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四大家
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
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其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
人物介绍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懋堂,亦作茂堂。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室名经韵楼、二十一经堂。乾隆25年(1760年)举人,屡任黔、蜀知县。师事戴震,戴、段二氏年辈相若,均以朴学鸣于时,尤精六书,作《说文解字注》30卷,费时31年。卒年八十一。
治学成就
段玉裁生于雍正十三年,卒于嘉庆二十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乡试,入都会试,屡不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后又为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知县。经10年,称疾告归乡里。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段玉裁在京时,得师事戴震,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1743~1796) 、姚鼐(1731~1815)等学者。 返里后,又得与刘台拱汪中(1744~1794)、金榜(1735~1801)等人相交。55岁时,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乾嘉时代汉学昌盛,段、王两家在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贡献极大。
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由经学以治小学。在小学范围内,又从音韵以治文字训诂。根基充实,深得体要。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 说文解字注 》及《经韵楼集》等书。 《六书音均表》在顾炎武音学五书》和江永 (1681~1762) 《古韵标准》的基础上剖析加密,分古韵为17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积段玉裁30余年的功力写成,体大思精,为前所未有。他先为《说文解字读》,每字之下博引群书,详注出处,晚年才删去繁文,简约成《说文解字注》。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全书刻成,风行一时,大为学者所称赞,《说文》之学也由此而盛。
《说文》段注的主要特点是:①比勘二 徐(徐铉徐锴)本,刊正传写和刻本的谬误。②阐明许书著作的体例。③引证经传古籍,解释许说,推求许说所本。④在许慎训解之外,说明字义的引申和变迁;指出字有古今,义也有古今。⑤阐发音与义之间的关系,根据谐声声符说明音义相通之理。
《说文解字注》是徐锴《说文系传》以後的首部《说文》注释书,在清代数以百计的《说文解字》研究大军之中,段氏之作能够一枝独秀,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这部划时代的巨著耗费了段氏毕生的心血,创见颇多,在学界影响深远,反响巨大,王念孙评价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说文解字注》也有不足之处:过分自信,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对《说文》作任意改动。过分相信许慎的说解,拘泥於小篆形体而强作解释。对《说文解字注》的微瑕,清代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了,并且以专著的形式予以订正。这类代表性的著作有冯桂芬的《说文解字段注考正》、徐承庆的《说文段注匡谬》、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钮树玉的《段氏说文注订》、王绍兰的《说文解字段注订补》等。
桂馥
人物介绍
桂馥,清(一七三六至一八0五)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作一七三三至一八0二,艺林年监作一七三六至一八0六,今依清代碑传文通检。字冬卉,一字未谷,号雩门,别号肃然山外史,晚称老苔,一号渎井,又自刻印曰凟井复民,山东曲阜人。
治学成就
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0)进士,官云南永平知县。学间刻苦,于石考据之学。翁方纲阮元极推之。篆刻、汉隶雅负盛名。愈小愈妙,其八分书论者以为百余年来第一。暮年始好写生,别饶古韵。间作墨竹一丛,苍苔数点,意趣横逸。在陈道复徐渭之间。兼能山水,宗倪、黄。钱杜尝舆讨论,谓画中惟点苔为难,故自号老苔云。有《说文义证》、《缪篆分韵》、《续三十五举》、《晚学集》、《清朝画品》。卒年七十,一作七十一。(《墨林今话、广印人传、清画家诗史、桐阴论画、松轩随笔、迟庵随笔》)
朱骏声
人物介绍
朱骏声(1788~1858)中国清代文字学家。字丰芑,号允倩,晚年又号石隐,清代大学者,自署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博学无书不读,娴习经史,擅长诗赋词章。著作甚多,刻板的只有《说文通训定声》和《传经堂文集》。
主要著作
说文通训定声》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这3部分的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 胡适在为朱起凤辞通》写的序里说,《说文通训定声》“是一部有创见的书”。
其他著作
朱骏声另有《礼仪经注一隅》、《夏小正补传》、《小尔雅约注》、《春秋左传识》、《离骚补注》等。以及堪定而未刊行者《尚书古注便读》、《春秋三传异文核》、《小学识馀》、《六书假借经证》、《秦汉郡国考》、《天算琐记》、《经史问答》、《岁星表》等。《朱氏群书》收论著七种,有光绪八年(1882)临啸阁刻本;《朱骏声文集》,有民国七年(1918)心社铅排本。
王筠
人物介绍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箓友,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人,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出身于安丘书香世族、官宦之家。父亲王驭超,乾隆丙午举人,考取咸安宫教习,历任遂宁、潜山、霍丘、阜阳知县,升寿州知州,为当时名宦。王筠道光元年(1821)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以国史馆誊录议叙选山西乡宁知县,并曾权知曲沃、徐沟二县。二弟王简,嘉庆己卯、庚辰联捷进士。三弟王篖,道光己亥副榜。四弟王范,道光辛丑进士。
治学成就
王筠少喜篆籀,进而博涉经史,尤深《说文》之说。在京期间,与许翰何绍基陈庆镛陈奂等名士切磋文字。“筠治《说文》之学,垂三十年。其独辟门径,折衷一是,不依傍人,论者以为许氏之功臣,段、桂之劲敌”(《清史稿·王筠传》)。 王筠一生著述宏富,影响巨大。自著书50多种,勘订他人书60余部,计数百卷,可谓著作等身。为便于子弟阅读,辑《海岱史略》百四十卷,为安丘第一部历史名著。所著《说文释例》、《文字蒙求》、《说文句读》、《说文韵谱校》、《说文属》等等,多有开拓性和突破性。王筠不但是安丘历史上学术水平最高的学者,而且也是国内“说文四大家”之一。其中《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是朴学、文字故训学方面的经典性代表巨著。
代表著作
同治四年(1865)王筠嗣子王彦侗表上《说文句读》、《说文释例》二书,由礼部进呈,先上同治帝留览,后旨下南书房诸臣覆阅太子太傅潘祖荫阅毕,跋其书后,备极推崇,谓在《说文》研究上“君书晚出,乃集厥成,补弊救偏,为臣尤巨”。由是海内之士争先快读“王氏说文”。尤其官晋时期,盛名远播,山右文人学士无不景仰,争列门墙,他被尊为“华北当代儒宗”。
民国初年,近代史学家柯劭忞将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等主要著作,收入他编纂的《续四库全书》中。《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这两部书于1983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根据世界书局影印本又予影印,这一家之言愈加广为世人所重。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初,在张志公等人的倡导下,中华书局等单位重新刊行。其中旧时商务印书馆顾不得版权所有,翻印再三。台湾也不甘落后,印制装潢尤精。于是,“王氏说文”的面纱逐渐揭开,海内之士得以快读之。王筠先生留下的生命信息终得其归宿。
王筠《说文句读》一书,王筠采撷诸说文学大家的著作,辨其正误,删繁举要,参以己意,集语言文字之大成,浅易简明,是初学《说文》者较为便利的本子,共20卷。作者在自序中肯定了段玉裁力辟榛芜,光大《说文》,同时也指出段书《说文解字注》“体裁所拘,未能详备,余鼓辑为专书,与之分道扬镳,冀少明许君之奥旨……取茂堂及严铁桥、桂未谷三君子所辑,加之手集者,或增,或删,或改,以便初学诵习,故名之曰《句读》。”此书体现出删篆、一贯、反经、正雅、特识五个方面不同于段书的要点,异于段、桂两家之说1200多处。专家评价《句读》“博采慎择,持平心,求实义,绝去支离破碎之说”。
说文释例》疏解许说,贯穿通达,博大精深,辞尚体要,为研究许书开辟了新途径,使阅读《说文》者能够提纲契领,登堂入室。以上乃王筠此书的一大成绩,其承上启下之功,很值得大书一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1 13:12
目录
概述
段玉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