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颗粒物
量粒径小于0.1μm的颗粒物
超细颗粒物,在一些领域认为是指当量粒径小于0.1μm的颗粒物,即PM0.1。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超微粒子”(ultrafine particle)定义即为“具有当量直径小于0.1微米的粒子”。也有报道称,国际上,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0.1微米的为 “极细颗粒物或超细颗粒物”(PM0.1)。但是,2012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为PM2.5命名为“细颗粒物”时顺带提出“直径在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即PM1)可以称为超细颗粒物”,该组织尚未对超细颗粒物正式定名。
细颗粒物检测仪
激光粉尘仪具有新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内置滤膜在线采样器,仪器在连续监测粉尘浓度的同时,可收集到颗粒物,以便对其成份进行分析,并求出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可直读粉尘质量浓度(mg/m),具有PM10、PM5、PM2.5、PM1.0及TSP切割器供选择.仪器采用了强力抽气泵,使其更适合需配备较长采样管的中央空调排气口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和对可吸入尘PM2.5进行监测。
仪器符合卫生部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法-光散射法》标准、劳动部LD98-1996《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标准以及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 225号文件发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主要技术指标
1、 配置40mm滤膜在线采样器;
2、 具有可更换粒子切割器PM10、PM5、PM2.5PM1.0及TSP供选择;
4、 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汉字菜单提示;
5、检测灵敏度: 0.01mg/m; 0.001mg/m。
6、重复性误差:±2%
7、测量精度:±10%
8、测量范围:0.01~100 mg/m;0.001~10 mg/m。
9、 测定时间:标准时间为1分钟,设有0.1分及手动档(可任意设定采样时间)。
10、 具有公共场所监测模式、大气环境监测模式以及劳动卫生模式。可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值(TWA)和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STEL) 等。
11、 存 贮:可循环存储999组数据。
12、定时采样:可设定测量时间(1~9999)秒,关机时间(0~9999)秒,预热时间(0~10)秒及采样次数(1~9999)次。
13、 粉尘浓度超标报警阈值设定:浓度最大阈值: 65mg/m3;测定时间:(1~9999)秒。
研究意义
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直径越小,对人体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PM2.5)中,一定程度上都是直径一个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即超细颗粒物。中国气象局的观测仪器和系统已可以同时获得PM10、PM2.5、PM1的数据。
关于上海市大气污染的研究表明,细颗粒物(PM2.5)中,PM1所占比例高达 80%—90%。且研究表明,在PM2.5中,PM1才是影响视觉能见度和人体健康的元凶。
超细颗粒物易进入肺泡、血液、神经系统等,有研究表明其和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因此,研究超细颗粒物对于评价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
命名出处
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为“PM2.5”命名的讨论会。经过专家讨论,委员会确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这一命名考虑了很多方面,能让大家通俗易懂,也为以后其他命名留有空间。也就是说,PM10的中文名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而PM2.5直径要比它小,并且之后还有PM1的出现,将PM2.5的中文名称定为“细颗粒物”,PM1如果命名可以称为“超细颗粒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07 11:28
目录
概述
细颗粒物检测仪
主要技术指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