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山葡萄
湖北省郧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郧西山葡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特征
郧西山葡萄果穗中等大小,圆锥形,平均穗重119克,果粒大小均匀呈圆形,直径1.15~1.40厘米,平均粒重1.16克,紫黑色,表面附着白色果霜,果皮中厚,种粒数2~4个,果肉口感酸甜、微涩。
内在品质
郧西山葡萄可溶性糖含量20.88%(规范规定参考值≥20%),符合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制作葡萄酒所需原料含糖量标准;可滴定酸0.18%(规范规定参考值≤0.4%);可溶性固形物25.7%(规范规定参考值≥23%);达到GBT 27586-2011《山葡萄酒》的生产要求。
产地环境
综述
郧西山葡萄独有特性和品质的形成,与当地气候、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郧西县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属于鄂西北边塞顶点,南临汉江天险,北靠秦岭山脉,西南接川陕边境的大巴山脉,四周均为大山所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史称“依山带江”。
郧西县属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域内生态环境优良,大气清新无污染,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2012的Ⅰ级标准。
郧西县特殊的光、热、水、土和生态组合,决定了郧西山葡萄良好生长和优良品质的形成。
土壤情况
郧西县境内60%以上的土地属山地黄棕壤,土壤中性偏碱,pH值6.5~7.8,土壤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肥沃,适宜郧西山葡萄生长,特别是秦巴山区森林土壤疏松深厚,富含腐植矿物质,有机质含量达到1.5左右。
水文条件
郧西县有大小河流1557条,其中30公里以上的有5条,汉江流域经该县西南9个乡镇,长125公里,其余较大河流有金钱河、天河、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郧西县年平均流量10.3亿方,可利用水量24.3亿方,水资源丰富。
气候特点
郧西县处于华北和华中自然区域的过渡地带,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适合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海拔高度落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日照时数1847小时;年均降雨量769.6毫米,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温度40.4℃;极端最低温度-5.6℃;年平均日照时数1847小时;年均降雨769.6毫米;无霜期235天。
历史渊源
郧西山葡萄种植历史历史悠久,可查的文献最早见于清同治庚午年(1870年)版的《郧阳志》。
1999~200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专家学者对郧西县野生葡萄资源进行调查和初步研究,经初步分类鉴定共有6个种类,其中最主要的有毛葡萄、桑叶葡萄等。
2014年,郧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山野葡萄产业作为扶贫开发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扩建野生葡萄资源保护区,以“武当红”为主体新建野生葡萄培植基地和生态种植基地。
郧西县通过招商引资,以野葡萄产业开发为主导,集野生葡萄酒酿造、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建设大规模野生葡萄酒加工基地,同时成立野生葡萄保护与发展协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进行科研合作,在对全县20万亩野生葡萄进行去杂留纯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野转家”研究,培育出“武当一号”和“武当二号”野葡萄品种。
2017年8月,郧西首届山野葡萄采摘旅游节活动在郧西五龙河景区举行。
生产情况
1999~2000年,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专家学者考察估算,郧西县野葡萄总量近1000吨,其中毛葡萄和桑叶葡萄约占总量的75%~85%,其余各种葡萄占15%~25%。
2014年,郧西山葡萄种植总面积825公顷,总产量达15000吨,年产值6亿元;郧西县在安家、上津、河夹等10个乡镇建成野葡萄生态示范种植基地2300亩。
产品荣誉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郧西山葡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郧西山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湖北省郧西县所辖的城关镇、土门镇、香口乡、上津镇、店子镇、关防乡、湖北口回族自治乡、景阳乡、夹河镇、羊尾镇、涧池乡、观音镇、马安镇、六郎乡、河夹镇、安家乡、三官洞林区、槐树林特场等18个乡(镇),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9°16ˊ~110°42ˊ,北纬32°54ˊ~33°16ˊ之间。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郧西山葡萄酒生产区域环境、水质、大气、生产条件等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13)的要求。郧西山葡萄适宜海拔高度为200~1200米。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品种选择:郧西山葡萄属葡萄科、葡萄属山葡萄种。
(3)生产过程管理
A、园地选择及种植规格
郧西山葡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土层深厚、耕性佳、土壤疏松、排灌方便的田地更适合于郧西山葡萄的生长,是高产栽培的有利条件。不论旱地与水田均适于山葡萄的栽种。种植规格畦宽1.5米包沟作垄,株行距0.6米×1.5米,亩栽约750株。
B、品种筛选与繁育方法
郧西山葡萄品种来源,最先源于山野间采集,经人工进行繁殖,以供大田栽培种苗之用。从采集到的种苗中,经过种植观察,发现它们个体中差异较大,在形态及特性方面,不仅是片叶大小及形状有不同之外,而且在开花结实习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果实累累,有的只开花而不结果。作为以收获藤叶为目的郧西山葡萄,结果太多,植株养分消耗太大,严重地抑制了藤蔓生长,鲜藤叶产量低。通过比较鉴别,选用花而不实类型植株进行繁殖,提供大田种植之用。
繁殖的第一种方法:压条法。压条时间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是在春季进行最好,成活率较其它季节更高。将生长中表现较老熟的藤蔓,即枝条表皮呈褐色,把藤条平拉置于地面,在每个节眼压上泥土,待根芽长出后,进行逐个离体培育成幼株。
第二种方法:扦插法。扦插法在晚冬或是初春进行为最佳。同样把老熟的藤蔓切成每节带有两个叶节位的小段,让切口自然晾干,再用生根剂加杀菌药剂溶液浸泡后捞起晾干水分,然后进行扦插。苗床应选择土壤盐分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壤土为宜,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扦插枝条早生出根。因肥沃的土壤盐分含量往往较高,加之土壤中微生物生长活跃,而对扦插枝条生长发育不利,从而影响其成活率。苗床起成畦状,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畦面要平展、严实,保持适宜湿度,做到雨天不积水为宜,等幼苗长出至10~15厘米时即可移栽大田进行栽培。
C、棚架的设置方式
搭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平面棚架式,棚架长宽的大小可根据土地面积大小和实际地形情况而定,但郧西山葡萄生长空间面积最大限度只能与土地面积相等,而采收藤蔓时较为费工。另一种搭架形式即为直立篱笆式,也就是畦的头尾各竖起一根粗10厘米×10厘米、高2米以上的水泥柱,中间以2~3米间隔加竖数根竹木柱,上下平行拉上3~4道铁线固定成立式篱笆。立式篱架有两大优点:一是采割藤蔓比平面棚式方便快捷省工;二是二米高篱式比平面棚式藤蔓生长空间面积可增加30%以上。这样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个是走向定位,经实际生产,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郧西山葡萄的主要生长季节是每年的3月至12月份,夏秋季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台风雨,出现台风雨时,在当地经常刮东风,所以东西走向的篱式栽培有较强的抗击能力,损失较小。
D、田间管理
a、肥水管理
施肥一般在收割藤蔓后进行,第一次施肥约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初施下,这时气温开始回升,新芽开始长出,是最佳的施肥时期。肥料种类可以用农家粪肥或者生物有机肥,每次肥料用量约每亩15千克左右即可。第二次施肥5月底至6月初进行,施后结合清沟培土。第三次施肥应放在8月份施下,这时雨量较多,注意排除田间渍水。
b、杂草防治
每年在10月份最后一次采割后,畦面进行浅锄晒白培土,防止根部裸露,以利来年生长。进入夏季,杂草生长迅速,要多注意人工除草,或者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除草。
E、病虫害防治
野郧西山葡萄抗性较强,病害基本很少发生,主要防治虫害,一般使用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糖醋液、杀虫板、杀虫灯等方法灭杀害虫。
F、及时采收
郧西山葡萄利用方式主要为酿造山葡萄酒,因此宜待浆果集中成熟后宜采摘,通常时间为采收时间正常在9月初至10月下旬最佳。而若作为药用则在6月、8月及10月进行,一般宜在其生长进入停滞期,即心芽基本停止生长,叶色褪淡时进行采割,采割应选择晴好天气,边采割边扎成小把,这样方便收晒,一般晒1~2天便可晒干入药。
(4)郧西山葡萄的营销
郧西山葡萄销售由郧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组织郧西山葡萄生产协会对生产农户建立销售台帐制度,便于质量安全体系追溯。鲜果主要销售在本地、十堰、西安及河南、陕西、重庆等毗邻地区。
(5)生产记录要求
由郧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聘请十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工作。建立健全生产与营销档案记录,以备查阅。
郧西山葡萄安全指标执行NY/T844-2004《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标准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郧西山葡萄标识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执行;包装上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郧西山葡萄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参考资料
郧西山葡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3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9 06:38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