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念锋(1938年—2024年7月12日),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三室研究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残联康复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 、河北师大教育系教授、中国特奥会副主席、第三届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评议会副主任。
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本科毕业。 主要著作有《人类的智能》获全国高级科普图书一等奖。《精神病学》获国家科技图书二等奖。《神经科学纲要》获国家科技图书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图书特等奖。一般学术著作有《医学心理学》、《临床疾病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书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
人物生平
1958.9~1963.9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本科毕业;
1963.9~1966.9
中科院研究生院医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1966.9~1968.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1968.8~1970.8
中国人民解放军4618部队下连 战士
1970.8~1974.5 北京市海淀区精神病防治中心 精神科医生
1975.5~1976.5
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进修生
1976.5~1976.8 中国科学院日语培训班 学员
1983.1~1984.1 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培训部 学员
1984.1~1985.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培训中心 学员
1986.9~1987.3 北京外语学院出国培训部俄语培训班 学员
1987.3~1987.6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系
神经心理学 访问学者
1987.6~1988.12 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心理系病理心理教研室 高级访问学者
1974.5~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咨询心理研究培训中心主任
2024年7月12日16时25分,郭念锋同志因病在北京老年医院逝世,享年86周岁。
主要成就
研究经历
1967年起,直至退休后,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先后进行医学心理、痛觉、跨文化心理、神经心理、问题儿童、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儿童行为障碍以及罪犯改造心理学等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的研究工作;此外,还参与了多项对外合作研究的工作:1985至1987年,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与香港大学协作的神经心理学研究,1987年作为访问学者赴
美国加州大学进行汉字认知的合作研究;同年到次年又驻莫斯科大学心理系做脑功能康复的研究,1990年至1992年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特教学院协作,从事儿童行为障碍研究。
研究领域
郭念锋长期从事神经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一)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1、人类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与协作活动实验研究
2、裂脑患者(胼胝体局部切断后)
临床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3、行为障碍的学龄儿童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发育状况的实验研究
(二)临床心理学理论与咨询治疗实践的研究
1、临床心理学学科发展史和理论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2、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归宿
研究项目
主持的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
行为障碍儿童认知特征和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患者,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特征的临床试验研究汉字书写过程中大脑两半球自发电位特征
主持的应用项目为临床心理学
1996年开始与外单位协作,开展以下研究
与香港大学心理系协作的“书法运作对高血压患者的矫治作用”项目与美国密执安大学协作研究中心合作的“儿童攻击行为及其矫治研究”项目接受“立爽海洋生物科工贸有限公司”委托,承担某些海洋生物制品对精神发育和临床心理疾患治疗作用的鉴别任务。为了让临床心理学理论能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为了使中科院心理所在临床心理学方面不失优势,1990年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创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1996年申请并获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矫治研究中心,作为实践神经心理学及直接推广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的临床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具体操作机构。
上述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成果
1979年:以实验证实,人类皮肤痛觉存在年周期节,填补此类研究工作的国际文献之空白。获科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1980年:完成国内首例右脑皮层全摘除患者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右脑对左脑语言功能有抑制和激活两种功能。获云南省科技二等奖。
1982年:以实验证实人类痛觉适应性的存在及其规律。
1983年:从心理学角度提出区分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三条标准。
1986年:提出认知过程中大脑信息加工抗干扰机制的工作模式。
完成科学院重点支持基金项目,确定汉字视觉认知中,左脑有较强的信息滤过系统。
1988年:提出神经心理学研究应以大脑两半球协同机制为重点。
1990年:提出双脑协同活动的数学模型。
1992年:于临床研究中发现动力性失写案例。
1993年:以实验证明中国儿童汉语拼音也有拼读障碍存在。
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现双脑协同活动可能遵循余弦定律,依此,提出两半球协同活动模式和初步的数学描写。确定中国学童中有汉语拼音障碍,此类学童大脑两半球协同功能较差。
1995年:建立心理学中的人性主义理论,并应用于
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1995年:专著《临床心理学》,创建了人性主义临床心理学理论和
心理障碍系统分类诊断法。
1996年至1998年:分别提出儿童拼读障碍和行为障碍是以大脑协同活动发育不足为其神经机制。
2000年:依据实验结果,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存在缺陷。
2001年:接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证部委托主持完成“中国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使心理咨询师职业进入国家职业大典。
以上多项研究结果和论文填补了国际或国内文献空白。
主要作品
学术著作
(专著、主编并合著、与他人合著)
1、人类的智能,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上海(合著),获全国高级科普图书一等奖。
2、神经心理学的某些进展与精神病学及病理心理学的关系,刘昌水、何慕陶、刘协和主编:内科讲座——精神疾病(第十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合著)
3、临床心理学导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1986,北京
4、心理学词典(临床心理条目),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南昌
5、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北京(合著)
6、心理学大词典(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条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北京
7、中国大百科全书(神经心理学条目),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2,北京
8、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1992,北京
9、成人性教育手册,化工出版社,1993,北京(合著)
10、咨询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北京(主编并合著)
11、无形的杀手——高血压,北京科普出版社,1993,北京
12、神经科学纲要,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北京(合著),获国家科技图书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图书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3、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学研究,北京医学文库,北京出版社,1994,北京(合著)
14、精神病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北京(合著),获国家技图书二等奖
15、临床疾病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北京(主编并合著)
16、临床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5,北京
17、自我平衡术——祝您一生平安,
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北京(合著)
18、真爱的艺术——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灵,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北京(合著)
19、世界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平生),北京出版社,1996,北京
20、人性主义临床心理学引论,中科院心理所函授大学,1998,北京
21、成人的性行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1998,北京(合著)
22、老年心理,北京老年电视大学,1999,北京
23、望闻知其病 对症疗其疾:常见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济南(主编并合著)
24、书法心理学,
香港大学出版社,2000,香港(合著)
25、神经心理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北京(合著)
26、
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北京(主编并合著)
2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2,北京(主编并合著)
24、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辅导习题集),民族出版社,2005,北京(主编并合著)
学术论文
(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作者——1,第二作者——2)
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两半球互抑与互补协同功能障碍,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08期(2)
2、情绪自主神经特异性研究及进展,心理科学,2005,28(3):744-746(1)
3、青少年危险行为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第1期(2)
4、MMPI与MMPI-2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一致性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第1期(2)
5、中文MMPI与MMPI-2临床量表一致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第4期(2)
6、中国心理卫生工作发展的里程碑,华夏心理网,2002.10.29
7、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两半球关系特点,心理科学,2002,第6期(2)
8、军人心理疏导个案选(孙世全)序,黄河出版社,2002
9、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对策,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第1期
10、攻击行为儿童大脑半球某些认知特点的研究,心理学报,1999,第1期(2)
11、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上的开幕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8年,北京
12、拼读困难儿童某些认知活动特点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96,第2期 (2)
13、中国临床心理学的进展与现状,心理学动态,1995,增刊
14、人性主义心理学原则的临床应用,心理学动态,1995,增刊 (2)
15、认知过程中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若干实验研究的分析与再分析,心理学报,1993,第2期(1)
16、临床心理学诊断问题,北京医学文库,北京出版社,1993(2)
17、发展心理学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童汉语拼音和汉字组词联想的比较研究(1)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1993年10月,北京
18、The writing of Chinese and the functional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hemispheres.第25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论文集(摘要)1992.布鲁塞尔
19、心理卫生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中级医刊,1991,第1期
20、心理卫生及其基本内容,中级医刊,1990,第11期
21、行为神经生物学某些研究简况,心理科学进展,1988,第03期(2)
22、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entalHealth Probl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Vo1.16,No3,PP43—50,1988
23、裂脑患者的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第4期(2)
24、汉字认知过程中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86,第2期,(1)
25、The 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ChineseCalligraphy,In the book,“Psychologyof Chinese Calligraphy”,edited by H.S.R.Kon,1986,Taibe(2)
26、神经心理学的控制论研究,医学心理学文集,1984,第3 卷
27、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区分,医学心理学文集,1983,第1卷
28、慢性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医学心理学文集,1983,第1卷
29、Some studies of lateral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function In:Kao HSR,eds.Chinese Language Psychology.Hong Kong.1983
30、心理学在科学分类中的地位,中国心理学会文集,第2卷,1982
31、关于痛觉适应性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进展,1982,第2期(1)
32、针刺双侧大陵穴前后上肢皮肤痛阈变化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进展,1982,第2期(1)
33、汉语音长的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学会文集,第2卷,1982
34、关于针灸的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学会文集,第1卷,1982
35、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右半球切除十四年后某些高级机能的观察,心理学报,1981,第2期(2)
36、汉语普通话语音听觉中几个问题的试验研究,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1981
37、精神健康问题的社会考察与分析,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1981,北京
38、论心理学在科学分类中的地位,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1981,北京39、心理活动的本质与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文集,第1卷,1980
40、某些心理活动周期节律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80,第4 期(1)
41、
精神分析学说的简介,中国建设(西班牙语版),1980,第11 卷,第5期
42、一次精彩的心理学讲学活动,今 日中国(中文版)1980,Z3期
43、心理学发展的道路,自然辩证法杂志,1979,第3期
44、正常人皮肤痛觉阈年周期节律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79,第2期(1)
45、临床神经心理学的由来和现状,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79,第1期(2)
46、临床神经心理学的近代发展,神经精神病学杂志,12(1),50~53,1978
47、临床神经心理学的近代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展望,第194~202页,1978
48、对冯定著《平凡的真理》一书中两个心理学问题的初步批判,心理科学通讯,1965,第2期
科普文章
1、关系平和友好 生活健康愉快,华夏心理网,2002年6月20日
2、老年心理保健杂谈一,中老年保健,2000,第03期
3、老年心理保健杂谈二,中老年保健,2000,第03期
4、你的心理健康吗?大众科技报,2000年07月13日
5、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博览,2000,第10期
6、你健康吗?——心理卫生与健康,知识就是力量,1998,第7期
7、、心理的年龄特征和差异,知识就是力量,1998,第7期
8、面对成人世界——写给少年朋友和他们的教育者,知识就是力量,1998,第10期
9、融入社会之中,知识就是力量,1998,第12期
10、做一个健康的人——讲求心理卫生的意义,心理与健康,1997,第05期
11、临床心理学帮助你成为健康的人,科学世界,1997,第11期
12、老年人心理卫生问题,健康大世界,1994,,第3期
宣读论文
国际会议宣读论文和国外学术组织特约学术报告
1、小学一、二年级学童汉字和汉语拚音认知的比较研究,第六届语文认知国际研讨会论文报告(大会分组),1993,台北(1)
2、汉字书写的心理学研究——动力失写案例分析(英文),第25届国际心联学术会议报告,1992,布鲁塞尔
3、大脑两半球在认知过程中的协同活动——一个可能的数学描写,第五届语文认知国际会议论文报告(大会分组)1990,北戴河
4、神经心理学的未来,鲁利亚诞辰80周年国际神经心理学学术研讨会特邀报告(俄文),1988,莫斯科
5、中国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前)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特约学术报告,1988,莫斯科
6、Some studies of neuropsychology in china,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系,学术报告,1987
7、中国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前)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题报告,1987,莫斯科
8、神经心理学的某些研究与结论,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学术座谈会报告,1987,洛杉矶
9、裂脑人的神经心理学研究,美国Shack生物研究中心,特邀专题学术报告:1987,圣地亚哥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心理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民族心理学与精神病学考察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民族精神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其他社会兼职: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心理学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兼职教授
中国残联康复协会常务理事
第三届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评议会副主任
中国特奥会副主席
人物评价
郭念锋老师的仙逝,如同星辰陨落,留给世间无尽的哀思与深切的缅怀。在众多缅怀之声中,虽不乏对其在中国心理咨询领域开创性贡献的高度赞誉,却鲜少将这一辉煌成就及其奠基者的身影,嵌入更为宏大的历史长河之中,进行全面而深远的颂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