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恩门
古代朝鲜王朝的牌楼
迎恩门(영은문)是古代朝鲜王朝的一座牌楼,位于今韩国首尔特别市西大门区岘底洞,寓意为“恭迎皇恩”,是朝鲜王朝时期国王亲自迎接中国明朝清朝使臣的场所。
始建
朝鲜王朝自1392年开国以后就是中国明朝属国(1637年后为清朝的属国),恪守藩属之道,奉行事大主义,因此格外重视与宗主国中国的宗藩关系。1407年(朝鲜太宗七年),朝鲜王朝模仿高丽王朝开京(今朝鲜开城)的“迎宾馆”,在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西郊修建了“慕华楼”(1430年以后改称“慕华馆”),作为迎接中国“天使”的国宾馆,慕华馆前立有两柱红木,称为“迎诏门”或“延诏门”,作为慕华馆的附属建筑,这就是迎恩门的雏形。
扩建
“迎诏门”的形式相当简略,只是一座规模很小的红门,连匾额都没有,所以到了朝鲜中宗年间,决定进行扩建。本来是准备修建成一座三间四柱的中式牌楼,但被否决了;后来在权臣金安老的建议下,将其改修为一间两柱的牌楼,覆盖上青瓦,并于1537年(中宗三十二年)悬挂上“迎诏门”的匾额。
两年后,即1539年(中宗三十四年),明朝使臣薛廷宠来到朝鲜,他对“迎诏门”的名称发表意见说:“所迎有诏、有敕、有赏赐,而名以‘迎诏’,似偏矣!”于是题写“迎恩门”三字,作为该门的新名称。后来,迎恩门在壬辰倭乱时被毁,重修后明朝使臣朱之蕃于1606年(朝鲜宣祖三十九年)重题“迎恩门”匾额,并落款“钦差正使金陵朱之蕃书”,挂于其上,此后该门沿用了近三百年。
仪式
朝鲜王朝时期,中国明朝和清朝使臣来到朝鲜时,朝鲜国王都要亲自出城到迎恩门去迎接“天使”,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即所谓“郊迎礼”。迎恩门搭建一个结彩黄帐殿,并“设黄屋、龙亭香亭帐殿正中,陈列金鼓、黄仪仗、鼓乐于其前”,当天早晨朝鲜国王穿翼善冠衮龙袍,率宗亲、百官来到迎恩门,向中国使臣鞠躬致敬,使臣将皇帝颁布的诏敕置于龙亭中,而后朝鲜君臣平身,与中国使臣先后穿过迎恩门,入城前往王宫举行正式大典。
1881年(朝鲜高宗十八年),清朝慈安太后去世,清廷派遣户部侍郎额勒和布、刑部侍郎锡珍出使朝鲜传讣,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亲自前往迎恩门郊迎。这也是迎恩门前举行的最后一次“郊迎礼”。1890年,清朝派崇礼续昌吊祭朝鲜神贞王后,因此次钦使自海路来朝鲜,故郊迎地点被临时改为敦义门(西大门)外的京畿监司衙门,此后再无中国派往朝鲜的钦使。
拆毁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控制了朝鲜,并扶植亲日傀儡政府。1895年1月7日,朝鲜政府颁布《洪范十四条》,正式宣布“割断附依清国虑念,巩固自主独立基础”,4天后,在亲日大臣朴泳孝的倡议下,迎恩门被决定拆除。当时还有一些朝鲜大臣不愿拆除迎恩门,说可以留着作为美术品,故此事一再延宕,终究还是在1895年2月5日由朝鲜警务厅正式动工拆除迎恩门,由于其甚为坚固,直到9日才拆除完毕,只留下两个柱础。英国驻朝总领事禧在明报告说:
“在通往北京的大路上的城门外,有一座已有300年历史的古拱门,这是一座装饰华丽、饶有胜趣的著名建筑,最近却被朴泳孝下令拆除了。对这座富有诗情画意的纪念物的胡乱破坏,被他的所有同僚们骂为破坏狂的无知行为,国王也为之皱眉,但所有这些反对意见都被置若罔闻。而朴泳孝接着要把石碑(大清皇帝功德碑)、庙宇(宣武祠等)所有其他纪念物,即那些记录着中国在这个国家宗主地位的史迹毁灭得一干二净。”
1896年11月,朝鲜独立协会又开始在迎恩门原址上修建“独立门”,1963年,迎恩门柱础被大韩民国政府定为史迹第33号,而朱之蕃题写的“迎恩门”匾额则被保管于韩国国立古宫博物馆
参考资料
《通文馆志》卷四.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14:29
目录
概述
始建
扩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