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
石竹科繁缕属植物
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var. lanceolata Bunge)是石竹科繁缕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5-30(-60)厘米,全株呈扁球形,被腺毛。主根粗壮,圆柱形。茎丛生,圆柱形。叶片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具多数花。蒴果宽卵形,长约3毫米,比宿存萼短,6齿裂,常具1种子;种子卵圆形,褐黑色,微扁,脊具少数疣状凸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植物学史
有关银柴胡名称的记载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公元420-470年南北朝时期)中柴胡项下,曰:“柴胡出平州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即今陕西榆林一带,银柴胡也因此而得名。据刘晓龙考证,《雷公炮炙论》中提到的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红柴胡。此后一直无银柴胡相关记载,直至唐代,《唐本草》一书中记载:“柴胡,唯银夏者最良。根如鼠尾,长一、二尺,香味甚佳”。但在宋代《本草图经》中发现,五幅柴胡图中所描述的寿州柴胡植物特征并非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在《绍兴本草》中也有一幅银州柴胡图,其形状与寿州柴胡类同,从图的特征判断该植物具有石竹科植物的特征。由此可见,宋代时所记载的银柴胡原植物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石竹科植物。后来在明代《本草汇》中提到:“柴胡产银夏者,色微白而软,为银柴胡。”《本草原始》中云:“今以银夏者为佳,根长尺余,色白而软,俗呼银柴胡”。上述唐代至明代的医家著作所描述的柴胡特征在冠以地名的称谓“银柴胡”的同时,在药材和原植物的形态特征上也逐步有了区分,银柴胡原植物逐渐从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演变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其详细演变原因,由于年代久远及缺乏古文献记载已难以考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30(-60)厘米,全株呈扁球形,被腺毛。主根粗壮,圆柱形。丛生,圆柱形,多次二歧分枝,被腺毛或短柔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25毫米,宽1.5-5毫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微抱茎,全缘,两面被腺毛或柔毛,稀无毛。
聚伞花序顶生,具多数花;花梗细,长1-2厘米,被柔毛;萼片5,披针形,长4-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膜质,外面多少被腺毛或短柔毛,稀近无毛,中脉明显;花瓣5,白色,轮廓倒披针形,长4毫米,2深裂至1/3处或中部,裂片近线形;雄蕊10,长仅花瓣的1/3-1/2;子房卵形或宽椭圆状倒卵形;花柱3,线形。蒴果宽卵形,长约3毫米,比宿存萼短,6齿裂,常具1种子;种子卵圆形,褐黑色,微扁,脊具少数疣状凸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蒙古、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辽宁(赤峰)、陕西、甘肃、宁夏。生长于海拔1250-3100米的石质山坡或石质草原。喜阳光,多生长于干旱少雨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区,极耐干旱、耐贫瘠、耐寒,忌涝。在年降雨量200毫米以下、土壤含水量3.8%、含有机质0.2-0.3%的松砂土中仍能继续生长,在-30℃能安全越冬。适合生长于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的砂壤土地或松砂土中。黏重土壤、盐碱低洼处土地不适宜银柴胡的生长。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种子繁殖于11月中下旬将新采收的种子播于大棚内,春节期间即可提早收获,但由于植株营养体较小,所以可食部分产量较低;也可于翌年3月中、下旬露地播种,第二年早春采收,种子产量较高。播种前造足底墙,于小高哇上开浅沟,浇水,待水下渗后播种。播种时将种子加2-3倍细沙混匀,播后覆土0.5厘米厚。每亩播种量为500克左右。
分株繁殖: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将母株附近萌发的幼苗连根挖出,按株行距3-4厘米见方定植,每亩定植5500-7400株,栽植后踏实,灌足水。
栽培技术
地块选择:银柴胡适应性很强,对土质要求不严格,但怕涝。为了获得高产,以选择肥沃、通透性好、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块为宜。
施肥作畦:每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氮9.5%、五氧化二磷11.3%、氧化饵10.4%)50千克作底肥,深翻混匀。然后做成小高畦,畦高8-10厘米、宽50厘米,畦间距为40厘米,于高畦上播种2行,行间距20厘米。
肥水管理:生长期一般追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尿素磷酸二铵10-15千克。在水分管理上,除了追肥时浇小水外,其他时间均以喷水为主。每次水量不要过多,田间不能有积水现象。
采收:当植株嫩梢部2-3片叶展开,叶长约3厘米时,连同生长点一起采下直接包装上市。采摘时,用母指和食指轻轻掐摘,不可粗放采收,以免破坏下部芽眼而影响产量。可多次采摘。进入6月以后,芽、叶的粗纤维增多,适口性差,即停止收获。由于银柴胡基本没有病害,所以不需使用农药。
主要价值
银柴胡干燥的根可以入药,性味微寒,味甘,具有清虚热、除疳热之功能,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痨热、小儿疳热等症。临床常应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发热、久病发热、阴虚潮热、感冒高热等疾病。银柴胡不仅具有清热凉血功能,还具抗炎、治疗过敏性疾病、抗癌、扩张血管等作用。
参考资料
银柴胡.植物智.
银柴胡.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23:01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