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湖,地处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南部。野猪湖距孝感城区18千米、武汉市中心46千米。京珠高速公路傍境而过,汉孝城际铁路穿湖而过。
位置境域
野猪湖,位于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南部,南与武汉市东西湖区隔府河相望,北邻孝南区三汊镇,东靠孝南区祝站镇和闵集乡,西与孝南区毛陈镇接壤。湖泊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51'15”,东经114°04'18”,湖泊南北长12千米,东西宽4千米,面积23.4平方千米,是孝感市第一大原生态湖泊。流域内有孝南区杨店镇、西河镇、新铺镇、三汊镇、毛陈镇、祝站镇、闵集乡等7个乡镇,野猪湖距孝感城区18千米、武汉市中心46千米。京珠高速公路傍境而过,三八公路(杨店三角碑至八一大桥)横贯东西;西接107与316国道,北靠汉孝大道,向东20千米可达武汉天河机场,汉孝城际铁路穿湖而过。
水文特征
野猪湖,相应容积为468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320平方千米,湖泊水源来源于上源浐川河、斗山河、三汊河及湖区天然降水和320平方千米承雨面积地表径流。最高水位25.5米,水深5.5米。正常水位22米,水深2米。主要入口三汊河最大流量160立方米/秒;出水口两处,野猪湖闸出口最大流量151立方米/秒,野北河闸出口93立方米/秒。
地理环境
气候
野猪湖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内陆封闭型湖泊,水系独立。流域内,秋末至春初雨量最少,夏季最多,具有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186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14.9℃,全年无霜期平均255天。年平均降水量1152毫米。丰水年多达1624.6毫米(1983年),干旱年仅为685.2毫米(1978年),丰水年与干旱年相差939.4毫米,故为旱多涝少。降水量以7月为最多,平均月降水量192.5毫米,占年降水量16.2%;12月最少,降水量23.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1%。
自然灾害
民国时期,湖区共发生水旱灾害24次,其中水灾13次、旱灾11次。
民国二十年(1931年),发大水,湖区90余坑堤被淹98.6%,受灾面积750平方千米,农田11600公顷,灾民10余万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大旱,受灾农田6666.7公顷,灾民9.8万余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1日,江水倒灌,县属东、西、南三面200余坑完全淹没,受灾面积1260平方千米,受灾农田17913.3公顷,受灾人口12万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溃、濃两水陡涨,文家等11坑相继溃堤,灾民遍野,日军入侵,孝感沦陷。
1954年7月,暴发罕见大洪灾,湖区直接经济损失1600万元。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先涝后旱。
1966年,特大干旱年,年降水量仅为678.5毫米。
1978年,是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年,持续时间较长,从春旱到夏旱连秋旱,湖区受灾面积16200公顷,绝收2566.7公顷,粮食减少4655万千克。
1980年6月,孝感降水387.2毫米,7月降水312.1毫米,8月降水317毫米。暴发洪灾,沿湖围垸全部漫溃,损失折款2300万元。
1983年6月19日至7月10日,孝感降水量580毫米。其中7月3—5日降水量350毫米。濃河水位在警戒线持续28天,5次洪峰,最高达30.28米。
1990年,孝感遭大旱,湖区干旱面积达4806.7公顷,损失粮食11.81万千克。
1991年7月,暴发洪灾,野猪湖四清垸溃口。
2001年,暴发旱灾,野猪湖平均水深不足1米。
2008年,孝南区发生57年来最大秋汛,称之为“830特大秋汛”,野猪湖水位涨至24.71米。降水量大,时间集中,客水量大,水位较高,受灾面积大,范围较广,灾情严重。野猪湖流域6个乡镇12万人受灾,其中重灾人口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其中农业损失9500万元。
2013年7月,大旱,农田干旱面积达8040公顷,损失粮食21.25万千克,15.6万人畜出现饮水困难,野猪湖平均水深不足1米。
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
野猪湖,主要鱼类有8目14科,共43种,其中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俗称毓鱼)、白鲢、花鲢、团头鲂、长春鳊、鲌类、黄颡鱼、鲇鱼、银鱼、乌鳢。其他水生动物有鳖、龟类、螃蟹、虾类、贝类等。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菱角、芡实、芦苇,挺水植物菖蒲、空心莲子草,蕨类植物浮萍等。水禽有野鸭、雁类和杂色水禽。
旅游资源
北泾嘴:旧时北泾嘴处于古云梦泽水域的中心地带,南通汉口,北接安陆,东连野猪湖,西接王母湖,水水相通,汇入长江。南来北往的商贾、渔夫汇集于此,中转货物,歇脚小憩。小小北泾嘴因此繁华起来,大小商铺、货栈、客栈、酒馆、戏院、钱庄、布店、槽坊、织坊等等随之兴起,形成一个集多种营生与娱乐住宿于一体的商业集散地。北泾嘴街道依河而建,两岸麻石护坡,青石铺路,码头林立,石桥连通,住户、商户近千人,街道宽阔,长约1500米。青砖白墙,飞檐青瓦,雕龙画凤的吊脚楼台格外亮丽。此街历经数百年,后毁于战乱,现已不复存在。
凤凰台:距县城东20千米的祝站区,在闵集乡与下新乡交界处有一条小河,河中有一土埠,因在县治之东,故称“东岗”。相传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故此地名为“凤台”,又名“乳凤岗”或“凤凰山”。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有程颢(1032~1085年)、程颐(1032~1107年)兄弟二人就读于此,故又称“程台”。台上建有道观,有“夜月楼”。1968年被毁。
三元宫:清光绪元年(1874年),全省武举人“会试”,三汊埠大黄湾人黄兆晋技压群雄,被誉为“武会元”,同乡秦应奎、屠仁礼也分别中了文会元和贡士,同年入京分别中了文武进士,3家相距不足5000米,当时三汊埠集周围百姓为纪念他们,捐资在三汊埠集兴建了一座“三元宫”,为三人塑生身像,供人们膜拜。现有遗址为三元宫泵站和三元宫电站。
历史文化
民歌民谣
“北泾渔歌”为“濃川八景”之一,歌为长词短调,悠扬动听,有“北泾渔歌仙人调”之誉。
北泾渔歌唱晚归
峻岭屏横小雾开,双峰瀑布自天来。
北泾渔歌仙人调,西湖酒馆帝子碑。
琴堂槐荫忘六月,荷香津沼动三街。
董墓春云仙女迹,夜悬明月照凤台。
传说轶事
野猪湖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常年深居天宫,频繁往来于天庭各处仙境之间,日久便生厌倦之意。一日,王母娘娘正欲出灵霄宝殿,恰巧下界散仙穆天子、鬼谷先生、骊山老母造访天庭,特别来拜会王母娘娘。礼必之后,王母娘娘先请众仙品尝珍馐百味、琼浆玉液,随后引众仙游览天庭仙境。众仙一行出灵霄,过瑶池,进鹤塔,入蟠园,不禁齐叹天庭仙景美不胜收。闲谈中,王母娘娘笑问众仙说:“人间有何佳色美景?”众仙不敢怠慢,正在寻思,穆天子抢先答道:“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昆仑而小泰山,唯有千里云梦泽,算得上人间一大奇观。”王母娘娘听后欣喜不已,笑曰:“人间果真尚有如此美景,他日定当亲临造访。”
有一天,王母娘娘来到瑶池,见小女儿七姐独坐池畔,似有不悦的样子,怜爱之心油然而生,便想带爱女外出散心解闷。一时也不知去往何处。但见瑶池在目,突然想起穆天子所说的人间奇观云梦泽。于是,王母娘娘扯下一根瑶池仙草,当作马缰,顺手一指池中小白龙,小白龙旋即化为一匹骏马。母女俩趁着暮色,很快到了荆楚地界。水上驰驱,不用舟楫。凌波兴步,兴之所至。涛语蹄声,其乐无比。她们一夜畅游了大小800个湖泊,泛洪湖,过河汊,最后到了丹阳境内。只见云梦泽水域浩浩荡荡,连绵千里,气象万千,别有一番洞天。特别是水域东北角,芦苇层层,芳草萋萋,月色之下,微风吹拂,薄浪阵阵,波光粼粼,其中一汪清水碧绿可鉴,深不可测,紫气缭绕,犹胜瑶池。母女俩见此美景,喜不自禁,当即决定就此戏水沐浴,以解一路困乏。王母娘娘命白龙马四周巡视。随即,母女俩降落祥云,步入水中,刹那间,碧波幻出万千金霞,光芒四射。仙气惊动了此处修炼千年的野猪精。野猪精在水中乱窜,一时间波浪翻腾,浊水四起。王母娘娘受此惊扰,兴致一扫而光。白龙马嘶吼一声,朝野猪精飞奔而去,野猪精浮出水面与之厮打起来。白龙马不小心将头顶一颗夜明珠失落水中。王母娘娘大怒,凌空跃起,将手中仙草抛向野猪精,野猪精一声嚎叫,滚落水底。王母娘娘沿水域四周端详,不见野猪精踪影。只见水体似呈一猪状,头南尾北,心中甚为不悦;见这汪碧水,留念不已,为日后再次眷顾计,便取下头上金簪,朝水中轻轻一划,一条岗丘于水中跃然升起,将水体截为两半,把野猪精隔在东面。如此这般,王母娘娘仍放心不下,便将白龙马留于东侧水面一溪流之中,赐神鞭一根,命他镇守于此,以防野猪精兴风作浪祸害人间。于是,后来人们就把王母娘娘沐浴过的水域称为王母湖,把野猪精作乱的水域称为野猪湖;把白龙马司职的地方称作马溪河。
凤凰台的传说:相传,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在凤凰台读过书。阳春三月的一天,程颢、程颐兄弟从白水湖对面的黄陂出发,跨过33条河,转过66道弯,爬过99道坡,穿过桃花林,绕过柳絮港,到达外婆家凤凰台。兄弟俩就被眼前美丽的景色迷醉了。巍峨壮丽的夜月楼耸立在一片绿树丛中,微风轻拂着河岸的垂柳,掩映在柳丝中的小桥若隐若现,两人兴致勃勃地走上小桥。就在这时,平静的湖面上,一团白云从远处突然向他们移来,转眼间轻落桥上,变成一位美丽的白衣少女。两人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继而羞愧得不敢抬头,急匆匆地下桥。慌乱中,程颢不小心与白衣少女撞个正着,眼看就要跌进湖中,只见白衣少女伸出纤纤玉手轻轻将程颢一拉,才使他得以幸免。程颢连连向白衣少女道谢,白衣少女微微一笑随即消失了。当天晚上,兄弟俩借着皎洁的月光在夜月楼上读书。夜深人静,他俩不知不觉进入梦中,嫦娥从广寒宫飘然而下,落在他们面前,对兄弟俩说:“二位文曲星,我奉玉帝之命,从今以后,每天晚上用我的梳妆镜照着你们读书。”兄弟俩醒后,他们交流了梦中的情景,竟丝毫不差,而且嫦娥和白天遇见的白衣少女一模一样。自此,凤凰台上的月光天天普照,而且比其他地方大得多,明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