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平
隋朝官员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到隋朝官员,柱国长孙俭之子。
人物生平
《隋书·长孙平传》记载: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美容仪,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北周,释褐卫王侍读。周武帝见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长孙平往来通意于帝。宇文护护伏诛,拜开府、乐部下大夫。周宣帝即位,置东京官属,以为小司寇,与小宗伯赵芬分掌六府。杨坚龙潜时,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并称兵内侮,杨坚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守寿阳,杨坚恐其怀有二心,遣长孙平驰驿往代之。贺若弼果然不从,长孙平指挥壮士抓捕贺若弼,解送于京师。
开皇三年,拜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各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古者三年耕而馀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而民无菜色,皆由劝导有方,蓄积先备者也。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皇上深为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
后数载,转工部尚书,名为称职。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皇上怒,将斩之。长孙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臣不胜至愿,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此言虽小,可以喻大。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皇上于是赦邴绍,下敕群臣,诽谤之罪勿复以闻。
其后,突厥达头可汗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授。上使长孙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赐缣三百匹,良马一匹而遣之。长孙平行至突厥,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马二百匹。及还,长孙平进所得马,皇上尽以赐之。未几,遇谴,以尚书检校汴州事。岁馀,出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州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拜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仁寿中,卒官,谥号为康。
主要成就
接管寿州
北周末期,长孙平与杨坚同朝为官。当时,北周已处于灭亡前期,皇帝柔弱,官吏贪婪,民不聊生。他和杨坚常常对政局发表意见,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老百姓已盼望北周这个“太阳”落山了,我们该如何?
此时,淮河以南地区,发生叛乱事件,而镇守寿阳(今安徽寿阳)的大将贺若弼不积极平叛,且对杨坚为相不满。贺若弼性格刚强,狂悖而傲慢,认为天下无人可超过自己。杨坚对他极为不满,就派长孙平赴寿州,宣布撤销其刺史、驻军统领的职务。
长孙平接到授命后便立刻出发了,到寿州宣布杨坚的命令,不料贺大怒,将命令撒碎,大喊:“杨坚并非皇帝,无权撤我的职!”长孙平当即命令手下将贺捆绑,押赴京城长安,交杨坚处置。贺若弼乃将门虎子,人脉极盛,捆绑此人很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但长孙平不畏强权,尽职尽责,令人敬佩。
安民有方
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后,将长孙平调任度支尚书。这一官职负责国家的财政管理,责任重大。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全国不少地方遭受水旱灾害,山东、河北一带尤为严重。百姓缺粮,饿殍遍野。长孙平下令开仓救济,但仓储太少,不足以解灾民之需。他一方面从别省调粮,令地方官员深入农户,进行调查、协调,并要求他们亲自耕种,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他倡导兴修水利,加强对各省河流的治理。经过他的努力,隋初全国安定,避免了动乱。
几年之后,长孙平调任工部尚书。这个职务主管城建及维修等重大建设项目。他大力支持大建筑师宇文恺的工作,修长安旧城、建陵园、引水入长安、建大明空……使长安成为世界最大的都市。
仗义执言
长孙平在工部尚书任上时,朝中发生一件大事:大都督邴绍恶言攻击朝廷,说朝廷用人唯亲,胡乱作为,劳民伤财,如此下去,国去必不长久。这些话传到杨坚那里,他勃然大怒,下旨将邴绍逮捕,并决定杀掉。
消息传到了长孙平耳朵里,他急忙对文帝说:“邴绍的话,只是别人传言,并无真凭实据,如此定罪,是否草率?他心直口快,但对陛下忠心。”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山岳藏疾,所以成其大;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臣不胜志愿,愿陛下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文帝听了这番话,认为有理,下旨放了邴绍,并说,“今后有关诽谤朝廷的话,不必上报,也不再追究”。此后,长孙平在朝廷中威望更高了。
调解突厥
突厥族本已归顺隋朝,边境也安定了几年,不料,这个族中的两个头目——达头可汗和都兹可汗产生分歧,两方准备兵戎相见,这对突厥和隋朝均不利。文帝派长孙平去调解。长孙平到突厥后,分别接见了这两个头目,劝他们以和为贵。同时,他还陈述利害得失,并表明隋朝的态度:决不袖手旁观,姑息肇事者。如此恩威并举,两可汗终于欣然和解,并送给长孙平绢100匹,以示感谢。
治理相州
晚年的长孙平被派往相州。此地民风不好,长孙平常常深入民间,敦促百姓勤于耕耘,劝解乡里要互相关爱。由于生产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经济小事产生的纠纷少了,淳朴的乡风逐渐形成。
人物评价
果敢有谋,善于经营,纳谏如流。
亲属成员
父亲:长孙俭,北周柱国。
儿子:长孙师孝,渤海主簿,为王世充所害。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30 09:4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