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膜炎
病症名称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多种微生物引发的结膜组织炎症,其病程一般少于3周。常见的感染型急性结膜炎包括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结膜炎。病毒感染是最普遍的病因,常见为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则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该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而且有很高的传染性。
病因
急性结膜炎可由多种微生物感染所致。
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中又以腺病毒感染更为多见,腺病毒传染性强,可导致暴发流行,但多呈散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很常见,肠道病毒70型可导致暴发性流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性结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儿童急性结膜炎发病的主要病原体。
症状
急性结膜炎发病急,病程短。主要症状有单眼或双眼红、异物感、烧灼感、疼痛畏光流泪、黏液性分泌物等。病毒性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沙眼还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咽结膜热患者同时伴有咽炎发热
典型症状有患眼充血,异物感、疼痛、烧灼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若炎症波及角膜,则会视物模糊。
重要体征
结膜充血呈鲜红色,以睑部和穹隆部结膜最为显著,严重者可有点片状结膜下出血。
细菌性结膜炎为大量黏液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则为水样分泌物。
乳头增生系结膜上皮细胞、血管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所致,常见于沙眼;滤泡形成是系结膜上皮下淋巴细胞限局性聚集的结果,常见于病毒性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
睑结膜表面附着白色纤维素渗出膜。
病毒性结膜炎常可出现浅层点状角膜炎、上皮下浸润;细菌性结膜炎可伴发边缘性角膜浸润或溃疡。
就医
潜伏期时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很难察觉。潜伏期后一旦出现眼部不适(眼红、疼痛、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多)需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眼科
相关检查
医生根据患者症状、病史以及眼部检查结果基本上可以确诊。有条件的情况下会进行分泌物或结膜刮片的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通过染色可在显微镜下发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和细菌;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可见大量单核细胞,有假膜形成时,中性粒细胞增加;沙眼衣原体所致结膜炎则可见包涵体。
通过分泌物细菌培养进一步确诊、指导治疗。病毒和沙眼衣原体的培养操作复杂,并非临床的常规检查。
鉴别诊断
慢性结膜炎与急性结膜炎一样,都可出现眼部刺激感、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但慢性结膜炎起病缓慢,进展缓慢,持续时间长,病程常大于3周,可由急性结膜炎演变而来。医生一般通过询问病史、眼部检查来鉴别诊断。
治疗
急性结膜炎主要是针对病因,以局部治疗为主,必要时也可以全身用药。
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冲洗眼睛,保持眼部的开放和清洁。 不要包扎患眼,防止病情加重。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治疗。多数患者只需使用局部滴眼液即可控制病情,病情严重者要全身使用抗生素。
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无特异性药物;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可局部应用抗单纯疱疹病毒的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滴眼剂滴眼。
急性期口服阿奇霉素,可采用20mg/kg阿奇霉素单次给药方式;或口服阿奇霉素(每周一次,共3周)的方案;眼局部治疗应选择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类眼药。
药物剂型不同,用法和适应症也有所不同。
最常用的方法。细菌感染引起的要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则使用抗病毒药物滴眼,必要时要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药物。急性期应频繁滴用滴眼剂,每1~2小时1次。病情好转后可减少滴眼次数。
眼膏在结膜囊停留的时间较长,由于会造成视力模糊,宜睡前使用,可发挥持续的治疗作用。
当结膜囊分泌物较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液冲洗,每天1~2次,以清除结膜囊内的分泌物。
严重的结膜炎(淋球菌性结膜炎和衣原体性结膜炎等)除了局部用药外还需全身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注意事项
滴眼药水时应注意:眼药水的瓶口不要接触眼睛和分泌物,防止病原体污染瓶口感染其他人;当只有一只眼发病时,滴眼药时应偏向患病的眼,防止健康的眼睛受感染;用药的量和方法需谨遵医嘱,不能私自修改。
预后
大多数类型的急性结膜炎愈合后不会遗留并发症,少数可因并发角膜炎进而损害视力。严重的结膜炎症可发生永久性改变,如结膜瘢痕导致的睑球粘连或继发干眼等并发症。
并发症
预防
传染性结膜炎可造成流行性感染,因此必须做好隔离和预防。防止交叉感染。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56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