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金盆月方柿
江苏通州特产
通州金盆月方柿是一种江苏通州特产柿树。
通州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各种水果皆能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在众多的水果中,通州张沙方柿,以它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个性和优美的品质享誉四方,闻名全国。通州张沙方柿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据专家鉴定,这种柿树为灰柿树和树头红柿树经过嫁接和辛勤选育而成。成年树高5~6米,呈伞形,树势张开,分枝稀疏,叶宽大呈椭圆形,色泽碧翠。果硕大而饱满,外观略呈方形,群众习惯称为大方柿。每只三四两重,少数佼佼者达八九两重,称“柿子王后”。通州方柿产地集中在骑岸、五总、十总等地,尤以骑岸张沙一带所产最为著名。故名张沙方柿。这里产的方柿橙黄色无核,味道甘美醇厚,果皮细薄,肉质致密,果汁充溢。多种糖分含量在20%以上。据近代人研究,方柿为营养佳品和药用食品。果肉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食之清凉爽口,老少皆宜,尤为产妇营养之佳品。还可清热解毒。柿蒂可治呃逆,柿霜可治喉痛、口疮等。
每年中秋前后,花好月圆,方柿也进入成熟期。只见碧树挺拔,树影婆娑,绿叶翻飞,万点橙黄点缀其间,真是“万绿丛中点点黄”。有些熟透了的柿子又象一盏盏高高挂起的小红灯笼,又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了。
果食采摘后,在器皿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橙黄的方柿都换成了红红的颜色,用手指一捏软软的,酥酥的,像婴儿的皮肤一般,既赏心悦目,又令人食欲倍增。如采摘时连叶带果采下,置数枚于盆中,翡翠叶,碧玉蒂,果或黄或朱,形亦圆亦方,呈于案头,色秀香清,颇有雅趣。户外风轻月朗,丹桂飘香,此情此景,该有多少诗情画意。
清同治通州举人陈昌鼐曾赋诗咏叹道:骑岸“金盆月”,江淮众口夸。方平戴翡翠,通体浆朱砂。滋燥润肠胃,甘醇溅齿牙。中秋有此物,何必觅其它?
诗中对方柿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金盆月之美名也随之远扬。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也对祖居邻近的骑岸镇方柿情有独钟。1922年农历八月在南通城召开的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上,特地在南通博物苑的水榭,举办了一个“金盆月”鉴赏会。当梁启超杨杏佛陶行知竺可桢等与会人士轻轻摩娑和品味通州大方柿时,深为“金盆月”的雅名所折服,交口赞誉,即席联咏。金盆月方柿的美名也随之远播大江南北,外销上海无锡泰州等地,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抗日战争期间,张沙乡是南通地区反清乡斗争的一面红旗,张沙方柿也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老县长梁灵光曾说过,我们每取得一次胜利,老百姓就用最好的东西来慰劳我们。有一次一位大娘塞给我几个柿子,都没舍得吃,留给伤病员了。我们的革命所以能取得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啊!1993年10月,梁灵光等一行老同志看望张沙乡的父老乡亲,乡亲们挑选了一些柿子王后,送给老首长们品尝。大家都仿佛回到了那难忘的军民血肉相连的岁月,首长们感动不已,乡亲们都热泪盈眶。
岁月流逝,通州张沙方柿也经历了种种坎坷。抗日战争中,日伪军大肆砍伐柿树修筑工事,方柿濒于灭绝。20世纪60年代农业以粮为纲,挤树保粮,部分柿树又被砍伐。改革开放之后,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当地名产的恢复与发展,专门成立了果树研究学会,特地邀请了高校的专家前来考察指导,使通州张沙金盆月大方柿重新焕发青春,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甘美的大方柿将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欢愉和韵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17:4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