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洲岛,位于百里画廊
漓江核心区,是漓江上最著名的一座洲岛,与漓江、
象山水月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千年为伴,是观赏城徽
象鼻山的历史起源之地。訾洲岛总面积51.26公顷,其中陆地游览面积24.5公顷,浓缩了
桂林山水及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发展历程
訾洲岛景区开拓历史悠久,是桂林有史可考最早的园林遗址,始建于
唐朝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
当时的桂州刺吏兼桂管观察吏
裴行立,开创了桂林山水园林的总体规划先河。訾洲风景优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柳宗元曾受邀来游览訾洲岛,并写下最早颂扬桂林山水的美文名篇——《訾家洲亭记》,提出“今是亭之胜,甲于天下”,这是第一次把“
桂林山水”与“甲天下”联系在一起的评说,比
宋代
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要早384年。
2008年,桂林市委市政府决策重建訾洲岛;2009年,实施訾洲岛生态景区建设工程,2011年訾洲岛景区重新建成,恢复了“訾洲烟雨”和“訾洲红叶桂林秋”的胜景,形成了飞瀑落虹、诗画汗青、枫叶留丹、烟雨涵碧、竹林清境、香樟拥翠、幽篁伞盖、银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10余个新景观。
名字由来
据唐代
莫休符《桂林风土记》记载:“先是訾家所居,因经名焉。洲每经大水,不曾淹没,相承言其浮也。”就是先有“訾”姓人家居住,所以称訾家洲,简称訾洲,也称浮洲。又洲头高地隆起如蛙头,中部突起似蛙背,因形取义,故旧时俗称老蛙洲。
主要景点
江山水月
象鼻山作为桂林山水的代表,是
桂林城的象征与城徽。訾洲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寻访城徽象鼻山的历史发源地和最佳观赏角度。早在唐朝时期以裴行立、柳宗元等为首的一大批历史名人前来訾洲游览,观赏漓江和象鼻山。訾洲岛所处之地江面开阔,水流平缓,顺着江水流向,下到古渡头,走在漓江古栈道上,可180°观赏象山全貌,览无敌江景。
象鼻山,简称“象山”,位于
漓江与
桃花江(旧称阳江)汇流处,因其山形酷似一只站在漓江边伸长鼻子饱饮江水的大象而得名。象鼻山因在漓江之滨,原名“漓山”。唐
会昌年间(841—846年),唐代诗人、桂管观察使
元晦以“漓山”之名与陕西临潼的“骊山”音同,为避其误会,又取风景宜人之意,更名“宜山”。后又将“宜山”写作“仪山”,因古文“宜”与“仪”通,音也一样。唐代莫休符在《桂林风土记》中说,漓山“一名沉水山,以其在水中,遂名之。”沉水山之名在历史上文人士大夫之中很少见,估计是民间的俗称。明朝孔镛也曾在广东、山西、贵州等地任职。他有一首著名的《象鼻山》诗,对象鼻山作了生动的描绘: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
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卷篷式的半圆大洞,每当月明之夜,与江中的倒影,正好合成一个大圆形,如一轮明月静浮水上,故称“水月洞”。水月洞长17米,高约12米,宽达10米。宋代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这首诗将水月洞的最美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明月当空的晚上,人们看到天上月,洞中月,水中月,相互辉映,让人有一种人行月里水如天的感受。并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两次获得央视新闻频道网络评选的“中国最美赏月地”称号。
象鼻山的岩崖上刻有清代广西布政使
黄国材的“放生池”大型榜书。放生池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的风俗,每逢初一十五,就会有一些信佛向善之人来此朝拜放生,久而久之便取名为放生池。黄国材特别擅长题写大型的榜书题字,在桂林独秀峰的“南天一柱”摩崖石刻也是他的作品。在“放生池”榜书旁边,还有泰国华侨丁耀江老先生于1984年题刻的“象山水月”四个大字。在象鼻山的岩崖上还保留有一块极为珍贵的石刻《皇清中兴圣德颂碑》,这是桂林2000多件历史石刻中最大的一件文物,也是一篇对太平天国进行强烈抨击的文章。
訾洲烟雨
訾洲烟雨自元代起就位列桂林八景之一,清代桂林画家
朱树德于光绪1891年著的《桂林八景题记》中有所记载,现存于叠彩山风洞口,这是介绍桂林精华景点的石刻。元代诗人刘志行的《訾洲烟雨》有云:“渔翁披蓑侵暮归,家家买鱼趁晚炊,沙汀草树远复近,一簇两簇青冥迷,芦花深处歌竹枝,人间风浪那得知,明朝雨过杜若长,定有采药仙人来。”诗中描绘的是烟雨时节的訾洲风景,犹如神秘仙境般让人陶醉。每当细雨蒙蒙,烟雨弥漫之时,洲上笼罩于轻纱薄雾之中,若隐若现,宛若蓬莱仙境。
訾洲红叶
“訾洲红叶”自古以来便是桂林秋天最美的一大胜景,清代诗人张宝在《口占一绝题壁以记游踪》诗中写到:“奇石嵯峨古渡头,訾洲红叶桂林秋。”诗人以訾洲之红叶来赞美桂林秋天,当霜染訾洲红叶之时,便是桂林秋天到来之际,这种片片红枫飘枝头的景象又被称为鸿运当头。每到秋天,岛上红黄枫叶娇艳绚丽,颇为壮美。
碑亭流芳
碑亭流芳是由一座仿古风格的亭子流芳亭和柳宗元石塑组成,为了纪念訾洲最早的开发者的
裴行立和让訾洲扬名的
柳宗元而建。柳宗元石塑将人物和碑刻融合一体,这组雕刻长8米、高2.5到3米、厚80厘米,全部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总重量达45吨。石塑分为正反两面,背面雕刻着两首诗,均为柳宗元所作。右是
毛泽东手书的柳宗元散文
《别舍弟宗一》一文的节选: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左边则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石塑右上角雕刻着“柳河东”红色印章。柳宗元祖籍河东,就是山西永济的位置,后来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所以世人就把他称为柳河东。又因为他官终广西的柳州刺史,所以又称他为柳柳州。石碑上雕刻的人物就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他应裴行立邀请,来到桂林訾洲岛写下的《訾家洲亭记》,详细描绘了訾洲的秀丽景色。
飞瀑落虹
飞瀑落虹由一组错落有致的山石结合人工瀑布组成,水流顺着叠石而下,水声清脆通透。在山石上雕刻着四组题刻:胜甲天下、观月、訾洲红叶桂林秋和訾洲烟雨。这些题刻,都是古人对我们訾洲岛风景的高度赞美。
烟雨涵碧
烟雨湖平静的时候像一面镜子,将周围的风景倒影进去,仿佛桂林的泼墨山水画,若在蒙蒙细雨的时候走在烟雨湖边,便能真正感受到云雾飘渺,情深深雨蒙蒙的感觉,烟雨湖也因此而得名。烟雨湖,不仅为了造景到洪水季节还可以分水泄洪,为訾洲解压。
诗画汗青
位于诗画广场上存有一座全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竹简造型石壁,仿佛一幅铺开的古代画卷。石壁上雕刻的诗画,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訾洲时留下的笔迹。
竹林清境
郁郁茐茐的竹林小径,一阵风吹过,竹子相互碰撞沙沙作响。这种竹子因叶片尾巴非常像凤凰的尾巴,所以得名为
凤尾竹。它竹子修长而且坚韧,可以用来编织很多生活中使用到的工具。
香樟拥翠
这是一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生长的
香樟树林,浓密的枝叶,青翠欲滴,散发阵阵清香和凉意。香樟树全身都是宝,可以提取樟脑和樟油,具有驱蚊虫和止痒的功效。除此之外,樟树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里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幽篁伞盖
这是园区种植的一种特殊的竹子叫做
甜竹,又叫曲秆竹。竹子给人的感觉通常是修长的,而甜竹的造型却是低矮的,它最大的特点是根部经常呈‘之’字形曲折生长,密密麻麻有许多的枝桠,形成了天然的拱状竹篷,好似在訾洲上撑起了一把超大的绿色伞盖,所以称为幽篁伞盖。
银杏淌金
银杏俗称
白果树,银杏的果实有食用及药用价值,树叶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银杏树从栽种到结果的周期很长,爷爷辈种树,孙子辈才能享用,所以银杏在民间又叫
公孙树,。银杏为落叶
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是树中的老寿星。白果树树形美观,每到秋天,枝叶一片金黄,秋风乍起,落叶缤纷,大地如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故名银杏淌金、黄金满地。
景区活动
1、2014年大年初二,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以“百花绽放迎新春”为主题对訾洲郁金香花展进行了关注报道。
2、2015年大年初二,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两天,一场春雨滋润着广西桂林大地,也为漓江补足水量,‘烟雨漓江’以最美的姿态为羊年新春绘出第一幅画卷。迟来的春节正好赶上百花绽放、出门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桂林市民自己精心培育出的2015株郁金香,成为献给春天的最好礼物……”訾洲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国内外公众视野,一时间闻名遐迩,成为了桂林当之无愧的时尚旅游新宠。
3、桂林市城市趣跑活动连续两年在訾洲岛景区成功举办,这是继訾洲郁金香花展后,又一项在国内越来越有影响力的活动。
诗人名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应邀游览訾洲时写下《訾家洲亭记》,详细描绘了訾洲的秀丽景色。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水月洞的最美景致。
水月洞,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半圆大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
明代诗人孔镛著有《象鼻山》,对
象鼻山作了生动的描绘:“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元代诗人吕思诚《訾洲烟雨》:“分合滩头见訾洲,訾洲烟雨水云秋。空濛细縠沙头籁,散乱跳珠波面浮。鸥鹭飞翔来上立,蛟龙腾跃此中游。蓑衣箬笠垂阳外,时有渔人横钓舟。”
元代诗人刘志行的《訾洲烟雨》有云:“渔翁披蓑侵暮归,家家买鱼趁晚炊,沙汀草树远复近,一簇两簇青冥迷,芦花深处歌竹枝,人间风浪那得知,明朝雨过杜若长,定有采药仙人来。”
清代诗人张宝在《口占一绝题壁以记游踪》诗中写到:“奇石嵯峨古渡头,訾洲红叶桂林秋。”以訾洲红叶来赞扬桂林的秋天。
老八景
现存于桂林
叠彩山风洞口的石刻,为清代桂林画家
朱树德光绪1891年著的《桂林八景题记》,这是介绍桂林精华景点的石刻。
桂林老八景:
桂岭晴岚:指现宝积山一带雨后初晴、岚气飘渺的神仙幻境。
訾洲烟雨:指烟雨迷蒙中的訾洲若隐若现,如海市、若浮岛“胜甲天下”之奇观。
东渡春澜:现解放桥古为浮桥。春水弄潮之际,波盈桥晃。履桥东去,尤如踩波踏浪,其乐别具一格。
西峰夕照:夕阳西斜,满天皆红。西山诸峰沉浸在血色黄昏里,浴万道皎霞、吐千种风情。
尧山冬雪:冬雪过后,尧山一片冰雪世界,白皑皑,晶莹莹,玉树琼枝、银装素裹。
舜洞熏风:虞帝即舜帝,古传舜会作曲,且曾于巡视苍梧之野前到过桂林虞山。虞山之麓有洞南北对穿,古时前临松林、后对皇潭。南风送暖之际,松涛声、穿洞的风声、流水叮咚声交响如乐,令人疑为舜作之曲《韶乐》。故洞名“韶音洞”,景名“舜洞熏风”。
清碧上方:传现万寿巷的舍利塔古有绿树一颗于塔顶高耸入云、晶莹欲滴,故名;又传当年舍利塔所在的开元寺院内,有青松耸入蓝天。一天风雨大作,树化苍龙腾飞入云,寺僧指天而言:它到上方去了。故名。到了九十年代,到这个名也是舍利塔的景名。
栖霞真境:现七星岩古名栖霞洞,洞中鬼斧神工、幻石如画,霞映云掩,神仙修炼之仙境也!
注意事项
桂林訾洲岛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皆宜。桂林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景区开放时间:全年无休景区接待时间:8:00—17:30
门票价格:门票价成人票37元/张(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免收门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