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鲈
银鲈科银鲈属动物
银鲈,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海洋里的象鲈鱼一样的中小型食用鱼。银鲈的鲮大呈银色, 而且嘴巴突出。银鲈大约有30多个品种。常见的银鲈即斑鳍银鲈(spotfin), 和大口银鲈( mojarra)分布在南美洲北部到新泽西以及加利福尼亚一带。
基本介绍
银鲈是澳大利亚高值淡水鱼类,生存水温2~380C,杂食性,怀卵量(150000粒/kg体重)高,适于静水精养。池塘放养平均体重0.5g的鱼苗,密度2000—150000尾/hm2.养殖3~4个月,成活率95%以上,投喂含蛋白质35%的配合饲料,饲料系数1.0~1.3。放养体重5—15g的小鱼体,养殖10个月,即可达市场规格500g。将鱼种从50g养至市场规格,需5个月,水温200C以上日长3g。雄鱼二龄性成熟,雌鱼三龄性成熟,成鱼养殖饲料系数1.6~2.0。放养鱼种21000尾—43000尾/hm2,年产量10t/hm2。银鲈可耐受较差的水质,末离子化氨0.7mg/L均可忍受,故是高容量低成本精养的最佳品种。
经济价值
澳州银鲈体内脂肪充积营养丰富,肉质细滑丰腴、肥而不腻,食之口感极其甘甜、香醇、浓郁,令人回味无穷;鱼体鱼胶丰富、分布均匀,鱼胶有益人体抗老化及提升免疫力,是手术后、产妇坐月子的最佳补品。其风味佳、耐冻存,肉质爽口、无细剌,是老少咸宜之健康食品;适合做生鱼片、碳烤、清蒸等。其体态丰腴,丰富的胶原蛋白、呈大理石纹路均态分布,鱼肉雪白、无细刺、美味多汁,是鱼鲜中的珍品。
成鱼养殖要点
一、放养密度:水深90厘米左右、配置增氧机1台的鱼种塘,每亩投放体长3.5厘米的夏花1.5~2.0万尾;投放体长规格为10~12厘米的鱼种3000~3500尾。
二、日常管理:放养前,池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彻底杀灭病原体。因澳洲银鲈食性为杂食性,饲料来源广、获得方便,一般皆以人工饲料代替,其中又以浮性鲈鱼饲料最为普遍。幼鱼阶段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成鱼阶段为36%~41%;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5%,每天投喂2~3次,投喂时应严格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
1、小鱼:控制水质及饲料鲜度,以投喂浮性饲料较佳;注意饲料品质,特别是饲料的油脂及蛋白质之鲜度,适量的油脂及蛋白质可减少肝肾负荷,有利于鱼体生长。
2、中鱼及大鱼:在饲料配方方面要注意热能油脂不宜太多,避免造成体型圆短积油,该鱼种体型控制以修长均称为佳。养殖过程中采用适时分级的方法能有助整体饲养成绩。后段养殖饲料配方中可适当逐步加强热能油脂,但切莫过多造成积油,在增强热能油脂的同时更应小心控制水质及藻相,否则容易蓄积藻腥土味,影响风味和品质,故水质方面以保持淡绿透明之微流水为佳。
若是在一般的土池养殖,可在养殖池的邻近另设一蓄水池,水源先在蓄水池经过净化,再慢慢流入养殖池。
疾病预防及捕捞
澳洲银鲈抗病力较一般鱼类强,但日常的预防工作亦须定时进行。春、夏两季是寄生虫类盛行季节,尤以锚头鳋较为常见,坚持每隔2~3周施用1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加以预防;秋、冬两季则是细菌性疾病流行季节,坚持每隔3~4周施用1~3毫克/升浓度的二氧化氯加以预防。
在成鱼出售前的4~6周内,每亩水面用15公斤生石灰兑水均匀泼洒,5~7天进行一次,可充分去除鱼体内的土腥味,保持良好的品质上市。
养殖方法
1.池塘要求池塘不宜过大,面积以667平方米~3000平方米、水深1.5米~2米为好,须池底平坦,淤泥厚10厘米~15厘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水、排水方便,配备增氧机。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全池泼洒消毒。消毒7天后用6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深1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施发酵后的粪肥150公斤、复合肥5公斤,以培育天然铒料生物。
2.鱼种施养淡水银鲈体长达5厘米以上便可放入成鱼池养殖,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放体长5厘米的淡水银鲈鱼种1340尾~2000尾,并搭配鲢鳙鱼种80尾左右。放养时用1000公斤水加10克~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消毒杀菌5分钟左右。
3.饲料投喂淡水银鲈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藻类为食,人工养殖经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驯化过程一般应在鱼体长2厘米左右时完成。其驯化方法是:先用水蚯蚓和鳗鱼粉料混合投喂,体重10克~100克的鱼种阶段粗蛋的含量为32%,体重100克以上的成鱼阶段粗蛋白含量为30%,可选用粗蛋白质含量相近的鲈鱼或其它膨化颗粒饲料。投饲要坚持“四定”原则,每天投喂二三次。日投喂量:尾重100克以内为池鱼总体重的6%~8%,尾重100克~300克为2%~3%,尾重300克以上为1%~2%,具体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鱼摄食情况等合理调整,一般每次投喂量以鱼吃饱为准。
4.日常管理鱼种下塘后每隔10天左右加注1次新水,每次注水深10厘米~15厘米,进入高温季节池水加深到最高水位,并每周换水一二次,每次换池水20厘米~30厘米深。每隔2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保持清新水质。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摄食、活动、生长及天气、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鱼浮头应及时开增氧机增氧。每立方米水体用定期土霉素2克对水全池泼洒,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土霉素5克,连喂5天,以预防鱼病。
人工繁殖试验
近年,澳洲银鲈从台湾省引进闽南地区养殖,获得较好效益。1999年以来,笔者许色明(福建省漳州市鱼种场)即进行银鲈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
1、材料与方法
1.1 亲鱼
1.1.1 亲鱼来源。本试验用的亲鱼来源于1998年5月从台湾引进3cm左右银鲈苗在本地池塘养殖选留培育而得。
1.1.2 亲鱼选择。选择体重1.1~1.2kg、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腹部较松软的雌鱼和体重0.8~1kg、轻压鱼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的雄鱼。
1.2 人工催产
挑选出来的亲鱼,分二次注射催产激素。第一针注射LRH-A,雌鱼按体重0.5μg/kg,雄鱼不注射;第二针注射HCG,雌鱼按体重1500IU/kg,雄鱼减半。本试验分二批进行,详见表1。
1.3 产卵与孵化
1.3.1 产卵。经注射催产剂的亲鱼放于家鱼产卵池,微流水,让其自行产卵自然受精。
1.3.2 鱼苗孵化。亲鱼产卵后,立即将卵收集计数后放于鱼苗孵化环道流水孵化。环道除流水外还加用气泵打气,以提高溶解氧。产卵后12小时计算受精率。日常管理方法与家鱼孵化相同。
1.4 出苗。鱼苗出膜后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当鱼苗发育至能平游时,即在孵化环道内投喂蛋黄,出膜后第七天移放到池塘时计数。
1.5 产卵及鱼苗孵化用水及水温控制。产卵池塘和孵化用水均采用抽取地下水掺池水,使水温保持稳定在24℃~26.5℃之间。
表 1 银鲈人工催产情况表
开放分类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7 17:54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