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于2013年解散,其专业分别与其他院系专业组成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学院),由1983年成立的应用数学系和1987成立的物理系合并而成,设有
数学、
物理和
化学三大基础学科。学院设有
数学、
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物理学、
统计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有物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设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国家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陕西省名牌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物理(陕西省名牌专业)、
电波传播与天线(国防特色紧缺本科专业)、
应用化学6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
博士生导师16人。 学院现有“大学数学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设有“
线性代数”、“
高等数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012年第三轮教育部一级
学科评估,数学、物理学分居全国第36名和32名。
办学历史
1999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了加强全校本科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全面建设“科研教学型”综合大学,将原数学系和物理系合并成立为理学院。理学院设有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本科生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重要基础课和全院本科生的专业课,并开设全校博士生、研究生的数学和物理类课程,学院具有一支强大的数理教师队伍。数学学科:现有“应用数学”博士点;“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3个硕士点;“数学与应用数学(陕西省名牌专业)”和“
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物理学科: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物理学”
博士后流动站;“
无线电物理”和“光学”2个博士点;“无线电物理”、“光学”、“
等离子体物理”、“应用化学”4个硕士点;“应用物理(陕西省名牌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陕西省名牌专业)”和“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理学院在编教师15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院在编教师中有教授18人 ,副教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5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20%。理学院具有一支强大的科研教学队伍,科研主要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和“横向”项目,年科研经费700余万元。
理学院成立于1999年, 是在原应用数学系和应用物理系的基础上成立的。现设有数学科学系和应用物理系。数学科学系设有应用数学博士点和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3个硕士学科点。应用物理系设有无线电物理、光学2个博士点和无线电物理、光学、应用化学硕士点学科。
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校级教学名师多人。理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高等数学(高职)”,陕西省教学团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陕西省精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学”、“光学”等;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
专业
一、培养目标及模式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思想和方法,受到良好应用数学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教育,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开发型”应用数学人才。
二、基本要求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遵纪守法,具有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2. 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在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等方面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受到应用研究、应用方法和技能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能进行应用数学理论的初步研究;有良好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基础;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熟悉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3. 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锻炼标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
1. 基本学制:四年。
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
本专业是理工结合的专业,主要学习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该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的科学工程计算技术和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成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企业、工程、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应用数学或与数学相关的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硕士学位。
五、主干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
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学物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控制理论、数值分析、随机过程、数学建模、最优化方法、离散数学、多元统计分析、数学软件与实验、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
一、培养目标及模式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扎实的信息与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的理论基础,又能熟练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开发型”信息与计算科学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树立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遵纪守法,具有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2. 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使用各类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数学和信息科学等方面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并对其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受到应用研究、应用方法和技能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能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基础;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悉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3. 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锻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
1. 基本学制:四年。
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
本专业是计算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数学基础,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软件开发的信息与计算科学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机构、工程设计与管理部门和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和电子计算机的开发应用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交叉学科或其他学科的硕士学位。
五、主干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值逼近、数值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离散数学、数学建模、信息论基础、最优化方法、数学软件与实验、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
一、培养目标及模式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级专门技术型
人才。
本专业按照理论基础扎实、具备知识创新的素质、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培养物理学与电子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按照四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一、二年级主要安排基础课程,三、四年级主要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意识与能力。
2. 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比较强的逻辑及形象思维能力;具有对问题的总体把握和归纳能力及实验动手和设计能力。
3. 对
应用物理学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有一般的了解,对本专业涉及到的高技术领域如量子通信、原子物理应用、光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4. 具有一定的编程、利用计算机软件解决科学及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5. 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 基本学制:四年。
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
本专业主要是围绕“无线电物理和无线电电子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培养,侧重于光、电、磁等物理量的自动检测。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学生可具备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专业方向:主要围绕无线电物理、
无线电电子学、光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方向进行培养,侧重于光、电、磁等物理量的检测。
业务能力:本专业为理科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无线电物理、无线电电子学、物理量智能检测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能力。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理论基础。
2. 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微机应用方面的知识。
3. 较熟练地掌握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以及物理量智能检测技术。
4. 具有解决物理学和电子学中相关物理学问题的能力。
5. 了解现代物理学的最新发展。
6. 了解有关光学、材料物理、波谱物理、
无线电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五、主干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
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程、数值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物理量自动检测、计算物理、现代光学、微波仿真技术、光纤与光通信、微波技术基础、光电子学等。
一、培养目标及模式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级专门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培养既具备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又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1.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具有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精神。
2. 具有较坚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关工程技术基础;了解本专业及有关边缘学科的新发展,受到系统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训练、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 有一定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全的体魄,能承担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重任。
三、学制与学位
1. 基本学制:四年。
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
专业方向:应用电化学、化学过程自动检测、材料化学。
业务能力: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利用化学、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能在化学、化工、生物与制药、石油化工、商检、海关等部门进行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的学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2.掌握光电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化学中的自动检测技术。
科研
(1)《随机介质中分形散射》
(2)《非球形粒子对有限波束的散射及在相多普勒中的应用》
(3)《目标环境光散射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4)《随机分布簇团粒子光散射和应用》
(5)863项目《低轨卫星光谱散射特性与仿真模型》
(6)随机系统法在电磁波复合散射极化问题中的应用(2002-2004)
(7)光外调制光折晶体波导波分复用和动态光互连的研究
(8)国家863 项目:“微型二维电寻址液晶光阀空间光调制器的研究”
(9)国家“863” 项目:“大容量快速体全息存储器研究”
(10)超高密度、超快速度光信息存储和处理基础研究”
(11)
国家自然基金“用于场离子显示屏中场离子发射板的复合材料研究”
(12)国家自然基金“超短脉冲激光诊断微腔的光学特性”
3.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八五、九五和十五)
(1)目标激光散射特性研究
(2)三毫米线、面散射体散射特性及干扰机理研究
(3)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理论建模及应用技术
(4)典型军用目标红外特性采集和建模
(5)目标激光散射特性测量与理论建模
(6)地海杂波电磁散射建模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7)目标电磁散射和光学特性集成模型软件
(8)激光武器目标双站散射特性研究
(9)电磁波大气传播衰减特性研究(2003-2005)
(10)大气反常传播及其通信和侦察应用研究(2004-2006)
4.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基金(含重点实验室)项目
(1)目标材料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研究
(2)战场环境毫米波、红外传输特性研究
(3)激光双向反射特性的表面因子影响和几何缩比关系的研究
(4)计算雷达目标双向散射的边缘电磁流方法研究
(5)目标与背景对有限波束的散射和光谱反射特性研究
(6)分形几何在地、海杂波散射中的应用
(7)干扰云团中复合电磁散射特性及特征提取与识别研究
(8)低轨卫星光散射特性研究低轨卫星光散射特性研究
(9)海面背景对激光、阳光光谱散射与辐射特性研究
(10)中段弹头与诱饵激光散射特性
(11)目标激光近场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
(12)低轨卫星可见光散射稳定特性的分析研究”
(13)国防工委激光空域强度分布测试系统科研项目
其他项目
(1)激光超短脉冲研究微腔光学特性,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2)超短脉冲激光诊断微腔的光学特性,
国家自然基金(3)低轨卫星可见光散射稳定特性的分析研究,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
(4)激光脉冲与小粒子的相互作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
学生会
学生会是在学院党委领导、校团委直接指导下的一个学生组织。接受校党委的领导和学生处的指导,在法律和学校规章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学生会充分发挥其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了学生的正当权益,带领同学们共创校园生活文明。大力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理学院的欣欣学子奏乐出时代的强音。
本会的宗旨和任务是:
(一)代表和维护广大同学的正当权益和要求,热情为同学服务,沟通学校有关部门与广大同学的联系,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协助和促进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提高会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发展与兄弟院校的友好关系,同学的联系与团结,树立理学院同学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四)开展多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活动,为会员提高民主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全面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机构设置有主席团、办公室、生活部、网络宣传部、体育部、文艺部、学习实践部、外联部。
领导
学院院长
刘三阳,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籍贯陕西西安,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曾在法国作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应用数学,特别是最优化和运筹学的研究。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工业与
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2年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新星,1996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被评为全国电子工业系统优秀教师和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2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陕西省教学名师、 校特级教学名师。2008年荣获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奖。先后主持十多个科研项目,其中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陕西青年科技奖,并且出书6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EI检索80余篇。此外,还两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毕业博士生40名,其中20人评为教授;毕业硕士生70多名。
学院副院长
李平舟教授,男,1960年1月生,中共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五届教学名师,中国特种电源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安工业大学访问教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主任,理学院副院长。
科研简介
物理系科研项目
物理系在研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防预研项目37项,总经费681万元
(1)《随机介质中分形散射》
(2)《非球形粒子对有限波束的散射及在相多普勒中的应用》
(3)《目标环境光散射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4)《随机分布簇团粒子光散射和应用》
(5)863项目《低轨卫星光谱散射特性与仿真模型》
(6)随机系统法在电磁波复合散射极化问题中的应用(2002-2004)
(7)光外调制光折晶体波导波分复用和动态光互连的研究
(8)国家863 项目:“微型二维电寻址液晶光阀空间光调制器的研究”
(9)国家“863” 项目:“大容量快速体全息存储器研究”
(10)超高密度、超快速度光信息存储和处理基础研究”
(11)国家自然基金“用于场离子显示屏中场离子发射板的复合材料研究”
(12)国家自然基金“超短脉冲激光诊断微腔的光学特性”
3.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八五、九五和十五)
(1)目标激光散射特性研究
(2)三毫米线、面散射体散射特性及干扰机理研究
(3)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理论建模及应用技术
(4)典型军用目标红外特性采集和建模
(5)目标激光散射特性测量与理论建模
(6)地海杂波电磁散射建模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7)目标电磁散射和光学特性集成模型软件
(8)激光武器目标双站散射特性研究
(9)电磁波大气传播衰减特性研究(2003-2005)
(10)大气反常传播及其通信和侦察应用研究(2004-2006)
4.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基金(含重点实验室)项目
(1)目标材料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研究
(2)战场环境毫米波、红外传输特性研究
(3)激光双向反射特性的表面因子影响和几何缩比关系的研究
(4)计算雷达目标双向散射的边缘电磁流方法研究
(5)目标与背景对有限波束的散射和光谱反射特性研究
(6)分形几何在地、海杂波散射中的应用
(7)干扰云团中复合电磁散射特性及特征提取与识别研究
(8)低轨卫星光散射特性研究低轨卫星光散射特性研究
(9)海面背景对激光、阳光光谱散射与辐射特性研究
(10)中段弹头与诱饵激光散射特性
(11)目标激光近场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
(12)低轨卫星可见光散射稳定特性的分析研究”
(13)国防工委激光空域强度分布测试系统科研项目
其他项目
(1)激光超短脉冲研究微腔光学特性,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2)超短脉冲激光诊断微腔的光学特性,国家自然基金
(3)低轨卫星可见光散射稳定特性的分析研究,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
(4)激光脉冲与小粒子的相互作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
数学系科研项目:
1.流密码强度度量与新型流密码的研究 肖国镇国家教委91-94年3.2万
2.微波宽带低频噪声高增益场效应(FET)放大器优化设计的研究(J92.07.10) 陈开周电科院92-94年4.5万
3.分组密码强度与稳定性分析(J92.08.07)肖国镇电科院92-94年5万
4.图象快速处理中计算方法的研究(91.J1A.04) 陈开周国防科工委92-93年3万
5.零知识证明及其在信息安全协议中的应用 肖国镇国家保密局92-94年5万
6.信息安全科技情报研究 肖国镇国家保密局92-95年2万
7.基于神经网络和信息熵的最优化方法 刘三阳国家教委92-95年2.1万
8.序列密码及网络信息安全(L1-16)肖国镇中央办公厅一局92-95年5.5万
9.智能卡理论与军用研究(DJ.93.8.7)何大可电科院93-95年4万
10.KU波段固态震荡源突变机制及实验研究(92J8.01)李家贤国防科工委93-94年4.5万
11.小波理论及其在图象压缩中的应用(DJ94.1.7)宋国乡电科院94-96年4万
12.分组密码整体结构与算法分析(DJ94.3.3)肖国镇电科院94-96年4万
13.图象处理的图像代数模型的研究(94SL09)屈家淦陕西省科委94-96年0.5万
14.电磁场边值问题的小波算法研究 冯象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96年7万
15.遥感图像数据压缩的小波方法研究 傅 瑜北京大学96-98年1万
16.多安全级密码算法研究(31.2.1.3)肖国镇电科院96-00年7万
17.新型分组密码与流密码的稳定性理论与算法研究(DJ964.3.1.3)肖国镇电科院96-98年5.5万
18.保密通信中流码技术的研究 肖国镇东南大学96-98年1万
19.神经网络的拓朴与优化 刘三阳国家教委96-97年3万
20.基于Petri网的DEDS控制与调度方法的研究 邢科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96-98年 6.5万
21.小波算法在稀土电热场的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宋国乡西北大学97-98年3万
22.基于Petri网的Fms建模、控制与优化方法的研究(957 0818) 邢科义
西安交通大学95-97年1万
23.电磁散射特性的建模及小波算法研究(DJ977.2.21) 宋国乡电科院97-99年4.5万
24.制造系统建模、控制与调度 邢科义西安交通大学97-99年2万
25.遥感图像数据压缩的小波方法研究 傅瑜北京大学96-97年1万
26.发光动力学中若干数学问题 颜黎5760797-97年0.35万
27.基于子波变换的阵列信号处理研究(97X03) 李有明陕西省科委97-00年1.5万
28.代数群伪子群结构与表示理论 王宪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8-00年0.8万
29.二层系统决策问题的研究(98G01) 刘三阳陕西省科委98-00年2万
30.离散事件/混杂系统及其在FMS中的应用研究 邢科义国家教育部99-01年6万
31.调幅-调频信号的稳健滤波和非线性参数估计 方法研究(99J7.2.6) 毛用才总装基金办99-01年7万
32.多目标集值优化方法及应用(99SL02) 盛宝怀陕西省科委99-01年1.5万
33.高强度分组密码的研究(99X06) 胡予濮陕西省科委99-01年2万
34.语音处理技术中小波算法研究 赵瑞珍北京大学99-00年1万
35.多媒体中图像语音的小波算法研究(990) 宋国乡华为公司99-00年2万
36.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多小波方法(2000SL02) 冯象初陕西省科技厅00-02年1.5万
37.网络优化及其在计算机通信网中的应用(2000SL03) 刘三阳陕西省科技厅00-02年2万
38. DEDS控制优化及其在FMS中的应用研究 邢科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0-02年12万
39. 计算机通信网中的多点传送路由算法研究 刘三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0-02年10万
40.异质生长碳化硅MESFEF器件特性研究(00J82。1) 宋国乡总装基金办00-02年8万
41.ISN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 胡予濮00-02年5万
42.多分量非平稳信号处理的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毛用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00-02年15万
43.相关域多速率滤波器组设计及其应用(001 2254)水鹏朗教育部00-01年6万
44.主分量多小波理论及其应用 水鹏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00-02年14万
45.广义自缩序列的生成与安全性分析 胡予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02-05年22万
46.半定规划与网络优化研究刘三阳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 03-05年30万
47.组合优化中的半定规划方法(2001SL05)刘红卫陕西省科技厅00-02年2万
48、解两类复杂优化问题的进化算法(2001SL06)王宇平陕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01-04年1.5万
49、DNA计算在网络最优化中的应用(2002A12)高淑萍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2-04年1.5万
50、通信网可靠性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2002A13)冯海林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2-04年1.5万
51、非线性自适应迭代学习理论及应用(2002A15)李俊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2-04年1.5万
52、国家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2001036)水鹏朗国家行动计划02-06年60万
53、非一致目标跟踪的自适应
迭代学习控制理论与应用 李俊民国冢自然科学基金04-06年21万
54、复杂
多目标规划及不可微双层规划的进化算法研究 王宇平国冢自然科学基金04-06年21万
56、密码函数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 胡予濮GF实验室基金02-03年10万
57、基于小波的专用模拟电路故障分析 宋国乡GF实验室基金04-05年14万
58、
粗糙集理论及其在
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2003A09)刘三阳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3-05年1.5万
59、半定规划的算法和应用(2004A05)王新辉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4-06年1.5万
60、WDM光网络数学建模与性能优化(2004A02)齐小刚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4-06年1.5万
最后更新 2005-07-17 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