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节义祠
湖南省宁乡市道林节义祠
道林节义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由廪生黄懋寅、丁应台倡建,是当地百姓为祭祀巡按刘熙祚县令邱存忠、宋处士谢英以及当年殉难诸公而设立的祭祀场所。
节义祠简介
同治《宁乡县志》:“道林节义祠在县南九十里道林祖师庙右。咸丰三年(1853),廪生黄懋寅、丁应台倡建,中祀巡按刘公熙祚、县令邱公存忠、宋处士谢公英,并附祀殉难诸公。寅自捐四亩塘田三亩;黄舄采后裔捐荡丘田四亩;周蓉舫后裔捐田一亩,又募置细沙丘田两亩,半坝头丘田两亩;寅弟懋淇、温国善共捐祠基;李鸿亮捐祠后屋基。”民国《宁乡县志》:“光绪中,刘慎五续捐田两亩。”
祭期定十月十日。寅季弟泽,官福建长乐,禀宫保左札饬邑,令临期诣祭。
节义祠祭文
道林节义祠祭文
维年月日 某官某致祭于
邑侯邱公、忠毅刘公、处士谢公之神前,曰:大义昭而后纲常振,清操厉而后名教尊。后先不同者,时同归于道;显晦各一者,迹一本于诚。师百世奋兴,奠一堂而合漠,英风义烈赫濯动其感怆;苾黍芬椒,洁蠲明予祀事。尚飨!
节义祠碑文
道林节义祠碑文
——丁应藩
黄公懋寅既没之数月,其少君萃勋经纪节义祠事毕,将汇次捐资名氏刻于石,丐余言以弁其首。呜呼!寅死矣,而其子乃不忍死之也。寅与余为齐年友,性任侠,遇事激烈敢为,侪辈多不喻其意。岁壬子(1852),粤匪潭州时,寅方馆于家。见贼势浩大,谓我邑空虚,贼去终必乘其敝,则倡义请师救援,既不获,则又起各团勇往杀贼,终亦不果。愤填臆积不能少平,会贼解围去乃止。今节义祠之作其率以此。夫节义祠者:
(一)、明季巡按使刘熙祚;
(二)、我宁邑侯邱存忠;(二公先后被献贼胁,皆不屈,磔杀道林者。)
(三)、宋处士谢英;(大节史册,道林之乡贤也。)
旧各有专祠,久,今合祠之,并当日殉刘、殉邱诸义士,皆得以类从。祀英风义烈焜耀一堂,斯亦大有关于风教者也。
创始去秋八月计五旬,而堂庑粗成,诹吉大招而祭奠之。越今岁二月,而寅以死,或谓寅体尪嬴而气壮盛事造作以为功,耗精亡神,以故促之死。余谓不然,寅纵不为此,寅未必不死;寅而死于此,犹愈不如此而死者也。然使寅死后更无人起而负荷之,寅亦竟死矣!今寅死,而志事依然无恙,则死复又何憾哉,独是寅此举义矣。原事所由成非二三,君子之力不及此,是用勒诸贞珉,并示不朽云。
节义祠创建者
黄懋寅
同治《宁乡县志》:“黄懋寅,字少陶,邑廪生。性刚决,不畏强御里党倚重之。每自塾中归,白事者踵于门,胥得一言以去。一时土豪敛迹,辄思有以中伤之。而公直廉平卒,无隙可乘。其没也,凡素所斥责者咸来吊唁,然后知平日之屈服人者非徒相厉以气也。卒年五十一。”
民国《宁乡县志》:“黄懋寅,字萼初,四都人,县学廪生,建灿中子。咸丰二年(1852),洪军袭长沙。既解围遁,懋寅谓寇势浩大,去必复来,请大吏檄乡练团,不省。归则召里人议筑堡,为“艰壁清野计”,里人笑为狂。四年(1854),宁乡复陷,破湘潭。懋寅徒跣遍告,舌弊足茧,始集勇二百。器械糗粮、粗具,日夜训练,会疾作,不能率以行。先是洪军由靖港趋宁乡,曾国藩遣伍宏鉴由间道赴援,懋寅犒军道林。宏鉴善泅水兵勇皆然,故旗帜尚黑。懋寅叹曰:‘望气皆墨,非佳兆也。’晨,败耗至,宏鉴果覆军文书山,死焉。后湘潭克,湘境解严。懋寅于是倡建节义祠,于道林祀明巡按御史刘熙祚、知县邱存忠。里故有乡贤谢英祠,久圮,至是合祠之,以励士气。家固不丰,负郭田岁入不足用,捐田数亩,供春秋祀事。祠垂成而卒,年五十一。抚子萃勋继成祠祀。”
丁应台
同治《宁乡县志》:“丁应台,字煦堂。少读书,遇经史疑义沉潜反覆,必求浃洽于心,然后止,故其学约而能精。年三十始补诸生试,不得志,遂废然止居恒与友朋抗,慷慨激昂,隐然有澄清一世之意。咸丰二年(1852)秋,粤匪窜扰东南。自长沙浮江汉下,所过各城无不残破者。时湘乡侍郎曾国藩练团募勇,应台抚时感事,条陈万余言。国藩奇之,称为南楚人材第一。既而国藩奉命治军,江南招与,俱以亲老力辞。养志数年,抱病卒于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12:00
目录
概述
节义祠简介
节义祠祭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