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
符号、
文字并加以
辨认、
理解、
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
朗读、
鉴赏、
记忆,学习知识的行为。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读书可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视野。
释义
1、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2、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出处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
《
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南朝·沈约等·《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
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
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
元史·良吏传》:“读书务明理以致用。”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
袁可立子)宪副》:“舞象采芹,弱冠璐振臂,当国家之巨艰,读书鄙腐儒之章句。”
夏丏尊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的声音,原来王先生在读书。”
2、上学,学习功课。
《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壬子,荫总督宣大王国桢子之仲、
登莱巡抚袁可立子枢、通政使吴用先子、
河南巡抚冯嘉会子映鸾、
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监读书。”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里,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
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
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3、宣读盟辞。
战国 · 谷梁赤 《谷梁传·僖公九年》:葵丘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
《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录之也。”
内涵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人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人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读书原因
基本经典
——人生经典:探索人生的意义、价值、归宿。
——专业经典:专业历史等
人生与追求因读书而有根据,一旦找到此类书籍就应读熟,作为行为根据。
关注相邻学科知识,专业面要广,要明确往往有时候不可能学什么就做什么,必须要有多方面的能力。
读书的纬度。(历史与当代)知识是交叉的,要关注本专业的历史与当代的发展。历史的视野非常重要。例如:从绘画到摄影的转换乃至全面的影像发展。
(图、文、自然的读图时代)
如何找书:多逛书店。在书店看书。这反映出你重视什么,重视读书,读书使人变强,给你带来乐趣。使好读书成为伴随你一生的
好习惯。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杂志,专业杂志找一二种,如:《
艺术当代》。要有知识的扩充和丰富的知识量。可以到邮局去查专业的杂志。网络,网络是学习的阵地,培养专业的素养。
如何读书:精读(字句落实,玩味,背,打扎实基本功,看书要有自己的看法,有别人没看到的东西。)泛读(强调的是知识面,形成
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相邻学科基础、人文知识、文、史、哲的底子,要有宽厚的知识背景,要有哲学的特征,时代的特征,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浏览(强调
信息量,选择性的阅读,有基本的印象,学会选择)
读书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人们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
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对读书重视,观念的转变很重要。
学术的态度:学习本应有严肃的态度,要努力,有自觉的意识,
学术水平的高低靠积累,不强调客观,强调人自身的努力,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
益处
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
强调阅读面一定要广,要不断扩大。保持一生的阅读习惯。不断进步,终生学习。大学毕业后仍要学习。一生中都要不断丰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无止境的。人生应有意义,有价值。要学会自主学习。读书和没读书肯定是不一样的,境界会不同。(如有可能阅读原著),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名言
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读书要看怎么读,读的什么书?“书”可以理解为前人的智慧和价值及现存事物的规律和价值;用心去品去领悟,辩证地纵观世界,实践来检验自己——诀别西月忆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