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英文:fans)是一个
网络词语,
外来语,在中国俗称
追星族,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等的人,对某物狂热的爱好者,崇拜某明星、艺人或事物的一种群体。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粉丝是
英语单词“fans”的音译。“film fans”是影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XX迷”或者“XX追星族”一类意思。“fans”为“fan”的复数形式。fan有“爱好者、崇拜者”的意思,而fans有“狂热者”的意思。
引申含义
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fan”是“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的意思。所以,“film fan”是“影迷”的意思,“fan”也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意思。“fans”是“fan”的复数。
原来“粉丝”被称为
追星族。但是这个词汇早已被时尚抛弃。如今许多年轻人对这个新词汇爱不释手,它已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粉丝就是支持者。
因此,人们口头上说的“相声粉丝”可以理解为“相声迷”,“刘翔的粉丝”可以理解为“刘翔的追星族”,“少女时代的粉丝”可以理解为“少女时代的追星族”。
鹿晗的粉丝,可以理解为鹿晗的追星族,林俊杰的粉丝可以理解为“
林俊杰的追星族”。
有时候,会听到有人说,自己是某一文艺或
体育项目或者某明星的“铁丝”甚至“
纲丝”(相声演员
郭德纲的粉丝),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这种说法,也是由“粉丝”演化而来的。这种说法同时也表示了偶像的某一与众不同的特点,很生动。
在
微博、百度贴吧等多种网络空间里也出现粉丝一词,这里的粉丝就是博主、空间主的支持者。
发展历史
大约在1889年,“fantastic”的缩写形式“fan”被用在美式英语中,指代某一支棒球队的忠实追随者。随着粉丝队伍成为
文化消费市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fan”这个时尚用语被正式收入词典。
湖南卫视在2005年举办的电视歌唱选秀节目《
超级女声》成为躁动一时的社会话题。也正是在2005年,
中国网民突破一亿,500万网民在网上开博,“粉丝”作为一种流行时尚元素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2005年11月6日,全球首个粉丝节在中国成功举办,粉丝群体发展为一股强大力量。
主要特征
群体特征
粉丝的
群体特征有:成员结构多元、内部分工明确、互动方便快捷、情感高度凝聚、流动性强、内部等级分明等。
消费特征
作为粉丝的消费者的具体
消费行为具有以下三点特征:持续全面的
信息搜集、集邮式商品消费、粉丝的社群聚集。
作为消费者的粉丝的特征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狂热消费、宗教式热忱、
理性成瘾与
收藏行为。
形成原因
青少年粉丝
以“
90后”“
00后”为主体的一些青少年粉丝会
被明星吸引,原因在于:1、他们是第一代在接近“原子”
家庭结构(指成员有逐渐脱离
传统家庭共同体的倾向,相互联系变少、频率降低)中出生、成长的新一代;2、他们是被
移动互联网等
新媒介文化环境裹挟的“网生代”。原子化社会中
人际关系的疏离和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生存共同造成的某种“孤独”,使得这一代人形成了迥异于祖辈、父辈的
情感结构、文化经验和
自我认知。
社会评价
刻板印象
社会对“粉丝”的刻板印象,是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追星族”开始生成的。一些人一听到“
偶像崇拜”,首先联想到的是“脑残”、“幼稚”等歧视性词汇。“粉丝”也曾一度被认为是“
弱智”、“低俗”的代名词。
失范行为
1、网络
爆吧。在2007年6月21日百度
贴吧最大规模的
爆吧事件后,爆吧现象开始频繁出现,给健康的
网络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
黑粉。一些粉丝为了稳固自己偶像的话题度、
热搜度、排行榜和流量,帮助偶像抢夺娱乐资源,不惜化身对家的粉丝,抹黑造谣,故意引发网络骂战。
3、
私生饭和代拍。紧紧围绕在明星身边的代拍或私生饭,给明星和同行乘客带来了深深的困扰。
4、
养号。文艺市场需要的是有
鉴赏能力的观众,若粉丝“养号”行为得不到遏制,最终将断送优质互联网平台的价值,造成经营者不关心创新反而热衷虚假流量的行业环境,形成“
劣币驱逐良币”的
恶性竞争现象。
5、攀比风气。购买奢侈品或大排面的应援并不可取,粉丝集资携款跑路的风险也一直存在。更重要的是,不该形成“爱TA就要为TA花钱”的追星风气。礼物本身的意义在于表达心意,而不是成为攀比的工具。
6、乱涂乱画。在供人瞻仰的功勋战机上写下某流量明星的名字,“在粉丝眼里,此举可能是表达热爱,但实际效果却往往是给偶像‘帮了倒忙’,败坏其路人缘”,“在功勋战机涂偶像名字,也是把自己名字刻在
耻辱柱上”。
7、教师组织学生应援。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给自己的明星应援,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更突破了基本的教学规范和
教育伦理。
此外,有的孩子追星花光父母积蓄,有老年人过度迷恋某明星反遭诈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追星要
注意方式方法、尺度界限。
建议整顿
2021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
宋文新建议整顿无底线追星。
央视评,
代表建议整顿无底线追星,整顿的是私生饭、拉踩、互撕等非理性追星行为,整顿的是偷窥甚至贩卖明星隐私、无中生有诽谤他人、危害社会的公共事件等违法
犯罪行为。
事实上,各种违法越界的追星行为只是表象,其背后庞大的
黑色产业链才是大隐患。部分
营销号和平台利用粉丝爱慕、刻意制造撕裂、博取无良流量,以矛盾造热度,以热度换流量,以流量谋利益,自己赚得盆满钵满,留给粉丝一地鸡毛。粉丝不能成为被他们利用的工具。
粉丝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有思考和
判断能力,不要被所谓的明星光环和“喜欢”裹挟,蒙蔽双眼、是非不辨。所有的追星行为,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
公序良俗。曾有人总结,“
饭圈”存在疯狂氪金、无脑应援、
网络骂战等等乱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害极大。如今是时候多管齐下,做一番彻底的矫正和清理。从粉丝个人来讲,拒绝畸形的
饭圈文化、理智追星,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2021年8月,针对网上不良
粉丝文化等问题,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
专项整治,督促网站平台规范和引导粉丝
群体理性追星。专项整治主要围绕明星榜单、
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环节,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
不良信息。已累计清理负面
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
2021年8月25日,中央网信办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其中包括“规范
粉丝群体账号,加强对明星
粉丝团、
后援会等账号的管理,要求粉丝团、后援会账号必须经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授权或认证,并由其负责
日常维护和监督,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一律不得注册明星粉丝团账号。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及时发现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等各类有害信息,从严处置违法违规账号,有效防止舆情升温发酵。”
正向引导
互联网高度发达,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就越来越多样,成长的
社会环境就越来越多元,同时由于青少年尚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时期,对于复杂事物的
分辨能力不强,学校、家庭特别是平台机构的正向引导、监督管理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相关方都要负起
社会责任,坚持
正确导向,自觉做社会正能量的放大器,引导粉丝文化步入健康轨道,使粉丝群体以积极正向的态度面对生活,成为清朗网络空间的守护者、社会正能量的弘扬者和
文化创造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人民日报 》评 2021年08月05日 20 版)
相关报道
2021年11月16日,国新办举行
新闻发布会,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表示,最近部署开展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综合施策,多管齐下,集中力量整治五大乱象,网络大V账号粉丝数量注水造假问题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