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笞是汉语词语,读音:biān chī,一指用鞭子抽或
板子打某人某物,二指古代的一种刑法,指用鞭子抽打犯人。三指谴责,批判。
②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教诸子无鞭笞之责,而亦不至于不令。”
③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狱卒鞭笞乱下,将牙齿打折。(范)雎血流
被面,痛极难忍,
号呼称冤。”
⑤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
①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昔周用肉刑,积祀七百,汉氏废之,年代不如。至于改以鞭笞,大多死者外有
轻刑之名,内有杀人之实也。”
②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监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
文符日至其门,鞭笞日加其身。”
②
茅盾 《萧红序》四:“她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
②宋
苏轼 《谢馆职启》:“理则训兵,有鞭笞戎狄之志。”③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我太祖﹞命将出师,鞭笞羣雄。”
由于
笞刑普遍被国际组织认为是对受刑人不人道及侵犯其人权,此刑罚在世界上多数地区已经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