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etics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酶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
酶催化的
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在探讨各种因素对
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时,通常测定其初始速度来代表酶促反应速度,即底物转化量<5%时的反应速度。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及其
影响因素的科学。这些因素包括酶浓度、底物浓度、pH 值、温度、
激活剂和
抑制剂等。在实际生产中要充分发挥酶的
催化作用,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较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准确把握酶促反应的条件。
底物浓度影响
⑴底物对酶促反应的饱和现象:由
实验观察到,在酶浓度不变时,不同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为一矩形
双曲线,即当底物浓度较低时,
反应速度的增加与底物浓度的增加成正比(
一级反应);此后,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的
增加量逐渐减少(混合级反应);最后,当底物
浓度增加到一定量时,反应速度达到一最大值,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零级反应)。
⑵
米氏方程及
米氏常数:根据上述实验结果,Michaelis & Menten 于1913年推导出了上述矩形
双曲线的数学
表达式,即米氏方程: ν= Vmax[S]/(Km+[S])。其中,Vmax为最大
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
⑶Km和Vmax的意义:
①当ν=Vmax/2时,Km=[S]。因此,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②当k-1>k+2时,Km=k-1/k+1=Ks。因此,Km可以反映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即Km值越小,则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③Km可用于判断
反应级数:当[S]<0.01Km时,ν=(Vmax/Km)[S],反应为
一级反应,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S]>100Km时,ν=Vmax,反应为
零级反应,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当0.01Km<[S]<100Km时,反应处于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之间,为混合级反应。
④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在一定条件下,某种酶的Km值是恒定的,因而可以通过测定不同酶(特别是一组
同工酶)的Km值,来判断是否为不同的酶。
⑤Km可用来判断酶的最适底物:当酶有几种不同的底物存在时,Km值最小者,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⑥Km可用来确定
酶活性测定时所需的底物浓度:当[S]=10Km时,ν=91%Vmax,为最合适的测定酶活性所需的底物浓度。
⑦Vmax可用于
酶的转换数的计算:当酶的
总浓度和最大速度已知时,可计算出酶的转换数,即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
分子数。
⑷Km和Vmax的测定:主要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和Hanes
作图法。
酶浓度影响
在低[s]时,反应速度v将随着[s]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浓度足够
大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即ν=k[E]。
温度影响
一般来说,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增加达到某一点后,由于
酶蛋白的热变性作用,
反应速度迅速下降。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
最大值时的温度就称为酶的
最适温度。酶的最适温度与实验条件有关,因而它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低温时由于
活化分子数目减少,反应速度降低,但温度升高后,
酶活性又可恢复。
pH影响
观察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通常为一钟形曲线,即pH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酶
催化活性的下降。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酶的
最适pH。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pH在6.5~8.0之间。酶的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抑制剂影响
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
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
抑制剂。按照抑制剂的
抑制作用,可将其分为
不可逆抑制作用和
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⑴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分子的
必需基团共价结合引起酶活性的抑制,且不能采用透析等简单方法使酶
活性恢复的抑制作用就是不可逆抑制作用。如果以ν~[E]作图,就可得到一组斜率相同的
平行线,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而平行向右移动。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包括
专一性抑制(如
有机磷农药对
胆碱酯酶的抑制)和非专一性抑制(如
路易斯气对
巯基酶的抑制)两种。
⑵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分子
可逆性结合造成酶活性的抑制,且可采用透析等简单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活性完全恢复的抑制作用就是
可逆抑制作用。如果以ν~[E]作图,可得到一组随抑制剂浓度增加而斜率降低的直线。可逆抑制作用包括
竞争性、反竞争性和
非竞争性抑制几种类型。
①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与酶的同一
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干扰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的
催化活性降低,这种作用就称为
竞争性抑制作用。其特点为:a.
竞争性抑制剂往往是酶的
底物类似物或反应产物;b.抑制剂与酶的
结合部位与底物与酶的结合部位相同;c.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d.
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值不变。典型的例子是
丙二酸对
琥珀酸脱氢酶(底物为
琥珀酸)的
竞争性抑制和
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磺酰胺)对
二氢叶酸合成酶(底物为
对氨基苯甲酸)的竞争性抑制。
②
反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不能与
游离酶结合,但可与
ES复合物结合并阻止产物生成,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称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其特点为:a.抑制剂与底物可同时与酶的不同部位结合;b.必须有底物存在,抑制剂才能对酶产生抑制作用;c.动力学参数:Km减小,Vm降低。
③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既可以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ES复合物结合,使酶的
催化活性降低,称为非竞争性抑制。其特点为:a.底物和抑制剂分别独立地与酶的不同部位相结合;b.抑制剂对酶与底物的结合无影响,故底物浓度的改变对抑制程度无影响;c.动力学参数:Km值不变,Vm值降低。
激活剂影响
能够促使酶促反应速度加快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酶的激活剂大多数是
金属离子,如K+、Mg2+、Mn2+等,
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为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