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审计
对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真实性和公正性的审查,判明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是对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真实性和公正性的审查,判明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一种审计。它是现代财务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产生于1910至1930年间。最初是银行或其他信贷机构为了调查借款单位的信用状况 (即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而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个项目进行审查。故早期的资产负债表审计也称作“信用审计”。后来,人们把这种信用审计的实践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广泛地用于其他目的审计,发展成为较成熟的资产负债表审计理论。在方法上,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特征是尽量地摆脱帐簿的束缚,放开视野采用现场调查、监督盘存或参与盘存和询证等方法,核实被审单位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债权和债务,独立核实各项资产和负债是否实际存在,有无遗漏或虚报。在审计范围方面,资产负债表审计主要采用抽查的方法。
简介
审查年初数的目的在于了解前后会计期间财务资料的连续性,使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审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期会计信息的比较、分析,以确定异常变动项目,为后续审计确定重点。对其期末数的审计,是资产负债表审计的重点和主要工作,期末数主要是依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期未余额填列。
发展
19世纪中叶,股份公司的兴起导致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多数资本所有者成为股份公司纯粹的股东,完全脱离了对资本直接和日常的经营管理,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又非常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希望通过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信息帮助做出投资决策。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更为广泛的渗透,使得股份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可能,而股份公司的有限责任性质在降低股东风险的同时,又相应加大了提供信贷资金的银行的风险。为加强信贷资金安全性,银行开始关注股份公司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其偿债能力,把它作为是否提供信贷资金的主要依据。由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资产负债表审计,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展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资产负债表数据确定企业财务状况,审计报告使用人包括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审计方法也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了抽样审计。
具体内容
1、识别资产负债表会计造假的审查目的识别资产负债表会计造假有如下目的:
(1)证实企业所编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在特定日期均存在,并且各项资产所有权确属企业,各项负债均是企业的义务,即对报表存在性认定的检查。
(2)证实在会计报表中所应列示的业务均已反映在报表中而无遗漏,即对报表完整性认定的检查。
(3)审查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方法进行计价,列入会计报表的金额是否正确,并在报表中已进行适当地分类说明和披露,即对报表估价分摊及表达与披露的审查。
(4)证实投入企业的资本是否得到保值和增值,股东权益是否受到损失。
(5)证实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以表明企业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
2、识别资产负债表会计造假审查的内容和方法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遵循一致性、稳健性和重要性原则,所以在审查过程中要注意审查项目会计处理方法是否保持前后一致,即使有必要变更是否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检查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规、合理等。
(1)流动资产的审查。
①货币资金项目的审查。
库存现金的审查内容和方法:
可以进行现金的盘点。
抽查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确认库存现金收支业务核算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银行存款审查方法:
审阅抽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收付记录。
对一收一付金额相同事项,要进一步审查,确认是否有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情况。
其他货币资金的审查主要查明其包括的项目内容、数额及业务处理的合法性。
②短期投资的审查。
短期投资审查方法:
盘点有价证券,并核对其有效性及所有权。
审查有价证券的入账基础,以及购入或售出的有关凭证。
检查有价证券可变现情况以及有无利用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来调节利润。
③应收票据的审查。
对应收票据的审查主要有:
监督、盘点库存票据,核对其有效性和所有权。
复核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是否计算正确,并且增加“应收票据”的项目数。
对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其贴现额与利息额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
检查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是否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如是上市公司,对已贴现或用作抵押的应收票据情况和原因说明是否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④“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审查。
审查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主要包括:
审查企业收取现金股利的清单及有关投资协议,审查有无将被投资方分配的股票股利也放在本项目中反映。
审查企业购入债券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⑤“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审查。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审查主要包括:
审查大额或往来业务频繁或挂账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确认其账目记录是否正确,并借以发现问题。
必要时应向债务人进行函证。
编制或索取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龄分析表,分析了解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着重查明一年以上未收到款项的原因。
审查企业提取坏账准备方法、计提比例是否合适,利用分析性复核,查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否发生大的波动,有无利用坏账准备的计提调节利润;坏账准备的计提和坏账发生业务处理是否正确。
⑥“预付账款”的审查。
预付账款的审查包括:
核对有关凭证和账簿记录,核实预付账款的正确性。
检查预付账款是否根据协议合同规定,对于需要进一步查明的大额预付账款,要向收款方取得函证。
审查预付账款转为有关资产或费用的情况,确认预付账款的处理是否正确。
⑦存货的审查。
审查存货项目应注意:
核对存货期初余额与上一期期末存货余额,看是否一致。
审查存货采购业务是否合理、合规,存货入账价值是否正确,有关现金的处理是否正确。
审查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选用是否合适,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有无随意改变计价方法的情况;材料、商品等的领用或售出有无违反法规的行为。
审查存货期末价值是否正确,主要审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金额和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有无利用计提准备金调节利润的情况。
⑧待摊费用审查。
“待摊费用”项目审查主要包括:
审阅账簿记录并核对凭证,查明是否属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费用开支。
检查是否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确定每期分摊的数额。
检查各期摊销情况,有无人为多摊、少摊或不摊的情况,以此来调节利润。
(2)长期投资的审查。
审查长期投资,应包括:
①查阅投资协议、合同,检查有关投资内容的凭证记录。
②审查长期投资在权益法下核算收益分配或亏损负担份额是否与投资所占比例相符。
③计算短期股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期货等高风险投资所占比例,分析投资的安全性,是否合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否正确,有无利用其调节利润。
④实地盘点投资资产,审查账实是否相符,如企业投资的证券是委托某些专门机构代为保管的,可采取函证方式,以证实证券投资的真实存在。
⑤审查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入账价值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⑥审查长期投资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限制性规定,按照公司法规定,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公司的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因此,审查人员应计算被查单位长期投资额占企业净资产的比例。
⑦计算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被查单位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投资收益,判断被查单位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⑧将当期确认的投资收益与从被投资单位实际获得的现金流量进行比较分析。
⑨将重大投资项目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异常变动。
(3)固定资产的审查。
对有关固定资产项目审查,应包括:
①对固定资产实地观察以确定其存在性。
②审查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有关手续是否经过批准,是否完备齐全。
③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修理费进行分析性复核,如用本期计提折旧额除以固定资产总成本,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以发现本期折旧计算的错误;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④租入固定资产是否确属否企业必需或出租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多余;租金收取是否签订合同,有无多收少收现象。
(4)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审查。
①检查无形资产的入账基础,核对有关文件、凭证,查明无形资产所包括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其计价基础是否正确。
②审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规合适,有无以计提准备金来调节利润。
③审查无形资产摊销期的确定及有关摊销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审查应检查所包括的项目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查明其摊销方法、摊销期及账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以及有无利用该账户人为地调节利润。
(5)流动负债的审查。
①短期借款的审查。
“短期借款”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该项目的审查包括:
检查借款凭证数额和账簿记录,必要时向借款银行函证。
检查短期借款增加和减少的有关合同、授权批准、原始凭证。
复核借款利息,有无多算少算利息的情况。
②应付票据的审查。
“应付票据”项目直接根据“应付票据”科目期末余额填列,其审查内容有:
核对账面金额和应付票据明细表。
核对账簿记录和有关凭证。
对重要的应付票据向债权人进行函证。
复核计算应付票据利息费用的支付情况及欠付情况。
③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审查。
其审查包括:
核对有关凭证和账簿记录。
对重要的应付和预收账款,向债权人进行函证。
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单位做出解释,判断被查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项隐瞒利润。
利用应付账款对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利用存货、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减变动幅度,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核对到货验收记录与应付账款的记录是否一致,以及核对发货记录与预付账款的转销是否一致等。
④预提费用审查。
“预提费用”项目应根据“预提费用”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填列,如有借方余额的应列入报表中“待摊费用”项目。该项目主要审查预提的合理性、计算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⑤应付工资审查。
该项目审查包括:
应检查各月工资费用的发生额是否有异常波动,若有则要求被查单位予以解释。
将本期工资费用总额与上期进行比较,要求被查单位解释增减变动原因。
检查工资计提是否正确,将计提数与相应成本费用项目核对,是否一致。
(6)长期负债的审查。
①长期借款的审查。
审查年度内增加的长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查明借款利率、偿还期限、限制和担保条件。
向银行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
对年度内减少的长期借款,应检查相关记录,核实还款数额。
复核利息计提是否正确,计算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在各个月份的平均余额,匡算利息支出总额,并与财务费用相关记录核对,判断被查单位是否高估或低估利息支出,用以调节利润。
②应付债券的审查。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债券”账户期末余额扣除将于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数。
审查债券交易的有关原始凭证及有关债券发行的批准文件。
审查应计利息、债券溢(折)价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函证“应付债券”账户期末余额。
验算应付债券利息计算是否正确。
(7)所有者权益的审查。
①实收资本的审查。
审阅公司章程实施细则和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
检查股东是否按公司章程、合同、协议规定的出资方式出资,各种出资方式之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如《公司法》规定的无形资产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20%;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的35%.检查有无吸收投资者的已设立有担保物权及租赁资产的出资。
向主要投资者函证实收资本额。
审查增减实收资本的有关手续是否齐备,如有关投资内容清单、验资证明及其他凭证,有关减资的审批手续等。
②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审查。
检查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增减变动的内容及其依据。
审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计算方法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③未分配利润的审查。
该项目的审查主要是检查利润分配比例是否符合合同章程以及董事会纪要的规定,查证利润的分配数额及年末未分配数额是否正确。
目的
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与审计
首先,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目的已不再是传统审计的查错防弊,而转向为证实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是否真实,这就使得审计内容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无须对审计期间内的交易活动进行检查,而只需对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余额有关的会计记录和存货进行检查认证盘存,即可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做出判断。因此,从技术方法上,详细审计已显得不那么适应了,必须有更科学的方法取而代之。 其次,资产负债表审计一般属于强制实施的年度审计,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而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由于股份公司的兴起和对股份公司的强制审计,使审计业务量急剧膨胀,加上年度审计制度的时效性,使得审计人员不可能对股份公司进行详细审计。
第三,资产负债表审计是由民间审计来承担的。作为独立执业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审计必然要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时间耗费和最少的资源投入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审计人员也感到继续采用传统的详细审计方法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了。
审计目的发生的重大变化,导致了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产生;强制性审计的实施扩大了社会对审计的需要;审计人员职业化趋势的发展使审计人员开始考虑审计的成本效益。这些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系列审计变革,不仅为详细审计向抽样审计的转化提供了可能,也对这种转化提出了必然要求。从此,从审计对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继续审查,然后再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抽样审计方法开始取代对审计对象的每个项目进行逐一审查的详细审计方法,并成为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比较通行的一种审计技术。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审计的工作量,提高了审计效率,对缓解审计人员当时所面临的社会对审计需求的日益增大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为审计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生活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用
1.复查和评价审计证据 公司资产负债表审计表
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真实、相关、充分的审计证据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和存在性、负债的完整性和所有者权益的合规性予以证实。
①采用监盘法对库存现金、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的实际存在予以确认.并取得必要的证据确认其所有权。
②对银行存款及银行借款进行清查核实.取得银行的对账单和对未达账项调节的书面证据证实其实际存在。
③采用函询法取得审计证据核对各种往来账项并予以证实。
④通过对有价证券或书面证据的清点.取得审计证据,证实长期投资的债券、股票或其他长期投资、长期应付债券和其他长期负债的实际存在。
⑤通过审阅公司章程投资协议(合同)及其验资报告和有关账目取得审计证据:通过审查股东会决议及有关账目取得有关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的审计证据。对所有者权益的合规性予以证实。
如果资产负债表审计是在已全面完成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进行,则只需对已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复查和评价。
2.检查会计原则的遵循
为了保证表内所列资产、负债数额的正确性。其确认和计量必须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要求,故必须对遵循会计原则的程度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是:
①一贯性原则。审查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中,诸如折旧计提、存货计价方法的运用在前后会计期间有无变动,如有变动应属需要和合理,并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的情况.理由及其影响。
②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审查资产、负债项目是否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如发现调整其账面价值应查核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稳健性原则。着重审查资产项下的应收账款是否设置坏账准备等备抵项目,其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是否符合规定;审查在市场价格大幅度变动时存货计价的方法、技术进步较快时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是否作合理变更、检查资产价值的真实性,防止损益不实。
④重要性原则。审查发生对当期财务状况有重要影响的事项时(如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或长期负债)是否按规定在表内单独列项反映。
3.审查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编制方法的合规性
4.审查报表所列主要指标的可信性
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其他报表提供的资料,可以计算若干项财务指标。对于报表使用者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会计信息因而应验证其可信性。主要指标有:
①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②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
③反映经营能力的指标
要点
一、资产负债表的常规审计。
资产负债表的常规审计,主要是审查资产负债表填列的内容是否完整,表内数字计算是否正确平衡,有关项目填列是否准确等。
1.审查资产负债表填列内容的完整性。一是检查填报日期是否漏填;二是审查表内应填项目是否填列齐全;三是审查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
2.审查资产负债表内相关数字的准确性。一是复核表内小计数是否正确;二是复核表内合计数是否正确;三是将表内左右两方项目数字分别相加,看资产负债表的总额是否平衡。
3.审查资产负债表内综合项目的填列是否准确。对根据各有关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相核对;对需要根据汇总抵消或分析才能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账户余额相加或相抵及分析的数额相核对;对需要根据明细账户期末余额或其合计数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及其合计数进行核对;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内“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相核对。
二、资金使用合理性的审计
1.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分析。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资产负债率反映被审计单位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用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对于债权人来说,这个比例越低越好。负债占资产的比率越低,说明可用于抵债的资产越多,表明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借出资金的安全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越弱,债权人借出资金的安全程度越低。分析时,要特别注意资产负债率是否超过100%,如果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被审计单位已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的警戒线。
2.负债权益比率的计算分析。负债权益比率是被审单位总的负债与总的权益之比。负债权益总额,反映被审单位财务结构的强弱,以及债权人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负债权益比率高,说明被审单位总资本中负债资本高,因而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弱;负债权益比率低,则说明被审单位本身的财务实力较强,因而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高。
3.流动比率的计算分析。流动比率,又称营运资金比率或流动资金比率,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全部流动资产与全部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负债偿还能力最通用的比率,它表明被审单位的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由于流动负债是在短期内偿还的债务,而流动资产是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因此流动资产是偿还流动负债的基础。流动负债比率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其变现能力。流动比率越高,说明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越弱。但是,如果流动比率过高,则表明流动资产占用多,意味着可能存在库存材料积压或产成品滞销问题。
4.速动比率的计算分析。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是指被审计单位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最具流动性的部分,一般指扣除存货后的各项流动资产的总和。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短期清算能力。速动比率高,说明被审计单位清算能力强,偿还债务有保障;反之,则弱。因为速动资产中只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不包括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慢的存货,只要速动比率高,就有较足够的偿债资金。
程序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审计程序表:
被审计企业 页次
审计人员: 日期: 复核人员: 日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10:2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