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隶属湖北省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边陲,汉江中上游北岸,北依
秦岭,南临汉江,正东及东南与
郧阳区接壤、东北与陕西省
商南县、正北与
山阳县、西北与
镇安县、西南与
旬阳市、正南与
白河县毗连,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350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8月,郧西县辖9个镇、7个乡。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总人口为50.27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街1号。
历史沿革
西周,属
庸国,战国属
楚。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攻楚于丹阳,县境改属秦,隶
汉中郡。昭王元年(前306年),今县境重归于楚。楚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秦灭楚后,改钖穴为
钖县,隶秦国汉中郡。
秦代,因袭旧制。
汉元始二年(2年),天河下游已设有长利县,县境东南属之,隶益州刺史部汉中郡。永和五年(140年)前,省长利并入钖县,今县东属钖。初平二年(191年),张鲁据汉中郡,县境属张鲁控制。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打败张鲁,县境属西城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襄阳后,县境为刘所占,后,县境为魏所辖。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改西城郡为魏兴郡,划钖县西北部(今上津城附近)设平阳县,与钖县并存。均隶魏兴郡。太和二年(228年),于钖县立钖郡。景初元年(237年),钖郡废。钖县、长利(今郧西、郧县境)均属梁州汉中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平阳县为晋兴,旋改兴晋。太康四年(283年),复设长利县。太康五年(284年),废长利入钖县,旋废钖置郧乡县,领今县境东南,隶荆州魏兴郡。永宁元年(301年),兴晋县改属益州汉中郡。兴晋曾为成汉国李特父子管辖。咸和二年(327年),县境之长利、兴晋,隶荆州魏兴郡。太和元年(366年),县境东属襄阳郡,西属汉中郡。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县境西北部隶洛州之魏兴郡,县东隶荆州南乡郡。东晋太元九年(384年),收复魏兴郡,县境复归东晋太。太元十一年(386年),侨立南上洛郡移居魏兴郡。义熙十年(414年),巴渠县、北上洛县侨居晋兴县,同隶梁州魏兴郡。
南朝刘宋(420~479年)、大明八年(464年),地方设州郡两级政府,县境东属雍州顺阳郡(治所今郧县),南属南上洛郡(今郧县五峰),西北属北上洛郡(今上津),南北二上洛郡统属梁南秦二州(治所汉中)。宋后期,县境东属郧乡县,东南属钖县,均隶魏兴郡,西北属兴晋县,隶巴渠郡。上二郡均隶梁州。此时,南北二上洛郡仍侨立于郧乡县西,即原长利县。齐,建元二年(480年),县境东为郧乡县,隶齐兴郡,县南为钖县,隶南上洛郡,县西北为兴晋县,隶北上洛郡。上洛县侨立兴晋。上三郡均隶复设之梁南秦二州。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底,梁州刺史翟远降魏,县境改属北朝北魏之东梁州(今安康)。梁大同元年(535年),北朝北魏东梁州刺史元罗降梁,县境重归南朝。大同四年(538年),始建上津县。中大同元年(546年)前,改北上洛郡(今上津)为南商州,时领上津一郡,郡领上津一县,辖今县境西北部,县南仍属南上洛郡,隶洵州(治所今陕西省旬阳市),县境东属齐兴郡,隶岐州(治所今房县)。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置黄土县,辖上津西南一带,隶淯阳郡。废帝二年(553年),于上津县东70余里(今黄云铺)设开元县,旋改开化。时上津郡领上津、开化、漫川三县,县境东南仍属郧乡县辖。北周保定二年(562年),废开化、漫川二县,并入上津。建德元年(572年),前后,为州郡两级制。县东属武当郡,隶丰州(今丹江口一带),县境西南属黄土县(置所今陕西蜀河口一带),县西北于今上津设州,辖上津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上津郡,存上津县,隶上洛郡(治所今陕西商南),县东复立郧乡县,隶淅阳郡(今河南淅川)。义宁二年(618年),复立上津郡;县境东另复长利县,隶淅阳郡(治所今河南淅川)。
唐武德元年,改郡为州。县境东置黄沙县(旋省),隶均州,县西北废上州,上津县改属商州。贞观元年(627年)州上设道。撤长利入郧乡,隶均州;撤钖县入平利,隶金州,统属山南道。
五代后梁,县境东属均州,隶宣化节度使,县西仍属商州,隶感化节度使。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县西南属金州,余未变。
宋政和元年(1111年),以钖义山(天蓬山至羊尾山一线)为界,以东为郧乡县,隶均州京西南路;以西为上津县,属商州永兴军路。建炎四年(1130年),划上津县(辖小鹘岭南一带)归金州,属利州东路。县东属郧乡县(含今山阳县西照川一带),属均州,隶京西南路。绍兴十六年(1146年),省丰阳(今山阳)入上津。隆兴二年(1164年)及淳祐年间(1241—1252年),丰阳、上津全为金人占领。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钖义山以东原长利、郧乡等地改属郧县辖,隶均州襄阳路。大德六年(1302年),以户不及额,上津县降为镇,隶商州奉元路。至顺元年(1330年),上津一带划归郧县,隶均州襄阳路河南行省。至正十九年至明洪武二年(1359—1369年),上津“豪民”张子贵聚众结寨反元,占领上津、旬阳、白河等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设上津县,隶襄阳府。洪武十年(1377年),裁上津入郧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再复上津县,隶属未变。成化十二年(1476年),割郧县武阳西五里(即二、三、四、五、六里),析上津东南津阳四里(今黄云、香口、马鞍、羊尾),建郧西县,与上津县并存,同隶郧阳府。万历十年(1582年),改隶湖广布政司所辖之郧阳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上津县并入郧西县。康熙三年(1664年),改隶湖北布政使司所领之郧阳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改隶湖北省安襄郧荆道之郧阳府。
民国初,废存道。郧西隶湖北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设郧县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湖北驻郧阳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郧西解放,黄云铺以东为郧西县,金钱河流域为上关县(含山阳县漫川关、宽坪,旬阳县蜀河、洛河);一天门以西属镇安县(含原镇安县熨斗滩、茅坪)。三县均隶豫鄂陕(旋改鄂陕)边区第四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成立陕南行署,改四专区为两郧专区,三县属之。
1949年,撤上关县,恢复原郧西县辖境,隶属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改隶湖北省郧阳专区。
1952年冬至1965年,隶湖北省襄阳专区。
1965年冬至1977年,隶湖北省郧阳专区。
1978年,郧阳专区改称郧阳地区,郧西隶之。
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称十堰市,郧西隶属十堰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郧西县辖9个镇、7个乡:
城关镇、
土门镇、
上津镇、
店子镇、
夹河镇、
羊尾镇、
观音镇、
马鞍镇、
河夹镇、
香口乡、
关防乡、
湖北口回族乡、
景阳乡、
六郎乡、
涧池乡、
安家乡。另有1个林特场,1个林区:
槐树林特场管委会、
三官洞林区。共有286个村(社区),2017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街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郧西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汉江中上游北岸,正东及东南与
郧阳区接壤、东北与陕西省
商南县、正北与
山阳县、西北与
镇安县、西南与
旬阳市、正南与
白河县毗连。地跨东经109°42′~110°42′,北纬32°45′~33°16′之间。东西长115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35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郧西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大小山头约6500个,其中比较高的有篙山、黑山头、黄龙山、天堂山、娘娘山、白崖寨等38座,均为秦岭山脉,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峰),大部分布于县境的西北。最高山为湖北大梁的楸木沟垴,海拔1853米。
郧西县境属秦岭东段余脉。由陕东南绵延至县内有3条支脉。
湖北大梁。由陕西省镇安县南部北羊山延至郧西县境内的西北部,横亘山阳县南至金钱河边,在陕西省镇安县茅坪、甘沟两地间断裂,流切成深谷,与北羊山隔开,独成山体,全长约100余里,构成县内山地骨架,在湖北口回族乡分两支向南延伸。西支为郧西县的湖北关、坎子山,经大坡梁、关垭子至牛心石,呈西北—东南向,构成东川与仙河的分水岭。东支为二十四拐大梁。经六龙山、黑山头、嵩山至金銮山汉江边止。呈西北—东南向,为仙河与金钱河分水岭。其中东南向小支起于六龙山,经瓦石岭,嵩山止,为大泥河与金钱河分水岭。北南向另一小支,起于六龙山,经胡家山、牛家山、玉皇殿止,为大兰河与仙河分水岭。
鹘岭—马安砣天蓬山支脉。从郧西县北中部沙子梁向南,经分水岭、黄龙山、石垭子、大桃子垭、老婆顶、毛坡岭、娘娘山、老庙顶、界牌石至凤凰山止,为天河、金钱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其中,东小支起于老婆顶,经偏头山,为麦峪河与大泥河分水岭;西小支起于龙洞沟脑,经东洼脑,为板桥河与大王沟分水岭。
新开岭至砧子山支脉。由陕西省商南县进入郧西县东北部,仍属鹘岭余脉。东支由洞子沟垭、大城墙垭、老母山、方山寨、界牌关以南,构成与商南、郧县分界线,又为曲远河与归仙河之分水岭。西支由郧西县凤凰岭、吊桥垭、九龙山、华盖山至县城北黄山止。
气候
郧西县处于华北自然区域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是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一般是700—800毫米,除个别自然灾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最适合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由于东西部地区跨度长(长115千米),全县气候不够平衡,有较大差异;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这是最理想的),最高是7月为27.8度,极端高温为41.9度,极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为2.5度,年均日照为1.874小时。
郧西县2022年郧西县平均气温与历年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少。春季升温慢降水少,冷暖变幅较大;夏季气温高降水少;秋季雨日偏多,冬季气温低降水多,阳光不足。郧西县2022年主要气象灾害为年初雨雪冰冻,春夏连旱,高温日数长,为一般较差气候年景。2022年度平均气温为16.0℃,与历年平均偏高0.5℃,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4℃,出现在8月2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7.3℃,出现在12月18日;年降水量为707.9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9.3%;年日照总时数为1859.9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少125.3小时。
水文
郧西县共有大小河流125条。纵贯南北的金钱河、天河、仙河属汉江一级支流。
汉江: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经汉中盆地与褒河汇合后始称汉江,于武汉入汇长江,全流域集水面积15.9万平方千米,干流全长1528千米,干流大致呈东西向,流域包括陕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及甘肃一部分,北以秦岭及外方山与黄河为界,东北以伏牛山及桐柏山与淮河为界,西南以米仓山、大巴山、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相邻,东南为广阔平原。汉江从陕西省旬阳县仙河口界牌石起,流经郧西县境内的景阳、夹河、羊尾、涧池、观音、河夹6个乡镇(老关庙以上为鄂陕界河),至郧西县河夹镇归仙河口东侧鹰嘴石下首止(老关庙以下为两郧界河)。沿县境长91.8千米,为郧西县最大客水,承雨面积3517.6平方千米。
金钱河:贯穿郧西中西部主要的河流,汉江上游干流左岸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柞水县秦岭光秃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镇安县,在山阳县漫川关镇折向南流,于沙沟口入境后,向南流经上津镇、店子镇、六郎乡,至夹河镇关嘴子注入汉江,全长241千米,集水面积5646 平方千米。金钱河为湖北省过境河流,十堰市郧西县境内干流长63.5千米,境内集水面积962 平方千米;境内5千米以上支流33条,20千米以上支流6条,10千米以上支流10条,较大支流有伞河、泗峪河、大坝河、涧(箭)河、小坝河、冷水河、大东沟等。金钱河流域由北向南倾斜,山势陡峻,河道呈“U”形,大部为斜向、纵向谷,西岸坡陡,岩岸多,地层坚硬,两岸为陡峭石山。河道坡度为1.7‰,流域区间平均高程海拔731米,河流弯曲系数1.8,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
天河:东西两源头均在陕西省山阳县境,距大坪1千米处汇入干流,长69千米,从陕西省山阳县西照川南侧葛沟口入郧西县。县内干流长62.7千米,全流域面积114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2.5%,自然落差363米,河床坡度比降61.8‰,经城关出天河口入汉江。天河名称的由来,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嘉靖(1522-1566年)《湖广郧阳符志》:“天河,在县西一里。水出虎鸣峪山而下以达于汉,望之如天上来,故名”。天河是郧西境内的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上唯一叫天河的地方,它在世界地图上不仅独享“天河”之名,而且还流淌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美丽传说。
仙河:发源于湖北口回族乡的坎子山,由西北至东南流向。经庙川、关防至牛心石止,进入陕西省旬阳县尖山乡后入汉江。全长90千米,县境为上、中游,河长38.9千米,境内流域面积322.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2%。境内自然落差460米,年径流总量1.7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56立方米/秒。
大泥河:发源于马安镇的惠家河、姬家坪村。谢家坪以上名惠家河,以下谓大泥河。全长37.7千米,流域面积124.5平方千米,自然落差525米。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郧西县水能资源可供开发63万千瓦,建成孤山、夹河关、陡岭子、孙家滩、玉皇滩等水电站21座,总装机已达49万千瓦。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郧西县植物资源有药类、草类、食品类、花木盆景类4大类。
药类:全县药用资源丰富,分布广、品种多。据县中药材公司调查收购统计:药用资源160科627种、植物类药材134科579种、动物类药材26科35种、矿物类药材13种。其中,珍稀名贵药材有:牛黄、麝香、豹骨、人参、天麻、杜仲。主要分布在三官洞天然林区、槐树林特场、湖北口乡等地;大宗药材有:天冬、柴胡、金银花、连翘、通草、丹参、五味子、苍术、陈皮、青皮、枳壳、壳柏子、黄姜等16种;家野兼有的品种有黄姜、爪蒌、杜仲、桔梗、金银花、天麻、丹参、柴胡、麦冬、半夏、射干等15种。
草类:全县有草类资源6科65属139种。主要品种有:龙须草、黄茅、芒草、荩草、羊胡子草、交趾野古草、白茅、狗牙根、新耳草、芦杆青、白羊草、短炳草、知风草、千金子、湖北三毛草、野燕麦、拂子茅(狗尾巴草)、黄背草、马唐、朝阳青茅、画眉草、野黍、疏花雀麦。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食品类:全县有森林食品资源31科49属126种,主要品种有:香椿芽、茅栗、油栗、豆腐柴、枳椇(拐枣)、山葡萄、猕猴桃、牛奶子、高粱泡、小麦泡、多腺悬钩子、刺萼莓、山竹笋、四照花、菜蕨、酸枣、火棘(救命粮)、海棠、野山楂、野葛、野百合、野薯蓣、柘树果、米面翁、刺槐花、木通果、橡子、马桑果、山苍籽、油松籽。其中可榨食用油的有4科9属16种,可酿酒的有12科26属58种。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重点在土门镇、香口、上津、关防、湖北口、安家等地。
花木盆景类:全县有花木盆景资源55科87属136种。其主要品种有:兰草、菊花、百合、月季、玫瑰、牡丹、芍药、马兰花、六月雪、金弹子、紫薇、紫藤、火棘、黄荆、中华蚊母、腊梅、杜鹃、水白腊、小叶黄杨、合欢、桂花、木瓜、野山楂、朴树、榔榆等。分布较广,主要在三官洞林区、土门镇、香口乡、槐树林特场、店子镇、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等地。
动物资源
据调查统计,栖息全县森林内和山间溪流中的珍稀动物约有4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主要生长在三官洞林区、安家乡、土门镇、香口乡、槐树林特场等海拔1000米左右的密林或沟峡中;II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黄喉貂、豺、水獭、林麝、原麝、河麂、鬃羚、斑羚、金雕、黑冠鹃隼、凤头蜂鹰、苍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鹰雕、秃鹫、白尾鹞、乌灰鹞、鹊鹞、白腹鹞、游隼、灰背隼、红脚隼、红腹角雉、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草鸮、红角鸮、领角鸮、雕鸮、毛腿鱼鸮、褐鱼鸮、领鸺、鹰鸮、灰林鸮、虎纹蛙。全县各乡镇均有,水獭、鸳鸯、大鲵主要在江汉、金钱河、天河、仙河、香口、关防、马安等地。省级保护动物有华南兔、绿头鸭、赤腹松鼠、白鹭、小杜鹃、星头啄木鸟、八哥、喜鹊、画眉、黄鼬、狐、貉、花面狸、狗獾、小麂、王锦蛇、乌梢蛇、中国林蛙、中国小鲵、黄斑小鲵等70余种。全县各乡镇均有,中国小鲵、黄斑小鲵主要生长在关防乡、店子镇两地。槐树林特场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1目71科235种。其中,两栖纲2目7科17种;鸟纲12目38科135种;哺乳纲6目19科56种。鱼类4目、8科、17属、2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3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斑羚、白谓鹞、黑鸢、红腹锦鸡等30种;湖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73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共有14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31种;列入公约附录Ⅰ的物种有3种;列入公约附录Ⅱ的物种22种;列入公约附录Ⅲ的物种有6种。列入《中国动物红色名录》的野生动物中,极危、濒危﹑易危的有26种。
矿产资源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位于秦岭成矿带的边缘,有着秦岭成矿带的典型特点,能源矿产短缺,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郧西矿产资源矿床规模总体偏小,矿产分布相对集中,区域特征较明显,现将共查明的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金属矿产资源:郧西县金属矿产比较丰富,截止2015年底已发现的有20余种,其中突出的有黑色金属矿5种:铁、钛、锰、铬、钴等;有色金属矿15种:有金、铜、铅、锌、钒、锑、钼、锰、钴、铀、镍、银、锡、铝、汞。
非金属矿产资源:郧西县非金属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矿种有煤、磷、水晶石、硫铁、硫磺、石棉、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石、滑石、绿松石、长石、石膏、高岭土、纹石、蛋白石、矾石、石墨、铝土、芒硝、方解石和花岗岩等23种。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郧西县常住人口为371012人。
2023年,郧西县出生人口2719人,出生率为5.4‰;死亡人口4484人,死亡率8.91‰,自然增长率为-3.51‰。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0.27万人,其中:男性26.76万人,女性23.51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郧西县实现生产总值124.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2.93亿元,同比增长8.5%。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0:25.3:50.7。一产比重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从业人员2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与上年相比提高1.0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郧西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33亿元,同比增长13.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42.81亿元,增长27.1%;私营经济投资116.52亿元,同比增长18.4%。按产业分,一产业投资11.24亿元,同比增长95.8%;二产业投资82.02亿元,同比增长6.6%;三产业投资66.07亿元,同比增长13.4%。
2023年,郧西县实施的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277个,完成5000万以上项目总投资137.08亿元。在项目投资中,民间投资完成116.52亿元,同比增长18.4%,占项目投资的73.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3.54亿元,同比下降30.7%。商品房销售面积12.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2%;房地产期末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3.8%;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9.2%。全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005户。
财政
2023年,郧西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9.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税收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35.7%。
第一产业
郧西县有马头山羊、烟叶、蔬菜、核桃、桑蚕、药材等特色。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实现产值9.8亿元;烟叶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1483吨,实现总产值3336万元;农产品加工值13.5亿元,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个;巩固蔬菜基地4.5万亩,新建标准化桑园500亩,新建茶叶示范基地1000亩,新建中药材基地1万亩。
2023年,郧西县农林牧渔总产值52.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
2023年,郧西县烟叶面积0.73万亩,蔬菜面积27.91万亩,粮食作物面积54.92万亩。粮食总产量12.94万吨,同比增长1.7%;油料2.29万吨,同比增长4.6%;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2.84万吨,同比增长4.1%。
2023年,郧西县肉类总产量21860吨,同比增长8.1%,其中:猪肉产量14432吨,羊肉产量3756吨,牛肉产量1341吨,禽肉2319吨。
2023年,郧西县共完成造林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47%,森林蓄积量1447.8万立方米。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工业增加值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家,总产值62.13亿元,同比增长8.4%;增加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9.3%。
2023年,郧西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9.71亿元,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80.0%。
建筑业
2023年,郧西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46.11亿元,同比下降16.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16亿元,同比增长9.8%。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郧西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74亿元,同比增长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72亿元,同比增长6.8%;金融业增加值8.37亿元,同比增长12.4%;房地产业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7.4%;营利性服务业业增加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7.4%;非营利性服务业业增加值17.19亿元,同比增长2.8%。
2023年,郧西县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9869万元,邮电业务收入12229万元,全县移动用户达到33.90万户。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5.704万件,包裹业务39.47万件,特快专递32.42万件。
国内贸易
2023年,郧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66亿元,同比增长8.9%。按地区分,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61亿元,同比增长7.6%;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5亿元,同比增长16.7%。按行业分,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6.76亿元,增长5.8%;限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58.6%。
金融
2023年,郧西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39.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税收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35.7%。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7.18亿元,比年初增加31.51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287.03亿元,比年初增加34.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8.28亿元,比年初增加32.59亿元。年末公积金缴纳13601人,公积金余额128205.45万元。全年发放贷款93户、3145.20万元;当年职工结息1742.08万元,财政匹配资金1745万元。
旅游业
2023年,郧西县游客1990.52万人次,同比增长25.2%;旅游收入174.17亿元,增长25.8%。
交通运输
郧西县有
襄渝铁路擦境而过,省道郧漫路横贯东西,汉江航道通江达海,
福银高速公路纵穿腹地,
武西高铁在县城区设
郧西站,郧西是华中和西北西进东出的“桥头堡”、古漕运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2023年,郧西县货物周转量43565万吨每千米,同比增长15.2%。客运周转量8991.7万人每千米,同比下降30.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郧西县小学127所(含小学教学点46个),小学在校生2725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初中22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16174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7474人。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学生4952人。
科学技术
2023年,郧西县科学技术支出8084万元,科技项目经费565万元。全年专利授权量183件,全年科技项目8个。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藏书180.92万册,社会文艺团体13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以上,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以上。
国家三级图书馆:郧西县图书馆。
国家二级文化馆:郧西县文化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全社会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2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8个,门诊部(所)41个,村卫生室323个(含医疗室)。卫生技术人员252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73人,注册护士1062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820张。全年总治疗人次2326096人次,出院人数117465人次。卫生防疫机构1个。
社会保障
2023年,郧西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976人,同比增加159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5857人,增加327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807人,与上年相比增加1030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500人,与上年相比增加85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9840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93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3908人,增加12114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414人,与上年相比增加2%。
2023年,郧西县纳入低保范围对象29343人,支付低保资金10143.41万元,其中城镇954人,全年累计支付436.92万元,农村28389人,全年累计支付9706.49万元,7113人纳入五保对象,五保资金7520.82万元。残疾人康复治疗和救助得到社会支持,农村社会救灾救助力度加大,困难群众生活基本得到解决。
截至2023年末,郧西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1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20个,儿童服务机构1个。社会服务床位3633张,其中养老机构服务床位3613张,儿童服务服务床位20张。社会服务中心11个,社区服务站11个。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郧西,因位于郧县以西而得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6月,郧西县非遗文化入档的非遗资源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技艺、戏曲、民俗等十大类1000余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项、省级4项、市级19项、县级132项。
七夕节(郧西七夕)
七夕节(郧西七夕)是在郧西境内的汉江、天河和金钱河流域,以“请七姐”为主要仪式、以祈福乞巧为内涵的民间节庆习俗活动,它较完好地存续着七夕节的传统仪式与活动。郧西七夕文化,是以牛郎织女传说为根基,以忠贞爱情为主线,以乞巧祈福为表征,以实物遗存为载体,以郧西天河为标志,囊括故事传说、实物遗存、七夕民俗等丰富内容的地方传统文化。郧西七夕文化独成一脉,自成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湖北郧西被誉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是七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2014年,七夕节(郧西七夕)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保
上津古城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嘉庆七年全面复修,是目前湖北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古城,古城系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墙周长1236米,墙体上窄下宽成梯形,平均高6.8米,设有五门,东曰通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通汉、西南再辟一便民门。1993年,被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上津古城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龙洞遗址
黄龙洞遗址位于郧西县香口乡李师关村,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有7枚人牙化石、30余件石器、10余件植物果壳、数件疑似火烬物块、10余件骨器,伴生了大量的动物化石。据初步测定,该遗址当属旧石器晚期,距今5万~10万年。
2013年3月,黄龙洞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洞遗址
白龙洞遗址位于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村,距县城15千米。白龙洞遗址也称白龙洞猿人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976年发现。洞穴内出土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同时还发现可疑燃烧痕迹、动物骨骼表面痕迹以及特殊的动物化石埋藏现象等古人类活动证据。该洞内有“四室一厅”,洞口一厅面积20平方米,高3米,为泥质灰岩结构的弯窿顶。厅后四室,每室面积10多平方米,高3米。
1981年,白龙洞遗址被列为第二批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国务院公布白龙洞遗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截至2022年,郧西县有A级以上景区13家。AAAA级4家:五龙河旅游区、龙潭河风景区、天河旅游区、上津文化旅游区。AAA级7家: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旅游区、腾达生态园旅游区、武当红生态工业旅游区、坎子山石林景区、仙河湾旅游区、淘宝村旅游区、龟龙岛森林康养文旅度假村。AA级2家:夹河关景区、悬鼓观公园。
五龙河旅游区
五龙河旅游区位于十漫高速郧西出口18千米处,是国家AAAA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天然林保护区。五龙河因龙而祥瑞、因猿而神圣、因静而雅洁、因仙而扬名。素有中国“小九寨”和“天然养巴”之美称。五龙河古老而又神奇。七十年代初中国考古专家在五龙河东坡神雾岭白龙洞挖掘出距今约100万年前的“郧西猿人”古化石。相传中的“五龙捧圣”、“子牙拜将”、“闻仲殡天”、“老子问道”、“商山四皓”、“仙女下凡”等圣仙名道曾在五龙河留下了神奇而古老的传说。五龙河旅游区由“五龙谷仙道养生休闲区”、“五龙河热情动感漂流区”、“神雾岭寻根问祖探源区”、“三官洞野营探险狩猎区”四大景区组成。
龙潭河风景区
龙潭河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郧西县羊尾镇境内,坐落在两省(鄂、陕)三县(郧西、郧阳区、白河县)交界处。景区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2千米,面积达64平方千米。与襄渝铁路、老白公路、汉江水路紧密相连,白河、胡家营、将军河三个火车站面临景区。景区距十堰98千米,距白河县城10千米,交通非常便利。龙潭河旅游风景区以古老自然的山、石、岩、沟、洞和树、藤、花、草、果、竹以及人文景观的古建筑群等装点,其自然景色优美,景点特色鲜明,风貌古老淳朴,空气凉爽清新。共有天光一线、银河飞泻、龙女出浴、龙潭泻月、龙子击鼓、贡爷古居、千年古镇等60多个景点。
上津古镇文化旅游区
上津古镇文化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鄂西北边陲,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津镇境内。素有“商王故里、天子渡口”之美誉。上津古镇文化旅游区东起天蓬山,西接漫川关,南到金钱湖,北至湖北大梁,景区总面积350平方千米,规划面积30平方千米,分为古城文化体验区、温泉度假休闲区、水上游乐垂钓区、生态观光探险区等四大片区。步入其中,不仅能够游览著名的“上津古八景”、上津古城、山陕会馆、上关县纪念馆、天主教堂等近100处景点景观,还能体验温泉、垂钓、水上游乐等50多项参与性项目。上津古城是上津古镇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2002年入选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又名“柳州城”、“靴子城”。古城设有五个城门,北门曰接秦,南门曰达楚,东门曰通郧,西门曰抵汉,西南另辟便民门。
郧西县天河旅游区
郧西县天河旅游区位于郧西县境内,是国家AAAA景区。其核心景区:郧西玄鼓山景区。景区以“中国婚旅之城”、“七夕约会之乡”——郧西县城为核心,以“人间爱河”——郧西独有的天河为纽带;景区规划面积约12000亩,包括七夕文化区、道教文化区两大分区。七夕文化区以“郧西古景、神秘天河、七夕民俗”为旅游特色;以“天河飞鹊桥,牛郎会织女,秀峰留神影,浪漫七夕情”为旅游主题;以观光游览、婚旅度假、休闲疗养、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兼顾城郊文化公园性质。
地方特产
郧西马头山羊
郧西马头山羊无角,头像马头,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畜禽良种之一。郧西县的马头羊,年存栏量39.83万只,羊肉出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2014年04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郧西马头山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郧西山葡萄
郧西山葡萄。山葡萄又名野葡萄,是葡萄科落叶藤本。藤可长15米以上,树皮暗褐色或红褐色,藤匍匐或援于其他树木上。卷须顶端与叶对生。单叶互生、深绿色、宽卵形,秋季叶常变红。郧西山葡萄特征特性:果穗中等大小,圆锥形,平均穗重119克,果粒大小均匀呈圆形,直径1.15~1.40厘米,平均粒重1.16克,紫黑色,表面附着白色果霜,果皮中厚,种粒数2~4个,果肉口感酸甜、微涩。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郧西山葡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郧西杜仲
郧西杜仲为在郧西俗称“丝绵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适应性很强,在郧西海拔200~1200米经常可见,全县各个乡镇均有分布。郧西杜仲属落叶乔木,源于树龄10年以上,胸径15厘米以上的杜仲干部树皮。干皮呈卷片状,皮厚而大,厚3~10毫米。外表面灰褐色,较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内表面暗紫色,光滑有光泽。质脆易折,断面多细密银白色丝状物相连,长度可达2.5厘米。气微,味稍苦,嚼后有胶状残余物。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郧西杜仲”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郧西黄姜
郧西黄姜俗称“火头根”,又称枕头根、黄连参、地黄参、野洋参,学名盾叶薯蓣,草质缠绕藤本。制定和研发了《黄姜栽培技术》《黄姜有性繁殖技术》《黄姜病虫防治技术》《黄姜专用肥》《黄姜直接酸解技术》《黄姜灭螺药》和《黄姜清塘剂》七项成果。郧西黄姜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株高1.0~1.2米。根状茎发达,丛生,分枝多,长短不一,呈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0~3.0厘米。根状茎末端膨大呈块状,表皮褐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质较硬,断面橙黄色,淡清香,味微苦。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郧西黄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郧西香椿
郧西香椿,香椿又称椿芽、香椿头,县内各乡镇均栽植,是当地特有的乡土树种,因郧西香椿味道好,又是开春较早的季节性产品,成为郧西人开春必吃的一道尝鲜菜。郧西人食香椿,谓之“吃春”,有迎新春之意。郧西民间“门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雨前椿芽嫩无丝”的说法。郧西栽植香椿,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当地百姓种植香椿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发出香椿茶、香椿酱、保鲜香椿、干香椿、盐渍香椿、腌香椿等香椿菜品种,产品热销山东、上海、北京、沈阳、深圳、陕西、武汉、广州、黑龙江、辽宁等全国多个省市。特征特性:郧西香椿嫩梢长10~15厘米,叶柄粗壮脆嫩,叶片紫红,色泽鲜亮,香气浓郁。含有的氨基酸约是其他产区香椿的2倍。2020年4月,郧西香椿入选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郧西神仙叶
郧西神仙叶,属忍冬科落叶灌木,学名双翅六道木,俗称“神仙叶”“豆腐柴”,是一种药食兼用且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淀粉植物。郧西神仙叶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记载。2013年,郧西神仙凉粉农业传统技艺被列入十堰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征特性:株高1~2米,其叶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对生或轮生,叶长4~7厘米,宽2~3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面绿色,叶脉稍有凹陷,叶背灰绿色;叶柄长2~3毫米。叶片清香汁多,有黏手感。2021年4月,郧西神仙叶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神仙豆腐
“
神仙豆腐”是郧西的一种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是该县境内高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神仙豆腐”以后可以清热、解毒、活血,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这种神仙叶子是分布在郧西山区的一种灌木,
忍冬科,
六道木属,学名叫
二翅六道木。
板桥豆干
板桥豆干,主要是以郧西羊尾镇境内汉江水和优质的大豆及二十多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了三次清洗,6小时浸泡,石磨九次碾磨后,再经过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卤制、密封、高温杀菌等十二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旅游休闲食品。板桥豆干口味纯正,香辣可口,原汁原味,回味悠长。郧西豆干小,吃起来很有劲,吃后唇齿留香,回味。
郧西花馍
郧西花馍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的特产。郧西花馍又名面花,花馍一般是花、鸟、虫、鱼等造型。花馍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甚广,湖北口回族乡做花馍的习惯是从陕西关中地区传承过来的。该乡民风淳朴,崇尚礼仪,在生日寿辰、婚丧嫁娶、祈祷祭奠等场合都要送花馍助兴。民俗节令,走亲串友,送的也是花馍,花馍成了亲朋往来的礼品。
鱼羊一锅鲜
郧西的地方特色菜“
鱼羊一锅鲜”,创造性的把鱼的鲜味加上羊肉的香味混合到一起,鱼吸收羊的浓香,羊吸收鱼的鲜甜,去膻去腥,鲜上加鲜,色香味俱全。在肉类中,只有羊肉中含有“
左旋肉碱”,其作用是燃烧脂肪达到减肥作用,羊肉还可以暖胃。鱼类则含有较多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荣誉称号
2017年,郧西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3月,郧西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12月,郧西县入选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郧西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郧西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2年11月18日,郧西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