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书院
丽江清朝时期书院
雪山书院是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后,丽江首任流官知府杨馝所创建。此之后至光绪年间,雪山书院经历了多次的修葺、扩张和改建,特别是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府陈宗海、晚清进士和庚吉,雪山书院山长李福宝,在书院原基础上作改建,藏书楼十分为之壮观,教室宽敞,门楼更高大。
历史渊源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在雪山书院创办了丽江劝学所,为中华民国丽江教育局的前身。首任劝学员、学务总董为丽江举人周暐(周霖祖父)。
同年三月,丽江知府彭继志请百岁坊名人和积贤主办《丽江白话报》,成为云南省第一份白话报;随后士绅杨宪之在雪山书院成立“丽江活字版制造所”,成为云南铅字排版,活字印刷的发祥地。
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雪山书院还创办了多级小学,后成为军队驻地,遭到严重破坏,仅有图书还被迁至玉皇阁藏书楼。
成就
历史上,雪山书院历任知府和教育官员培植了大批的边疆人才,推动了纳西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三五年间,人才辈出,誉及滇西北。
从1723年改土归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雪山书院共出了两名翰林,7名文进士,61名举人,12名副榜,28名优贡和拔贡,其他贡生、禀生难以计数。
除培养大批的民族人才之外,雪山学院的创建还是体现古代丽江平民子弟从此能够普遍接受汉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1723年的改土归流、雪山书院创建之前,丽江在汉学儒学教化上。处于半封闭的之后状态。当时在土司统领下的丽江有不成文的规定:老百姓不能读书认字,更不能参与科举应试,“天雨流芳”只是土司对本家族子弟的一种熏陶而已,木氏土司采取的是“愚黔首”的政策,除了木氏文人外,不见他人姓文人。
雪山学院的创建为平民阶层的士人学子提供了读书的机会,让他们在此研习经典,探求修身治国之道、应举之策、讲学论道、教化一方礼仪。
因此,它不仅是丽江汉文化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丽江文化教育的摇篮,云南省第一份白话报的诞生地,云南铅字排版,活字印刷的发祥地,是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恢复“雪山书院”为丽江文化历史与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雪山书院共收藏有图书2万余册书籍,在继承发扬雪山书院的历史业绩,雪山书院将被打造成为丽江古城的“镇城之院”。
丽江讲坛
2011年11月7日,在古城内举行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志》的首发仪式上,丽江古城雪山书院也宣告正式恢复。
雪山书院于2012年起创办丽江讲坛,于每周六下午开讲,讲坛内容涉及人文历史、民俗民风、天文地理、社会科学等,讲坛力求立足丽江,围绕文化,挖掘历史,开启智慧,达到传播丽江的效果。丽江讲坛已打造成为传播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
2018年8月18日,由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主办,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丽江古城名家讲坛”活动在丽江古城雪山书院正式启动,活动以“玉水滋砚墨鸿儒悦古今”为主题,丽江古城雪山书院迎来了“丽江古城名家讲坛”活动的首位主讲嘉宾—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为丽江的听众带来《国学传统和当下人生》主题讲座。
创建
根据史料记载,位于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的雪山书院,是丽江“改土归流”之后首任知府杨馝于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创建,也有记载是杨馝知府和丽江府儒学教授万咸燕两人共同创建。
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雪山书院才结束办学,办学时间长达180年;1907年,雪山书院设置了劝学所,也是中华民国丽江教育的前身。1912年,雪山书院创办了高级小学,后来成为军事驻地。
宗旨
根据《丽江府志略》的记载,《雪山书院并铭》中这样记载到:“丽江遥连西蜀,近接吐蕃,为滇西要区。”足以说明丽江在地址位置上的战略重要性。
雪山书院创办的初衷是“以广教化移风易俗为己任”,在丽江府,少数民族聚居地传播儒学,教化少数民族也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其目的是稳定边疆。
雪山书院的创建,重要的目的是培养科举人才。根据记载,从1725年直至1905年,丽江共出进士7人(其中点翰林2人),举人61人,副榜12人,岁、恩、优、拔贡153人,而最重要的是,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曾就读于雪山书院,足以看出雪山书院对于丽江府科举考试的重要意义。
教化少数民族,培养科举人才是雪山书院的办学目的。根据史料记载,在万咸燕到丽江后,采访民间时问到:丽郡有何名医?在得知杨氏成初二兄弟后,两人得到了万咸燕的赏识,在雪山书院开学后,推荐杨恩、杨怒进书院从儒,在杨氏宗谱中有一篇关于万咸燕的序文,其中记叙了杨恩努力学习而成为了秀才,在序文中最后要求“不特工于文,而世其德焉”——这也就是雪山书院的办学宗旨:“德为本,文为末。”
在品学兼优的基础上,能够争取一些功名发达。杨恩在雪山书院的教导之下,颇有修身立匡时济世的思想,晚年以读书人自居,慨然以起地方风华为己任。
藏书
雪山书院的藏书,乾隆《丽江府志略》中尚未记载,“学校略——经籍”乃学府学宫收贮。《光绪丽江府志稿》方有详细记载。
可知在书院创建之后,由省级行政官员的名义颁发,配给,捐置。府学和书院的典籍,成为丽江最早的公共藏书,根据1895年完成的《光绪丽江府志稿》记载,雪山书院创办的180年历史中,收藏的典籍有20多种,共计800多册。
1895年以后,官绅、士人等不断向书院捐赠书籍,如:和虎臣就捐献了《古今图书集成》《文献通考》《十三经注疏》等十多种共计3000多册。
1919年,以原雪山书院的藏书为基础,设立了丽江县图书馆,这批图书成为停办科举、办新学以来,丽江公共藏书中古籍的主要来源。
《光绪丽江府志稿》中详尽记载岑壤勤、刘武慎公颁发的书目;制军王、中丞谭公颁发项;府正堂黄捐存项;丽江学项;以上共存书二十部,每年开学后,旧学长逐一点出交代新学长。如有油迹、墨污、简帧散失者,仍责新旧学长赔还,以垂永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志》中均有雪山书院的藏书记载。雪山书院的藏书在丽江教育史上的意义可见一斑。
山长
雪山书院在180年的办学期间,是丽江的最高学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现在有史可考的雪山书院山长和主讲共计14人。
万咸燕:进士,雪山书院的首任山长,在雪山书院创办中起到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杨馝说他:“通经术,富于年力,其志盖乐与诸生讲求道学也。”
万咸燕乾隆年间完成的第一部官修志书《丽江府志略》也是在长期的田野调查撰写的《雪山外史》的基础上,在管学宣的支持下由他主编完成的。
历届有史可考的山长还有:杨济、孙似茗、杨治、周之松、李廷俊、段绣、木正源、杨凤友、李玉湛、阙开恩、周兰坪、王树和。
李福宝是雪山书院最后一任山长,也是高级小学堂的堂长,在停科举、兴学堂之后,雪山书院兴办了丽江第一所高等小学堂,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教育家。
师生关系
光绪府志稿人物志记载:“杨怒,字体仁,岁贡生,生性谦恭,勤学好问,每思选就闾里人材,子淮入怑,而其徒之畷高科,列谬庠者实多,今称道弗绝。”
杨怒的教学,以严著称,他经常对学生讲:“读过的文章,必须背诵,背的滚瓜烂熟才是你的,随着学识和年龄的增长,慢慢消化,受用一辈子。不然,一面读一面忘记,学而不实。”
所以他的学生早晚都要书声琅琅的背诵,丽江城中到处都是读书声。杨怒本来在考取功名以后,成为贡生,任教于雪山书院,书院对于教师的家庭条件要求较高,必须较为充裕,一年到头只有端午、中秋、冬至三节礼。
学生每节送三色礼:一盘大米,两扇红糖、一包茶叶。节日中学生向老师磕头,献上三色礼,教师要留学生端午节在家吃红糖包子,中秋吃月饼,冬至吃糯米饭。
这是雪山书院不成文的规定,成为雪山书院风气的一部分,一直用到民国年间仍是三节礼和三色礼,在当时,雪山书院的教师社会地位很高,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美德,若有德高望重的教师路过,路边休闲的妇女们都要起立,双手抱胸,表示敬意。
如此可见,雪山书院的教学严格,学生尊师重道,教师认真教学,受到民众的尊敬。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9 20:15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