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元
朝鲜王朝大臣
李裕元(朝鲜语:이유원,1814年9月25日—1888年10月10日),朝鲜王朝后期大臣、书法家。字景春,橘山、墨农,本贯庆州,是宣祖朝名相李恒福的九世孙,吏曹判书李启朝之子。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嘉庆十九年(1814年,朝鲜纯祖十四年)八月十二日(9月25日),李裕元出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他本贯庆州李氏,出身少论世家,是朝鲜宣祖朝名臣鳌城府院君李恒福的九世孙,祖父李锡奎、父亲李启朝均官至吏曹判书,母亲朴氏(朴宗臣之女)则是宣祖之女贞安翁主与锦阳尉朴弥的七世孙。李裕元出生时正逢祖父李锡奎六十大寿,故乳名“六喜”。
李裕元早年师从舅舅朴绮寿,嗜好读书。道光十七年(1837年,朝鲜宪宗三年)中小科进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宪宗七年)庭试文科丙科及第,开始入仕从政。此后历任奎章阁待教、承政院注书、弘文馆副校理、成均馆司成、司宪府执义等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作为冬至使的书状官首次出使中国,归国后历任成均馆司成、弘文馆校理、兵曹参议、承政院承旨、工曹参议、义州府尹等职。朝鲜哲宗时历任吏曹参议、全罗道观察使、成均馆大司成、吏曹参判、司宪府大司宪、刑曹、礼曹、工曹判书、议政府左参赞、黄海道观察使、咸镜道观察使等职。
官居政丞
朝鲜高宗即位后,召还中央,于同治三年(1864年,朝鲜高宗元年)六月拜议政府左议政。但执政的兴宣大院君鄙视其善于谄媚而又无能,遂于同治四年(1865年,高宗二年)外放李裕元为水原府留守。翌年丁母忧,同治七年(1868年)闰四月再拜左议政,被他辞去。
这段期间,李裕元仅保留判中枢府事的虚衔,作为原任大臣游离于政界,住在杨州嘉梧谷别墅。他的别墅距汉城八十里,史载“时称其所往来八十里,皆其田畔路,不踏他人片地,甚言其占田之广也。园林花石之胜,近世所未有。选童女作男子装,以应呼唤,其它奢淫称是”。同治七年(1868年,高宗五年)又获御笔“橘山嘉梧室”的匾额。李裕元在嘉梧谷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直到大院君垮台为止。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十一月五日,兴宣大院君引退,高宗王妃闵妃开始掌握实权。十一月十三日,李裕元被任命为领议政
李裕元上任后,就投靠了闵妃集团,与闵升镐闵奎镐等闵姓外戚沆瀣一气,又极力讨高宗的欢心。李裕元还抨击大院君的对外政策,他对高宗说:“我国与日本结邻通信已三百年。所以无一衅端,有百和好,书契之以礼,赠给之以时,毫无相失。忽于三年之间,无故阻隔,今则无异闭关绝约……”,主张同日本修好,并追究奉行大院君拒日政策的东莱府前倭学训导安东晙的责任。李裕元还积极为闵妃之子李坧册封为王世子效力。光绪元年(1875年,高宗十二年)初,李裕元卸下领议政职务,转任领中枢府事,既而以奏请正使的名义出使中国,请求清廷册封李坧为世子。在被任命到启程的半年时间中,李裕元与闵奎镐等秘密与东莱倭馆接洽,希望借助日本的力量来推清朝册封李坧为世子,同时又多方构陷反对借助日本力量立储的安东晙,在同年三月将其枭首示众,在朝鲜国内为世子册封铺平道路。七月三十日,李裕元启程,顺利完成任务,清廷批准册封,十二月十六日回朝复命。在此次出使期间,李裕元与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建立起书信往来的关系,推动了中朝宗藩关系的变动(参见“主要影响-外交影响”部分)。
致仕放逐
李裕元虽然表面上主张与日本修好,也被李鸿章评为“晓畅时务”,但他的思想仍然保守,并不赞成开放门户,也不喜欢日本,曾作诗讽刺日本道:“古昔倭奴唐日本,信巫崇释性狼佻。一剑随身无迩远,此生如寄轻鸿毛。”而其主张同日本修好,不过是顺应闵妃集团铲除大院君势力的见风使舵之举。因此在《江华条约》缔结后,随着朝鲜逐步开港,李裕元也站在了开港的对立面。他曾于光绪五年(1879年,高宗十八年)六月上疏坚决反对仁川开港。翌年,黄遵宪所撰的《朝鲜策略》传入朝鲜,李裕元虽然在与其他四名大臣研究《朝鲜策略》的会议中没有明确表态,但不久就上疏驳斥其中的“联美国”之说,断言美国靠不住,强调“富国之术在我节用,而未闻藉寇以富之;强兵之策在我抚养,而未闻交外以强之”,并连带批评李鸿章是“防洋之人而反为扶洋”,批驳其“远交近攻”之论。他私下对与李鸿章等清朝官员的交流也不以为然,认为他们都是汉人,所以提供的情报价值不高。因此后来他被鱼允中归类为主张锁国的大院君同党。
光绪六年(1880年,高宗十七年)十月,李裕元致仕,依例授予“奉朝贺”的荣誉称号。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儒生反对黄遵宪《朝鲜策略》的“辛巳斥邪运动”如火如荼,闰七月,儒生申㰔弹劾李裕元与李鸿章通信“犯人臣外交之罪”,并认为他赞同李鸿章的开港主张,与带来《朝鲜策略》的金弘集“表里相应”。李裕元急忙上疏辩白,强调自己的观点是反对与欧美列强建交通商,并声明“李(鸿章)书、黄(遵宪)册,俱是挟杂(骗人),不足取信”。高宗指责李裕元只顾自己辩解,没有声讨儒疏(当时高宗将上疏儒生定为“逆贼”而加以镇压,臣子理应声讨之)而将其流放平安道中和府,不久改为巨济岛。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罪名。据当时的朝鲜领选使金允植向李鸿章透露,李裕元被流放的真实原因是他与李鸿章的通信是保密的,只有高宗等少数几人知道,但申㰔上疏显示出李裕元已向外界泄露了他与李鸿章书信往来之事,触怒了高宗,才导致这名久受高宗信任的元老大臣被流放海岛。
晚年去世
光绪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十二月,李裕元获得释放。
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发生壬午兵变,李裕元与其他元老大臣联名反对为闵妃举行葬礼,为此在义禁府待罪。壬午兵变被平定后,李裕元被任命为全权大臣,偕金弘集一起与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谈判,并且签订了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朝鲜政府任命他的用意是“以拒日人者和日人,使不得借口以拒外交”。
光绪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夏,高宗在开化党的建议下展开衣制改革,规定大小官均穿黑色团领服,废除两班所穿的道袍、直衣、鹤氅衣等服饰,命令无论贵贱均穿窄袖周衣,李裕元上疏反对,但被高宗驳回。
光绪十四年(1888年,高宗二十五年)九月初六日(10月10日),李裕元病卒,享年七十五岁。高宗亲撰祭文,并赐谥号“忠文”(按谥法:危身奉上曰忠,勤学好问曰文)。
主要影响
外交影响
光绪元年(1875年,高宗十二年)李裕元第二次出使中国期间,路过直隶永平府(今河北卢龙),与当地知府游智开交游,是年八月爆发云扬号事件,在中国的李裕元对此忧心忡忡。十一月七日,李裕元在归国途中再经永平,游智开设宴招待,席间李裕元乘隙“托愿交李中堂鸿章”,以便商议因云扬号事件引发的问题,于是写一份信托游智开捎给李鸿章,表达他对李鸿章的景仰。李鸿章鉴于游智开所言“李裕元即系该国执政之列”的介绍以及李裕元“尚知礼仪,并非拒人太甚”的判断,当即于收到来信的第二天即光绪元年十二月十五日(1876年1月11日)拟写复信,对朝日两国的“迩来交际如何”表示关心,并指出中国“幅员过广,三面环海,揆厥形势,既未能闭关自治,不得不时加防备”。两个月后,该信转达到李裕元手中,李裕元转呈高宗,高宗指示李裕元继续与李鸿章保持通信。此后6年间,李裕元和李鸿章进行了17次书信联系,他和李鸿章便结为文字之交,而他们之间的通信也成为清末中朝宗藩关系转变的信号之一。
光绪五年(1879年,高宗十六年),受到日本吞并琉球刺激的清政府欲劝导朝鲜与欧美列强建交通商,以夷制夷,牵制日本、俄国对朝鲜的窥伺,于是指示李鸿章利用他与李裕元的私交渠道,负责做李裕元的工作。于是李鸿章向李裕元写信一封,苦口婆心地力劝朝鲜“先与英、德、法、美交通,不但牵制日本,并可杜俄人窥伺”。李裕元向李鸿章回信表示:朝鲜与日本订立条约,实出于“万不得已”,并对其“以夷制夷”政策有所微词,他还强调朝鲜“偏在一隅,谨守规毒,退居文弱,自治方内,不暇外交。而况泰西之学异吾道,实乖民彝,则尝畏之如烈火,避之如毒矢,敬而远之如鬼神”,而且“小生寄身山野,余生无多”。李裕元的这种回答,显然是婉拒了李鸿章关于朝鲜向欧美开放门户的劝告。因此李鸿章向总理衙门报告称:“李裕元牵于众议,玩其辞旨,亦似未以他事为然。因时转移,相机利导,殆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尽管李鸿章透过李裕元的途径劝告朝鲜开放国门的想法落空了,但这种“书信外交”作为清末宗藩关系调整的一种独特方式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艺术成就
李裕元擅长书法,尤其工于汉隶,是当时朝鲜的隶书大家。又热衷金石学,曾在《林下笔记》中专录“金薤石墨編”一篇,吸收了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金石学研究成果,发展了朝鲜金石学。
历史评价
主要作品
李裕元颇通文艺,博学多才,著作等身。个人文集《嘉梧稿略》二十册作为“韩国文集丛刊”第315—316辑被影印刊行,此外还著有《林下笔记》39卷(记录各种掌故)、《橘山文稿》16册(早期文集)、《体论类编荟》4卷(书法理论著作)、《蓟槎日录》1卷(1875年出使中国的记录)等。
轶事典故
见风使舵
李裕元在同治二年(1863年,哲宗十四年)出任咸镜道观察使时,权臣金炳国的心腹吴弘烈以铸钱监官的身份来到咸镜道,由于当时尚处于安东金氏势道政治时期,因此李裕元对吴弘烈极尽奉承之能事,但到第二年,随着朝鲜高宗李熙的即位、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摄政,安东金氏迅速失势,李裕元见风使舵,将吴弘烈逮捕下狱,然后剥其私财八万两献给大院君。李裕元也因此拜相,被大院君提拔为左议政。
受辱昰应
李裕元曾在汉城木觅山的九世祖李恒福故居遗址修建一个亭子,邀请大院君等百官来参观,并请大院君取亭子的名字。大院君看到亭子旁边有两棵桧树后,说道:“亭以桧名,记景也,不亦可乎?”李裕元大喜,于是挂上了“双桧亭”的匾额。后来大院君对人说:“宋之秦桧,以一桧而误国,驯致徽钦二宗月苦风酸五国城。一桧足以亡国,况双桧乎?”李裕元听说后对大院君咬牙切齿,于是在高宗面前不遗余力地诋毁大院君,双桧亭也改名为“红叶亭”。
讨好宫廷
李裕元很善于说话,平易近人,他在宪宗时就与君王之间建立起如同“家人父子”的关系,与高宗的关系就更加亲厚。他在高宗面前“抵掌欢洽,如家人父子,雍容自得”,高宗还经常把他召入宫中看世子李坧,三人关系如同祖孙三代,亲密无间,即使经常出入宫廷的外戚也比不上李裕元与宫廷的水乳交融,在朝鲜王朝五百年间几乎找不到第二个例子。李裕元还曾将五技鼠献给爱玩的李坧。或许是因为他与宫廷的亲密关系,所以李鸿章误以为李裕元是高宗的叔父。
世德之疏
李裕元在上疏时,往往会提及自己先祖李恒福的言行来炫耀门庭,故被人们称为“世德疏”(“世德”即先世德行之意)。到光绪七年(1881年)他因上疏触怒高宗而被流放时,南村(汉城钟阁以南,少论、南人、北人聚居地)人都窃笑道:“橘山今番世德疏,不得力矣!”
人际关系
亲属关系
(以上參考资料)
师友关系
(以上参考资料)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国朝榜目·李裕元》.韩国学中央研究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8 20: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