飑线,也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升线。中尺度天气之一。是一种范围较小、生命史较短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在气象上,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
强对流天气带。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
飑线介绍
飑线也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升线,中尺度天气之一,是一种范围较小、生命史较短的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飑线是由许多
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
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
强对流云带,其水平尺度长、宽均约几十至上百公里,持续时间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飑线”出现时通常伴有
雷暴、
大风(或
龙卷风)、
冰雹等,能量大,
破坏力较强。
基本描述
1.含义:有许多
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
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
强对流云带。
2.水平尺度:长约几十至几百公里,宽约几十公里至二百公里。
3.生命史: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特征
飑线前天气较好,多为偏南风,且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飑线前方常伴有
中尺度低压。飑线后天气变坏,风向急转为偏北、
偏西风,风力大增,飑线之后一般有扁长的
雷暴高压带和一明显的冷中心,在
雷暴高压后方有时还伴有一个中尺度低压,由于它尾随在雷暴高压之后,故称之为“
尾流低压”。飑线沿线到后部高压区内,有暴雨、
冰雹、龙卷等天气。
产生的条件
必要条件
具有不同特征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最常见的情况是
冷气团与
暖气团碰撞,但也有的时候是
干空气与
湿空气碰撞。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高空中都会有风切变。相邻的两股风方向和速度都不同时,就会发生
风切变。它可以使上升的空气离开云顶。大多数飑线开始于干燥、密度较大的冷空气。
其他条件
飑线虽属中尺度天气系统,但其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的大尺度
天气形势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
冷锋前100~500公里的暖区内。
飑线产生于强烈位势不稳定的层结中(见
大气静力稳定度)。这种不稳定层结,多数是由中层或高层
冷平流叠加在低层
暖湿气流之上所致。飑线与高空
急流也有一定的联系,多发生于急流区或风的铅直切变较大的区域。
形成过程
飑线是排列成带状的
雷暴群。一种范围较小、生命史较短、气压和风的不连续线。其宽度由不及一千米至几千米,最宽至几十千米,长度一般由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维持时间由几小时至十几小时。飑线出现非常突然。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气压涌升、气温急降,同时,狂风、雨雹交加,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北半球温带地区,飑线前多偏南风,线后转偏西或偏北风,飑线后的
风速一般为每秒十几米,强时可超过40米/秒。飑线前天气较好,降水区多在飑线后。飑线两侧温差可达10℃以上。
飑线多出现在
高空槽后和
冷涡的南或西南方;有时出现在高空槽前、
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低空
西南暖湿气流里;少数飑线产生于
台风前部的
倒槽或东风波里。从相应的地面形势看,大部分飑线与
锋面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
冷锋前100~500千米的暖区内。
飑线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气流中,与
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联系,多发生于急流区或风的铅直切变较大的区域。
区别
飑线处于
雷暴云下沉冷空气的前缘,空间结构和
冷锋酷似,都是冷暖空气的分界面,过境时都伴有风向急转,风力猛增,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加之它又常出现在冷锋附近,因此,容易把它与冷锋混淆。尽管飑线与冷锋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差异,故又常将飑线称为“伪冷锋”或“假冷锋”。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
冷锋是两种不同性质气团的分界面,是
大尺度系统,而飑线则是在同一气团内部形成和传播的
中尺度系统;
2.飑线附近的天气现象比冷锋天气剧烈得多,气象要素的变率也比冷锋附近的大得多;
3.飑线的移速一般比冷锋要快,有时甚至比冷锋快2~3倍;
4.飑线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而冷锋没有。
飑线的移动
飑线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不仅和高空气流有关,还随发展阶段不同而异。
形成阶段
在形成阶段,移动方向基本上和高空气流方向一致,移动速度较慢,一般为30~40公里/小时;
发展阶段
在发展旺盛阶段,移动方向多偏于50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的气流方向的右侧,移速加快,一般达40~80公里/小时,快者可达80~120公里/小时;
减弱阶段
在减弱阶段,移动速度又相应减慢,一般为30~40公里/小时,移动方向又和高空气流方向一致。飑线上单体的移动方向,有时和飑线一致,有时偏向飑线移动方向的左侧,但交角小于60°。
跳跃
飑线上强
雷暴单体的强降水所形成的强大的下沉辐散气流,在其行进方向上最猛烈。它促使地面
切变线超越于飑线之前。这支下沉冷气流在低层和
西南暖湿气流辐合而引起的抬升,使原飑线的前方形成新的飑线。这时原飑线减弱,新飑线发展加强,以这种新陈代谢的方式不断向前传播,就形成了飑线的“跳跃”现象。
飑线结构模式
中纬度飑线
中纬度地区的飑线常发生在春夏之交,多出现在地面冷锋前或
气旋波的
暖区及
高空槽后西北气流里的短波槽下方。飑线的低层前部有强流入气流,而后部有强流出气流。在飑线前,约200hPa的高层为出流区。从低层进入
雷暴云体的
湿空气,向着逆切变气流方向倾斜上升,然后流出云体,并与云体周围的干
下沉气流形成一个后倾的
环流图。在雷暴云体后部,从中空卷入的环境空气,形成湿
下沉气流向顺切变气流方向倾斜下沉,到达低层流出
雷暴区。
热带飑线
热带飑线,多发生在
台风前沿和东风扰动里。在它的前方,各层相对气流都是流入的;在后方,高层和低层流出,800——500hPa层流入。从飓线前方低层流入的
湿空气,通过飑线在高空以
云砧形式从后方流出。从前方中层进入飑线的
干空气被输送至低层后,又从系统后部流出。飑线常有向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但其中
雷暴单体的移动,一般与环境大气的
对流层中层风向一致。
飑线生命史
飑线分布通过大量气象
雷达探测发现,飑线从形成到消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雷达回波开始为多块孤立的对流单体组成的比较离散的回波带,回波单体明亮,轮廓清晰,有明显的块状结构,水平尺度一般为10~20公里。随着
对流单体的发展和
并合,尺度增大,对流单体顶高由7~8公里发展到11~12公里,回波强度通常达40~50dBz,逐步形成带状,雷阵雨天气开始,
地面风速加大。
发展阶段
回波单体和群体显著发展,整个
雷暴带的长度和宽度同时增加,在带上出现扰动。有时出现与地面
流场相对应的
涡旋状、波动状和“人”字形等
回波特征。在这些扰动中心附近,发展成结构密实的强
超级单体或强单体群。此时它们的水平尺度常为几十公里,顶高猛增到14~18公里甚至更高,回波强度增至50~60dBz,甚至可达70dBz。雷暴带前沿的回波强度梯度很大。此时地面风速一般可超过25米/秒,每小时雨量可达40~60毫米,严重时可出现
冰雹和龙卷。
减弱阶段
随着能量的释放,飑线逐渐减弱,回波带的宽度加大,结构逐渐松散,顶高下降,回波强度减弱,
降水强度迅速减少,风速也趋于减弱。
分析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
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
卫星云图以及
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05年5月30日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的飑线过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到500hPa各层影响系统的前倾结构,使前倾结构控制区内地区的不稳定度迅速加强,加之蒙古
冷涡旋转分裂冷空气触发形成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为飑线形成提供了前期动力和热力条件;地面流场和能量场的分析明显反映出了飑线在地面
切变线后部,风向、风速辐合区前部。雷达产品分析表明飑线回波具有线状分布和发展快的特点,而且最大
反射率与
径向速度的最大值在飑线发生的时段内长时间相伴。当飑线回波上的单体进入“逆风区”时,发展更旺盛,不仅造成了灾害性的大风和
冰雹,还造成了影响范围内的短时强降水。
飑线灾害
09年6月
2009年6月3日傍晚,一场罕见的
强飑线天气袭击了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造成了22人死亡,农业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元。河南省商丘全市发生
强对流天气,其中
永城市最大风力达到11级,为永城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风力,永城市受灾最严重。这次飑线共导致22人死亡,多为树木房屋倒塌压砸所致,这是一种名为“飑线”的天气现象。该天气现象发生时,通常伴有
雷暴、大风、
冰雹等过程,能量大,破坏力强,并且预报难度大。
2009年6月7日晚10:30左右,安徽省合肥市发生强对流天气,10分钟降水超过5CM,伴随雷暴,风速达到18m/s,最高已经超过25m/s。
2009年6月14日晚至21时27分,14日下午安徽省宿州市
雷雨大风共造成7人死亡(其中
灵璧6人),118人受伤。江苏
通州市雷雨大风导致1人死亡
09年8月
2009年8月27日16时50分开始,受飑线系统影响,辽宁多地出现
雷雨大风天气。虽然气象部门及时发布了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和有关部门注意即将到来的雷雨、大风,但仍有3人遇难,10余人被砸伤,另外
锦州市通讯、网络等在此次飑线过程中暂时中断。27日下午,辽宁中西部出现雷雨大风天气,由于水汽条件不足,雨量不算大,但风力却非常强劲。其中沈阳
风速最大,达到了9.5米/秒,相当于风力的5级。而个别地点的瞬时风力,甚至达到了8级。大风吹倒的大树、广告牌等造成了多人伤亡。
在沈阳市南三经街上,一棵碗口粗细的树被刮断(来源:辽沈晚报)
据《
辽沈晚报》报道,27日15时45分,到乡里买东西的沈阳市新民市周坨子乡大坨子村村民刘静贤夫妻骑着摩托车被雷电击中的枯树砸倒,再也没能回来。据一位目击者称,当时风力很强,倒下的枯树砸刚好中了经过的红色摩托车,树干轧在两人的胸口处,人当时就不行了,两截枯树加起来能有20米长。随后,民政部门的殡葬车辆将夫妻俩的遗体送往殡仪馆。
折断的枯树砸倒一对骑摩托的夫妇(来源:辽沈晚报)
16时许,
沈阳北站附近一处工地外面,一名26岁的小伙子被砸倒,送到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据120急救人员介绍,他们赶到事发地点时,小伙子已经停止了心跳。当时是一块约6平方米大的广告牌先砸倒电线杆,再砸向这个小伙子。据当地媒体报道,小伙子刚上班仅1个多月,事情发生在他下班回家的路上。由于仍在试用期内,小伙子的公司还没有给其缴纳保险。
由于此次雷雨天气时值晚高峰,大风刮落的物体还砸伤10余位来不及躲避的市民,其中一名伤势较重女士仍在抢救中。
此前,锦州市也遭遇
强对流天气。15时左右锦州市上空突然乌云密布,片刻间天就阴暗下来,几分钟后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昼如黑夜。乌云、狂风、骤雨,突变的天气让市民措手不及。同时造成通讯、网络等暂时中断。
锦州市也遭遇强对流天气(来源:辽宁日报)
沈阳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蒋大凯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从27日午后14时左右开始形成,到20时左右结束,从雷达图像分析看是飑线。此次强对流天气影响范围大,辽宁除辽宁南部、
丹东和大连之外都有影响,通常当地一般在6月份时发生飑线的几率较多,但8月下旬辽宁出现这么大范围飑线活动还是比较少见的。
气象专家解释说,冷暖气流交汇时,存在着一条狭窄的风向切变带,过境时将带来极强烈的
强对流天气。闪电、
冰雹、雷雨、大风都是强对流天气的产物,但27日雷电、冰雹都没什么作为,只有大风显示了威力。这是因为局部地区风力的大小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城市里高层建筑物林立,极易造成局部地区风力比周围地区更为强劲。
大风卷起楼顶的石棉瓦和木板,砸伤3名路人(来源:辽沈晚报)
经过一场雷阵雨过后,沈阳28日最高气温将只有22℃,较前一日最高气温下降了7℃。尤其是清晨和夜晚,降温更加明显,最低气温将降至10℃。从29日至31日,辽宁各地气温才缓慢回升。
15年6月
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网央广网的消息,
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是由罕见的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伴有
下击暴流)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导致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
16年04月
下午两点前后,广东境内生成一条飑线,并自西向东扫过珠江口一带。
从广州单站雷达回波图可以看到,今天下午2点左右,飑线位于珠江口西侧,其后逐渐东移扫过珠江口,16点左右已经位于惠东一带,飑线横扫广东珠江口佛山乐从遭龙卷风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