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春
云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教学名师。日本热带农业学会会员,东亚与东南亚热带生物资源研究与发展网络组织(ETB)中国分会理事,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个人简介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职 务:院长
所在行业:教育-高等教育
居 住 地:云南省-昆明市
毕业院校:
个人主页: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63-06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籍 贯:云南省
工作经历
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种子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郭华春 1963年6月生,云南省永胜县人。1984年西南农业大学农学本科毕业分配到云南农业大学工作,1989年获内蒙古农牧学院硕士学位,1995年10月至1997年3月赴日本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做访问学者,1997年4月考入鹿儿岛大学联合农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3月获农学博士。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首届教学名师,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马铃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顾问。
先后被聘为《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马铃薯》杂志编委,教育部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产业文化部主任,云南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昆明市第4届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云南省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人大法工委、法制委立法咨询委员会专家。
一、科教并重 创学院特色
作为院长,与学院教职工一道,牢记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开学养正 育四海英才;明理尚农兴九州粮仓”的使命,努力履行“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大学职能,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三农”工作。根据“建立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学校定位,确定了学院“科教并重”的发展思路,努力促进学院学科发展。2003年申报成功“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点”,实现了学院博士点零的突破,完善了本科-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专业建设,通过加强专业建设,使“农学专业”成为了云南省首批重点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成为了云南省办学模式试点专业、2008年“生物技术专业”、2010年“农学专业”先后被列为了国家特色专业。为了建立教学科研平台,整合学院资源,成立了“作物学实践教学中心”,该中心2007年被列为云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成立的“作物种质创新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也被评为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充分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从2001年的13%提高到50%,同时优化了学院教师的年龄、职称、学缘结构。负责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云南省教学创新团队,创先争优活动中被列为校级示范点,建设成绩突出2010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二、为人师表 育桃培李
作为党员教师,始终牢记“传道、授业、解惑”的本分,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指导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毕业实习。2000年以来已培养出博士10名,硕士22名,专业硕士13名,指导韩国、越南、缅甸、泰国留学生10余名。同时,始终坚持教学研究,主持着《作物栽培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参加了教育部“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教研项目的研究。主持完成的“边疆高素质应用型农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获2008年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参加完成的“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边疆农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于2005年和2008年分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由于成绩突出,2005年获得云南农业大学首届伍达观优秀教师奖,2006年、2011年两度被评为云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2009年被教育厅授牌“云南省高校郭华春名师工作室”。
三、潜心研究 服务“三农”
作为科技人员,198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接受组织安排,担任著名薯类专家任运祥教授的助手,由此开始了近三十年的薯类作物潜心研究。1991-1994年期间,主持完成了“马铃薯实生种子应用研究”,该课题经专家鉴定:在实生幼苗生长缓慢原因研究和实生微型种薯的培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填补了我国该项领域的空白,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因此获1994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加工马铃薯原料薯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薯蓣规范化种植研究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马铃薯旱作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3项。主编专著和参编教材6部,主持完成的“云南马铃薯地方品种收集、研究与利用”2008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完成的“马铃薯实生种子应用研究”和“薯蓣优质种源筛选与高效栽培技术”于1994年和2010年分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早在 1989年,就赴官渡区双哨乡领衔承包该乡大春粮食生产,推广“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玉米定向育苗移栽”等实用技术,使该乡当年大春粮食生产比历史最高水平还增产38.5%,由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主持完成的“官渡区双哨乡农科教三位一体科技开发”, 1995年获昆明市“促进科教与经济社会进步结合奖”。
2008年,国家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有幸被聘为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西南南部栽培岗位科学家, 2009年被农业厅聘为云南省马铃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使之有了施展才华的更大空间,也能在更大范围为国家服务、为薯农服务。面对2010年的西南特旱,组织全省马铃薯产业体系专家积极投入抗旱救灾行动,走向田间地头进行抗旱技术指导,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栽培技术明白纸、手册等技术资料20余万份,成绩突出被省农业厅评为“农业系统抗旱先进个人”。2012年被定为农业科技年,按照农业部要求,深入基层进行农业科技大培训,仅2月以来就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上千人次,足迹遍布广西、福建、广东、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努力做到‘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留在百姓家’。
荣誉
主持科研项目
(1)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重大科技专项, 基于多样化消费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其绿色生产技术研发示范, 2021-01 至 2023-12, 主持。
(2) 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乌蒙山马铃薯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 2018-07至 2020-12, 主持。
(3) 农业农村部, 重大公益性专项,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南高产高效栽培岗位, 2008至 2023年, 主持。
代表性论文
代表性著作
《冬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郭华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18,280千字;ISBN: 978-7-109-23436-9
专利
参考资料
郭华春.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23-08-3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8:31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