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奎镐(朝鲜语:민규호,1836年—1878年),
朝鲜王朝后期的
外戚权臣。
字景圆,
号黄史,赐号芝堂。
本贯骊兴,是闵致五之子,
明成皇后的远房族兄。“开国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闵奎镐于
道光十六年
丙申(1836年,
朝鲜宪宗二年)八月初二日出生于
朝鲜首都
汉城(今
韩国首尔),他的家族
骊兴闵氏原本是
朝鲜的名门望族,但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了,因此他“少时家甚贫,常啜
豆粥”。闵奎镐早年师从学者
金正喜,并于
咸丰八年(1858年,
朝鲜哲宗九年)参加
科举考试,中
生员,翌年增广文科丙科及第,做了一些小官和地方官。到了
同治五年(1866年,
朝鲜高宗三年),家族中出了一位王妃——
闵妃(
明成皇后)以后,作为闵妃远房族兄的闵奎镐也随之升官,被破格擢升为
吏曹参议,三年后又升为
刑曹参判。
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
闵妃发动宫廷政变,逐出摄政者
兴宣大院君(高宗生父),从此
骊兴闵氏开始掌握政权。闵奎镐在逼退
大院君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因为闵氏政权并不稳固,特别是
闵升镐也作为闵妃集团的巨头而排在前面,所以当时闵奎镐还没有飞黄腾达。
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十一月,闵升镐一家被炸弹炸死,闵妃打算将
闵台镐的独子
闵泳翊过继给闵升镐为后嗣。闵台镐颇不愿意,他的弟弟闵奎镐就对他说:“天意安可违也?不如共图富贵!”闵台镐一下醒悟,便同意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闵升镐作养子。这件事传到闵妃耳朵里,于是闵妃对闵奎镐非常重视,闵奎镐也因此升任
吏曹判书,随即又兼任武卫都统使,掌管兵权,一时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外戚权贵。
一般认为闵升镐是由于大院君的报复而被炸死的,但也有说法认为闵奎镐才是炸死闵升镐一家的主谋,其目的一是除掉闵升镐以便自己掌权,二是嫁祸大院君,使其势力更为削弱,以此一石二鸟。事实上,在闵升镐被炸死后,闵奎镐确实取代了闵升镐的地位而成为闵妃集团的新首脑,史料记载:“奎镐承升镐
闇懦之后,矫以严密,多
中伤人,中外畏之,千里
唯诺。”可见其专权的程度。
闵妃集团执政前,
大院君治下的朝鲜一直厉行
锁国政策,但闵奎镐在当时一直是“开国论”的积极倡导者,他主张打开国门,与
欧美国家和
日本建交通商。为此,在他和领议政
李裕元的主导下,罗织罪名将大院君的心腹、阻挠与日本建交的东莱倭学训导安东晙处死,以向日本传达“和亲”之意。
光绪元年(1875年,高宗十二年),日本制造了侵略朝鲜的“
云扬号事件”,次年初派7艘军舰开赴朝鲜
江华岛,以“云扬号事件”为借口强迫朝鲜打开国门,与之缔约通商。朝野多数意见反对。闵奎镐则与
朴珪寿、
吴庆锡等同意日本的要求。最终,高宗和闵妃采纳了闵奎镐等人的主张,同日本签订《
江华条约》,从此打开了朝鲜的国门。
后来,闵升镐的养子
闵泳翊进入政界,很得高宗和
闵妃宠爱,闵奎镐所获的宠爱及权力逐渐丧失,因此叔侄之间产生龃龉。闵奎镐也为此怄火重病,在临死前几日请求朝廷拜相,高宗允诺了他的意愿,于光绪四年(1878年,高宗十五年)十月七日将他任命为议政府
右议政。但当时闵奎镐已经病得很重了,几天后就病死了。时人对闵奎镐临死乞求政丞之位的做法非常反感,有人评论道:“自泳翊登第后,(闵奎镐)
权柄日移,遂忧懑成疾,几至不起,自
朝家特拜右相。台府匀轴,何等重臣,而乃反委之于死后
铭旌之资!名器之隳,果至此甚耶?”
大院君听说后拍案骂道:“欲相则相,欲科则科,今日直奎镐世界耶!”
闵奎镐自号黄史,源于
安东金氏势道家金逌根的号“黄山”和闵奎镐的老师
金正喜的号“秋史”。史载:“近世权门推黄山,黄山者,金逌根也;笔家推秋史,秋史者,金正喜也。奎镐慕之,自号曰‘黄史’,言权欲黄山,笔欲秋史也。”
闵奎镐没有后嗣,据传其原因是闵奎镐少年贫困,后来
科举及第,做了安岳郡守,“其妻尝贸细苎布,奎镐入见之,唾曰:‘此布甚粗,岂合
命妇服,可易之!’妻曰:‘夫子不记贞洞败屋中啜粥时乎?此足矣,何易为?’奎镐大怒,谓侮己,蹴而出,自是不入内,遂无子。”
闵奎镐与
安东金氏权臣
金炳国有
同性恋关系,他“曾于金炳国之当权也,以仪容之媚妩,得为阁臣,为世唾鄙”,《
梅泉野录》也记载道:“金炳国与奎镐有男宠,既炳国阶资宪,奎镐贺之曰:‘大监为判书,某今为
贞敬夫人矣!’”
史载:“明成后患用绌,遂卖守令,使奎镐定价以进之。奎镐亦以近民之官不可卖,欲其无应者,如俸可万缗,则定二万缗,而应者愈竞,到官掊剥,民重困,奎镐始悔之。”说明闵奎镐反对卖官鬻爵,还是颇有原则和是非能力。
闵奎镐在当时是比较有争议的人物。许多人将他作为
外戚干政的代表而嗤之以鼻,认为他贪慕权力,专擅朝政,“饶智数而剽悍轻薄”。也有人指出闵奎镐“敏才
廉介”,是闵氏家族中难得的人才。闵奎镐死后,
闵妃重用的
闵姓外戚中再也找不到像他这样有能力的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