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湿弥罗(梵 Kaśmira),又作羯湿弥罗国、迦叶弥罗国、个失蜜国,位于西北印度
犍陀罗地方的东北、喜马拉雅山山麓的古国,约为现的喀什米尔地区。中国汉朝时称为
罽宾,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称为迦湿弥罗,到隋唐时代改称为
迦毕试国。
迦湿弥罗(梵 Kaśmira),又作羯湿弭罗国、迦叶弥罗国、个失蜜国。位于西北印度
犍陀罗地方的东北、喜马拉雅山山麓的古国。据说,
阿育王派遣末阐提到此地布教时,曾感化当地的蛮人龙族,使其解脱罪业;夜叉盘荼鬼的妻子及五百弟子也相继皈依佛法。当时信奉佛法的有八万人,僧侣有十万人。
犍陀罗国的
迦腻色迦王曾在此地召集五百位高僧编纂《大毘婆沙论》,并镂镌经论于铜牒之上,再封存于石函中,建塔藏纳。相传,当时药叉神保卫迦湿弥罗,不让外道窃取该塔所藏的经论,如果有人想要学习,就必须在塔中受业。由此推知,迦湿弥罗的佛教,当时还处在保守的风气中。所以在西元二世纪末叶,
西域诸国如
月氏、
安息、
康居等地的高僧陆续来华译经传教,而号称佛教极盛的迦湿弥罗国反而迟至西元四世纪初期,尚无一人来华弘法。直到四世纪以后,迦湿弥罗国的佛教才逐渐开放,容许他国的沙门前来学习有部的教义。
佛图澄在东来中土以前,曾经前去迦湿弥罗修学佛法;
鸠摩罗什也曾经到迦湿弥罗参学,师事盘头达多,研习小乘经典。后来罗什回到
龟兹,宣扬大乘教法,远近驰名,盘头达多得知后,还以高龄之躯,不辞长途跋涉之苦,前往龟兹去会晤罗什,听闻
大乘妙趣,因而回小向大。
当时,自迦湿弥罗来华从事译经的高僧有
僧伽提婆、
僧伽跋澄、
佛陀耶舍、
求那跋摩、
佛陀多罗等。我国赴迦湿弥罗求法的有
智猛、
法勇、智严等数十人,或寻访圣迹,或修学禅法,或求取经典等,都直接促进了中迦佛教的交流。
迦湿弥罗国虽以小乘教法著称,但五世纪初期,由此地传来我国的经典,不少是属于大乘方等部的经典,可知迦湿弥罗在当时也弘传大乘经典。七世纪末,也有许多该国沙门来到中国翻译经典,如
唐高宗时代的
佛陀波利、
地婆诃罗(日照)等人先后来华,译出大小乘经典,而秘密教同时也很盛行。
七世纪时,
玄奘法师由
犍陀罗入迦湿弥罗,在此停留四年,学习小乘教。其时,当地有寺院三百余所,灵塔瑞像极多。九世纪以后,
天息灾、继业也曾到过此国。十二、三世纪后,同样因回教徒入侵,一千五百年以来的佛教盛况,自此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