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运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等的总称。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
行政方法、
经济方法、
法律方法和
教育方法。
基本方法
行政方法
含义:行政方法是行政机构通过行政命令、指标、规定等手段,按照
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行动的管理方法。
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
优点:
3、有利于灵活的处理各种特殊问题。
缺点:
1、行政方法的
管理效果直接受到
组织领导水平的制约。
法律方法
含义:法律方法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
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
社会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特点:规范性、严肃性、强制性
优点:
1、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
2、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缺点:
1、缺少灵活性和弹性,不利于处理一些特殊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
2、原则上适用于管理的各个领域,但在某些领域,它显得无能为力。
经济方法
含义:经济方法是组织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
经济手段,调节各方面之间的经济
利益关系,以获取较高
经济效益与
社会利益的管理方法。
特点:利益性、灵活性、平等性、有偿性
优点:
1、便于分权。
2、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点:经济方法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
自发性。
教育方法
含义: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指组织根据一定目的和要求,对被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启发其思想觉悟,以便自觉地根据组织目标去调节各自行为的管理方法。
特点:启发性、真理性
优点:
1、激发人们持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缺点:教育对于被管理者并没有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那样的强制性,也没有经济方法的
诱导力。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思想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想教育要真正产生作用,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多方努力。
方法分类
人本管理
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组织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后提出来的。本世纪30年代以后,
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
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
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学家主张采取
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
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
组织效率的目的。
在
人际关系理论的推动下,对于组织的管理和研究便从原来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分析,由原来的“监督”
管理发展到“自主”管理,由原来的“独裁式”管理发展到“民主参与式”的管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采取以工作人员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即实行民主领导,让职工参加决策会议,领导者经常考虑下属的处境、想法、要求和希望,与下属采取合作态度,管理中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由集体来做出决定,监督也采取职工互相监督的方式等等。这样,职工在情感上容易和组织融为一体,对上司不是恐惧疏远而是亲切信任,他们的工作情绪也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状态,从而使组织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这种以人为中心的
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包含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管理方法,常用的主要有
参与管理、
民主管理、
工作扩大化、
提案制度和
走动管理等。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以金钱为诱饵,人际关系理论则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
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
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
有效控制,人际关系理论则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
组织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从40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管理实践中去,管理学家在这种
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
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
生产效率的方法。人本管理法是作为对
任务管理法的革新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法和任务管理法的重大区别在于:任务管理法要求工作人员的活动标准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由度是很小的,但对完成组织规定的任务较有
保证。而行为管理法则有较大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在组织中有相当的自由度,较能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但这样一来,组织内的变动也较大,组织规定的任务有时却无法完成。为了吸取两种方法的长处和克服短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提出来了,这就是
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
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
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
高层管理者确定了
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完成每一个目标,企业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标又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
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
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
自我评价。
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职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系统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
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
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如何解决复杂大企业的管理问题。为了解决复杂大企业的效率问题,
系统方法产生了。
系统方法属于一般
科学方法论,它以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客体确立必要的方法论原则。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认识和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部分(要素)与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考察对象,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是一种满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体与部分辨证地统一起来的
科学方法,它将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并运用
数学语言定量地、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
运动状态和规律。它为运用数理逻辑和电子
计算机来解决
复杂系统的问题开辟了道路,为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整体确立了必要的方法论原则。
在用系统方法考查研究对象时,一般应该遵循
整体性、最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所谓
整体性原则,就是把研究对象看作由各个构成要素形成的
有机整体,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研究对象整体性质。整体性质不等于形成它的各要素性质的机械之和,对象的整体性由形成它的各要素(或
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它不要求人们事先把对象分成许多简单部分,分别地进行考察,然后再把它们机械地迭加起来,而要求把对象作为整体对待,从整体与要素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指示系统的整体性质。如一个由
人群、动植物、山川河流、树木花草、
大气环境等组成的系统的性能和活动规律,只存在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单独研究其中任一部分都不能揭示出系统的
规律性。
最优化原则是指,从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优的方案,以便使系统运行于最优状态,达到最优的效果。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确定最优目标,并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
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分成不同的
层次结构,在运动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优功效,从而达到整体最优的目的。
企业管理类型
合拢式管理
“合拢”表示在
企业管理上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老板》杂志表示在企业管理中,
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它的具体特点是:
1.
韵律性。企业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
内驱力和
自豪感。
2.既有整体性又有
个体性。企业每个成员对公司产生
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合拢式”管理中的一句响亮口号。
3.自我组织性。放手让下属做决策,自己管理自己。
4.
波动性。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实行灵活
经营战略,在波动中进步和革新。
5.相辅相成。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抽屉式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上也称之为“
职务分析”。“抽屉式”管理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
工作规范,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企业管理者进行“抽屉式”管理共有五个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第五步,必须考虑到
考核制度与
奖惩制度相结合。
一分钟管理
西方许多企业管理者采用了
“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具体内容为: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所谓一分钟目标,就是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明确
地记在一张纸上。每个目标及其
检验标准应该在250个字内表达清楚,在一分钟内就能读完。这样,便于每个人明确认识自己为何而干、怎样去干,并且据此
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一分钟赞美,就是
人力资源激励。具体做法是企业的经理经常花费不长的时间,在职员所做的事情中挑出正确的部分加以赞美。这样可以促使每位职员明确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不断向完美的方向发展。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本该做好却没有做好,对有关人员首先进行及时批评,指出其错误,然后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满的是他此时此地的工作”。这样,可以使做错事的人乐于接受批评,并注意避免以后同样错误的发生。
“一分钟”管理法则妙就妙在它大大缩短了企业管理过程,有立竿见影之效。一分钟目标,便于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
工作职责,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一分钟赞美可使每个职员更加努力地工作;一分钟惩罚可使做错事的人乐意接受批评,促使他今后工作更加认真。
方法特点
数据化
现代管理方法把传统管理方法中的定性描述发展到吸纳带管理的定量计算上,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使管理“科学化”。
实践证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不可偏废的两个侧面。离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而任何质量又表现为一定数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准确的数字为依据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系统化
现代化管理方法广泛采用现代
系统理论,把
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管理,使复杂的问题系统化、简单化。现代化管理方法为管理人员全面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
数学模型,实行计划、
方案设计、办法的最优化选择。
标准化
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运用,可以实现
管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就是按照管理活动的规律,把管理工作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内容,规定出标准数据、标准工作程序和标准
工作方法,作为从事管理工作的原则。
民主化
现代化管理中,不仅充分发展各级领导和
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视调动与发挥全体员工的
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员工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步骤
确定问题
在进行系统分析之初,必须首先明确地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范围,研究问题包含着哪些主要因素,分析
系统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划定问题的界限,确定的问题才会明白、切合实际。确定问题后就应该开始收集资料,调查、实验、观察、记录、各要素(子系统)的情况、环境情况等。这对于建立模型,对各种模型方案进行
可行性研究、比较,将是必不可少的。
系统分析
对于同一特定的目标,实施的途径是很多的,每种方法的投资和效益也会有差别。系统分析在于拟定出尽可能多的行动方案,并进行试验比较,以寻求费用最低而效果最好的方案。分析分析时,总是将复杂
系统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子系统,再将分解的结果进行综合,进行
整体分析。这样反复多次,才可能接近客观。
各种方案,经过系统分析后,哪个好?哪个差?可行性如何?都有了可靠的依据。但这些方法是否可靠?引用的情报是否准确?还需要决策者再作判断,这是决策者运用智慧及经验的过程。各种数学和
计量方法也无法取代决策者的智慧和经验。
方案决策
在一种或几种值得采用或进一步考虑的方案中选择方案,尽可能在待选
方案选择出满足
系统要求的最佳方案。
实施计划
根据最后选定的方案,将按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如果实施中比较顺利,或遇到困难不大,略加修改即可顺利进行,那么整个步骤即告—段落。如果问题较多,这就需要回到前面几个步骤中的一个,重新做起。
在管理实践中,系统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
最优方案难以确定,因为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是从任何角度考虑都是最优的,对同一个方案,如果选定的
影响因素不同,最优的结论往往也是不同的。方案的取舍缺乏一个明确的指标,这使得系统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显得繁琐,组织最后实施的往往一定不是最优的方案。
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
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目标管理特点
责任明确
目标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
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
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
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来,提高企业
工作成果。
职工参与
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管理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尊重职工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充分发挥职工的
自主性,实行
自我控制,改变了由上而下摊派
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注重结果
目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
人事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离开工作成果,就不称其为目标管理。
由于
任务管理法既规定了工作任务,又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且任务和方法都有标准化,职工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培训,并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操作,他们的
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人本管理法又过于强调领导对职工的信任,放手让职工自主去工作,这又难于保证任务的完成。
目标管理法将两者综合起来,即组织规定总目标,各部门依据总目标规定部门目标,把部门
目标分解落实到人,至于如何达到目标则放手让工作人员自己做主。这样,既能保证完成组织的任务,又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目标管理法与任务管理法和行为管理法相比,是更为优越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
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于是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
西欧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可能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付诸实施,管理者必须对它有很好地领会和理解。
首先,管理者必须知道什么是目标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目标管理。如果管理者本身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管理的原理,那么,由其来组织实施目标管理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其次,管理者必须知道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目标。如果公司的一些目标含糊不清、不现实或不协调一致,那么主管人员想同这些目标协调一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第三、目标管理所设置的目标必须是正确的、合理的。所谓正确,是指目标的设定应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的目的相一致,而不能是短期的。合理的,是指设置目标的数量和标准应当是科学的,因为过于强调工作成果会给人的行为带来压力,导致不择手段的行为产生。为了减少选择不
道德手段去达到这些效果的可能性,管理者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明确
表示行为的期望,使得员工始终具有正常的“紧张”和“费力”程度。
第四,所设目标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具备可考核性,也许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任何目标都应该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具有可考核性。有些目标,如“时刻注意顾客的需求并很好地为他们服务”,或“使
信用损失达到最小”,或“改进提高人事部门的效率”等,都没多大意义,因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他们实现了这些目标没有。如果目标管理不可考核,就无益于对管理工作或工作效果的评价。
正因为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在目标的设定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目标管理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注意事项
1、加强管理方法的科学依据。
在管理实践中,要不断促进管理方法的建设与完善,使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管理方法的科学依据,要使其符合相关
客观规律的要求,更好地体现
管理机制的功能作用。
要弄清管理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管理者若决定采用一种管理方法,必须弄清其作用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方法作用于
被管理者的哪个方面,是否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以及方法本身的特点与局限,以便正确有效地加以运用。
研究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性质与特点,提高针对性。管理方法是管理者作用管理对象的方式或手段,其最后效果,不但取决于方法本身的因素,还取决于管理双方的性质与特点。既要研究管理对象,又要研究管理者自身,这样,才能使管理方法既适用于
管理对象,又有利于管理者优势的发挥,从而,使管理方法针对性强,成效大。
由于管理环境是影响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在选择与运用管理方法时,一定要认真了解与掌握
环境变量,包括时机的把握,使管理方法与所处环境相协调,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注意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不同的管理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其优势,没有哪种方法是绝对适用于一切场合的,也没有哪种场合是只可以靠一种方法的。因此,要科学有效地运用管理方法,就必须依目标和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多种方法,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各种管理方法,以求实现管理方法的整体功效。
现代化准则
1、实现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2、实现管理方法的最优化。
3、实现管理方法的文明化。
重要性
管理方法是
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