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
虎丘山下剑池水中。
夫差为营造阖闾墓,曾征调10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 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阖闾生前酷爱宝 剑,下葬时以“扁诸”、“鱼肠”等名剑3000柄殉葬,故有“
剑池”一称。 据《越绝书》载:“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吴 地记》载:“阖闾葬其下。”(即
虎丘剑池内)。据传,夫差即位后,在旧臣
伍子胥、
孙武的辅佐下,牢记杀父之仇,于次年就在夫椒(太湖中的岛屿) 打败了
越国,并生俘越国君王
勾践,罚勾践一家住在阖闾墓地石屋里,为营 建墓室的工匠洗衣做饭,打草砍柴。勾践一行在虎丘山下吃的是糟糠野菜, 穿的是破衣烂裳,直到阖闾墓竣工,前后历时三年。
夫差见勾践一行个个安分守己、毫无怨言,以为他们丧失斗志,遂不顾伍子胥的多次苦谏,将勾践一行放回越国。以至后来酿成灭国杀身大祸。
自古流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将
姑苏的美丽推崇到了至极, 而
苏东坡一句“至苏州而不游
虎丘,乃憾事也”,又将人们到苏州觅美探胜 的视线,聚焦于虎丘。虎丘,
吴王阖闾墓地所在。据《越绝书》载:吴王阖 闾葬山下,葬经三日,金精上扬,化为白虎蹲踞其上,故名。此后经历春秋 更迭,人文兴衰,虎丘的文化层积愈来愈厚,以至游人到此所欣赏、游历的 除了这里的景色,便是把玩这个厚实的文化层,反而对阖闾墓淡化了许多。 二千余年来,史书数次记载掘墓未遂的故事,使阖闾墓反而成了遥远的神话 传说,只有考古学者,还念念没忘虎丘山下,剑池深处的阖闾墓。
阖闾(一作阖庐),春秋末吴国君,名光。公元前515年使鯆设诸刺死
吴王僚而自立。即位后,重用
伍子胥、
孙武等人,实行扩张政策。数次伐楚, 楚几乎灭国,后因
秦国出兵及吴国发生内讧,方退兵返吴。公元前 496 年,
越王允常死,
勾践继位。阖闾乘
越国国丧之机,又发动了吴越战争。两军会 战于欈李(今浙江
嘉兴西南)。勾践用计大败吴军,阖闾也被越军用戈砍伤, 向后只退了七里路,就伤痛发作,死在路上。他的儿子
夫差继承吴王位后, 将其葬于苏州海涌山,改名虎丘。
虎丘,本是阖闾的墓地,到了晋代,已成为司徒
王珣、司空王珉兄弟的别墅。由于东晋年间,盛行佛寺建筑,如帝室、朝贵、名僧及一般社会知名人士(如许询、
王羲之等),纷纷热衷于此事。王珣、王珉兄弟也于东晋咸 和二年(327年)各舍宅建寺,取名东、西
虎丘寺。直到唐会昌年间灭佛时, 寺毁,后合两寺移建山上。至宋时,寺已占据了整个虎丘山,登山即入寺, 入寺便登山。这种山藏寺内的景致,使虎丘寺名声大振。“塔从林外出,山 向寺中藏”,“老僧只
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门”之类诗句,贴切而风趣 地叙述了
虎丘寺的特点,成为宋代“
五山十刹”之一,使这座并不算大的虎 丘,以其特有的景致与文化内涵,与天下名山争胜。宋代
朱长文称虎丘有三 绝:“望山之形,不越冈陵,而登之者,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 近临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西连穹窿,北亘海虞,震泽沧 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侵云,不盈 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虎丘记》中写道:“虎 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反映了 当时中秋佳节,虎丘赏月的盛况及虎丘已是旅游胜地的史实。当然,虎丘作 为人文景观荟萃之地,历代文人词客至此,是不会忘记阖闾墓的。在他们留 下的诗文中,或凭吊先王,或借古喻今,使得虎丘锦绣山色平添了许多凝重。 唐代大诗人
杜甫在《壮游》中,留下了“
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 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的句子,借凭吊
吴王阖闾的坟墓,抒发对
吴地古风 的印象。唐诗人
刘长卿官场失意,借游虎丘阖闾墓,叙出社会繁华与空寂的盈亏之理:
《题虎丘寺》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罗披翳荟,路转文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余生岂能误。
而宋代文学家
苏东坡在《虎丘寺》写下“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感叹阖闾墓中殉葬了“湛卢”一类的宝剑之余, 道出了“我来属无事”,希望“归田行可请”的远离政坛的愿望。此后元、 明、清及近代的文人墨客多有咏虎丘、吊吴王的诗文传世,其中清代
陈鹏年 的一首《重游虎丘》诗,竟被列为“虎丘诗案”,差点丢了脑袋。陈鹏年是清代难得的清官,为此得罪一帮朝廷佞官。在任苏州知府时,总督葛礼想陷害他,举其《重游虎丘》诗,以为诽谤圣朝,句句旁注奏劾,遂被摘印下狱, 以死罪论处。其中“代谢已怜金气尽”一句犹被渲染,认为直指清入关前国号“金”。亏得康熙亲自朱批“朕阅其诗,并无干碍”等语,陈鹏年方从死牢中得救。当然康熙并非仁慈,而是出于葛礼为废太子党羽,不予重用的缘故。
阖闾墓历经二千余年,从各类记载来看,该墓仍保持完好。无论是
勾践 灭了吴国,曾掘墓以泄心头之怨愤,还是
秦始皇、
孙权动用民工掘地三尺, 以求那几千把传世名剑,均无功而返,仅留下离奇的神话故事。
1955年修葺虎丘园林时,曾将
剑池水抽干,发现池东岩壁上有明代长州县令 等官人及
唐寅、
王鏊石刻二方,说明明正德六年(1511年)冬,剑池干涸,见 吴王墓门,后用土掩之一事。经发掘,剑池北端最狭处发现一个“人”字形 穴,高约3米,可容单人出入,洞底横叠三块石板,最上面一块已经脱位, 斜倚在下面的石板上,为人工所为。此处与春秋战国洞室墓形制相象,有人估计这里就是墓门。
1978年10月,池水抽干后有人用手摸出洞穴北端底部 石板的厚度约16—18公分。为保护虎丘塔基,两次都没有移动石板、进行试掘。阖闾墓是否在里面,这一千古之谜尚未揭开。
1995年4月,在苏州西北郊真山春秋大墓中出土的文物,经有关专家考证,出土的1.2万件玉器中的玉饰为“珠襦玉甲”,就是一种“玉衣”。那 么,曾轰动一时,盛行汉代的
金缕玉衣其文化也就源于吴国。当我们再次面 对虎丘山下阖闾墓时,在“铜椁三重”的里边,阖闾尸骨上面,可能也会有一件“玉衣”在等待着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