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在
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体内外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功能失调,
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
毛囊虫及局部
反复感染是发病重要因素。嗜酒、吸烟、刺激性饮食、消化道
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尤其绝经期)、精神因素、
病灶感染、长期作用于皮肤的冷热因素如高温工作、日晒、寒冷、风吹等均可诱发和加重本病。
本病好发于颜面中部,以鼻尖、
鼻翼为主,其次为颊部、颏部、前额,常
对称分布,多发于中年人,妇女较多,患者多并发皮脂溢,颜面犹如涂脂。
皮损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有炎症的毛囊
丘疹及
脓疱等。病程缓慢,可分为三期,但无明显界限。分为3期:红斑期、丘疹期、肥大期。
颜面中部,特别是鼻、两颊、眉间及颏部出现红斑,对称分布,红斑初为暂时性,在进食
辛辣食物或
热饮、
环境温度升高、感情冲动时
面部潮红充血,自觉灼热。反复发作后鼻翼、鼻尖和面颊处出现浅表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局部
持久性发红,常伴有鼻部毛囊孔扩大和
皮脂溢出。
在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基础上,反复出现
痤疮样毛囊样丘疹、脓疱。损害较深较大时形成疖肿、
囊肿,深在的炎症性结节。鼻部、面颊部毛囊口扩大,可在数年内此起彼伏,时轻时重。中年女性患者
皮疹常在经前加重。
又称
鼻赘期。仅见于少数患者,多发生40岁以上男性。由于长期充血,
反复感染,鼻部
结缔组织增生,
皮脂腺异常增大,
鼻端肥大,呈暗红色或紫红色。鼻部有增大结节,表面凹凸不平,形成赘瘤状称为鼻赘。
除上述症状外尚有一些特殊类型酒渣鼻,如
类固醇性酒渣鼻,是由于局部长期使用
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加重,
表面镶嵌囊样、圆形、位置较深的丘疹或脓疱、硬结,皮肤呈黑红色,自觉不适和疼痛。
肉芽肿性酒渣鼻是一种特殊性酒渣鼻,常发生在面部口周形成蝶状,
玻片压诊呈黄褐色或
果酱色样
小结节。
根据发生在面中部的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病程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中年发病,复发性
丘疹和脓疱即可诊断。
由于病因不明,治疗多为对症性,尽量防止加重本病的因素,调整内分泌,纠正
胃肠道功能紊乱,禁烟、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勿暴饮暴食,保持
大便通畅,避免使用刺激皮肤的碱性肥皂、酒精、洗洁剂、
染色剂、
收敛剂等,以及避免曝晒,
过冷过热刺激。生活规律,避免精神紧张。
毛细血管扩张者
激光治疗效果较好。鼻赘期也可手术切割治疗,以达到美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