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鹰号驱逐舰是
大清帝国驻
德国公使
许景澄向德国
伏尔铿造船厂订制的,1895年完工。直至次年夏天回国。本舰原称称鱼雷快舰或猎舰, 后改称驱逐舰。 在清末,“飞鹰”舰编属
巡洋舰队。
民国年间,“飞鹰”舰于1917年参与
护法舰队南下后,长期驻扎广东。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同日,
康有为搭乘
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重庆”号客轮,于上午11时离
天津南下
上海。直隶总督
荣禄获悉后,曾派遣飞鹰号驱逐舰追赶。依飞鹰号驱逐舰的航速,若要追上“重庆”号客轮应当没有问题,管带
刘冠雄驾舰航行至中途时,声称舰上煤尽,返回天津,其原因不详。有说刘是留英学生,同情变法;有说是荣禄故意放人,使得康有为无法与光绪帝当面对质,可以使慈禧太后更方便地掌控政变后的北京局势,但都属于猜测,没有史料依据。
1909年初夏,飞鹰号驱逐舰协同一艘海关巡逻艇远航东沙取证,还顺道巡视了西沙群岛。张人骏在提交给
北京的报告中,提出东沙、西沙“适当欧洲来华之要冲,为南洋第一重门户, 若任其荒而不治,非惟地利之弃,甚为可惜,亦非所以重领土而保海权也”。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报道说,大清特遣舰队的“吴司令”(
吴敬荣)建议朝廷向所有可居住的南海岛屿尽快移民。中日双方终于在1909年10月11日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明确
东沙群岛为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人立即撤出;中国以广东毫银16万元收购岛上已建设施,同时,日本人补缴各项税款及损坏庙产等的赔偿合计广东毫银3万元。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飞鹰号驱逐舰由继刘冠雄、
黄钟瑛、
林建章、
杨敬修之后的第5任管带福建福州人林颂庄指挥,参加了11月2日江苏镇江江面的海军起义,与阿姆斯特朗的鱼雷炮舰“飞霆”等一起走向了民国。
1913年初,
孙中山以革职江西都督李烈钧等为首,在湖口、南京、上海等地发起了北伐讨袁战争,首开民国时代内战之始。袁世凯一面命令冯国璋等部陆军南下,同时刘冠雄率领海军舰队也赶往镇压。“飞鹰”舰当年原本驻泊在北方,年初烟台发生了被裁撤的关外军士兵千余人闹事的事件,一时烟台市面情形十分危机,飞鹰号驱逐舰与同泊烟台的巡洋舰“海圻”一起派出官兵登岸,协助烟台海军练营和山东军队平息了事变。事后,时任“飞鹰”舰长陈鹏翔(清末以来的第三任)被授予海军一等金色奖章,其他上岸弹压有功的枪炮副杨隽声、鱼雷副叶葆骏、正炮弁高大治、副炮弁陈祥瑞、田利发、杨承藩等官兵也都被分别授予奖章嘉奖。
1918年5月,孙中山被
桂系军阀以改组军政府组织为由逐出两广,护法舰队正式归向桂系。
1927年9月28日,飞鹰号驱逐舰一度以炮火支援广东省海军和陆军部队登陆,进攻
八一起义军,因兵力不敌而告败。
1932年,因粤系内部矛盾,广东海军总司令陈策命各舰开赴海南岛,7月6日,粤系首领陈济棠命广东空军飞机从雷州起飞,往海口轰炸飞鹰号驱逐舰,海空互战,飞鹰号驱逐舰舰中弹悬挂救生旗,表示不抵抗,但飞行员因陈济棠有5万元的悬赏,仍冒险低空飞行投弹。是中国空军击沉的第一艘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