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主》是清代
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作者是蒲松龄。
原文
陈生弼教,字明允,燕人也[1],家贫,从副将军贾绾作
记室[2],泊舟洞庭[3].适
猪婆龙浮水面[4],贾射之中背。有鱼衔龙尾不去,并获之。锁置
桅间,奄存气息;而龙吻张翕,似求援拯。生恻然心动,请于贾而释之。 携有金创药[5],戏敷患处,纵之水中,浮沉逾刻而没。
后年余,生北归,复经洞庭,大风覆舟。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
絓木而止。援岸方升,有浮尸继至[6],则其僮仆。力引出之,已就毙矣。惨
怛无聊,坐对憩息。但见小山耸翠,细柳摇青,行人绝少,无可问途。自迟明以至
辰后,怅怅
靡之[7]。忽僮仆肢体微动,喜而
扪之。无何,呕水数斗,醒然顿苏。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
枵肠辘辘[8],饥不可堪。于是越山疾行,冀有村落。才至半山,闻鸣镝声[9]。方疑听间,有二女郎乘骏马来,骋如撒
菽[10];各以
红绡抹额[11],髻插雉尾[12];着小袖紫衣,腰束绿锦;一挟弹,一臂青
鞲[13]。度过岭头,则数十
骑猎于
榛莽,并皆姝丽,装束若一。生不敢前。有男子步驰,似是驭卒[14],因就问之。答曰:“此西湖主猎
首山也[15]。”生述所来,且告之馁。驭卒解裹粮授之,嘱云:“宜即远避,犯驾当死!”生惧。疾趋下山。
茂林中隐有殿阁,谓是
兰若。近临之,粉垣围
沓[16],溪水横流;朱门半启,石桥通焉。攀扉一望,则台榭环云[17],拟于
上苑[18],又疑是贵家园亭。
逡巡而入,横藤碍路,香花扑人。过数折曲栏,又是别一院宇,垂杨数十株,高拂朱檐。山鸟一鸣,则花片齐飞;深苑微风,则
榆钱自落。怡目快心,
殆非人世。穿过小亭,有秋千一架,上与
云齐;而
罥索沉沉[19],杳无人迹。因疑地近闺阁[20],
恇怯未敢深入[21]。俄闻马腾于门,似有女子笑语。生与僮潜伏丛花中。未几,笑声渐近,闻一女子曰:“今日猎兴不佳,获禽绝少。”又一女曰:“非是公主射得雁落,几空劳仆马也。”无何,
红妆数辈,拥一女郎至亭上坐。秃袖戎装[22],年可十四五。
鬟多
敛雾[23],腰细惊风[24],
玉蕊琼英[25],未足
方喻。诸女子献茗
熏香,灿如
堆锦[26]。移时,女起,历阶而下。一女曰:“公主鞍马劳顿,尚能秋千否?”公主笑诺。遂有驾肩者,捉臂者,
褰裙者,持履者,挽扶而上。公主舒皓腕,蹑利屣[27],轻如飞燕,蹴入云宵。已而扶下。群曰:“公主真仙人也!”嘻笑而去。
生
睨良久,神志飞扬。
迨人声既寂,出诣秋千下,徘徊凝想。见篱下有红巾,知为群美所遗,喜纳袖中。登其亭,见案上设有文具,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28]?分明琼女散
金莲[29],广寒队里恐相妒[30],莫信凌波上九天[31]。”题已,吟诵而出。复寻故径,则重门
扃锢矣。踟蹰罔计,反而
楼阁亭台,涉历几尽。一女掩入,惊问:“何得来此?”生揖之曰:“失路之人,幸能垂救。”女问:“拾得
红巾否?” 生曰:“有之。然已玷染,如何?”因出之。女大惊曰:“汝死无所矣!此公主所常御[32],涂鸦若此[33],何能为地?”生失色,哀求脱免。女曰:“窃窥宫仪[34],罪已不赦。念汝
儒冠蕴藉[35],欲以
私意相全;今孽乃自作,将何为计!”遂皇皇持巾去。生心悸肌栗,恨无
翅翎,惟延颈俟死。迁久,女复来,潜贺曰:“子有生望矣!公主看巾三四遍,
冁然无怒容,或当放君去。宜姑耐守,勿得攀树钻垣,发觉不
宥矣。”日已投暮,凶祥不能自必;而
饿焰中烧,
忧煎欲死。无何,女子挑灯至。一婢提
壶榼,出酒食
饷生。 生急问消息,女云:“适我乘间言:‘园中秀才,可恕则放之;不然,饿且死。’公主沉思云:‘深夜教渠何之?’遂命馈君食。此非噩耗也。”生徊惶终夜[36],危不自安。辰刻向尽,女子又饷之。生哀求缓颊,女曰:“公主不言杀,亦不言放。我辈下人,何敢屑屑渎告?”
既而斜日西转,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37],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
王妃;妃展巾抵地[38],大骂
狂伧[39],祸不远矣!”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跽请教。忽闻人语
纷挐[40],女摇手避去。数人持索,汹汹入户。内一婢熟视曰:“将谓何人,
陈郎耶?”遂止持索者,曰:“且勿且勿,待白王妃来。”返身急去。
少间来,曰:“王妃请陈郎入。”生战惕从之。经数十门户,至一宫殿,碧箔银钩。即有美姬揭帘,唱:“陈郎至。”上一丽者、袍服
炫冶[41]。生伏地稽首曰:“万里孤臣,幸恕生命。”妃急起自曳之,曰:“我非君子,无以有今日。婢辈无如,致迕佳客,罪何可赎!”即设华筵,酌以镂杯。生
茫然不解其故。妃曰:“
再造之恩,恨无所报。
息女蒙题巾之爱[42],当是天缘,今夕即遣
奉侍。”生意出非望,神惝恍而无着[43]。
日方暮,一婢前白,“公主已
严妆讫。”遂引生就帐。忽而笙管敖曹,阶上悉践
花罽[44];门堂
藩溷,处处皆笼烛。数十
妖姬,扶公主
交拜。
麝兰之气,充溢殿庭。既而相将入帏,两相倾爱。生曰:“
羁旅之臣,生平不
省拜侍。点污芳巾,得免斧锧,幸矣;反赐姻好,实非所望。”公主曰:“妾母,湖君妃子,乃扬江王女。旧岁归宁,
偶游湖上,为流矢所中。蒙君脱免,又赐
刀圭之药[45],一门戴佩,常不去心。郎勿以非类见疑。妾从
龙君得
长生诀,愿与郎共之。”生乃悟为神人,因问:“婢子何以相识?”曰:“尔日洞庭舟上,曾有小鱼衔尾,即此婢也。”又问:“既不见诛,何迟迟不赐纵脱?”笑曰:“实怜君才,但不自主。颠倒终夜,他人不及知也。”生叹曰:“卿,我
鲍叔也[46]。馈食者谁?”曰:“阿念,亦妾腹心。”生曰:“何以报德?”笑曰:“侍君有日,徐图塞责未晚耳。”问:“大王何在?”曰:“从
关圣征蚩尤未归[47]。”
居数日,
生虑家中无耗,悬念綦切,乃先以平安书遣仆归。家中闻洞庭舟覆,妻子
缞绖已年余矣[48]。仆归,始知不死;而音问梗塞,终恐漂泊难返。又半载,生忽至,
裘马甚都,囊中宝玉充盈。由此富有巨万,声色豪奢,世家所不能及。七八年间,生子五人。日日宴集宾客,宫室饮馔之奉,穷极丰盛。或问所遇,言之无少讳。
有童稚之交梁子俊者,
宦游南服十余年[49],归过洞庭,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时有美人推窗凭眺,梁目注舫中,见一少年丈夫,科头叠股其上;傍有二八
姝丽,挼莎交摩。念必
楚襄贵官[50],而驺从殊少。凝眸审谛,则陈明允也。不觉凭栏酣叫。生闻呼罢棹,出临
鹢首[51],邀梁过舟。见残肴满案,酒雾犹浓。生立命撤去。顷之,美婢三五,进酒烹茗,山海珍错,目所未睹。梁惊曰:“十年不见,何富贵一至于此!”笑曰:“君小觑穷措大不能发迹耶[52]?”问:“适共饮何人?”曰:“山荆耳。”
梁又异之。问:“携家何往?”答:“将西渡。”梁欲再诘,生遽命歌以
侑酒。一言甫毕,
旱雷聒耳,
肉竹嘈杂[53],不复可闻言笑。梁见佳丽满前,乘醉大言曰:“
明允公,能令我真个销魂否?”生笑云:“足下醉矣!然有一美妾之资,可赠故人。”遂命
侍儿进明珠一颗,曰:“
绿珠不难购[54],明我非吝惜。”乃趣别曰[55]:“小事忙迫,不及与故人久聚。”送梁归舟,开缆径去。
梁归,探诸其家,则生方与客饮,益疑。因问:“昨在洞庭,何归之速?”答曰:“无之。”梁乃追述所见。一座尽骇。生笑曰:“君误矣,仆岂有分身术耶?“众异之,而究莫解其故。后八十一岁而终。迨殡,讶其棺轻;开之,则空棺耳。
异史氏曰:“竹簏不沉,红巾题句,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56],即又不可解矣。昔有愿娇妻美妾,贵子贤孙,而兼长生不死者,仅得其半耳。岂仙人中亦有
汾阳,季伦耶[57]?”
注释
[1] 燕(yān烟):古燕地,约当今河北省及其以北地区。
[2]
记室;古代官名。元代以后,多用以代称掌管文书的官员。
[4]
猪婆龙:鼍的别名,即“
扬子鳄”,长约二米,有鳞甲。
[5] 金创(chuāng疮)药:治疗刀箭创伤的外敷药。
[6] 至:据铸雪斋抄本,原作“及”。
[7] 靡之:无处可去。之,住。
[9] 鸣镝:响箭。
[10] 骋如撒菽:马跑起来,蹄声像撒豆那样急促。菽,豆类。
[11] 绡:生丝薄绸。抹额:束在额上的巾帕,古武土的装饰。这里是说把
红巾扎在头上。
[12] 髻插雉尾:一种表示勇武的打扮。
雉尾,野鸡的尾羽。
[13] 臂青鞲(gōu勾):臂上套着舍色套袖。鞲,皮质的袖套,射箭时戴在左臂上,因叫“
射鞲”。
[14] 驭卒:马夫。
[15] 首山:山名。就文中所说的方位看,应在
洞庭湖北岸。湖北省
蒲圻县两三十里有山,“志日
蒲圻之首山”,或当指此。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
[16] 围沓:环绕。沓,会合。
[17] 台榭环云:云雾环绕着台榭,指台榭高出云端。台,高而平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18] 拟于上苑:好像是皇家的园林。拟,类似。上苑,古时供帝王游赏或打猎的园林。
[19] 罥(juàn绢)索:指秋千垂挂着绳索。沉沉:静寂。
[20] 闺阁:内室。
[21] 恇怯:恐惧畏缩。
[22] 秃袖:窄袖。
[23] 鬟多
敛雾:
梳拢起来的鬟发,多如云雾堆积。
[25] 玉蕊琼英,指最香的花和最美的玉。
玉蕊,植物名,花有异香。
琼英,美玉。英,通“瑛”,玉光。
[26] 灿若堆锦:形容众多女子衣着华丽,像是锦绣堆聚在一起,灿烂夺目。
[27] 蹑:踏;穿。利屣:舞屣。小而尖的鞋子。《
史记·货殖列传》:“揄长袖,蹑利屣。”
[28] 雅戏何人拟半仙:意思是,是什么样的人在打秋千。半仙,
半仙戏,指打秋千。唐玄宗称打秋千为“半仙之戏”,见《
开元天宝遗事》。
[29] 分明琼女散金莲:分明是玉女在天空散花。金莲,金色的莲花,喻女子之足,故事见《南史·齐东昏侯纪》。散金莲,形容秋千荡起,足影舞动。
[30] 广寒队里应相妒:月宫中的仙女们,也将自愧不如。广寒,广寒宫,即月宫。
[31] 莫信凌波上九天:不信她会飞到天宫的。
[32] 御:用。
[33] 涂鸦,喻胡乱涂抹。语出
卢仝《
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34] 宫仪:宫廷的情形。仪,仪表,容貌。
[35]
儒冠:古时读书人所戴的
冠巾。这里指读书人。蕴藉:温雅、敦厚。
[36] 徊惶:《文选》
扬子云《
甘泉赋》:“徒徊徊以惶惶兮,魂
渺渺而昏乱。”徊惶,徘徊,惶惧,犹豫忧思。
[37] 坌(bèn苯)息:喘息甚急。息,喘息。
[38] 抵地:扔在地上。抵,掷、扔。
[39] 伧(cāng仓),伧夫,古代骂人的话,意思是粗俗鄙贱之人。
[40] 纷挐(ná拿):错杂,混乱。
[43] 惝(chǎng场)恍:心神恍惚。
[44] 罽(jì计):毯子。
[45] 刀圭:古代量药的微小用具,也借指药物。
[46]
鲍叔:指春秋时齐国大夫
鲍叔牙,代指知己。鲍叔牙很了解
管仲,后来荐举他辅佐
齐桓公。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见《史记·管晏列传》。
[47]
关圣征
蚩尤:迷信传说,宋朝
大中祥符年间,解州盐池减产,传说是凶神蚩尤为害,朝廷令张天师请来关羽的神灵征服蚩尤,收复
盐池。见吕湛恩注引彭宗古《关帝实录》。蚩尤,远古时的酋长,曾被
黄帝轩辕氏擒杀。关圣,三国时蜀将关羽。
[48] 缞绖(cuī—dié崔迭):古时的丧服,缞,披于胸前的麻布。绖,头戴的麻冠和腰系的麻带。
[49] 南服:南方。
[50] 楚襄:指湖北
江陵、襄阳地区。楚,古时楚国,都干郢(今湖北江陵)。襄,指楚地襄阳,在今湖北襄阳。
[51] 鹢(yì义)首:船头。古代船头上画有鹢鸟的图像,故称船头为“
鹢首”;有时也以“鹢首”代指船。鹢,鸟名,形似鹭鸶。
[52] 小觑:小看,看不起。穷措大:旧时对贫寒读书人的讥称。
措大,也作“
醋大”,唐以来都以之称呼失意的读书人。何以称之为“措大”则众说不一。发迹,由穷团变为富贵。
[53]
肉竹:歌声和音乐声。肉,指歌喉。竹,指管乐。
[54]
绿珠:晋石祟的
歌妓。《
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九引《
岭表录异》, 谓绿珠姓梁,“
石季伦(崇)为交趾
采访使,以圆珠三斛买之。”这里借指身价极高的美女。
[55] 趣(cù促)别:催促分手。趣,催促。
[56] 一身而两享其奉:一人而同时在两地享受。指陈生分身两地,在洞庭又在家乡享乐。奉,供养。
[57] 汾阳:指唐代
郭子仪。
唐肃宗时封为
汾阳郡王。郭富贵寿考,子孙满堂:详见《唐书·郭子仪传》。季伦:晋石祟,号季伦,财丰积,家资巨富;详见《晋书·石崇传》。这里以他们代表多子多孙、大富大贵的人。
译文
书生陈弼教,字明允,河北人。他家里很贫穷,跟着副将军贾绾当文书。一次,陈生和贾绾在
洞庭湖停船,正巧一条猪婆龙浮出水面,贾绾一箭射去,正中猪婆龙的背。有条小鱼衔着龙尾巴不走开,一起被捉住了。猪婆龙被拴在船桅上,奄奄一息,嘴巴还一张一合,似乎在恳求援救。陈生很可怜它,便向贾绾请求放了猪婆龙,还把随身带的金创药试着涂在它的箭伤上。把龙放入水中,见它浮游了一会,消失不见了。
过了一年多,陈生返回北方老家,再次经过洞庭湖时,遭遇大风,船被打翻。陈生幸亏扳着一个竹箱子,漂泊了一夜,才被树挂住。刚爬上岸边,水上漂过来一具尸体,原来是他的童仆。陈生将尸体用力拉上来,童仆早已死了。陈生伤心悲哀,面对着尸体坐下歇息。看看前方,只见小山起伏,一片苍翠,青青的细柳在风中摇曳,没有一个行人,也无法问路。从早晨一直坐到太阳老高,心中迷惘,无处可去。忽见童仆四肢微微动了动,陈生高兴地给他按摩,不一会儿,童仆吐了几斗水,一下子醒了过来。两个人都把湿衣服脱下来晒到石头上,快到中午时才干了穿上。但是饥肠辘辘,饿得不能忍受,于是翻山急走,盼望能找到个村庄。
刚走到半山腰,忽听有响箭声。陈生正在惊疑地细听,有两个女郎骑着骏马飞驰而来,都用红巾包着额头,发髻上插着雉尾,穿着小袖紫衣,腰扎绿锦带。一个手持弹弓,另一个胳膊上套着架鹰的皮套。陈生和童仆越过山岭,见又有几十个人骑着马在树丛里打猎。全都是漂亮的女子,一样的打扮。陈生不敢再往前走。这时有个男子跑了过来,像是个马夫,陈生便向他打听。马夫说:“这是西湖主在首山打猎。”陈生讲了自己的来历,而且告诉他自己和童仆都很饿了。马夫解开包裹,拿出干粮给他,嘱咐说:“赶快远远地避开,犯了西湖主的驾,要被处死!”陈生害怕,急忙下山。
忽见一片茂密的树林中,隐隐约约露出殿阁,陈生以为是庙宇。走近一看,粉白的围墙环绕着,墙外是一道溪水。红漆大门半敞开着,有座石桥通向大门。陈生扒着门往里一看,楼台水榭,高耸入云,比得上皇家花园,又怀疑是富贵人家的园亭。陈生犹豫着走了进去,古藤挡路,花香扑鼻。走过几折曲栏,又是一个院子。几十株高大的垂杨,枝条轻拂着红色的屋檐。山鸟一叫,花片齐飞;深苑微风吹过,榆钱飘飘落下。陈生赏心悦目,恍如进入了仙境。穿过一个小亭,有架秋千,高入云间。秋千索静静地垂着,杳无人迹。陈生怀疑已走近闺阁,惶恐地不敢再往前走。一会儿听见从大门外传来马蹄声,似乎有女子的笑语,陈生和童仆忙藏到花丛里。过了不久,笑声渐渐走近,听一个女子说道:“今天打猎的运气不好,猎物太少了。”又一个女子说:“要不是公主射下来几只飞雁,几乎空劳人马。”不一会儿,几个红衣女子簇拥着一个女郎到亭上坐下。那女郎穿着短袖戎装,大约有十四五岁。头发犹如一团云雾,纤细的腰肢像经不起风吹,即使是
玉蕊琼花也比不上她的美貌。女子们有的捧茶,有的
熏香,华丽的衣服光灿灿的犹如堆锦。过了会儿,女郎起身,走下石阶。一个女子说:“公主鞍马劳累,还能打秋千吗?”公主笑着答应。女子们有的架着肩膀,有的搀胳膊,有的提裙子,有的拿鞋,把公主扶上了秋千。公主伸开雪白的手臂,脚下用力,像轻轻的飞燕一样,直入云霄。打完秋千,女子们扶公主下来,都说:“公主真是个仙人啊!”嬉笑着走了。
陈生偷看了很久,心神飞扬。等笑语声消失后,他从花丛里出来,到秋千下徘徊凝思。见篱笆下有条红巾,陈生知道是刚才的女子们丢的,喜欢地拾起来放到袖子里。登上那个小亭,见案上摆着文具,陈生便在红巾上题了首诗:“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应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写完,一边吟咏着一边走下亭子。顺原路往回走,却见一重重的门都上了锁了。陈生彷徨无计,又返回来把楼台亭阁游历了个遍。
一个女子悄悄地进来,看到陈生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这里?”陈生作了一揖说:“我是迷路的人,请能救助我!”女子问:“拾到一条红巾了吗?”陈生说:“拾到一条,但已被弄脏,怎么办?”便拿出那条红巾。女子大惊,说:“你死无葬身之地了!这是公主常用的东西,你涂成这个样子,怎么交待!”陈生吓得脸上失色,哀求女子代为求情免罪。女子说:“你偷看宫廷里的情形,已经罪不可赦;念你是个文雅书生,本想私下周全你,现在你自己作了孽,我有什么办法?”说完慌慌张张地拿着红巾走了。陈生心惊肉跳,恨没有翅膀飞走,只有伸着脖子等死了。过了很久,那女子又来了,悄悄祝贺说:“你求生有望了!公主看了三四遍红巾,面带微笑,没有生气,或许会放你走。你应该耐心等着,不要爬树跳墙,发现了就不饶恕了!”
这时,天色已晚。是吉是凶还说不定,又饥饿难忍,陈生心中忧愁得要死。不长时间,那个女子挑着灯来了。一个丫鬟提着饭盒酒壶,让陈生吃饭。陈生急忙打听消息,女子说:“刚才我找了个机会跟公主说:‘花园里那个秀才,能饶恕就放了他吧;不然,快饿死了。’公主沉思了一会儿,说‘深夜让他到哪里去?’于是让我来给你送饭。这不是坏兆头。”陈生徘徊了一整夜,惶惶不安。第二天太阳升起很高了,女子又来送饭。
陈生哀求她替自己讲情。女子说:“公主不说杀,也不说放,我们这些仆人怎敢絮絮叨叨,自讨没趣?”等到太阳西斜,陈生正殷切地盼望着,女子忽然气喘吁吁地跑了来,说:“坏事了!不知哪个多嘴的把这事泄露给了王妃。王妃展开红巾一看,扔在地上,大骂狂妄,大祸就要临头了!”陈生大惊,面如灰土,跪在地上求救。忽听人声喧哗,女子摇着手躲开了。有几个人手拿绳索,气势汹汹地闯过来。其中一个丫鬟端详着陈生说:“我以为是谁呢,是陈郎吗?”于是止住拿绳索的人,说:“先不要动手,等我去禀告王妃。”返身急急忙忙地走了。过了会儿又回来,说:“王妃请陈郎进去。”陈生战战兢兢地跟着她,绕过几十重门户,来到一座宫殿,门上挂着碧色的帘子,白银帘钩。立即有个美丽的女子掀开门帘高呼道:“陈郎到。”陈生见座上有个美丽的妇人,穿着光闪闪的
袍服,急忙跪地叩头。说:“远方的孤臣,请求饶命!”王妃忙起身,亲自拉起他来,说:“我如不是你,不会有今天。丫鬟们无知,冒犯了贵客,罪不可恕!”便命摆下丰盛的酒席,让陈生用雕花的酒杯喝酒。陈生茫然不解。王妃说:“救命之恩,常恨无以为报。我的小女儿承蒙你题巾相爱,当是天定缘份,今晚就让她侍奉你。”陈生大感意外,神情恍恍惚惚,没个着落。
天刚晚,一个丫鬟进来禀报:“公主已梳妆完了。”于是领着
陈生去新房。忽然笙管齐鸣,台阶上铺着花毡,门前堂上、篱笆墙角,到处都挂着灯笼。几十个妖艳的女子,扶着公主和陈生交拜。兰麝的香气,充溢殿庭。交拜完,陈生和公主相互搀扶着进入床帐,十分恩爱。陈生说:“寄身在外的人,平素没来拜见,玷污了您的芳巾,免于被杀,已很幸运了;反而赐婚姻之好,实在没想到。”公主说:“我的母亲,是
洞庭湖君的妃子,是
扬子江王的女儿。去年她回娘家,偶然在湖上游着,被流箭射中。承蒙你相救,又赐刀伤药,我们全家都非常感激,一直记在心中。你不要因为我是异类而疑虑,我跟着龙君得到了长生秘诀,愿和你共享。”陈生才醒悟是神人,便问:“那个丫鬟怎么认得我?”公主说:“那天在湖中船上,曾有条小鱼衔着龙尾,那条小鱼就是这个丫鬟。”
陈生又问:“既然你不杀我,为什么迟迟不放我走?”公主笑着说:“我实在是喜爱你的才华,但又不能自己作主。辗转了一夜,别人哪里知道。”陈生叹息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那个给我进饭的是谁?”公主回答说:“她叫阿念,也是我的心腹。”陈生问:“怎么报答她呢?”公主笑着说:“她侍候你的日子还长着呢,慢慢再报答她也不迟。”陈生又问:“大王在哪里?”公主说:“跟着关公讨伐蚩尤还没回来。”
过了几天,陈生担忧家里得不到消息,会十分挂念,便先写了封平安家信,派自己的童仆送去。家里的人听说陈生在
洞庭湖翻了船,妻子已戴了一年多的孝了。童仆回来,才知道他没死,但音讯隔绝,终究还是怕陈生难以返回。
又过了半年,陈生忽然回来了。衣服马匹都非常漂亮,口袋里装满宝玉。从此陈生家资万贯,声色豪华,那些富贵人家都比不上。在后来的七八年里,陈生生了五个儿子。天天设宴招待客人,房屋、饮食都穷极奢侈丰盛。有人问陈生的经历,陈生都详细叙述,一点也不隐瞒。
有个和陈生童年就要好的朋友梁子俊,在南方做官十几年,回家时路过洞庭湖,见一只画船,雕栏红窗,笙歌悠扬,缓缓地飘荡在烟波之中。不时有个美人推开窗子往外眺望。梁子俊往船中望了望,见一个年轻男子未戴帽子盘腿坐在船上,旁边有个十五六岁的美丽女子,正给他按摩。梁子俊以为必定是这一带的大官,但随从却很少。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却原来是陈明允。梁子俊不觉倚着船栏干大声叫他。陈生听到喊声,命停船,出来到船头上邀请梁子俊过船来。梁子俊见船内剩菜满桌,酒雾仍浓。陈生立命将残席撤去,只一会儿,便有三五个美丽丫鬟捧上酒来,泡上好茶,山珍海味纷纷摆了上来,都是没见过的。梁子俊惊讶地说:“十年不见,怎么竟富贵到如此程度?”陈生笑着说:“你小看穷书生不能发迹吗?”梁子俊问:“刚才和你一块喝酒的是谁?”陈生说:“是我的妻子。”粱子俊更感惊异,问:“你带着家眷要去哪里?”陈生回答说:“往西方去。”梁子俊还要再问,陈生急忙命奏乐劝酒。一句话刚说完,只听乐声如旱雷般震耳,一片嘈杂,再也听不见说笑声了。梁子俊见美人站满桌前,乘醉大声说:“明允公,能让我真个销魂吗?”陈生笑着说:“你醉了!但有点足够买个美妾的钱,可以赠给老朋友。”于是命丫鬟送上明珠一颗,说:“凭这个不难买个美女,以说明我不是吝惜。”说完,告辞说:“小事紧迫,来不及跟老朋友久聚。”把粱子俊送过船去,陈生的船便解开缆绳,径自走了。
梁子俊回来后,到陈生家里探望,见陈生正在和客人喝酒,心中越发惊疑。便问:“昨天还在洞庭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陈生回答说:“没有的事!”梁子俊便追述了当时的情景,满座人都惊骇不已。陈生笑着说:“你弄错了!我难道会有分身术吗?”大家都很惊异,但终究不解是什么缘故。
后来,陈生活到八十一岁时去世。下葬时,人们惊讶棺材太轻,打开一看,只是一具空棺而已。
主题
原文接下去就是蒲留仙的一句评论,也没有对事情的原因有所交代。倒是《聊斋》电视剧(旧版)以西湖公主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话,大意是:我舍不得夫君,但知道你惦记家乡,也不能不让您尽孝道,因此给您施了分身术:一半留下来陪我,一半返乡孝敬父母、养育儿女,待为高堂养老送终、子女长大成人后再返回洞庭相聚。这段解释,我猜大概是讲的通的。
封建时代有抱负的男性,往往会觉得忠孝不能两全,为了事业需要奔波,需要在外打拼,但家中的父母妻儿,往往无暇顾及。于是《西湖主》就虚构了这样一个形象:一半可以在家孝敬父母、教养子女、衣食无忧,另一半就跟仙女在仙境潇洒、快活逍遥,没有违背传统的伦理道德。这形象太让人羡慕了,当下不知道多少男人怀揣同样理想,至少可以不用像《手机》里面那样疲于应付。
顺便说说聊斋中的男性形象,很多人都觉得这部书反映了男权主义的思想,尽量不挑战男权主义的权威,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觉得其实这部书也在多多少少反映着中下层读书人的无奈,虽然多少有些隐讳。记得有一篇是说一个书生跟一个仙女结合,生下一个儿子,但后来仙女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什么原因,没一字交代。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在说男方结婚以后被抛弃的情况嘛,或许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如女方、或许是其他原因,反正女方走了以后就再没回来。又比如说聊斋中经常讲到某某书生在破落的庙里或老宅里读书,来了女鬼或狐仙爱上书生之类的故事。这分明就是下层读书人的臆想,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只能捏造离奇的故事,至少也迎合“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教,给读书人一点安慰而已。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