100厘米。
西卡柱花草茎木质化,利用率低,嫩枝叶和花为牛、羊喜食。生长前期家畜多采食,混合人工草地后期很喜欢采食。开花期至结荚期,亦保持良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适宜留作早季放牧利用。青干草和脱粒后的茎杆,也为其茎叶比例,茎为65.3%,叶34.62%,营养期长,在不同的物候期都含较高的营养成分,对家畜的发育,肥育和过冬保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宜刈割青饲和调制干草,干草粉可用于猪、禽配合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