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粽子是福建省传统的地方名点,端午节食俗。福建漳州、厦门、泉州的
烧肉粽、
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
芥辣、
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闽南粽子分
碱粽、
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
卤肉、香菇、蛋黄、虾米、
笋干等。豆粽,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襄成,蒸熟后,豆香扑鼻,也有人蘸上白糖来吃。闽南的
烧肉粽、
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糯米必选上等,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莲子、虾米及卤肉汤、白糖等。另外,可依据个人喜爱,加蛋黄、笋干、鸡肉、鹌鹑蛋等。吃时蘸蒜泥、荠辣、
红辣酱、萝卜酸等多种作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盐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蘸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闽南粽子主要用“煮”,闽南煮粽子一定要水开后才下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开过,再用旺火查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后趁热捞出。在泉州的
台式粽子属于台北粽子。台北粽子一般先将糯米用
红葱头、酱油、盐、胡椒等炒至八分熟,再凶以炒过的内馅如卤猪肉、豆干、
竹笋、卤蛋黄、香菇、虾米、萝卜干等,置蒸笼蒸熟,有点像
油饭,具有咀嚼感,不会太黏腻。
晚糯米1500克,带皮
猪腿肉1500克,鲜
栗子450克,水发香菇75克,虾仁干90克,炸酥
扁鱼60克,鸭肉600克,红糖75克,熟猪油150克,酱油香料
卤汁750克,味精5克,竹棕叶80片,咸片若干条。
1.晚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水分。鲜
栗子放入木炭炉内烘裂壳,去壳取肉。水发香菇去蒂切片,虾仁干用温水泡软,竹棕叶洗净用沸水泡软。
2.锅内加酱油香料
卤汁、猪肉、鸭肉煮至卤熟,取出切成30等块。炒锅置火上
,加熟猪油烧至五成热,放入泡好沥干的糯米翻炒,加入卤汁、
红糖、味精、熟猪油拌匀,待糯米呈赤黄色、五成熟时,盛出晾凉。 3.取棕叶二三片并列互叠,折成尖底三角形漏斗状,先倒入糯米约25克,再放入
栗子、香菇、虾仁各粘在三角形叶沿,中间放入卤猪肉、鸭肉、
扁鱼碎粒,最上边盖上糯米约25克,收拢棕叶两端,包成有四个角的立体形,用
咸草捆扎四角及中腰,每15个扎成一串。
4.锅内放入
肉粽、水,用中火煮约3小时,捞出保温即可。食时解开捆草,蘸食芥辣酱、辣椒酱佐食。
棕叶:一般上包裹粽子“外在”所需的原料,粽叶是理所当然的主角,还有荷叶、假黄梨叶和竹叶3 种可供选择。荷叶清香,能降血压和泻水;假黄梨叶有去外感和清凉的功效,竹叶则能清热和消暑。
除了粽叶之外,粽子“内在”所需的原料,来来去去不外是糯米、红豆、
绿豆、肥猪肉、五花肉、花生、
咸蛋黄、冬菇、蚝干、虾米、
栗子等。花生含蛋白质,维他命B和维他命E,
但含油量高,多吃易肥胖。另一方面,它可补肾益脏,多吃有碍肠道传送。咸蛋黄营养价值相当高,含丰富蛋白质、和维他命B2;其胆固醇含量相当高,估计约含280至300毫克的胆固醇。咸蛋黄虽可降火,却属腌制食物,盐分过高,会影响心脏机能,故不宜多吃。
冬菇属
菌类食物,比蘑菇和草菇更多蛋白质和铁质,而且纤维相当高,有助畅通肠脏。它虽然脂肪很低,但菌类属嘌呤(PURINE),对嘌呤代谢失调的人会产生高尿酸,所以尿酸过高的人不宜多吃。另外,冬菇湿重,多吃易感到疲倦。
糯米糯米跟稻米的营养价值基本上是一样的,含丰富淀粉质和维他命B,只不过糯米粘性较高,较难消化。然而,少量糯米能补益内脏和暖胃,适合寒底的人食用,多吃有碍消化和血气运行。
肥猪肉和五花肉含饱和脂肪,会令体内血脂肪和胆固醇过高,阻碍血管,容易引致中风和
心脏病。同时,它有碍消化,影响吸收,不宜多吃。
35-37℃是细菌繁殖最旺盛的温度,端午时节适逢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前后,环境温度非常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在梅雨季节里,100个
沙门氏菌经过10小时,就能繁殖到1个亿;一个
嗜盐菌经过2小时,就能达到致病的菌量。此外,粽子糯性不易消化,过食有碍脾胃,引起腹泻。端午时节
包粽子宜小不宜大,这样可以煮得透,以利杀灭细菌,宜少不宜多,最好现烧现吃,不让细菌有繁殖的时间,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小孩,肠胃不好的,更不能贪食,以防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