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地风
虎耳草科钻地风属植物
钻地风(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是虎耳草科钻地风属植物。木质藤本或藤状灌木;小枝褐色,无毛,具细条纹。叶纸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或阔卵形,长8-20厘米,宽3.5-12.5厘米。伞房状聚伞花序密被褐色、紧贴短柔毛,结果时毛渐稀少。蒴果钟状或陀螺状,较小;种子褐色,连翅轮廓纺锤形或近纺锤形,扁。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或藤状灌木;小枝褐色,无毛,具细条纹。叶纸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或阔卵形,长8-20厘米,宽3.5-12.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具狭长或阔短尖头,基部阔楔形、圆形至浅心形,边全缘或上部或多或少具仅有硬尖头的小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时沿脉被疏短柔毛,后渐变近无毛,脉腋间常具髯毛;侧脉7-9对,弯拱或下部稍直,下面凸起,小脉网状,较密,下面微凸;叶柄长2-9厘米,无毛。
伞房状聚伞花序密被褐色、紧贴短柔毛,结果时毛渐稀少;不育花萼片单生或偶有2-3片聚生于花柄上,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阔椭圆形,结果时长3-7厘米,宽2-5厘米,黄白色;孕性花萼筒陀螺状,长1.5-2毫米,宽1-1.5毫米,基部略尖,萼齿三角形,长约0.5毫米;花瓣长卵形,长2-3毫米,先端钝;雄蕊近等长,盛开时长4.5-6毫米,花药近圆形,长约0.5毫米;子房近下位,花柱和柱头长约1毫米。蒴果钟状或陀螺状,较小,全长6.5-8毫米,宽3.5-4.5毫米,基部稍宽,阔楔形,顶端突出部分短圆锥形,长约1.5毫米;种子褐色,连翅轮廓纺锤形或近纺锤形,扁,长3-4毫米,宽0.6-0.9毫米,两端的翅近相等,长1-1.5毫米。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主要变种
粉绿钻地风(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var. glaucescens Rehd.):该变种与钻地风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叶片下面呈粉绿色,脉腋间常有髯毛。分布于中国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等省区。生于山谷密林或山坡林缘或山顶疏林下,常攀援于乔木或石壁上。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区。生长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谷、山坡密林或疏林中,常攀援于岩石或乔木上。性喜湿润凉爽的气候环境,喜欢阳光照射,也能耐半阴,要求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酸性黄壤砂质土中生长。
繁殖方法
播种
钻地风的果实为蒴果,成熟后会自动干裂,因此,莳养者应在10月,视其陀螺状的果实由绿色转变为黄褐色时采收,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自动干裂后取得种子。钻地风的种子有一段短时间的休眠,因此,不宜随采随播,应将种子进行层积砂藏,待到次年春暖花开时再播。钴地风,在野外大自然中,也能自行繁衍,但是,作为引种栽培,就应该为其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培育壮苗。因此,播种前,要挑选湿润凉爽的环境,深翻土地,耙细整平,理箱作床,有条件的可在冬季翻土,让其充分暴露实行冬炕,加强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少病虫害。
到春季播种前理箱作床,苗床基部可埋入绿肥、厩肥。苗床的大小,可根据种子的多少而定,一般长约500-700厘米,宽为70-80厘米,高为25-30厘米,沟宽为40-45厘米,苗床做好,便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筛出,挑选充实饱满的种了,用45℃的温水浸泡24-36小时。待种子充分吸水膨大后捞起,置于竹箕内,用温毛巾覆盖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淋1-2次,待种子进一步膨大,胚珠开始萌动时再播。操作时,在苗床上按1-2厘米的株行距理沟,沟深为3厘米,然后按10厘米的株行距,将种子点播在沟内,播后覆盖一层薄薄的细砂土,再用稻草或杂草盖在苗床上,然后用细孔喷壶把水透。
扦插
钻地风的营养枝具有一定的细胞分生能力,扦插后能萌发出生活根。莳养者可在秋季落叶后,挑选已经木质化的成熟枝条,最好是藤蔓的中上部位无病虫害的壮实枝条,每段长约10-15厘米,插条粗细宜在直径为1.6-2厘米之间最好,插穗应具有3-4个芽眼。操作时,剪口要平滑,不能损坏皮层,播穗剪好后,每10-15根捆扎一把,埋入疏松湿润的砂质土壤中,厚度以不被冻伤为度,填土略高于地面,上面覆盖落叶或稻草,埋后土壤保持微润即可。钻地风扦插可在3月上中旬进行。扦插前,要挑选向阳背风的地方,冬季进行30-35厘米的深翻,深耕不可把生土翻上来,以免影响插穗根系的生长。次年扦插时,再粑细整平,做畦开沟,一般地势稍低的地方,畦宽为100-120厘米,地势稍高的,畦宽为180-200厘米,畦高为20-25厘米,沟宽为40-45厘米,长度不限,根据需要而定。扦插时,取出准备好的插条,挑选愈合组织好的、芽苞膨胀的插条,用竹签打孔按20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插入畦内,插后覆土压实,把水喷透,使插穗和土壤密贴。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播后管理:主要是保持基质的湿润,若遇连续千旱,可在覆草上常喷水,使其土壤不干燥,发芽出土后,要陆续揭去稻草,并搭棚遮荫。长出两片真叶后,可进行第一次间苗。成活后加强肥水管理,一般有两对真叶后,就要进行第二次间苗,进一步扩大株行距。如果种子发芽率高,还要进行第三次间苗。要注意的是每次间苗后,都要把水喷透,使其根系完全与基质密贴,成活后都可用稀薄液肥浇灌,遮荫可到秋分时节,秋分后不再遮荫,但床内基质要湿润。越冬后进行分栽,株行距可按20-30厘米挖穴栽培,植株茎干匍匐时要立竿牵引,使其攀援生长。并进入一般莳养管理,但入夏还需作短时间的遮荫。在苗床培育2-3年,便可根据植株的长势或培土或起苗用于园林绿化、美化栽培。
扦插管理:主要是保持土壤温度,控制在20-25℃,如果本地区这时气温还很低,达不到插穗生理生化活动的温度,也可在畦上拱架,覆盖塑料薄膜,这样既可保温,又可保湿,更有利于插穗的萌发。但是,畦上温度不能过高,如果中午阳光强烈,要揭开塑料薄膜两头,使其通风降温。插穗生根发芽,要揭去塑料薄膜,5月以后,要搭棚遮荫,一般在畦上培育一年,次年便可进行定植栽培。
栽植方法
钻地风的实生苗或打插苗,在苗圃培育驯化2-3年后,植株已基本适应了从山地走下平原的生长习性。同时,经过多次的翻栽,对于那些生长欠佳或者根本就不适应平原的苗株,早已在翻栽过程中加以淘汰。当然,用于园林和庭院绿化美化时,还应挑选生长强健的植株。栽培时,应带土团挖取,保护好根系。钻地风栽培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直根虽然强健,但须根较少,不精心挖取容易伤根,从而使栽培失败。所以在苗床中进行翻栽时,就要注意切短主根,促进侧根的萌发和生长,对定植培育大有好处。栽培要选疏松肥沃而又湿润的环境,挖坑要大,坑内要施足基肥,以堆积的绿肥、干杂肥、厩肥最好,肥料上盖土踩紧,然后再将准备好的苗株植于大坑之上,根基与土表齐平,周围回土填平,把水灌透,5-7天后再灌一次,植株芽苞开始萌动后,便可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
水肥管理
施肥:钻地风属于根深植物,因此需要施足基肥。每年的春季可在植株周围60-70厘米处挖环状土沟,施入畜禽干粪,如果没有这些肥料,也可施入堆积的干杂肥、厩肥或绿肥,再适当加入少量的尿素、磷酸二氢钾,然后回土填平,把水喷透,追肥可用饼类和硫酸亚铁沤制的液体肥料,以1:10的浓度在4月中旬浇灌一次,花谢以后再灌一次。摘果以后,按照春季的施肥方法,在植株周围80-100厘米处挖环形沟,施入尚未腐熟的干杂肥和液体肥料,施后回土填平,把水灌透,其他季节不再施肥,一般就能满足植株的生长发育了。
浇水:钻地风性喜湿润,但也能耐旱。不过它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所以栽培地区一定要湿润,这是钻地风能长好的关键。莳养者在知道了它的这种生长习性后,就应随时向其补充水分。春季结合施肥,从早春起,就要把水灌透使其在新芽萌动、绿叶展放时,土壤既湿润又肥沃。夏季浇水要多,特别是栽培在地势稍高的植株更要注意水分的管理,因为植株不能忍受高温和干燥。秋季气温降低,但是植株仍然在生长,特别是果实采收后,植株要恢复树势需要水分,莳养者便可结合施肥把水灌透。冬季落叶时,灌透水一次即可,以后停止灌水,使其土壤干润,以利植株安全越冬。
温度光照
光照:钻地风原生长在亚热带的湿润凉爽山区,在一些林缘地区或乔灌木中生长,因而,它既需要阳光照射,又不能忍受烈日的曝晒,宜于在春秋冬三季阳光充足,夏季在半荫蔽的光照条件下生长。因此,在栽培钴地风的地方应适当配植一些落叶乔木,使其春秋冬三季不与之争光,而夏季还能为其遮荫,这对植株的生长特别有利。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在夏季就应采取喷水降温办法,增加空气湿度,从而降低阳光强度,植株也能长好。
温度:除光照外,钻地风对温度也很敏感。春季气温回升到10℃左右时,树液开始流动,新芽开始萌发。当气温上升到25-30℃时,花蕾成长壮大,当气温上升到35℃左右时,植株便花繁叶茂。秋季果实成熟后,气温随之降低,植株生长明显减慢,当气温低于15℃时,叶片开始老化,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而落叶休眠。莳养者这时要注意控水降温,使其落叶休眠,这对植株来年的旺盛生长非常有利。
主要价值
药用:根、叶可以入药,性味苦、涩,平。具有止血止荆,解毒消肿。主治外伤出血,用叶研末撒布患处。扁桃腺炎,无名肿毒,痢疾,每用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观赏:钻地风是一种根系发达、生长强健的落叶藤本植物。钻地风与一般的藤类不同,它基部蘖条少,花着枝顶,密集成球,四周还有高于花朵的大型令箭似的白色苞片,围着绿茸茸的花朵。花后又呈现出陀螺状的果实,这就更加显得绮丽别致了。宜于中国中亚和南亚热带地区,作园林、庭院垂直绿化美化栽培。
参考资料
钻地风.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1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