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泉
汉代钱币
货泉是最常见的一种汉代钱币,它是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的产物。货泉从天凤元年起一直流通 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材质为青铜,尚见有铁质和铜夹铁者,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笔断开,(货泉饼者字纹多平夷,铸造粗劣)。
名称来历
西汉从武帝刘彻元狩五年一直铸有五铢钱。王莽篡权以后,对姓刘的很反感,因为刘的繁体字为卯、金、刀三字组成,因犯其忌讳,凡碰到这种字都要禁止,五铢的“铢”字从金字旁,故就废掉了五铢。古音“泉”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的流通,故正式以“泉”代“钱”。
发行背景
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在政治上进行残暴统治的同时,在经济上用改革币制的办法,铸行高额而大幅度减重的钱币搜刮人民财富。王莽制钱品种繁多,先后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共发行了20多品货币。这些钱币换算十分困难,每一品与其他各品之间比值、比价都极不合理。
王莽的货币改制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是在居摄二年(7年)变汉制。他于五铢钱外更铸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又造锲刀、错刀,其形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锲刀五百”;
第二次过了二年,即始建国元年(9年)铸行“宝货”,计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货、贝货、布货)共二十八品。
第三次是王莽称帝的第二年,即天凤二年(15年)因“宝货”极端复杂,被迫废除,又继续使用“小泉直”和“大泉五十”两种钱,不久又废除大小钱,改铸“货布”、“货泉”两种钱同时使用,以“货布”为主币,“货泉”为辅币。可谓之当时钱币的孪生子。后来,由于“货布”重二十五铢,“货泉”重五铢,即一个“货布”却值二十五个“货泉”,比值极不合理。
王莽政治的黑暗,币制的混乱,私钱的充斥,加速了人民的破产。当时“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立”。米价高至每石一万钱,甚至黄金一斤只能易豆五升。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结果“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公元23年,王莽政权终于被农民起义所推翻,王莽自取灭亡。
流通历史
天凤元年(公元14年),更行货布、货泉。货泉径2.3厘米,重5铢,货布重25铢,但一个货布却值25个货泉,结果又引起盗铸,许多人因犯法而沦为官奴婢。
货泉基本都是普通品种,其中的版别有双廓、穿上半星、穿下左决文、穿下右决文等等,带记号的钱币多是表明铸地,一般双廓版式的工艺和质量都较佳,可能是早期中央铸造的,带星点决文的应该是其他地方钱炉所铸,铸造不甚精,可能年代较晚。总体来说,前期的货泉的大小和重量都相差不大,工艺较好,规范程度也比较高;但自新朝晚期至东汉初年,由于持续的社会大动乱和各股起义军、豪强武装的相互征战,经济受到极大破坏,轻小劣币及私铸货泉大量出现,存世所能见到的晚期私铸货泉其重量尚不及正常的一半。
货泉在王莽货币中,是发行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刘秀恢复帝位后,理应废止货泉。然而,刘秀非但不反对王莽兴铸的“货泉”,反而在即位之后继续使用王莽的货泉达16年之久。当时的百姓们早已吃尽了王莽时期钱制混乱的苦头,人心思汉。有民谣咏道:“黄牛白腹,五铢当复”。直到光武帝建光十六年(公元40年),刘秀才听从马援的建议复铸五铢钱,是为建武五铢
道理何在呢?刘秀虽然是开国明君,英明神武,却十分相信谶纬迷信。有人谓:真人既出可复汉灭莽。他即位后认真品味了“货泉”二字,泉拆读为白水,货的繁体字近似真人,合起来就是“白水真人”。而刘秀恰好出生于南阳郡舂陵白水乡,起兵又灭王莽于南阳白水。刘秀就以此为“受命”之依据,认定是一种大好特好的征兆。便认定此事与自己相关,迟迟不肯废去。也有学者认为,货泉之所以被刘秀沿用,是刘秀看重了“货泉”的美感。“货”乃是一非常突出明显的“美女”造型,犹如清晨河边美女沐浴;奇妙的身姿,双腿、腰和头部,与曲折举起的手臂,十分形象生动。
铸造工艺
工艺
中国古代早期使用石、陶泥、铜质阴文钱范直接铸钱,自西汉宣帝起使用母范制成的子范叠起来铸钱,王莽第4次货币改制后,基本上完全使用叠铸工艺,成为正统的官炉铸钱的主要方法,一直使用到南北朝以后才逐渐改为用母钱翻砂铸钱。 母范亦称范母,多系铜质所铸,先用手工刻制成阴文范,而后翻铸成阳文范母,然后用阳文范母印制成泥质子范,再用子范铸钱,用这种方法铸钱比早期用阴文子范直接铸钱,是铸钱技术上的一次大改进,大大提高了铸钱的效率,而且所铸钱币细致秀丽。
王莽叠铸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对称性原理,在一块范母上,面模与背模对称排列,利用榫卯对称相合,两两组成套盒,把许多套盒叠起来,形成规模性铸造。
范母
有货币爱好者收藏有王莽“货泉”铜母范,青铜质,该范形状奇特,像个正方形有耳的小碟子,范背的底部为圆形,四周缓缓上升,范面为正方形,但范框顶面并非平面,而呈下垂的弧线形,弧线弦长5.7厘米,弧高0.3厘米,范框两侧有耳。范面底部为平面,有正背两对“货泉”钱模,中间凸起部为浇口,四边布有对称的定位榫印。钱模为绿锈包浆,有的钱模的绿锈局部脱落,露出暗红色老包浆。钱文尚清,“泉”字中竖为断笔。范面边框和范背为黑漆古老生坑,范背锈层坚硬厚实,呈块状凸起,高低不平,层次丰富,个别黑锈脱落处露出绿锈。
该范的特点是碟式有耳,边框顶面呈孤线形,有耳为便于执耳操作,顶面呈弧形使泥子范有一部分露出范框之外,减少接触面,便于脱范,是一种便于操作的设计。
“货泉”品类较多,铸量大,出土的“货泉”钱范也较多,但所见面背均是平面的,此种形状甚为罕见,也未见于著录。
货布
“货布”通长5.8厘米,重15克,铜质,质地精良,形体厚重。布:古时的一种农具,钱身长方形,平首方足,腰微为凹,首上有一圆穿,穿的两面及钱两面均有周郭,圆穿下至方档有一首凸起的直线,钱面模铸有篆书钱文“货布”二字,其书体为悬钱篆。“势有若针之悬锋针芒”,篆法刚中寓柔,纤细秀丽,清晰工整,布白疏匀,堪称钱文书体中的一朵奇葩。
货泉
“货泉”直径2.3厘米,肉厚0.07厘米,重约3克,铜质,铜色稍呈红色,圆形方穿,有内外廓,正方形穿,穿之两面有廓,钱面模铸篆文“货泉”二字,笔画较细,清晰工整,“泉”字中间直竖中断。
词语含义
货币名
《汉书·食货志下》:“天凤元年,复申下金银龟贝之货,颇增减其贾直。而罢大小钱,改作货布……直货泉二十五。货泉径一寸,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货布二品并行。”
货币通称
《晋书·食货志》:“日中为市,总天下之隶,先诸布帛,继以货泉,贸迁有无,各得其所。”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先王惧物之贵贱失平,而人之交易难准,又立货泉之法,以节轻重之宜。”《辽史·食货志下》:“辽之方盛,货泉流衍,国用以殷。”清许光治凭阑人》曲:“榆筴赊春骄货泉,柳带禁寒贪乞棉。”
财政代称
唐元稹《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得非调阴阳抚夷夏者,不欲侵货泉之任;而主会计校盈虚者,不得参邦国之重乎?子将兼之,允在能者。”《旧唐书·王彦威传》:“彦威儒学虽优,亦勤吏事,然货泉之柄,素非所长。”
国外发现
2016年1月,韩国光州广域市在修建道路时发现一堆2000年前中国货泉。该货泉首次在韩国发现,且成串儿出土也是首次。这些货泉为贝币。货泉只在朝鲜半岛荣山江流域、南海岸和济州等地出土过,光州出土的货泉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已实现贸易往来的证据。
2017年5月18日,日本兵库县淡路岛教育委员会宣布,在该市的“入田稻荷前”遗迹中出土了三枚被称为“货泉”的青铜币。据日本经济新闻网5月19日报道,这种货币于公元14到40年间在中国铸造,并于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后250年)传至日本。报道称,南淡路岛市教委表示,包括本次在内,日本国内共发现179枚“货泉”,但像本次这样数枚钱币呈重叠状态被发现的情况极为罕见。南淡路岛市教委负责人表示,“传来古代中国货币,成为证明在弥生时代后期淡路岛是海上贸易要冲的重要史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5 05:36
目录
概述
名称来历
发行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