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黄,
中医病名。走黄是
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其特点是:疮顶忽然陷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七恶证。
名词解释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
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其特点是:疮顶忽然陷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七恶证。
病因
病机
生疔之后,因早期失治,未能及时控制毒势;或因挤压碰伤,或因过早切开,造成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
发物,或加艾灸,更增火毒,促使火毒
鸱张,以致机体防御功能破坏,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内攻脏腑,而成走黄之病。
临床诊断
1.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散漫,迅速向四周扩散,皮色暗红。出现寒战
高热,头痛,烦躁不安;或伴恶心呕吐、口渴喜饮、便秘腹胀或腹泻;或伴肢体拘急、骨节肌肉疼痛;或伴发附骨疽、流注等;或伴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疽等;甚至伴
神昏谵语、呓语谵妄、咳嗽气喘、胁痛痰红、发痉发厥等。
2.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达25×10/L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尿中可出现蛋白。脓液和血液细菌培养多为阳性。还应根据病情作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测定,以及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B型超声波检查等。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须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内治可参照
温病辨证论治,急投重剂
清热凉血解毒之品,直折其势,随证灵活加减。外治主要是处理原发病灶。
证治分类
1.气阴两燔证
证候:寒战高热,汗出口渴,头痛烦躁,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干,脉洪数。
治法:清气泄热,解毒凉营。
常用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犀角(水牛角)、生地、金银花、连翘、玄参、黄连、竹叶、丹皮、麦冬。
2.热人营血证
证候:壮热持续不退;夜晚加重,躁扰不安,神识昏蒙,严重时可见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皮肤瘀斑;舌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常用药:犀角(水牛角代替)、生地、芍药、丹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其他疗法
1.疮顶陷黑处用八二丹,盖以
金黄膏,四周用金黄散或
玉露散冷开水调制以箍围,并时时湿润。
2.
抗生素开始时可根据原发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在治疗中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剂量应足够大,二种以上联合使用。
3.支持疗法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必要时多次少量输注全血或血浆。
4.对症治疗高热可用退热剂或物理降温;有感染性休克时,可用升压药物,或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调护
1.本病危重,应严密观察病情。病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保证病员充分休息。
2.患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并固定患部,减少活动。
3.疔疮尤其是颜面部疔疮切忌挤压、碰伤、过早切开。
4.壮热恶寒无汗者,勿使袒露胸腹和当风受凉;壮热不恶寒,头昏烦躁,气急脉数者,头部可用冰袋降温。
5.饮食宜清淡,忌荤腥发之物及甜腻之品,视病情给予素半流质或素普食。
文献摘要
《
疮疡经验全书·疔疮》云:“疗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黑,谓之‘癀走’,此证危矣。”
《
外科正宗》云:“凡见是疮,便妄加艾灸,殊不知头乃诸阳之首,……中等灸,火益其势,逼毒内攻反为倒陷走黄之证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