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用,1964年5月生,
福建省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
华中科技大学)并获理学硕士学位。
人物经历
他先后主持
华为公司几代
程控交换机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有:HJD4(500门)程控用户机,该机采用了光电电路和高集成器件,被邮电部评为国产同类
产品质量可靠用户机,
年总产值7600万元,总利税1600万元;JKl000
空分程控
端局用交换机,为我国广大农村中小
城镇开发的中小容量型,被邮电部评为国内同类机器中处十
技术领先水平;C&C08(2000门)数字局用交换机,获1995年度
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C&C08万门数字局用交换机,被邮电部鉴定为国内外同类机型中处于技术先进水平,该项目被列入
国家火炬计划。
郑宝用同志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具有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及富于合作的协作精神,多次受到公司和
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
主要成就
郑宝用自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通讯产品的研究、开发,担任多项
程控交换设备的
总体设计,短短几年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HjD48、jk1000空分程控交换机、C&C082000门机、EAST8000等均被邮电部评为“同类机型中技术处于领先水平”。C&C08万门
数字程控交换机经邮电部认定为“在国内、外同类机型中处于技术先进水平”。国家科委1995年6月批准将C&C08大容量光电一体化局用交换机列入国家级
星火计划。
C&C08万门
数字程控交换机在技术水平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同时又符合中国国情。该机型推向市场以来深受用户欢迎,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
民族工业的推动、
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已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1995年创产值13亿元。继C08程控交换机之后,郑宝用在C&C08一体化
网络平台、用户
光纤接入网、TW宽带交换机、
SDH传输设备、数字
微蜂窝和移动通信领域组织和团结青年
科研人员向新的技术领域进军,并取得新的成果。
人物轶事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初夏的一天,郑宝用先生回到母校
长乐一中,把自己学业、事业上成功的经验和体会,献给自己母校的老师和校友们。郑宝用在一中
学籍档案卡片上记载:
数理化毕业成绩,数学99分,物理97分,化学97分。80年高考,以数学和物理都是99分的成绩,考上华中工学院(现
华中科技大学)。老师的评语:
思维能力强、善于
独立思考、学习成绩优秀。二十多年来,郑宝用先生在学业和事业都取得了成功。他为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常务副总裁、美国华为北美公司总裁、华为公司财经管理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认定的华为
博士后流动站主任导师、
深圳市人民政府科技
高级顾问、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科协理事,他是
长乐市人民
政府经济顾问团最年轻的成员。听完他的报告,让人们想起了“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古诗。
郑宝用1964年5月出生于
长乐玉田镇玉田村一个普通的家庭,兄弟五人仅靠他父亲一人在玉田卫生院当炊事员维持生计。1978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长乐一中,他和他班上的同学一样来自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成就了他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和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当时整个年段共8个班,5至8班是城里,条件比较好的,1至4班都是从乡下抽选上来的,条件比较差的。他记得当时寄宿在一中的时候,睡得是统铺,每个人睡的地方不到四十厘米,约二十五厘米到四十厘米之间,是绝对不能躺直着睡觉,一定要侧着睡。记得当时厕所就在宿舍边上,男女厕所中间只有一盏灯,晚上10点钟宿舍熄灯之后,大部分都是1至4班的同学跑到那一盏灯下去读书。当时他们都觉得应该读好书,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所以应该说都是比较努力学习的。当时他所在的高二(2)班,总共43名同学,当时高考录取比例为百分之一左右。43名同学中39名同学当年考入大学,
录取率达百分之九十多。
在长一中寄宿的两年里,他每两个星期回玉田一趟拿番薯米。从城关走到玉田,一趟要走两个小时,由于家里条件差,没有鞋穿。记得第一次回家,穿着拖鞋。他父亲问,走这么长的路,拖鞋拖坏了怎么办。后来他就把拖鞋背在背上,走在返校的路上……后来,不论是回家还是返校,他都是打着
赤脚。后来,他在学业和事业都取得了成功,当有人问起郑宝用,你的脑袋为什么这么好用。他风趣地回答:是因为读高中时,每两个星期来回两趟共四个多小时的免费
脚底按摩啊。
六十元读大学
郑宝用回忆说,当时高考之前有统考,他统考的成绩是
莆田地区第一名,还得了一百元钱的奖金。他将奖金中的四十元钱给了他父亲,自己就靠六十元钱读完四年的大学。他在学校的时候利用帮老师修自行车和帮学校网球队修球拍挣一些钱,买一些书。
至于当时他为什么想报考华中工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则和一部名为《珊瑚岛上的死光》的电影有关系。看完后他一直觉得激光特别神秘,便到处找激光的专业,后来找到了华中工学院的激光专业,就去报考。到了大学后,发现很不公平,他的成绩比班上同学的高考总分成绩,多了一百分以上。但那时候,福建学生的成绩普遍都很高。由于在中学数理化的基础扎实,总之在大学的几年,他学习比较轻松。
到了学校后,他才发现激光不是很实用的技术,于是就学了好几门其他专业的课,
计算机专业、
自动化专业、无线电专业、
固体物理专业等,他都学。多学几个专业可以帮学校多做一些事情,多挣一点钱,多买一些书。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可后来在工作实践中还都派上了用场。他1984年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1987年2月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至1989年留校带研究生。在武汉九年的学习和研究,他一直处在光电领域的最前沿,充分了解中国国情,也为后来南下深圳创业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自己的交换机
郑宝用介绍说,当时我们国家特别需要交换机,所以一直在研究。国外产品长期垄断
中国通讯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是造成国内电话装机费用居高不下、电话不能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那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装固定电话要排队、请客,且价格极高。在一个
中等城市,装一部家庭电话需要排半年队,花4000多元的“
电话初装费”,而单位用户要花5000元左右。当时,中国固定电话的整体
普及率尚不到10%。处于
短缺经济时代的中国对交换机的需求量很大,国外
产品价格很高,利润丰厚。80年代中后期,国内出现了20多家小型的国营交换机厂家,但是,技术落后,只能生产一些小型交换机,主要销售到酒店、厂矿等用户。交换机当时每门成本只要70元
人民币,售价是450元美金。而且客户要买交换机,要排长队,要预付
定金,一般半年后才能供货。当时只要开通500门的交换机,省领导都会到场剪彩。华为产品投放市场第二年,就赚了3亿元人民币。郑宝用先生亲自主抓此事,各个部门都立下了
军令状。为保证进度,华为决定选择国内合作厂家。这是国内首次开发这类过流
防护器件,技术难度很大,
工艺要求复杂,要求厂家15天内开发出样品。一直到大年三十晚上,双方技术人员还在紧张工作,丝毫没有过年的感觉,有的只是巨大的压力。为了鼓励大家的干劲,郑宝用先生对万门交换机的开发人员说:“你们研制吧,开发出来我保证卖出去10台、8台的!”
发展
几年的
市场运行证明,华为采用的防护方案效果十分理想,彻底解决了我国
电信网络线路条件复杂的问题。用户直接搭接
220V交流电,
用户电路丝毫不损,拆除高压后,用户照样能够正常通话。这宣告华为终于推出了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
C&C08万门交换机。C&C08万门数字
程控交换机在技术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大的
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仅1995年就创产值13亿元。继C&C08程控交换机之后,郑宝用在C&C08一体化网络平台、用户光纤接入网、TW宽带交换机、SDH传输设备、数字微蜂窝和移动通信领域组织和团结青年科研人员向新的技术领域进军,都取得新的成果。
郑宝用1989年到华为公司至今,主要负责公司产品和市场战略发展的规划工作。在通信
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中取得卓著成绩,先后主持华为公司几代
程控交换机的
设计与开发。1989年获国家
科技进步三等奖(激光自动对准
光刻机)、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C&C08交换机)。现为国家“S-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
光电子专家组副组长、国家“306”(通信)项目专家组成员。担任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任正非对搞研发的所有的副总裁级人员建有每周固定几次面客制度,这项制度,郑宝用完成得最好。任正非说:“我经常给大家举郑宝用的例子,说郑宝用为什么会进步很快?就是因为他与客户交流多。”1997年底,任正非说:“希望华为能够出现100个郑宝用……”
郑宝用先生伴随着华为公司的成长己有十六年的历史了。华为公司从1988年
注册资金只有2万1千元,发展到如今的从事通信
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
电信运营商提供
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
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
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
电信市场。2004年,华为的销售额为432亿元人民币,有员工22000多人。如今,他积极宣传长乐,为提高长乐高新技术含量,
调整经济结构,为家乡经济建设、招商引资
牵线搭桥。己先后引导美国
德州仪器公司、
瑞博国际半导体公司、鸿亚
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层主管来航考察招商项目。为家乡的经济腾飞而不懈努力,来回报养育之恩。
记者手记
一个成功者,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目标的执着、冲动甚至狂热,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要有自己先进的交换机。这个信念让郑宝用离开了他学习和研究九年的武汉,南下深圳,为国分忧,去为事业奋斗,后来获得了成功。他以治学严谨,多次受到嘉奖。这一切都根植于坚实的基础,“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