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纳树
茜草目茜草科植物
金鸡纳树(Cinchona calisaya Wedd.)是茜草科金鸡纳属常绿乔木植物。金鸡纳树叶长圆状披针形、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花序被淡黄色柔毛;雄蕊内藏;蒴果椭圆形,被柔毛;种子长圆形,具翅;花果期六月到翌年二月。
形态特征
乔木,通常高3-6米,最高可达25米;树皮灰褐色,较薄,裂纹多而浅;嫩枝具4棱,被褐色短柔毛。叶纸质或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7-16(21.5)厘米,12.5-6(11)厘米,顶端钝或稀短尖,基部渐狭或短尖,两面无毛或有时在下面有疏短柔毛;侧脉7-11对,在下面凸起;叶柄长3-20毫米,无毛或有微柔毛。花序被淡黄色柔毛,长达23厘米,宽达18厘米;花芳香,花梗长1-8毫米;花萼长3-4毫米,檐部稍扩大,裂片卵状三角形,长0.5-1毫米;花冠白色或浅黄白色,长8-12毫米,冠管筒形,稍具5棱,内面无毛,裂片披针形,长3-4毫米,内面边缘有淡黄色长柔毛;雄蕊着生于冠管的下部,花丝长或短,长0.5-5.5毫米,花药长2.3-3毫米;花柱长或短于雄蕊,长1.8-6.5毫米,柱头长1.5-3.5毫米,有时有黄白色长柔毛。蒴果近圆筒形或圆锥形,被短柔毛,长0.8-1.5厘米,径3-7毫米,顶冠以宿存萼檐,果梗纤细;种子长圆形,长4-5毫米,周围具翅。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生长环境
金鸡纳树要求年平均温度为21℃,平均最低温度为13.5℃,温暖、终年无霜的气候环境。云南省南部地区种植以海拔800~1500米为适宜。当温度在1~2℃时有明显冻害,低于0℃时地上部分被冻死。
金鸡纳树喜欢有一定荫蔽湿润的雨林环境。对光照强度的要求随着气温、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的变化而不同。随着气温升高要求荫蔽毒增大;耐龄越小,要求荫蔽越大。一般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荫蔽度40%~50%的条件下种植生长良好,树皮生物碱及奎宁含量显著提高。
有机质丰富、深厚、疏松、排水良好、pH值4.5~6.0的土壤最适宜其生长;过于粘重和沙砾多的土壤均不适宜种埴。
分布范围
云南南部和台湾有种植。原产于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南美洲北纬10°至南纬22°温凉而湿润的雨林中。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地亦有种植。
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亦可用芽接、扦插、高空压条等法繁殖。用种子繁殖时须在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育苗。春播3~5月,秋播8~9月。播前用温水浸种催芽以利出苗。每平方米用种量1~1.2克。幼苗期需有荫蔽和温润环境。苗高10~12厘米时移植,至第3年雨季定植,行株距3×3米。生长6年后,在11~12月雨季结束时砍伐采收树皮或根皮,晾干后作商品出售。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小疫苗病、紫根病和金龟子、蟋蟀等。
播种繁殖
选择苗圃地:根据金鸡纳树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苗圃地是种植金鸡纳树的基础。大面积种植金鸡纳树,苗圃地应选在定植林地中心或近边缘。选择阳坡地,靠近水源的开阔缓坡地(坡度在3~10度),以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整地作床:作床前先将地翻松、暴晒后打碎,使表面土粒直径不超过1厘米。根据金鸡纳树幼苗喜阴凉的特点,苗床最好是选择东西向,用竹子、木料、塑料荫蔽网搭建荫蔽棚;苗床可采用高畦,畦宽1~1.2米。播种前用0.1~0.15厘米筛孔的筛,在畦面上筛一层1厘米厚的腐质土,然后用0.01%的高锰酸钾液进行消毒,一般每平方米用药0.8克。
种子处理:播种前1~2天先进行晒种,每天晒1~2小时。用45℃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2小时或用0.5%小苏打水浸泡12小时之后浸种,之后用清水洗净稍晾干即可置于催芽床上催芽。床上铺一层消过毒的细沙,沙上铺1~2层纱布,将要催芽的种子平铺于纱布上,厚约3~4厘米,种子的上面再盖1~2层纱布。注意浇水,保持湿润。在3~5月催芽时,6~7天部分种子露出根尖,将种子取出,稍晾干后即可播种。
播种时间和方法:一般在3~5月或7~8月进行播种。3~5月播种,7~9月进行移植,次年春定植;7~8月播种,次年春移植,秋季或第三年春才能定植。播前苗床浇水以湿润为度,将待播种子均匀撒在畦上,盖上细土,厚度以大部分种子被覆盖为度,用喷雾器喷水。经催芽的种子,播后5~7天出苗,15~20天齐苗。
栽培技术
移植:当幼苗长至10~15厘米高时进行移植。选雨季水分充足时进行,株行距15×20厘米,移植前先将播种苗床浇透水,起苗根系带土,移植后浇足定根水。幼苗成活后,及时松土和追肥,当幼苗发生分枝时,应及时修剪,以便形成较好的主干。
定植:育苗1年后选雨季进行定植。按株行距1.5×2米进行定植,为了提高定植成活率,在定植前1周,对待定植的苗木进行修剪,将苗上下部叶片剪去1/2~2/3,中部叶片剪去1/2~1/3。使之呈纺锤形,对分枝、病枝等一并剪除,减少水份蒸发过多导致苗木顶端下垂影响成活和生长。挖苗时注意不伤主根,力争少伤须根。为了便于以后管理,还可将苗木分级定植。起苗时尽量带土,不伤根系,种植时使根系舒展,并分层压紧。定植后隔一定时间进行补换苗,争取当年全苗。待顶端开始生长叶时,应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中耕除草,追施速效氮肥,每株施50~100克尿素。每年根据幼苗生长状况,在雨季前期或中期结合中耕进行1次追肥,适当施用一定量的钾肥。
苗期管理
播种后每天喷水1~2次,幼苗出现两片真叶时,可施0.2%的尿素液或0.3%的硝酸铵液,以后逐渐增加施肥浓度。待幼苗出现第三对真叶时,必须及时进行间苗,使幼苗扩大营养面积,并得到光照的锻炼,促进须根系发达,每平方米留苗600~800株。
定植后管理
在金鸡纳树定植后2~3年,大部植株开始分枝,应及时修剪,使其形成主干。因为大面积生产,主要靠主干皮提取奎宁。因此,开始产生分枝就应注意及时修剪。待3~4年,主干已基本形成后,主要修剪弱枝、病枝、下垂枝、枯枝等。
病虫防治
苗期病虫害防治
疫病:属真菌中的一种藻状菌。多在幼苗子叶期至两对真叶前发病。病害自发病中心迅速向周围蔓延。病株先从叶尖或叶边缘开始,后使叶片褪色、下垂、卷缩、呈水烫伤状,最后全株凋萎而死亡。
防治方法:土壤消毒,苗床上每平方米用2~3克五氯硝基苯或7-10克退菌特进行拌土施用;及时拔除病株,全面喷洒65%可湿性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立枯病:属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多在幼苗真叶生长阶段发病。病株的近地面根茎交界处开始为褐色,后萎缩变细,呈黑褐色环状干枯:发病苗叶片发黄、凋萎,最后地上部分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播种前每亩用70%五氯硝基苯1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期拔除病苗,并用70%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病区。
小黄蚂蚁:为害苗床种子,除搬走种子外,还吃掉种子胚乳,有时还在畦面作窝。
防治方法:可用90%敌百虫700倍液喷杀。
大头蟋蟀:苗期的主要害虫。能咬坏种子或幼苗。
防治方法:可用50%氯丹乳油1份拌炒香的麦麸50份,加适量水做成毒饵撒于田间诱杀。
定值后病虫害防治
紫根病:感病初期,根部出现淡黄色菌索,后期色泽加深,菌索成网状,最后整个根系被菌索包围。地上部分生势变弱,叶片变小、变黄,严重时叶片全部干枯至死亡。
防治方法:喷施500~8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可防治该病。
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甲科,一般在雨季开始后的夜晚发生,成虫食叶片。
防治方法:可采用灯光诱杀;或在傍晚喷40%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
主要价值
金鸡纳树树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奎宁,是抗疟疾的特效药,制剂能消灭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终止疼疾的发作。
功能主治
主要用来口服治疗疟疾。
药理作用
金鸡纳霜是喹啉类衍生物,能与疟原虫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抑制原虫的蛋白合成,作用较氯奎为弱。另外,金鸡纳霜能降低疟原虫氧耗量,抑制疟原虫内的磷酸化酶而干扰其糖代谢。奎宁也引起疟色素凝集,但发展缓慢,很少形成大团块,并常伴随着细胞死亡。
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原虫的核和外膜肿胀,并有小空泡,血细胞颗粒在小空泡内聚合,此与氯喹的色素凝集有所不同。在血液中,一定浓度的奎宁可导致被寄生红细胞早熟破裂,从而阻止裂殖体成熟。该品对红外期无效,不能根治良性疟,长疗程可根治恶性疾,但对恶性疟的配子体亦无直接作用,故不能中断传播。奎宁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延长不应期,减慢传导,并减弱其收缩力。
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含有一种生物碱,俗称金鸡纳霜,是抗疟良药。该品对妊娠子宫有微弱的兴奋作用。、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奎宁有催产作用,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听力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四肢的先天缺损。哺乳期妇女慎用。
对于哮喘病人、心房颤动及其他严重心脏疾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重症肌无力视神经炎患者均应慎用。
心肌病及孕妇禁用。用奎宁治疗脑性疟疾是危险的,对奎宁过敏者用此药有危险性。
化学成分
金鸡纳树的干皮、根皮、枝皮及种子,含有约26种生物碱,总称为金鸡勒生物碱。其中含量最多且在医药上最重要的是奎宁,其次是辛可宁辛可尼丁奎尼丁等,其余在树皮中的含率很低。它们大部分是喹啉衍生物,也有极少数是吲哚衍生物。金鸡勒生物碱中,颇多互为立体异构体的,如:奎宁和奎尼丁,辛可宁和辛可尼丁,辛可亭和辛查米丁,表奎宁和表奎尼丁,氢奎宁和氢奎尼丁等。此外,还有辛可尼辛,奎尼辛,铜色树碱,奎胺,辛可那明,奎尼酮,阿立新以及杷日素,红金鸡纳碱甲基红金鸡纳碱,康奎那明,枯斯考尼丁,二康奎宁等。除生物碱外,还含金鸡勒鞣酸,奎宁酸,金鸡勒红等。在树皮中,生物碱是与金鸡勒鞣酸、奎宁酸结合的。
植物文化
传说、故事
在历史上它曾拯救了无数生灵,得到医家的推崇。尽管金鸡纳树主要出产在印度尼西亚,但是它的故乡却是在美洲的厄瓜多尔
疟疾,又称为“打摆子”,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们一旦感染了这种疾病,就会突然发冷、打寒战,之后又发高烧、说胡话、神志不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在从前,中国南方特别是气候潮湿的地区很多人得这种病,那时候,人们对这种病毫无办法,往往坐以待毙。
根据传说,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洛哈省的马拉卡托斯地方,某位印第安人有一次患上了疟疾,全身发热口渴难当,他就爬到密林深处的一口小池塘边,喝了许多凉水,顿觉病情减轻,他发现这个池塘里的水竟是苦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池塘旁边生长着许多金鸡纳树,其中有些倒在水中,那苦味正是树皮的浸出液。从此以后,当地的印第安人遇到疟疾时,就会用这种含苦味的树皮来进行自我医治。由于屡试屡效,被当地土著视作神药,世代相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大量涌入美洲,一位名叫贝德罗·莱依瓦的酋长,出于友谊,向传教士胡安·洛佩斯透露了金鸡纳树的药用价值,并送他一块金鸡纳树皮留作纪念,于是该秘密终于落入欧洲人的手中。
据说1638年,西班牙的一位伯爵,带着妻子来到了南美洲的秘鲁,不久,伯爵夫人染上了疟疾,医生们束手无策,伯爵暗中打听到当地一种叫金鸡纳树的树皮可以防治这种病,于是他剥了这种树的树皮,拿回去煮汤给妻子服用,几次以后,夫人的病就好了。从此,金鸡纳树名声大振,身价百倍。很自然,这一重大发现也引起了各地医学界的极大兴趣,许多科学家都特地跑到美洲来进行考察和研究。这个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到了欧洲。欧洲人闻此十分震惊,于是千方百计地想把金鸡纳树弄到手。几经周折以后,他们终于如愿以偿,荷兰殖民主义者因些大发了一笔横财
西班牙当局意识到该药的巨大经济价值,便想要将种植金鸡纳树事业垄断起来。可是还没等禁令出台,已有英国学者将一批金鸡纳树种子偷偷地运了出来,并且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等地建立起种植园。也许这里的自然条件太适合金鸡纳树的生长,于是不久之后就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很快成为全世界金鸡纳树的主产区。而厄瓜多尔这个原产地的身份,却逐渐被人淡忘了。
1692年冬,康熙皇帝颁旨,谕在广东传教的洪若翰等两位神父星夜返京。距紫禁城还有好几里地,神父发现,皇帝侍卫和在京神父已在迎接他。原来,皇帝病了,打摆子,冷时如入冰窖,热时似进烤炉,御医用药后,效果不佳,仍高烧不退。
此前四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五位传教士前往中国,两个在康熙身边当教师,他们对康熙说,这病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疟疾,服用西药金鸡纳霜(奎宁)会见效痊愈。该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染,在法国,每当夏季将至,国王就让国家医疗机构把此药分发给穷人,以免造成瘟疫。康熙不信。
传教士告诉康熙:有一种树叫金鸡纳树,树皮中可提制出一种生物碱,白色,结晶,味苦,因此叫金鸡纳霜,是疟疾克星。皇上真有福气,正在广东传教的两位传教士刚刚收到从法国寄来的整整一斤金鸡纳霜。康熙即刻颁旨,洪若翰等两位神父立刻把药带入京师。
但是御医坚决反对皇帝服用西药。御医们建言:请皇上颁旨,有能治愈此病者,重赏。于是来了许多人,都说有本事。可本事不能先用在皇帝身上,只好又弄来许多患了疟疾的人,先行试验。一个和尚似有神功,弄来四桶井水,却仅取一杯,走出大殿,双手举杯朝拜太阳,再原地转个圈,作出许多神秘莫测的姿态,最后,让一位疟疾病人跪着喝下,结果,不见任何疗效。和尚立刻被赶出大殿。
这下康熙更生气了,不顾御医阻拦,颁旨让进宫的疟疾病人服用金鸡纳霜。一个个奄奄待毙的病人,服药后第二天便脱离危险。康熙很惊讶,称西药为“神药”,但自己仍然不敢服用。有一天,康熙感到自己简直就要烧死了,决定服用一半剂量。晚上,皇帝高烧退了,后来几天也不错,但还有低烧。传教士说,这是因为服用剂量不足。康熙颁旨,再让三个病人试服金鸡纳霜。一个发作时吃,一个发作后吃,第三个在发作间隙吃。结果,三个被当做临床观察的病人尽皆痊愈。
臣子们效忠的时刻到了。四位朝臣自告奋勇前来试尝西药,皇帝同意,亲手把酒跟药搅和在一起,命当场服用。傍晚6时,四位朝臣把药喝了,退下。就在等待大臣服药结果的夜里,康熙的疟疾又发作了,凌晨3时,他迫不及待召见亲王索额图,命即刻查看大臣服药后的反应。回报很快来了:四位朝臣安然无恙,睡得很是香甜。康熙再也不顾御医反对,立刻命令把金鸡纳霜拿来,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高烧终于退了,康熙仍不相信会这样容易,他等待着那该死的热度再次袭来,一天一夜过去了,皇帝平安无事。宫廷里一片欢腾,三个御医这下倒了霉。康熙皇帝下令刑部严审,依法处置。刑部认为,见危不救,罪莫大焉,判处死刑。皇帝过后开恩,改为流放
康熙皇帝向传教士们祝贺金鸡纳霜成功引进中国,传教士们虔诚地说:这一切都归功于上帝,是上帝对中国皇帝的恩宠。康熙颁旨,即日起,允许西方传教士在北京传教。他让内侍取出紫禁城内所有房屋图,亲自挑选了最大最方便的一幢,赏给传教士们居住。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终于用西方医学的敲门砖,在森严的紫禁城墙上打开了一道传播基督福音的缺口。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金鸡纳从此被尊奉为“圣药”。
讽刺的是,“金鸡纳”并不是欧洲医学的发现。欧洲自己的本草药物研究,要等到1785年维瑟林(Withering)的《毛地黄综述》(AnAccountofthe Foxglove)出版,才算有第一种“科学”灵药。“金鸡纳树皮”(Chinchonabarks,Cinchonaledgeriahna)本来是秘鲁印第安人的土著药物。耶稣会教士在1632年左右从新大陆引入西班牙,传教士将此药呈奉给康熙,谓之“西洋”圣药。其实它是与中草药无异的土著本草,并非科学产物。
“金鸡纳”最初只是土著本草,但到了19世纪,经过大量新兴的科学研究,它的有效成分奎宁(quinine)成为有现代科学根据的治疟疾药。先是1820年法国的化学家皮埃尔·佩尔蒂埃(Pierre Pelletier)与约瑟夫·卡文图(Joseph Caventou)从“金鸡纳”分解出有效成分奎宁和金鸡宁(cinchonine)两种生物碱(alkaloids);1880年外科医生阿方斯·拉韦兰(Alphonse Laveran)在阿尔及利亚用显微镜观察到疟疾病人血液的疟原虫(Plasmodium);1944年哈佛科学家罗伯特·伍德沃德(Robert Woodward)与威廉·德林(William Doering)第一次成功以人工方法合成奎宁。这些化学、药物学,病理学的发现,令原始的“金鸡纳”进化为治疟疾的现代医药。
“金鸡纳”的故事,可用以说明中西医学在19世纪是如何分道扬镳的。在这之前,虽然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已远远超前于中国,但单就治疗而言,西医并不比中医更有办法。威廉·卡伦(William Cullen,1710-1790)是18世纪最重要的医家,他撰写了一系列疾病分类学的专著,其贡献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相似。但他的治疗方法未超过希氏医学,无非是放血、催泻和催吐,以及一些解热发汗药。对于大部分疾病的治疗,卡伦是“毫不掩饰地悲观”。在十七八世纪,有效的治疗仍主要是像毛地黄和金鸡纳这些本草。而单就本草药物而言,当时的西方医学并无可与李时珍1578年写成的《本草纲目》相比的学术著作。“金鸡纳”与疟疾的科学研究,是19世纪西方医学科学发达的缩影。
19世纪现代化学研究对医学进步的影响,还可列举两个例子作为说明:麻醉药与消毒化学剂的发明,令大型的外科手术变成通例,而西医外科手术的成功,正是鸦片战争以后西式医院在中国扎根的最强的基石。
参考资料
金鸡纳树.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3:5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