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蹶,汉语二级字,拼音是juě,jué,【释义】跌倒。比喻失败或受挫折。词语:一蹶不振。蹶guì 1.动乱;扰乱。 2.感动;感召。 3.事物改变原来的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
详细解释
蹶juě,jué
蹶 <动>
形声。字从足,从厥,厥亦声。“厥”意为“憋气休克”。“足”与“厥”联合起来表示“跌倒休克”。本义:跌倒休克。说明:《说文》释“蹶”为“僵”,这是对的。“僵”指“昏死”、“休克”。
同本义
蹶,僵也。――《说文》
小人之行,不蹶于山。――《吕氏春秋·慎行》
处足则为萎,为蹶。――《吕氏春秋·尽数
毅恐蹶仆地。――唐·李朝威柳毅传》。又如:蹶角(额角叩地,表示恭敬诚恳);蹶踬(跌倒,颠仆);蹶躄(颠跌,奔波);蹶踣(颠仆,跌倒);蹶跌(跌倒)
折损
上将军。――《史记·孙吴传》。索隐:“毙也。”
又如:一蹶不振;蹶衂(衰败;损伤)
用一脚或双脚猛踢,尤指马、骡等动物用后腿向后踢
蹶 juě
蹶(蹷)jué
⒈倒下,跌倒。〈引〉受挫折,失败:一~不振。
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⒉踩,踏:~崭岩(踏高峻的岩石)。
⒊竭尽,枯竭:不~。
蹶——小,少
其它解释
脚气(病)的雅称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足则为痿、为蹶(蹷)。”
蹶,在唐宋时代又是脚气(病)的雅称。如唐·王冰注《素问·厥论》:“厥,谓气逆上也,世谬传为脚气,广饰方论焉。”宋臣(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古之经方,言多雅奥。以利为滞下,以蹶为脚气。”
森立之《素问考注·厥论》:“[眉]《捧心方·卷六·脚气篇》曰:‘黄帝时名为厥,两汉之间名为缓风,宋齐之后名为脚气。’[眉]宋臣《千金方·凡例》曰:‘古之经方言多雅奥,以蹷为脚气。’”
胡天雄《素问补识·厥论》:“于鬯云:‘厥本有二:有脚气之厥,有气逆上之厥。王注云:厥,谓气逆上也,世谬传为脚气,广施方论焉。要两说皆可存,广饰方今不传,不知其论云何?第就篇中言之,其云: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膝,非明明指脚气乎?其云: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非明明指气逆上乎?故即《素问》它篇诸言厥,亦当分辨观之。《五脏生成篇》云:凝于足者为厥,是脚气之厥也。《调经论》云: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是气逆上之厥也。然此《厥论》之厥,实赅二义,世传脚气,原为偏说,而不可为谬,王氏谬之,而专主气逆上之说,亦为偏也。’天雄按:《释名·释疾病》云:‘厥,逆气从下厥起,上行入心胁也。’《厥论》之厥,多具此义。另有蹶字,本为跳跃、跌倒、颠覆、疾走各义,也有作足瘫不能行的,如枚乘七发》:‘出舆入辇,命曰痿蹶之机。’是说经常的乘车坐轿,就隐藏着将来两足瘫废的可能性。脚气原叫脚弱,《外台》引《千金》云:‘考诸经方,往往有脚弱之论,而古人少有此类,自永嘉南渡,衣缨之士多有遭者,世人号为脚气。’”
唐宋时代,有人把蹶当作脚气,除王注外,宋臣《新校千金方·例》云:“‘古之经方,言多雅奥,以利为滞下,以蹶为脚气。’实际上当时的脚气,就是脚弱不能行。蹶,即脚气的雅称。厥与蹶,音相近,形相似,古书常互相通假使用,其义遂紊淆不清。痿蹶,脚弱不能行也,而《素问》皆作痿厥尸厥,气逆上之病也,而《史记》作尸蹶,即是此故。于氏所谓‘有脚气之蹶,有气逆上之厥。’不知脚气之厥,当作蹶;而气逆上之厥,乃是厥。”
从这个意义上说,蹶是病名,厥言病机,二者实未可混。不得以“厥赅二义”笼而统之也。王注“世谬传为脚气,广饰方论”,是说世人误把气逆上之厥当作脚气病之蹶,而大做其文章,正是不误。篇中寒厥热厥,其证皆从足起,寒厥的“下气上争”,热厥的心胸烦满,都说明这个厥是气逆上之厥,而不是脚气病之蹶,说寒厥热厥皆从足起,从足起并不等于足不能行,于氏指为脚气,无一例证,乃以王注为偏说,又以“广饰方”三字为书名,误之甚矣。
相关组词
竭蹶 蹶子 蹶倒 蹶阴 蹶机 蹶跃 蹶躄 屯蹶 蹶船 衔蹶 蹶劣 吃蹶 蹶蹄 蹶蹏
相关成语
一蹶不兴
屯蹶否塞
狼艰狈蹶
一蹶不振
艰难竭蹶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古籍解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居月切,音厥。《说文》僵也。一曰跳也。《广韵》失脚。《孟子》今夫蹶者趋者。《庄子·人闲世》为崩为蹶。
又《史记·孙子传》蹶上将。《注》蹶,犹挫也。
又《史记·申屠嘉传》材官蹶张。《注》力能足踏强弩张之。
又《前汉·扬雄传》蹶浮麋。《注》蹶,蹴也。
又《荀子·儒效篇》竭蹶而趋之。《注》竭蹶,顚倒也。
又《尔雅·释诂》蹶,嘉也。
又《广韵》走也,速也。
又《广韵》《集韵》𠀤纪列切,音罬。
又《韵会》其月切,音橜。义𠀤同。
又《广韵》居衞切《集韵》姑衞切,𠀤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衞反。
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衞反。
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
又《孔子闲居》子夏蹶然而起。
又姓。《诗·大雅》蹶父之子。
又《集韵》纪劣切,音撅。《广韵》有所犯灾也。
参考资料
.在线新华字典.
.百度汉语.
康熙字典.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6:33
目录
概述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