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戈兰级战列舰
德国基尔船厂建造的一款战列舰
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是德意志帝国海军第二型无畏舰。建造于1908-1912年,共建造四艘。分别是赫尔戈兰号/Helgoland、东弗里斯兰号/Ostfriesland、图林根号/Thueringen、奥尔登堡号/Oldenburg。
设计背景
英国、法国和俄国三国于1907年签署同盟协约。由此在欧洲大陆上,德国被西方的法国和东方的俄国所包围,而拥有强大海军的英国有能力在海上封锁德国通往世界航道。德意志帝国海军上将冯·提尔皮茨(von Tirpitz)对这一发展作出的反应,要求建造更新、更强大的战列舰。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是:“我必须牢记的目标……由于技术和组织以及政治财政的原因,要尽可能稳定地建设德国海军。”他的呼吁转为《海军法第二修正案》,该修正案于1908年3月27日通过。
历史背景
作为德国的第二级无畏舰,对于前一级中相当多的争论处做什么改进。1906年5月,德意志帝国海军办公室(Reichsmarineamt, RMA, Imperial Navy Office)接到消息称,英国正在建造配备13.5英寸(34厘米)舰炮的战列舰。因此,德国海军总参谋部主张将主炮的口径从28厘米(11英寸)增加到30.5厘米(12英寸)。但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不愿同意这一改变,因为他希望避免与英国的军备竞赛升级。
当1907年初得知美国海军正在建造配备30.5厘米舰炮的战列舰时,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对加强新舰武器装备的犹豫就消失了。1907年3月,冯·提尔皮茨命令建设部准备一个30.5厘米主炮和320毫米(13英寸)厚带装甲带的设计方案。其中新舰的主炮炮塔布局争议最大。同时期,英国为巴西建造了两艘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安装了相同数量的主炮,但炮塔布置得更有效率。主炮被集中部署在船体前后两端,每端部署两座双联装主炮炮塔,而在船体中部只在两侧各部署一座双联装主炮炮塔,已对角线的方式布置。提尔皮茨倾向于在赫尔戈兰级上采用这种布置,但海军建设部认为两个主炮炮塔集中部署很容易地被敌方一击同时击毁。结果,之前拿骚的六角形炮塔排列布局被保留了下来。
《海军法》大型军舰的使用年限由25年缩短为20年。这样做是为了迫使国会拨款购买更多的舰只,用于更换齐格弗里德级和奥尔登堡级海防舰以及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提尔皮茨在1906年海军法第一修正案中未能实现的战列舰建造目标得到了国会的批准。《海军法》还将海军预算增加了10亿马克。在四艘拿骚级取代四艘萨克森级铁甲舰之后,建造新的战列舰替换三艘齐格弗里德(Siegfried)级铁甲舰,以及独特的“奥尔登堡”号海防舰。赫尔戈兰级舰艇分别以临时名称“齐格弗里德号”(Ersatz Siegfried)、“奥尔登堡号”(Ersatz Oldenburg)、“贝奥武夫号”(Ersatz Beowulf)和“弗里特约夫号”(Ersatz Frithjof)订购。
一般特征
赫尔戈兰级比他们的前辈们更长,总长度为167.2米(549英尺)。船的梁长28.5米(94英尺),满载时吃水8.94米(29.3英尺)。这些船明显比拿骚级排水量更大,赫尔戈兰级在标准装载时排水量为22,808公吨(22,448长吨),满载时排水量为24,700公吨(24,310长吨),比早期的船只多出近4,000公吨(3,900长吨)。赫尔戈兰级有17个水密舱,双层船底占船体长度的86%。
与之前的拿骚级相比,该级的操控特性有了很大的改进。赫尔戈兰级的航行性能更好,不像拿骚号那样会遭受剧烈的颠簸。赫尔戈兰级的舵效反应更灵敏,转弯半径小,在转向时只损失的速度更小。在横舵舵的情况下,赫尔戈兰级的航速损失达54%,并且会发生7°的侧倾。相比之下,早期的拿骚号在急转向时航速损失高达70%,并保持了12°的侧倾。
动力
赫尔戈兰级舰艇保留了旧的三胀式蒸汽机,而不是英国皇家海军使用的新式蒸汽涡轮机。这个决定完全是基于成本考虑。当时,帕森斯垄断了蒸汽涡轮机专利,并要求每台涡轮发动机支付100万金马克特许权使用费。三台三胀式蒸汽机是四缸发动机,分别布置在三个机舱内,各驱动一根传动轴。每根轴驱动一个直径5.1米(17英尺)的四叶螺旋螺旋桨。这些发动机由15个船用锅炉提供动力,每个锅炉有两个燃烧室,总共有30个。蒸汽机的额定功率为28,000马力(20,880千瓦),最高速度为20.5节(38.0公里/小时,23.6英里/小时)。在试航期间,动力装置的输出功率高达35,500马力(26,500千瓦),最高速度为21.3节(39.4公里/小时,24.5英里/小时)。这些船携带3200公吨(3150长吨)的煤,后来被修改为携带额外的197公吨(194长吨)的燃油,这些油被喷在煤上以增加其燃烧速度。在满载燃料的情况下,这些船可以以10节(18.5公里/小时)的速度航行5,500海里(10,190公里)。舰船的电力由8台2000千瓦(225伏)的涡轮发电机提供。
武备
和之前的拿骚级一样,赫尔戈兰级舰只的主炮炮塔也是非常规的六角形布局。12门30.5 cm (12.0 in) SK L/50炮被安放在长管Drh LC/1908炮塔上,这是拿骚级使用的LC/1907和LC/1906炮塔的改进版本。主炮成对地布置在六个双联装炮塔上,前后各有一座炮塔,两侧各有两座炮塔。火炮早期俯仰角,为- 8°并提升到13.5°。后期修改为- 5.5°俯角和16°仰角。炮弹重量405公斤(893磅),发射初速855米/秒(2810英尺/秒)。在13.5°时,最大射程为18,700 m(20,500码),升级后的16°仰角将射程扩展到20,500 m(22400码)。每门炮备弹85发,总共备弹1020发。
辅助武器包括14门15厘米(5.9英寸)SK L/45炮,安装在舷侧跑位上。炮弹初速840米/秒(2800英尺/秒),重量45.3公斤(100磅)。火炮仰角在19°时,可以达到14,950米(16,350码)的最大射程。这些军舰只还携带16门8.8厘米(3.5英寸)SK L/45舰炮,也在舷侧炮盾中。这些火炮炮弹发射初速650米/秒(2100英尺/秒),炮弹重量10公斤(22磅),并且在25°仰角时,最大射程为9,600米(10,500码)。1914年之后,两门8.8厘米的副炮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两门8.8厘米的高射炮,在1916年到1917年之间,另有12门8.8厘米的炮盾被拆除,改为高射炮。这些高射炮发射9.6公斤(21磅)稍轻的炮弹,炮弹初速770米/秒(2500英尺/秒)。在仰角45°下,可以击中11800米(12900码)外的目标。赫尔戈兰级战列舰装备了6个50厘米(20英寸)水下鱼雷发射管。一管安装在船头,另一管安装在船尾,两侧各有两管,分别安装在鱼雷舱壁的两端。
各舰概况
赫尔戈兰号
(建造代号Ersatz Siegfried)造船厂:基尔荷瓦造船厂( Howaldaswerken),开工日期:1908/11/11; 竣工日期:1911/8/23 。1919年11月5日除籍并于1920年8月5日移交给英国,1921年在英国解体。
东弗里斯兰号
(建造代号Ersatz Frithiof),造船厂:威廉港皇家造船厂,开工日期:1908/10/19;下水日期:1909/9/30;服役日期:1911/8/1 。1919年11月5日除籍并于1920年4月7日移交给美国,1921年7月21日在弗吉尼亚州亨利角外海作为靶舰被飞机炸沉。
图林根号
(建造代号Ersatz Beowulf),造船厂:不来梅威塞尔船厂,开工日期:1908/11/2;下水日期:1909/11/11;服役日期:1911/9/10 。1919年11月5日除籍并于1920年4月29日移交给法国,1923年在法国洛里昂解体。
奥尔登堡号
(建造代号Ersatz Oldenburg),造船厂:但泽自由市硕效船厂,开工日期:1909/3/1;下水日期:1910/6/30;服役日期:1912/3/1 。1919年11月5日除籍并于1920年5月13日移交给日本,1921年在荷兰多德雷赫特解体。
性能数据
排水量:22,808吨(设计) / 24,700吨(最大)
尺寸:长167.20米(全长)/宽28.50米/吃水8.94米
动力:15台苏尔寿-桑尼克罗夫特锅炉(燃煤),三座四缸往复式蒸汽机,主机功率280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
最大速度21节, 续航能力5500海里/10节;2700海里/20节
武备:12门305mm/50倍径主炮,6座双联炮塔;14门150mm/45倍径副炮,舷侧单装;14门单装88mm/45倍径防鱼雷艇/防空炮;6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舰体前后各一门,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门)
装甲:主装甲带30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每层25-30毫米;首尾横向装甲300毫米;炮塔100-300毫米;指挥塔300毫米。
船员:1069人(军官42名)
参考资料
Helgoland.class battleship | Military Wiki | Fandom.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3 13:37
目录
概述
设计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