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澄
中国清朝末期官员、外交家
许景澄(1845年-1900年7月28日),原名癸身,字竹筠,一作竹筼,浙江嘉兴人。中国清朝末期官员、外交家。
人物生平
科举入仕
许景澄出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少年时随乡人赵铭学习词章,工于骈文、诗画,尤重研习经世之学
许景澄十五岁时入县学学习。同治六年(1867年),考取举人,翌年(1868年)入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登第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元年(1875年),许景澄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光绪五年(1879年),又任四川乡试副考官。
从事外交
许景澄从政之时,正值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以自强求富,成为当时的进步潮流。由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派遣外使节。而许景澄入翰林后,有感于时事方艰,开始留心时政,逐渐受到军机大臣瓜尔佳·文祥的器重,被作为“使才”推荐。
光绪六年(1880年),许景澄奉诏出使日本,因父丧丁忧,未能成行。三年后,守丧结束,补授翰林院侍讲。当时法国侵略越南(参见词条法越战争),并窥视中国西南边境,许景澄提出加强台湾防务、缓练广东水师、注重陆军等八条拒法之策,受到清廷的注意。不久,担任文渊阁校理
光绪十年(1884年),许景澄被任命为“出使法德意荷奥五国大臣”,次年(1885年)又兼任驻比利时公使。出使期间,主持勘验接收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定远”“镇远”等战舰;在德国等处亲赴造船厂调查,撰成《外国师船表》,呈选朝廷,供建设海军参考;疏请加强海防,在大沽口设置铁甲炮船,以胶州湾为海军基地。
光绪十三年(1887年),回国,调任翰林院侍讲。不久后,因母亲去世丁忧归乡。后应其座师两广总督张之洞之邀至广州,商讨时政,曾帮助张之洞起草芦汉铁路的“章程”。
力抗沙俄
光绪十六年(1890年),许景澄服丧期满,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光绪十七年(1891年),升太仆寺少卿,转通政司副使,次年升光禄寺卿。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更升为内阁学士。在此期间,他留在俄国,为帕米尔问题,同俄国政府进行了长期交涉。
中俄两国在帕米尔地区的国界早在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中就已经划分完毕。但沙皇政府不遵守这一条约,从19世纪90年代起不断派军队以“巡边”“游猎”为名,违约越界,引起边界纠纷。光绪十七年(1891年)六月,俄军以“游猎”为名,进入帕米尔中国界区。九月,许景澄到俄国外交部抗议,严厉向俄国外交副大臣基斯敬(希什金)指出:俄兵进入中国“喀什噶尔内地界内,显系违约越界”。迫使基斯敬承认“此番俄武员带兵竟到中国界内,是其错处”。但到了光绪十八年(1891年)夏,俄军更加嚣张,竟然侵占萨雷阔勒岭(萨雷库里)以西共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为此,许景澄按照清政府的训令,于光绪十八年(1891年)十月十七日会晤了俄国外交部官员。俄方官员强词夺理,声称《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过去宽混,难以作准”,要求沿萨雷阔勒岭山梁重新划界。许景澄当场反驳说:“两国所定之界约,如果不能作据,则更有何据定断何为中国何为俄国之地?”次日,正式照会俄国,再次阐述清政府对帕米尔划界的基本立场,即“将此界约(《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为底子,然后将中国余地商量勘分”,并指出:“按历来书史以验,各帕地实属中国。”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他毫不退让,相持三年, “专恃辩论,竞有笔舌两穷之势”。但沙俄政府拒绝从已经占领的中国领土上撤军,企图以实际军事占领线为划界根据,并于光绪二十年三月初七日(1894年4月12日)照会清政府,建议在帕米尔地区双方维持现状、两不进兵。清政府当时忙于应付即将爆发的中日战争,无力西顾,只得对沙俄让步。三月十二日,许景澄照复俄国外交部,同意沙俄政府的上述建议,但同时申明: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对于目前由中国军队所占领以外的帕米尔领土的权利。它认为应保持此项以一八八四年界约为根据的权利,直到达成一个满意的谅解为止”。鉴于帕米尔地区地理记载不详,许景澄还细心地编著了《帕米尔图说》和《西北边界地名考证》,这些都成为以后中俄交涉的依据。
奔波图存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结果中国战败,于翌年(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并引发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许景澄身在俄国,关心中国局势的发展。他认为“国际强弱,自昔恒有,唯人心不可死。”为挽救国家危亡,他上疏光绪帝,提出改革兵制的主张。为了减轻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他积极邀请俄国联合法、德胁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此即著名的“三国还辽事件”。许景澄在给表弟的信中称:“去年俄国约法德二邦胁劝日本归还辽地,皆兄所商量接洽。”
甲午之战后,清政府国力衰竭,决定结一强援而立,产生了“联俄拒日”的外交方针。然而许景澄对沙俄的凶恶本性早有认识,并预见三国还辽以后,“俄人怀自便之谋,德人挟责报之意,从此事更多矣”。不出他所料,俄德充当了瓜分中国的先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德国以两名传教士在山东钜野被杀为借口,派遣舰队强占胶州湾,沙俄遂借口协助清政府抵抗德国,派舰队进占旅顺,继而索租旅顺、大连湾。时许景澄赴任德国不久,又受命为头等专使赴俄,会同驻俄使臣杨儒与沙皇政府交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沙皇尼古拉二世接见许景澄,许景澄要求俄舰撤出旅顺、大连湾,尼古拉二世对此避而不答。二月,许景澄、杨儒向俄国外交部表示:俄国所拟的租借方案,“兼包金州全境,又添公地界线,殊骇听闻”。经过反复交涉,俄国放弃了租借金州湾的要求,但是强行租借了旅顺和大连湾。
许景澄深深痛惜于早年“外交救国”理想的破灭,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请病假离职回国。“使俄至是事,八阅春秋,公鬓发苍然白矣。时事日非,一身将老,每一念之,凄然泣下。”
拒意管学
主词条:三门湾事件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许景澄回国后,清廷命他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行走,兼礼部右侍郎,后调补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意大利窥伺浙江省,向中国提出租借三门湾,欲将浙江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意大利派军舰6艘来华恫吓,并递呈“哀的美敦书”(即最后通牒),以示决绝。许景澄对此严词驳斥。后经时任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部下“海天”舰管带刘冠雄等将相关时局军力报告陈于朝廷,终将意哀的美敦书退回。意大利见中国态度强硬,未敢再动。这是列强瓜分中国以来,清政府第一次拒绝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这类要求。
同年春,许景澄建议在北京设立俄文学堂,培养俄语人材,并捐赠兼任东省铁路公司总办的薪俸,作为学堂经费。秋,许景澄以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兼管理事务(即管学大臣)。这时的京师大学堂学生虽然稍习科学,但“大都手制艺一编,求获科第而已”。许景澄对此现象时有助正,曾委婉批评前任管学大臣孙家鼐:“公办学堂,太偏于理学。”
庚子五忠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次年(1900年)春向京畿地区集中,列强以保护使馆和教堂为借口组成联军大举侵华。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些人企图利用义和团向列强宣战。
五月二十日(6月16日),慈禧太后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和战问题,许景澄力陈“无论是非得失,万无以一国尽敌诸国之理”。会议结束时,太后命许景澄、那桐前往杨村,劝阻联军勿入北京。当晚许景澄、那桐出城,次日行至丰台时为义和团阻截,只得返回。
五月二十三日,慈禧太后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决定向列强宣战,攻打东交民巷使馆区,并命许景澄等前往通知各国使臣,限其二十四小时内离京,由清政府派兵护送到天津。光绪帝反对与各国宣战,拉住许景澄的手,要他“更妥商量”。许景澄一时慌乱,竞忘记君臣之礼,拉住光绪帝的衣服痛哭,遭到太后怒斥。
从五月二十二日至六月二十七日,许景澄和太常寺卿袁昶联名上《请亟图补救之法以弥巨患疏》《请速谋保护使馆维持大局疏》和《严劾大臣崇信邪术请旨严办疏》等三道奏章,他认为春秋大义,不斩来使,围攻使馆,杀害公使,不合国际公法,绝不可采用激怒各国的做法。结果以一国而敌各国,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力主镇压义和团、保护使馆、诛杀祖护义和团诸臣,以使列强息兵。
许景澄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身边的人留言道:“各国联军行将入都,事不堪问矣,日后和约之苛不待言,君等当预筹之。”他深深为国家前途担忧,“数日之内,鬓发尽白”。
许景澄的反战言行遭到载漪等的忌恨,一时交章弹劾,终被冠以“勾结洋人““任意妄奏,且语多离间”等罪名。七月初四日(7月28日),与袁昶同时被杀于北京。许景澄、袁昶和之后被杀的立山联元徐用仪被称作是“庚子被祸五大臣”。
相传许景澄被判时,犹以京师大学堂经费为念,取来存于俄国银行的四十万两办学经费银子的存折,交给当局,嘱咐防止外国人赖帐,然后就刑。
死后昭雪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2月13日,清廷为许景澄等五人平反,官复原职。同年,许景澄灵柩护送南下,沿途出现万众瞻仰的动人局面。到江苏上海时,“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往助执绋,祭奠成市,哀輓盈途,所谓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者。”
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清廷追赐许景澄谥号为“文肃”。
主要影响
外交
关于帕米尔问题交涉,许景澄争得了“两不进兵”的交涉结果,粉碎了沙俄侵吞全帕的阴谋。但是在交涉中,在俄国占领苏满卡伦之前,“以夷制夷”变成“依夷制夷”,结果为夷所制,是许景澄外交策略中的缺陷。中国国力不强、清政府缺乏精确的地图以及对边疆概念模糊是许景澄在边境交涉中失利、是未能彻底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因。
许景澄经办的“中俄四厘借款”,其数额之巨,是此前清廷外债史上所没有的。从息扣上看,无论是同以前还是同以后的借款相比,相对而言都是扣少息低。四厘借款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局面,为后来借款提供了扣少息低的先例。
许景澄在交涉修建中东铁路过程中,维护中国主权,为清政府挽回了部分权利:首先,许景澄在查访俄国铁路的情形和估算中东铁路的修建基础上,提出中俄共筑中东铁路的具体方案。得到清政府认可,负责与俄交涉修建中东铁路事宜,并负责有关公司、合同的谈判。其次,签订《华俄道胜银行合同》,通过合伙入股的方式迅速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基本解决了修建中东铁路的所需资金。《东省铁路合同》表明中国政府对于中东铁路修建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提供了一切可能,并减免了很多税厘,大大便利了中东铁路的建设。再次,谨慎细节,防止侵吞。为防止俄国妄图利用修建中东铁路之机对中国东北进行军事渗透,防止沙俄以建造南满支路为由向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扩张,许景澄都做了细致周密的规定。作为东省铁路公司总办,凡合同中规定由总办管辖的范畴,他都认真办理,坚持按约办事。这都体现了许景澄在处理与帝国主义国家订立合同事件上谨慎的态度。
许景澄出任东省铁路公司总办,接受俄国的薪水,在顽固派看来简直是有辱国格,以致在义和团运动中,他被入京拳民视为首先要杀的人物之一。
义和团运动中,许景澄等主张“剿拳和洋”,反对同各国开战,公然支持光绪,遭到慈禧等人的嫉恨,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军事
在出国购买军舰的过程中,许景澄清楚地认识到了西方军事力量的强大和武器装备的精良,通过在德国定购的军舰和武器为清朝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他还潜心研究各国海军,编译《外国师船表》供国内参考,并上疏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提出加强大沽口防卫及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的具体主张,以及改革兵制的建议,为清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对创建中国近代海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评价
在许景澄刚去法国出任公使之时,总税务司赫德曾说:“这位新任驻法等国公使是个十分聪明伶俐的人,非常有生气,并且生就一种显得很好奇的性格,我毫不含糊的喜欢他,尽管他有点粗鲁不庄重,我认为他的智力在常人之上。”
严复撰挽联悼念许景澄、徐用仪、袁昶、立山、联元等“五忠”道:“善战不败,善败不亡,疏论廷诤动关至计;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皇天后土式鉴精忠。”
清廷在《谕赐原任吏部左侍郎许景澄碑文》中给出如下评价:“尔原任吏部左侍郎许景澄,致身靖献,禀性端严。早列贤书,旋登翰苑。分校琐闱之艺,人仰冰衡;嗣乘蜀道之轺,士霑雨化。迨夫皇华妙选,帝简荣膺,历八国以将周,使四方而不辱。务持大体,为中朝力任仔肩;雅善外交,俾邻国免生窥伺。画界则鸿沟不让,文轨大同;议和则虎旅无烦,权衡悉当。洊升卿寺,储兹公辅之材;擢贰铨曹,期以股肱之任,何意奸民煽乱,强敌乘机。曲突谁防,燎原竟兆。尔乃躬遭萋菲,伤贝锦之成文;志切澄清,罹网罗而受阨。实具冰霜之操,伏剑长辞;终邀日月之明,覆盆必照。已蒙湔雪,益可矜原。动节攸彰,堪表人伦而作则;殊荣特沛,庶借天壤以流辉。状厥生平,谥之文肃。”
外交部街的《许文肃公赞有序》(拓片)称赞“曾惠敏(曾纪泽)以后言外交学者,公一人而已”。
俞樾:“公起词苑,雅擅使才。手持英荡,足偏埏垓。昔公孙挥,周知四国。公久驻俄,而再至德。万国情实,公具知之。虞虢唇齿,齐秦雄雌。乱之初萌,公曰大误。谁秉国成,迷而不悟。乱之既成,归咎于公。谓是和议,梗我战功。曾几何时,是非大白。三忠之名,赫然史策。复尔朱绂,焚尔丹书。彼哉戎首,今见何如!一日千秋,死而不死。帝悯尸臣,人尊肤使。主望臣直,身没名存。敬以此义,表示墓门。”
陆润庠:“事君以忠,能临大节。与人为善,赖有真传。”
赵尔巽等:“清代优礼廷臣,罕有诛罚。拳祸既起,忠谏大臣骈首就戮,岂独非帝意哉?观用仪诸人所论事势利害,昭昭如此,乃终不能回当轴之听,何其昧焉?世传大节,并号‘五忠’,不数日而遂昭雪,允哉!”
蔡东藩:“许侍郎、袁京卿二人,名臣也,以忠谏而致祸,同罹惨刑。丹心未泯,碧血长埋。谁为为之,以至于此?”
徐一士:“而景澄又舍生效忠,节概凛然,故徵祥服膺甚至,钦慕无已,其事足传也。”
王芸生:“辽东收回以后,中国政府诸人莫不对俄怀有幻想。此时俄人已露强行修路之端,清廷虽声言自造铁路,乃恐俄人独占铁路之利,并非拒绝俄国势力之南侵,且毋宁谓欢迎俄国势力之伸张也。故中国一经表示自愿修路,俄人即认为满意。此时中国政府方在梦中,不知俄国野心之大。惟许景澄鉴于三国之忮求不已,认为时局日艰,弗胜忧愤之感。在当时亲俄狂流中,此人可谓独具远见。”
赵强强:“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为清政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多年的外交生涯,使他扩大了视野,感受了中西之间的差距,激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欲望,形成了谨慎、坚韧、理智的思维方式。在晚清的驻外大臣中,许景澄可以说是一位较为开明且又有抱负的外交官。”
轶事典故
师生情谊
许景澄任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时,很赏识自己的翻译陆徵祥,勉励他要“学习外交礼仪,联络外交团员,讲求公法,研究条约,冀成一正途之外交官”,彼此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友谊。陆徵祥不断受到许景澄的指点和熏陶,为日后进行外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陆徵祥曾说过:“没有他(许景澄),我决不会成为外交家,以后也决不会成为修道院修士和教士。”后来他专门为许景澄的文集作序,也认为自己受许景澄影响,“二十年来,循而行之,获益匪浅”。在晚年的追忆中,陆徵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助我者吾妻,教育以裁成我者吾师也。”
主要作品
许景澄为同治、光绪间的著名才子,不仅通洋务,还以工于古文,尤其是八股文而闻名。他善认题,义举其要,不枝不蔓,却能发题理于无馀。他又讲究技巧,但用力无痕,手法高妙,走的是晚明八股文的路子、其文简淡而理足,体方而意圆,于切实讲论题旨时显出朴老古淡的风格,在八股文已趋衰微时,许景澄成为八股文坛的振衰者。
著有《许文肃公遗稿》《许文肃公外集》《出使函稿》。今人整理有《许景澄集》。
人际关系
亲属
学生
文学形象
在晚清李伯元的小说《庚子国变弹词》中。许景澄是忠臣形象,官居侍郎,为光绪朝中之铁路大臣。他为人忠亮,正直敢言。义和团起事,拆毁铁路,他曾出面干预。后奏闻朝廷,请款修复,不料被权臣捺住不准。许景澄进京面圣,力劝朝廷不可听信谗言,致贻后患,要乾刚独断,于是得罪了端王载漪。端王乃矫诏,斩他于菜市口。他临危不惧,怒斥权奸,正气凛然。
后世纪念
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清廷根据浙江巡抚增韫的请求,在杭州西湖为许景澄、徐用仪及袁昶建立专祠,被称为“三忠祠”。十月,据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等奏请,允许为许景澄等人“在京城地方捐建专祠”。到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又因增韫奏请,将许景澄等人在西湖的专祠列入祀典,由地方官定期致祭。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中东铁路公司在哈尔滨修建“许公纪念碑”和许公路(今属景阳街南段),以纪念许景澄。纪念碑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拆除。
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在南岗区邮政街143号(铁路局大楼后门对过)创建许公纪念实业中学。1925年10月1日,该学校更名为“许公储材学校”,翌年11月1日收归东省特别区教育管理局管辖,改称“东省特别区许公职业学校”。赵尚志曾在这所学校(现为哈铁的教育中心)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南岗通往道外的跨线桥命名为许公桥。
史料索引
清实录》同治、光绪朝实录
春在堂杂文·清故吏部左侍郎许公神道碑》
清史稿》卷466《许景澄传》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20:4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