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衡门
《诗经》作品
《陈风·衡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对此诗主旨的看法有很大分歧,有研究者认为这是隐者安贫乐道之诗,也有研究者以为这是写男女欢爱的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在章法上较独特,先是叙事,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没有放在诗首,而是放在议论之前,且与所兴之事又共同构成旨意相同的议论,使议论充满了形象感而未流于枯燥,并加深了诗意。
作品原文
陈风·衡门⑴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⑵。泌之洋洋⑶,可以乐饥⑷。
岂其食鱼⑸,必河之鲂⑹?岂其取妻⑺,必齐之姜⑻?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⑼?岂其取妻,必宋之子⑽?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陈风:即陈地的乐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衡门:横木为门,形容居所简陋。衡,通“横”。《毛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一说衡门为城门之名。闻一多风诗类钞》曰:“东西为横,衡门疑陈城门名。”
⑵可以:一作“何以”。栖迟:栖息,安身。
⑶泌(bì):水名,指陈国泌邱的泉水名。一说“泌”与“密”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故泌水为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洋洋:水盛的样子。
⑷乐饥:疗饥,充饥。《鲁诗》《韩诗》“乐”作“疗”。一说这是隐语,《诗经》中常将性的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闻一多神话与诗·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其实称男女大欲不遂为‘朝饥’,或简称‘饥’,是古代的成语。”
⑸岂:难道。
⑹河:黄河。鲂(fáng):鱼名,鱼中味美者。
⑺取:同“娶”,接女子成亲。
⑻齐之姜:齐国姜姓的贵族女子。
⑼鲤:鲤鱼。
⑽宋之子:宋国子姓的贵族女子。
白话译文
横木做门简陋屋,可以栖身可以住。泌水清清长流淌,清水也可充饥肠。
难道我们要吃鱼,黄河鲂鱼才算香?难道我们要娶妻,非娶齐国姜姑娘?
难道我们要吃鱼,黄河鲤鱼才可尝?难道我们要娶妻,非娶宋国子姑娘?
创作背景
关于《陈风·衡门》的创作背景,历代学者的观点有较大分歧,主要有三说:一为诱掖僖公说,《毛诗序》曰:“《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二为贤者自乐无求之说,朱熹诗集传》云:“此隐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三为男女悦慕之辞说,闻一多《诗经研究》说:“《国风》中讲到男女相约之地,或曰城隅,或曰城阙,或曰于某门,即国城的某门,衡门也还是这一类的场所,栖迟于衡门之下,和《静女篇》的‘俟我城隅’,《子衿篇》的‘在城阙兮’,也都是一类的故事,并且古代作为男女幽会之所的高禖;其所在地,必依山傍水,因为那是性秘密之事的地方。”认为此诗是为男女欢会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如果把《陈风·衡门》看作一首爱情诗,那么此诗的大意是:夕阳已逝,月上柳梢,一对青年男女悄悄来到城门下密约幽会,一番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之后,激情促使他们双双相拥,又来到郊外河边,伴着哗哗的流水,极尽男欢女爱。或许小伙儿被这难忘良宵所陶醉,竟发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爱情名言:吃鱼何必一定要黄河中的鲂鲤,娶妻又何必非齐姜、宋子不可?只要是两情相悦,谁人不可以共渡美好韶光?言外之意是,他与眼前的女子情感甚笃,非常满意,希望娶她为妻。此诗虽然短促,简单,但表现了上古陈地百姓自由、纯朴的情爱意识。
《陈风》中多为情诗,说明陈地人民非常善于歌唱爱情。因此,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样一首富有哲理的情歌,也不足为奇。
如果按照隐者安贫乐道之诗的说法,那么此诗的大意是:一个居住在蓬户柴门的小农或读书人,他一大早打开柴门,面对家门前的洋洋泌水,微微笑着出口成章:噫哉!有此一间柴门陋室,可以栖身蔽雨,此生足矣!有此一汪洋洋泌水,每天清波潋滟,观此美景,虽腹饥亦以为乐也!难道吃鱼就一定非吃河里的鲂鲤吗?难道男人娶妻就一定非要娶齐姜、宋子吗?甘愿清贫度日,粗茶淡饭,从从容容,平平淡淡,不求富贵,不求闻达,有一老妻相伴,厮守终生,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这种看法,表明穷苦百姓、清贫书生,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苦守清贫,安守本分,过平淡日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全诗简洁明快,阐述清贫自守之德。
此诗在章法上也较独特,先是叙事,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没有放在诗首,而是放在议论之前,且与所兴之事又共同构成旨意相同的议论,使议论充满了形象感而未流于枯燥,加厚了诗意。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之诗。一章甘贫也,二三章无求也。唯能甘贫,故无求。唯能无求,故甘贫。”
清代崔述读风偶识》:“‘衡门’,贫士之居。‘乐饥’,贫土之事。食鱼、取妻,亦与人君毫不相涉,朱子之说是也。细玩其词,似此人亦非无心仕进者。但陈之士大夫方以逢迎侈泰相尚,不以国事民艰为意。自度不能随时俯仰,以故幡然改图,甘于岑寂。谓廊庙可居,固也,即衡门亦未尝不可居;鲂鲤可食,固也,即蔬菜亦未尝不可食;子姜可取,固也,即荆布亦未尝不可取。语虽浅近,味实深长,意在言表,最耐人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15:2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