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国,是
周武王灭商后于
周朝时期在
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
姬姓诸侯国之一,子爵,亦称顿子国,都城在今河南
商水县顿国故城,后为
陈国所迫南迁,号南顿(今河南
项城南顿镇),与
陈国、
项国、
沈国等相邻,春秋时期为
楚国所灭。
版图疆域
地理位置
淮水中上游地区历来为上古民族杂居交错之地,况且又为商王朝统治的旧地,为震慑商民旧族,周王朝便在这里分封了顿、沈、项、息、番、蔡、道、蒋、曾、唐等诸多
姬姓小国,使其成为镇守周朝南疆的屏障。周初分封的这些诸侯小国,面积都不大。顿为子爵,其封地面积不过二百五十平方里左右。顿国在哪里?清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云:“顿国本在县(指
商水县)北三十里,顿子迫于陈,南奔楚,自顿南徙,故曰南顿。”这段记载不仅指明了顿国的初封地、迁居地,而且也指明了顿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
顿国故城
《
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标示顿国的地望有两处:一在今商水县境内;一在项城县(今项城市)境内。体现一个诸侯国的考古学“表征”是什么?是都城。周口市、商水县文物部门在今
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找到了顿国故城城址。经过勘探调查表明,顿国故城呈正方形,城墙用夯土筑成,边长500米,面积达25万平方米。城墙外有壕沟护绕。故城内出土有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构件如筒瓦、板瓦、
云纹瓦当和生活用具陶圜底罐,以及楚国流行货币蚁鼻钱等。故城外发现有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墓葬。
顿国故城西汉时置博阳县,东汉时称乐家,三国时衰落。该故城的发现,证实今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附近方圆地区为顿国疆域范围。这个顿国后来习惯上将其称为北顿,以与后来的南顿相区别。
南顿古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遂围陈,纳顿子于顿。”这个都邑就是今项城市南顿故城,该故城位于今项城市
南顿镇。据考古调查,南顿故城面积约50万平方米,尚存一段夯土北城墙,东西长217米,残高7米,顶部宽约5米,夯层厚18至30厘米,圜底窝较浅。城内散存大量板瓦、筒瓦和饰粗细绳纹的陶片。故城内外发现有周代和汉代墓葬。该故城比顿国故城大一倍,显示楚人修建该城时明显违反了建筑规制,突出了防御功能。
历史背景
古顿国为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按照周代的封建官制,“王者之制禄者,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顿国国君在史料中被称作“顿子”,显示顿为第四等的小国。顿国爵低疆狭,民寡势弱.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一些大的诸侯国和新兴的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以大兼小,以强并弱,争霸战争频繁。
政治简史
附庸陈国
顿国北临妫姓
陈国,东接姬姓项、沈,南与姬姓蔡国接壤。这些方国的疆域在后来的
诸侯争霸中处于变动之中。西周时期,周王朝王室尚强,顿国与周边诸侯国都能相安无事,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陈为大国,顿为小国,顿依附于陈,陈也需要顿国作为屏障。春秋早期,两国关系密切。
1975年秋至1984年,商水县练集乡朱集村出土一批周代青铜器,有鼎、簋、簠、车马器等,鼎全部散佚,仅存4件西周晚期铜簋、3件春秋早期“原仲”簠,皆有铭文。其中“原仲”簠盖内铸有铭文“惟正月初吉丁亥,原仲作沦仲妫嫁媵簠,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
周口市博物馆也藏有1件“原仲”簠,与前者同大同铭,是原周口市从商水县文化馆分家时所得,故此件文物亦与上述3件“原仲”簠同出。这4件“原仲”簠是陈国大夫原仲为次女所作的陪嫁器物,它们为研究陈、顿两国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原仲,春秋时期陈国大夫,死于公元前667年。“原仲”簠的时代应早于此年。朱集距顿国故城仅10公里,应为顿国疆域。这些器物埋葬到顿国的贵族墓葬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陈国大夫原仲与顿国贵族联姻。由此说明,当时顿国与陈国一度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
背陈向楚
楚是西周末年崛起于荆蛮地区的一个芈姓方国,自春秋初年起就力求北上图霸。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侯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顿国本依附于陈国,后来惧楚国之强,背陈而转向楚国。陈国于是大兵压境,遂使顿子失国,顿子逃奔到楚国求援并在楚国避难。
具体何年陈国逐顿,史料语焉不详,估计应在公元前637年或稍前。公元前637年秋,因为陈国在归顺楚国的同时又暗中勾结宋国,楚王遂接受顿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陈国。楚军在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并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取焦、夷,城顿而还。”公元前635年,楚令尹
子玉(即成得臣)把陈国包围,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
并入楚地
顿国复国后完全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69年夏,楚国人进攻陈国,同时命顿国伺间隙攻打陈国,为此陈国人包围顿国。《左传·襄公四年》:“楚人使顿间陈而侵伐之,故陈人围顿。”在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中,陈、顿、沈、蔡等诸侯国都慑服于强楚,并多次随其征伐他国。公元前538年,这些诸侯国随楚攻伐吴国。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对这次交兵有比较详细的记述。顿国参加这次侵伐楚国的战争,并未改变附庸于楚国的地位。公元前496年2月,顿国的国君准备事奉晋国,于是便背叛了楚国,并和陈国断绝了友好关系。楚便在陈国的帮助下发兵灭掉了顿国,使其纳入了楚国版图。《春秋·定公十四年》载:“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二月辛巳,即夏历二月二十三日。《左传·定公十四年》载:“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灭胡”。顿国自此并入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