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式
音乐术语
调式(Mode)是构成乐曲的若干个乐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成的体系,通常以其中的一个音为主音,其余各音都倾向于它。通常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
简介
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
五声
不带半音
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为按照纯五度关系产生的五个音所构成,其调式音列的任何相邻两音均无半音,例如:
这种调式音阶不仅在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中普遍存在,而且在欧洲国家如匈牙利挪威苏格兰以及北极因纽特人中也都存在。
在中国民间音乐中这种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其各音级分别称为宫音、商音、角音、徵音和羽音。各相邻两音之间的音程,除角与徵、羽与宫之间为小三度外,其余均为大二度五声音阶中任何一音均可作为主音,并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音为主音者称宫调式,而以其他各音为主音者,则分别称为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凡宫音相同的各调式,统称为“同宫系统”。
日本的民谣调式及律调式也是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前者由两个相同的小三度加大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核心音除主音外为四度音。后者由两个相同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其核心音除主音外为五度音。
带半音
带半音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某相邻两音为半音者。这类调式音阶常见的是含有两个大三度音程、一个大二度音程及两个小二度音程,盛行于晚期古希腊和近代日本。
例如由两个相同的小二度加大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的日本都节调式和由两个相同的大三度加小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的日本琉球调式,都是这一类型。前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还有五度音,所以也常遇到停在五度音上的乐曲。后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还有四度音,所以也有停在四度音上的乐曲。
七声
中国民间七声调式
中国民间七声调式是以五声为骨干的七声调式的一种形式。由在五声的小三度间加入不同的偏音而成,即在角、徵之间加入“变徵”(徵的低半音)或“清角”(角的高半音);在羽、宫之间加入“变宫”(宫的低半音)或“清羽”(羽的高半音,亦称闰)。
这种不同的半音关系曾形成三种不同的七声音阶
其中每一种音阶均可分为宫、商、角、徵、羽5种调式。
中国除五声为骨干的七声调式外,也有7个自然音都是基本音级的七声调式。这种调式和欧洲中世纪教会调式虽然音列相同,但调式支柱音有它自己的规律。此外还有带中立音的七声调式,例如秦腔苦音的徵调式,在两个小三度之间用3/4音(中立音),这样使调式色彩与其他徵调式截然不同。
欧洲调式
欧洲中古教会调式是17世纪前在欧洲流行的调式,源自民间音乐,为教堂音乐所采用,以后又为世俗音乐采用。欧洲调式结构的音乐理论,源自古希腊的四音列。这种四音列共有三类,即自然四音列(包含两个全音与一个半音)、半音四音列(包含一个小三度与两个半音)及四分音四音列(包含一个大三度与两个四分之一音)。
其中只有自然四音列有完整的体系,其他两种是为了旋律获得更多的变化而与自然四音列掺和使用的。在自然四音列中,由高而低构成全音-全音-半音的称为多利亚(Dorian)型四音列,构成全音-半音-全音的称为弗里吉亚(Phrygian)型四音列,而构成半音-全音-全音的则称为利地亚(Lydian)型四音列,联合两个相同性质的四音列构成三种调式,此外又有不同的音程排列构成的混合利地亚(Mixolydian)调式,这些调式又可以移动而成上多利亚、下多利亚、上弗里吉亚等调式。中世纪教会调式格列高利一世统一圣咏而规范为多利亚等4个正调式与下多利亚等4个下调式(取消上调式)共8种,16世纪增加4种,共12种。这些调式的名称虽借用希腊调式的名称,但实际的调式结构已不相同,例如多里亚调式已不是自上而下按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的两个四音列构成,而是自下而上由全音-半音-全音的两个四音列构成等。这时每个调式又根据音域的不同而分为正调式与副调式(下调式),并将结音(主音)的上五度音称为次主音,其中弗里吉亚调式的次主音则用六度音。
大小调体系
取自然音阶中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为自然大调,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顺序排列则为自然小调
一般情况下,其三级音为大三度者为大调式,其三级音为小三度者为小调式
降低自然大调的Ⅵ级即为和声大调,升高自然小调的Ⅶ级即为和声小调,降低和声大调的Ⅶ级即为旋律大调,升高和声小调的Ⅵ级即为旋律小调式。旋律大(小)调通常只采用下(上)行的形式,而上(下)行时与自然大(小)调同。
教会调式与大小调相比较,则Ionian调式与自然大调同,Aeolian调式与自然小调同,其它为特种自然大小调,其中Lydian调式与Mixolydian调式为大调型,Dorian调式与Phrygian调式为小调型,而Locrian调式虽然主音上面也是小三度,但主音上面的五度是减五度,极少应用。
吉卜赛调式
吉卜赛音阶以含有两个增二度音程为特征,其调式则有下列3种:
阿拉伯调式
在阿拉伯古典音乐中有100多种调式,它们被称之为“木卡姆”。每一种木卡姆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它可能是来自地名或人名,也可能是一种物体或情绪。音乐家根据木卡姆所规定的音阶、音域、音程、骨干音以及惯用的旋律型与节奏型,结合特定的感情和哲理即兴演唱演奏。木卡姆这一术语约出现于9~10世纪,由于地区与时代的不同,其名称和数量也不尽相同。阿拉伯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木卡姆有以下12种:纳瓦木卡姆、拉斯特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希贾兹木卡姆、吾夏克木卡姆、布西利克木卡姆、伊斯法罕木卡姆、兹拉夫坎德木卡姆、布祖尔克木卡姆、赞库拉木卡姆、胡赛尼木卡姆、拉哈维木卡姆,其中纳瓦、拉斯特、伊拉克和希贾兹4种最常用。古代阿拉伯人认为,演奏不同的木卡姆,能唤起听众不同的情感,如满足、愤怒、欢快、悲伤等。同时,他们认为,木卡姆与宇宙间的星座有关联。因此,最初的木卡姆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演奏,如日出时演奏拉斯特木卡姆,上午9时演奏伊拉克木卡姆,日落时演奏吾夏克木卡姆等。尽管有这些规范,表演者仍可通过音的各种组合、节奏的变化、装饰音和不同的演奏演唱技巧进行再创作。
阿拉伯音阶是一种色彩非常鲜明的音阶,也叫大弗里几亚音阶(因为它可看作弗里几亚音节还原3音产生大调的感觉),构成音是1,♭2,3,4,5,♭6,♭7,1,和比它低纯五度的和声小调音阶的构成音完全相同。大弗里几亚音阶通常和属七和弦配合使用。也可使用属七降九和弦,此时可用减七和弦替代。比如,A7♭9和弦可用♭B°7,♯C°7,E°7或G°7和弦代替。关于这一点它和变化属重降七音阶(1,♭2,♭3,♭4,♭5,♭6,𝄫7,1)也有很大相似之处,因为变化属重降七音阶使用的减七和弦也能用属七降九和弦代替。
在音乐构成方面,比如C和声小调最重要的音是C,B作为导音,一般都是倾向与C,而G阿拉伯音阶最重要的音是G,B作为色彩最鲜明的音,都是通过降A解决到G上的。实际运用中,阿拉伯音阶只是一种色彩音阶并不是主导整个乐曲的音阶。所以人们总是在相同的和声上来演奏不同的音阶。还有就是新疆的维族音乐也是以它为中心的,其中维族人在音阶里加入了很多的微分音(1/4音)。
阿拉伯音乐的旋律优美,充满了大量的变化音,其基本音阶和西方七声音节完全不同。阿拉伯音乐采用的音阶是以1/4音为单位的(这和印度音乐一样)。打个比方说,阿拉伯音乐的音阶在钢琴上是演不出来的,因为它有大量的音在黑键阿拉伯音乐复杂。
其它
阿拉伯音乐外,印度尼西亚音乐、印度音乐、泰国音乐等,各有其律制和旋律型,因此在调式的概念和结构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9 14:36
目录
概述
简介
五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