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浦,男,汉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
人物经历
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1999-2000赴韩国讲学。
基本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
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北京市科技美学学会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卷主编、《文学评论》编委;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
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10省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顾问;
中央党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客座教授、研究员;
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副主任;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
国家文化与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智库委员会委员;
商务部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贸易首席专家;
是国内最早进行文化产业研究的专家之一,也是最早在我国提出和推动创意产业理念的专家。
金元浦于80年代中期积极参与美学文艺学方法论讨论,为中国较早介绍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的主要学者之一,
1987年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接受美学译著《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90年代初又翻译出版了接受美学的另一部代表作伊瑟尔的《
阅读活动》,出版后被广泛征引,产生了较大影响。
80年代以来发表大量论文,为《
新华文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文学年鉴》等刊复印和转载。
1997年出版国内第一部文学解释学著作《文学解释学》,受到国内专家较高评价。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研究,近年特别关注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 及“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理论,出版和主编了一系列著作。
兼职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主编
北京市科技美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马列文论学会理事
辑刊《文化研究》主编
学术讲座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创意产业》
重要报告
1.国家
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项目“市场条件下文艺的协调发展”;与陶东风共同承担,1997完成;
2.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我国当代文艺发展战略与艺术保护”1999完成,已结项;其总课题:《90年代末我国文化发展状况研究咨询报告:跨越世纪的文化变革》,送呈中宣部;子课题:《关于我国当前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研究咨询报告》,送呈
文化部(法规司、产业司)、
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央电视台);
3.主持北京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我国当代文艺批评核心概念与批评流派”;2001完成,已结项;
4.主持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项目“首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
《北京高等文化教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1999完成,已结项,报告送呈北京市政府。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当代文艺学“文化的转向”解析》。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
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一般项目《新世纪中国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
7.主持教育部“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子项目:“当代文化变革与中国新文艺学体系建设”;
8.参与主持北京社科规划十五重大项目《人文奥运研究》;
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北师大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研究:当下中国文化状况机器对策研究》之子项目《文化产业与当代审美变革》。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
10.文化部(市场司)委托项目:网络游戏文化管理,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
另外还参与了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北京市课题研究,为主要研究者或主要撰稿人。
获奖情况
《在悖论中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中国文化报》1996年文化产业征文一等奖;
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教学与研究;
1998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专著:《文学解释学》
《意义,文学实现的方式》1997年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
《论我国文艺学的范式转换》2001获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不分等级);
《文学解释学》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影像时代的摄影文学》,2002年获冰心奖评委会“摄影文学理论贡献奖”;
《作为创意产业的当代中国电影》2003年获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12届中国
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不分等级);
《重新审视大众文化》载《
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第 9届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要著作
《跨越世纪的文化变革——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研究报告》62.5万字,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结项成果,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12。
《文学解释学——文学的审美阐释与意义生成》专著,37.3万,独着,青年美学博士文库之一,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教委九五出版重点选题,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接受反应文论》(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丛书之一)31.2万,独着,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专著,32万,与
陶东风合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项目结项成果,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1月。
《
大美无言》(“人海诗韵”艺术文化散文书系之一)专著,17万,独着,
海天出版社,1999年5月。
《“间性”的凸现》专著,26.5万,独着,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1月。
《文学新思维:读者,文学的上帝》专著,15.5万,与杨茂义合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叩问仿真年代》专著 22万,
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10月。
《多元对话时代的文艺学建设》主编,
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12
《范式与阐释》专著 23万,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10月。
《华夏传统文化修养地平线:千家诗》著作(编选与评点),39.6万,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主要译著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美学译文丛书)33.4万,与周宁共译,该书包含两部著作:其一为接受美学创始人罗伯特.姚斯的代表作《走向接受美学》,其二为美国学者霍拉伯对接受美学的全面评介;国内第一部接受美学原著的中文译本,也是国内翻译的第一部西方学者全面评介接受美学的著作,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
《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美学译文丛书)23.4万,与周宁共译,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沃尔夫冈.伊瑟尔的代表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
《东方与西方》19万,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主要教材
《文艺心理学》教材 39.6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
美学与艺术鉴赏》(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教材,42万,第一主编,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
《
影视艺术鉴赏》(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教材,42万,第一主编,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
《中国文化概论》(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教材,65万,第一主编,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
出版图书
主编丛书
主编《六洲歌头当代文化批评丛书》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王岳川:《目击道存》;
陈晓明:《移动的边界》;
周宪:《崎岖的思路》;王一川:《杂语沟通》;
程光炜:《雨中听枫》;周宁:《永远的乌托邦》。
主编《文化研究》辑刊1、2、3、4集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2001,3;2002,1;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8
主编《“人海诗韵”艺术文化散文丛书》,含6种:尹鸿:《镜像阅读》、周宁:《光来自东方》、袁济喜:《人生交换》、金元浦:《大美无言》、
冷成金:《古道酣歌》与张法:《艺海泛舟》,海天出版社,1999年5月。
总主编《高等院校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含8种:《中国文学阅读与鉴赏》《外国文学阅读与鉴赏》《美学与艺术鉴赏》《影视艺术鉴赏》《造型艺术鉴赏》《音乐、舞蹈、戏剧艺术鉴赏》《中国文化概论》及《汉语修养与写作实践》,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
主编《华夏传统文化修养地平线:千家集》编著,含8种:金元浦:《千家诗》、汪剑钊:《千家词》、李枚:《千家曲》、钟涛:《千家赋》、雒启坤:《千家文》、查振科:《千家言》、程光炜:《千家训》、郭振华:《千家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主要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报告2002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学科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3
《艺术创新是一个复合工程》《文艺研究》2003,2
《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3;
《后现代的再度凸现》载《问题》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第11期
《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的转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第6期
《别了,蛋糕上的酥皮——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
文艺争鸣》2003,第6期;
《批判理论的再兴——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及其理论. 》《
国外理论动态》2003,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第12期
《文化产业的对位性机制: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载《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力的竞争》《半月谈(内部版)》2003第1期
《内容产业的历史性登场》《中国文化报》2003,1,3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文化报》2003,7,20
《文化资源与文化竞争力》《中国文化报》2003,7,26
《艺术的策划和策划的艺术——刘令华现象的启示》《
中华读书报》
《丧钟为谁而鸣——》《
河北日报》2003,8,15(11)
《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光明日报》2003,8,21(4)
《北京奥运会徽:彰显人文奥运的丰富内涵》《
人民日报》3003,8,12(14)
《文化产业的历史性出场》《
社会科学报》2003,11,6(5)
《理论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中国文化报》
《蜂拥入瓮:消费时代的故事》《
新疆经济报》2003,8,9(4)
《文化偶像与文化资本》《新疆经济报》2003,7,19(4)
《超价值消费》《新疆经济报》2003,8,2(4)
《“后”时代的精神万象图》《社会科学报》2003,7,31
《消费欲望与消费明星》《中国审计》2003,第14期;
《作为创意产业的当代中国电影》
《文化偶像与大学生新阅读:金元浦教授访谈录》《
中国教育报》
研究报告
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的区分——谈文化产业与艺术保护
新华社国内动态
清样(省部级以上
内参)
重要论文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0.7万《求是》2002年第20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文集,1.2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
《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0.7万,上海《社会科学》2002,3;《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刊登,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
《西方批评:从读者中心论到文化的转向》1.4万《
浙江社会科学》,2002,3;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
《课堂解码〈大话西游〉》0.9万,《粤海风》2002,2;
《影像时代的摄影文学》,0.8万,《文艺报》2002,9,1
《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2万,载王岳川主编《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视觉新景与文化焦虑》0.8万,《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8,1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12期转载
《文化研究“现场”的好风景——有关文化研究的对话》0.4万《中国教育报》2002,10,10;
《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1.2万,载《多元对话时代的文艺学建设》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2,12
《批评流派:读者反应批评》0.8万,载《文艺批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艺术创新与消费文化》(座谈) 《
美术观察》2002,9,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研究——个案分析》《
文艺争鸣》专栏主持2002年1-3期;
《世纪竞争:文化生产力》0.3万,《中国文化报》2001,3,24;《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1世纪的文化产业》,1.6万,载《聚焦文化产业》,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开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纪元》0.7万,《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
《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文化产业》,《产经新闻报》,2001,5,7
《论诗歌语言的多义共生》韩国《韩华学会会刊》,
创刊号,2001,1;
《妙在虚实隐显间:文学的表达与反表达》新加坡《新世纪学刊》,2001,9
《游移视点、心理意向、被动综合》《名作欣赏》2001年第1期;
《文化批评:回应变革时代的召唤》0.25万,《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5,11;
《涛头潮鸣,大化难违》0.3万,《中国教育报》,2001,4,5;
《定义大众文化》0.25 《中华读书报》2001,7,25
《消费神话与现代性道德》0.2 《
中国图书商报》2001,6,7;
《在“深描”之前——从〈草根的力量〉到〈现场〉》0.4《博览群书》2001,第8期;
《马克思
主义文艺经济学》1.4万, 载《马列文论研究》第13集,2001;
《构建文学的现代价值》0.25万,《中华读书报》2001,7,2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10转载。
《文化入世,迎接产业化发展》,《大众日报》2001,11,16
《让美育不在是美的空壳》,《中国教育报》2001,8,16
《携手前行:文化与经济》(韩文)韩国《文化》
月刊,2000,9
《崇礼与昌德》(韩文)韩国《
中央日报》2000,7,18;
《新世纪东方文化的再兴》(韩文)韩国《中央日报》2000,8,20;
《依依惜别》(韩文)韩国《中央日报》2000,9,16;
《论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空白》韩国中国语文学会2000年度秋季联合学术发表大会论文集,2000,11,4;又见《中国语文论译丛刊》2000秋季卷;
《心理填充与艺术通感》韩国《中国学研究》东西思想研究所,2000,12;
《现代性研究的当下语境》0.4万,《文艺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重新审视大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
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经济》 1.1万《学术季刊》 2000年第6期。
《文学解释学的历史观与解释学循环》1.3万,《文学论集》第11辑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接受美学与中国文学批评》4万,载朱栋霖、陈信元《中国文学新思维》台湾南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纪念昌耀:伶仃的荒原狼》《诗探索》2000年3-4合刊;
《狂欢节与跑马场——小议当代休闲文化》等4篇,《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8-12月;
《谁出售商品阅听人》0.6万,《
读书》1999年第9期;
《问题的问题:对于方法的首要性》0.6万,《方法》,1998年第8期;
《中国诗学的内在精蕴》1.5万,加拿大《文化中国》第四卷第12 期,1997年12月,又见《东方丛刊》;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英文)0.8万,意大利《明清研究》1998年第4期;
《六洲歌头:当代文化批评的兴起》0.4万,《博览群书》2002,2;
《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0.7万上海《社会科学》2002,3;
《西方批评:从读者中心论到文化的转向》1.4万《浙江社会科学》,2002,3;
《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2万,载王岳川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沃尔夫冈.伊瑟尔评传》4万,载《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艺术哲学》第八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1;
《论当代文化艺术的保护》1.5万,《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文化经济,铸造新世纪的辉煌》论文 《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2期。
《转型时代的经济学家与文学家》论文 《文化月刊》1998年第6期。
《打造文化经济的航空母舰》论文 《文化月刊》 1999年第2 期。
《阐释的三级视野》2.3万,《外国美学》第14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
《当代西方读者中心论美学论要》2.7万,《外国美学》第15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
《当代西方对话主义美学》2.7万,《外国美学》第17辑,
商务印书馆,1999年;
《何以保守主义,而且新?》0.5万,《读书》1996年第5期,又见
时代文艺出版社〈知识分子立场〉,
《文学阅读中主体思维的分裂与融合》0.9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2期;
《解释学文艺美学的意义观》1.2万,《浙江学刊》,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全文转载;
《论文学的主体间性》0.9万,《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又载钱中文主编《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文学阅读的序次性与本文的非序次性》,1万,《学术论丛》1996年第2期;
《当代文学解释学的问题意识与范式观》0.9万,载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使命:走向社会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10 月;
《对话主义的历史性出场》0.25万,《文艺报》,1999年2月4日;
《论文学接受度》1.1万,《河北学刊》,1996年第5期;
《论文学的空白与未定性》1.5万,《金迪》(即《民族文艺报》)1998年第1期;
《人文精神与世俗化》1万,(与陶东风对话)《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2期;
《关于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1万,(与
陶东风对话)《
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
《基于差异的互补——经济学家与文学家》1万,(与陶东风对话)《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中国当代接受批评话语》3万,教育部八五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负责人陈剑晖),载陈剑晖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
《接受反应批评在中国》2.3万,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
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负责人陈厚诚),载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
《马克思主义文艺经济学》 陆贵山、周忠厚主编《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
《欣赏主体论》1.4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陆贵山、周忠厚主持),载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
《〈圣经〉的阐释与〈诗经〉的阐释》2.2万,(与杨慧林对话),《
基督教文化学刊》1999年1月;
《转型时代的经济学家与文学家》.0.4万,《文化月刊》1998年第6期;
《荧屏的威仪》0.4万,《文化月刊》1998年第10期;《书摘》全文转载;
《关注当下中国的文化》0.4万,《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三源传统的创造性融合重铸》0.4万,《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
《开创新纪元: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0.35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
蝈蝈的歌声——当代文化艺术的保护》0.4万,《民主与科学》,1998年第6期;
《叩响新世纪文化之门》0.35万,《瞭望》,2000年第1期;
《文化经济:铸造新世纪的辉煌》,1.4万,〈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2期;
《文化产业:21世纪的新兴产业》0.4万,《21世纪》1998年第6期,又载《改革报》1999年2月,《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正在升温的世纪话题:保护文化艺术》,0.4万,《21世纪》1998年第4期;
《消费符号的时代》0.15万,《中华读书报》,1998年10月;
《“对车”、官司与白金法则》0.25万,〈中华读书报〉,1999年6月30日;
《闲话批评》0.2万,《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27 日;
《说说文化的市场保护》,0.2万,《中国艺术报》,1998年9月4日;
《抓住机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0.2万,《中国文化报》,1998年8月12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保护》0.3万,《中国文化报》,1998年2月19 日;
《时尚的公式》、《时尚的两难》、《冷战、误读、对话、倾听》等,载《
南方周末》1996-1997年;
《在悖论中开辟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中国文化报》1995,9,5,获《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征文一等奖;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6期;
《人文精神与世俗化》,(与陶东风对话)《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2期;
《论我国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1.4万,《文学评论》,1994年第1期;
《意义:文学实现的方式》1.2万,《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
《论文学阅读的三级视野》1.5万,《文艺研究》,1996年第5期;
《坚持与发展、团结与对话、开拓与创新——92全国中外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述评》,1.2万,《文学评论》,1993年第1期,又载会议论文集《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构架、模型、范例:文艺学范式论》1万,载论文集《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在悖论中开辟道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管见》1万,(与陶东风对话)《文论报》,1993年9月16日;
《从碎片走向建设:当代审美文化二人谈》1万,(与陶东风对话)〈文艺研究〉1994年第5期;
《审美交流的中介:空白与未定性的感性生成机制》1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第4期;
《当代文化矛盾与中西交流论纲》1万,《对外文化交流》增刊选载,1994年1月;
《对话与交流,当代美学的重要课题》1万,《
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
《阅读,文学的本体存在》1万,《
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
《当代文化矛盾与市民通俗文艺》1万,《学术论丛》1994年第1期;
《论当代文艺学的语言论转向》1万,《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4年第2期;又载《学术论丛》1995年第1期;
《当代文艺学的历史语境与未来走向》0.5万,的《文艺争鸣》1993年第4期;
《我国当代文艺学的总体指向》0.4万,《艺术广角》,1993年第2期;
《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0.4万,《
思想战线》,1994年第4期;
《戒除浮躁,踏踏实实进行文艺学建设》0.2万(钱中文访谈),《文论报》,1993年8月;
《后文化现象与知识分子两栖心态》1.5万,(四人谈),《
作家》,1993年第2 期;
元浦说文系列:
《走向文化的世纪》《文化保守主义回溯》《欲望的消费》《从时兴、时髦到时狂》《卡里斯马的消散》《小品的时代》《荧屏的暴政》《三级抛离:文学座次的位移》《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表征》《文化明星与文化资本》《对话主义:在误读中选择》等,总计2.8万,以上文章均发表于《中国贸易报.雅周末》,1996年1-5月;
《关于90年代文化论争的对话》(之一、之二、之三)1.6万,(与陶东风对话),载《为您服务报》1996年5-7月;
《思索的踪迹》0.35万,《南方周末》,2000年2月,又载《桥》杂志,2000年2期;
《黄河原土上的当代传奇——评长篇小说〈轮回〉》,0.3万,《太原日报》1996年1月;
90年代出版热点系列:《急版先编:实用工具书的泛滥》(之12);《消费战争:久违了的硝烟》(之15 ),共0.5万,载《工商时报》1996年6月;
《论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上)1万,《青海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
《论接受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下)1万,《青海师大学报》,1991年第2期;
《作者中心论的衰落》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1期;
《本文中心论的衰落》1万,《学术论丛》1992年第4期;
《阐释多样性的本文动因》0.8万,《河北学刊》,1989年第4期;
《论文学空白的功能意义》1万,《
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文学阅读——一个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0.8万,《青海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
《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及其美学意义》1.2万,与周荫祖合著,《青海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
《韩愈散文美管窥》0.7万,《
青海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文学作品中新道德观的建立》,0.5万,《攀登》1986年第4期;
《敏感小议》0.34万,《雪莲》,1981年第2期,见《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1年第5期。
主要译文
《文学反应的结构》1万,《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6期;
《本文与读者间的相互作用》1万,1万,《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6期;
《失误与疏漏:从文学语义学到结构主义》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6期;
《几种文学理论的分类及其检视》1万,《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6期。
奥运简介
人文奥运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它依托于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了北京对世界
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与发展。就其巨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记者采访了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
奥运意义
金元浦:
人文奥运理念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积极继承和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虽然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人文思想,但是北京却是第一个自觉地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的。古希腊奥运会以人为本的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现代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主义理想是人文奥运理念的三个来源。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理想必须要面对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威胁与挑战。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既涉及体育伦理的理念也涉及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问题,拓展了蕴含在传统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思想的适用范围,必将为新世纪里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活力。
人文奥运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积极健康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的渴求。2008北京奥运是建设和展示和平崛起的强大中国的历史性转折点。人文奥运的提出恰逢文化在当代世界各国社会结构中地位的重大提升之际,它彪炳文化的伟力,呼唤中华文明的价值重构,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给予我们重建中国国际形象的极好机缘。奥运作为一个巨型的展示会,它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全球平台,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它成为展示中国新的国际姿态,重建“文化中国”的当代形象的世界舞台,它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融入世界”的战略相配合,为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持久的文化发展机遇。
人文奥运提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给予我们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全新人文面貌的极好时机;它是贯彻中央以百姓为本,心系人民,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改善政府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契机。它所具有的全民参与话题具有极为广泛的认同性,显示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
人文奥运也是实施全民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中华民族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极好载体。
奥运成就
金元浦:人文奥运理念是一个开放的有着巨大生成力的创新理念,涉及许多方面的众多因素,其内涵非常丰富,寓意深远,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理念。人文奥运理念提出后,专家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其内涵与外延,人文奥运理念的研究日益深入。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北京社科院、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首都体育师范学院等研究机构承担了国际奥委会、北京市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对“奥运会的总体影响”(OGGI项目)、“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理念、社会价值与国家文化形象”、“人文奥运的内涵研究”、“人文奥运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人文奥运与北京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人文奥运与社会心理文化环境建设”、“人文奥运与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研究”、“人文奥运与北京市全民健身”、“奥运经济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奥运文化产业与北京城市发展”、“人文奥运与北京市民文明礼仪素质”、“人文奥运与和谐社区建设”、“奥运比赛欣赏与赛场礼仪”、“奥运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国体育观众研究”、“奥林匹克文化普及与奥运培训规划”、“北京奥运会的社会期待”、“人文奥运与人文行动调查”、“奥运与国学文化社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发挥了理论先导的作用,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游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
带头人金元浦表示铜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情况是在他走过的地方里面热情最高、速度最快的,体现了一种后发的优势。他说在铜仁看到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非常高的热情,看到了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取得的成绩、速度,比如民族风情园、梵净山索道等等都让人感到非常的振奋。
金元浦同时对我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针对铜仁绝技艺术团的发展,他说,绝技可以通过和艺术的结合,变成一个情节方面可以长期演出的剧目,再加以精品打造,使之成为一种高品位的艺术。
关于梵净山的发展,金元浦说:我们迫切的需要了解来梵净山旅游的人群来自哪里,需要做一个普遍的调查,到底是那些地方的人来梵净山旅游比较多,假如广东来的人比较少,就需要加强对广东方面游客的宣传,同时也要加强对来旅游的人做出调查,要知道他们怎么知道的
梵净山,为什么来梵净山,有了市场调查,我们才能心中有数。同时,梵净山还需要加强文化设计,做文化要讲故事,故事要来自于典故,要来自于各民族的传说,要编故事,要找故事,还需要把故事变成视觉性的景点来吸引游客。
金元浦教授最后还强调了利用网络推介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他说梵净山需要在网络推介方面多做文章,要加强网络视频传播、网站建设、网络市场的推介,利用好网络这个广泛且影响很大的传播方式。因为网络几乎是对未来影响最大的一种传播方式,建立起一个高端的(文化旅游)网络推介平台,也许能为我们做许多的事情。
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处在一个节点时期,这个时期迫切需要升级换代,过去一提文化产业,各个地方做了一些文化旅游和小景点,做了一些文化园区,这些都存在一些问题。
到底在什么意义上,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性的或者支柱性、引擎性的产业呢?
目前,我们即使达到1万亿,也只是占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2%多,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到底文化创意产业怎么能够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更高水平的产业形态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如果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内部不同形态,第一个形态,过去最早做的就是在文化旅游业引导下,依托和借助于旅游业成为龙头的发展文化产业形态,包括文化旅游业、文化节庆业等,这种发展起点低,全国尤其是西部由云南所创立的主导性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而且在很多地方因为它起点低,因为它不需要更多的经济、金融、法律,尤其是运营方式的要求,所以很多地方最初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经过了
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第二个阶段最重要的文化产业层次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这次经过体制改革以后,变成了这样一个部分。如果我们从国家的角度讲,我们就是中国广播集团,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动漫集团,中国演出集团,中国其他的一些电影集团等等。这一部分,作为国企是在改革中间,带着一种国进民退的明显现象,这种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目前占据文化产业总产值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电视相关的,还有报纸这样目前我们看做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形态。
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过去我们认为科技是科技,文化是文化,现在看到科技是需要文化内容的,文化需要当代高科技的支撑,找出新的方式,人类生存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是科技改变了我们过去的生存方式。今天的文化需要当代高科技的支撑,科技也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展示样态。科技也需要文化注入内容,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迫切的需要文化注入到科技之中,找出内容来。刚才前面专家都谈到这个问题,创新工场、唱吧,还有过去一大批互联网新企业,都是在科技支撑下的文化企业,文化为科技提供了新的需求。创建文化科技的新业态,文化科技服务的新模式是当前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职务任免
2022年5月25日,中国出版晚间公告,金元浦因在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工作年限已满6年,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申请生效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