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鄂、陕、川、渝、甘5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流域北部以
秦岭、
外方山及
伏牛山与
黄河分界;东北以
伏牛山及
桐柏山与
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
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
沮漳河为界;东南为
江汉平原,无明显的天然分水界限。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质构造大致以
淅川——
丹江口——
南漳为界,以西为褶皱隆起中低山区;东以平原丘陵为主。
汉江流域属亚热带
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
年降水量873mm,水量较丰沛;但年内分配不均,5~10月
径流量占全年75%左右,
年际变化较大,是
长江各大支流中变化最大的河流。流域
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
蕴藏量1093万kw,可开发容量614万kw。
汉江主要支流有:
褒河、
丹江、
唐河、
白河、
堵河等。汉江河道曲折,自古有“曲莫如汉”之说。干流
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两岸高山耸立,峡谷多,水流急,水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丹江口至
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流经低山丘岗,接纳南河和
唐白河后,水量和
含沙量大增,多沙洲、石滩,河道不稳定;钟祥以下为下游,长约382km,迂回在
江汉平原,河床坡降小,水流缓慢,
曲流发育,
河汊纵横,且愈近
河口,河道愈窄,呈倒置
喇叭形,泄洪能力差,容易溃口成灾。
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铅、锌、铜、锑、镍、铁、汞、金、银、铀、煤、石油、天然气;湖北境内
磷矿、石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5月,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根据《湖北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在汉江流域内的交通布局,编制了《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目标分为
两个阶段,在2011-2015年,主要是完善综合
交通基础设施阶段,提出了“1641”的布局:完善一条低碳运输通道;形成六条快速
运输通道;打造四大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个交通
支持系统。到2015年,汉江水运通道、
高速公路、
快速铁路、航空等
四位一体的沿江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港口辐射和吞吐能力明显提升,仓储、物流配送和航运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汉江交通
物流体系建设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利航运带和综合交通枢纽,率先实现“畅通”
汉江。
截至2013年5月,汉江流域综合
交通网总规模达到94225公里(不含空中航线、
城市道路),综合交通网密度为150公里/百
平方公里,综合
交通运输网络初具雏形。在航运方面,汉江流域
内河航道里程达到2595公里,其中汉江干流航道867公里。在公路方面,汉江流域内已建成的京港澳、随岳等“
三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网络,通达域内除
神农架林区以外的所有城市,
公路等级和
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
在铁路方面,汉江流域内铁路总里程达1170公里,
路网密度为1.86公里/百平方公里。在航空方面,汉江流域现有
襄阳刘集机场,是
湖北省“一主
三辅”四大机场之一,
襄阳机场正按照4D标准进行改造,神农架、
武当山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汉江流域
荆门段处于
汉江中下游,上游地区
生产污水顺水而下,直接影响流域内人畜饮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对汉江流域荆门段水质生产如下不利的影响:随着
汉江水流量的减少,流速的降低,其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工程形成的库区与干流交流能力变小,上游污水,
直排库区,加之沿江农田渍水排放,造成库区水质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库区生活用水安全;
引江济汉工程将
长湖一分为二,导致长湖南北部水域不能有效互通,降低
自净能力。同时,由于汉江上游段和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业和
生活污染物大量增加,加剧流域
内城区的饮用水源的污染问题。
沙洋县和
钟祥市是汉江流域荆门段的主要区域,水运作用日益下降。主要原因包括: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分流了大量港口货物;资金投入有限,港区内码头设施简陋,
机械化程度低,水运能力日益萎缩;
通行能力低,不能适应船舶货运发展的需要。此外,
兴隆水利枢纽建成蓄水后,水位上涨,不能满足船舶最小
作业空间的要求,航运设施急需改进。
汉江由于长期江水下泄,河泓偏移,迎流顶冲,造成崩岸险情频繁发生,给沿岸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沿江老城区建设一直处于停顿状态,设施陈旧,环境日益恶化,房屋年久失修,
行洪通道不畅,已经对城市发展和
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