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实甫
马来西亚侨领
饶实甫先生祖籍广东梅县松口,居荔香园,家中有书房,是当地世代书香的望族。松口华侨众多,其中铜琶村华侨饶实甫就是马来西亚有名望的侨贤。饶实甫属于华侨中的上层人物,率先接受革命思想;而作为儿子的饶思文在父亲身边也直接受到了影响,提出“国家既新,则人亦不可不有新”的观点,表现出他对社会万象更新积极拥护的态度。
人物生平
饶实甫早年随本地水客出南洋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做工,后开小店做生意。他娶妻松南人陈氏,生五子。由于他为人诚信,人缘好,生意逐步发展。饶实甫先后把在家的五个儿子接出来帮做生意(小儿子饶思学不幸18岁早逝),后来儿子们另开分店。饶实甫年幼时在村中的学堂读过书,他家中有书房(书斋),是当地世代书香的家庭。在清末民初年间,他经常有信件和物品托水客带回家乡荔香园,曾数次回家乡荔香园。
民国年间,饶实甫的父母、妻子、儿子等人在荔香园居住。他们是真正的侨眷,生活费靠南洋的亲友们接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荔香园有书房、有留声机。从这些设施可看出,当时饶实甫的后裔是村中的富裕人家。从潮汕历史文化中心侨批博物馆副馆长沈建华收藏的饶实甫与其四个儿子的信件中,可见当年华侨在海外的艰辛。
清末民初年间饶实甫与荔香园的信件(侨批)有部分保存下来。而今这些百年前的信件,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华侨文化的殷实资料。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夏远鸣老师的文章《家国春秋》引用了饶实甫从侨居地马来西亚槟城寄回家乡松口铜琶村荔香园的18封信件(侨批)的实录,每封信以原文写出,文章有1万余字。《国学大师饶宗颐故里的一组清末、民初侨批》作者是潮汕历史文化中心侨批博物馆副馆长沈建华 ,全文5000余字,有9幅信件照片。
家世背景
妻子:陈氏
儿子:饶思明饶简(饶思文)、饶思良、饶思玖、饶思学
孙子:饶清吉、饶允吉、饶荣吉、饶谦吉
曾孙:饶仕鑫、饶士森、饶士煌
曾孙女:饶仕彩、饶惠贞、饶润贞
曾外孙:饶培棠
第五世孙女:饶凌云
饶实甫娶松南人陈氏为妻,生有五子。查阅2001年出版饶熙龙主编的《松口铜琶村饶氏族谱》,饶实甫的后裔已传至第七代,人数有200多人,分布在印尼、泰国美国以及中国香港武汉广州汕头等地,人才辈出,学有所成,或是商贾大家。其中,饶士森是科学家钱学森的弟子。当年钱学森从美国回来,在全国招收了157名大学生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导弹,饶仕森就在其中,他后来成为祖国国防事业的一名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贡献。饶实甫的后裔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行业,他们用实际行动爱国爱乡,出钱出力愿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轶事典故
松口铜琶宗祠依山傍水,人杰地灵,人文蔚起,在清代曾有父子三进士:十六世复甫公及两子世轩、世轸;泗坑后裔饶辅庭是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可见这里是充满文化气息和革命传统的地方。据饶宗颐先生16世祖良滨公所作《昭穆奕世名次小序》中云:“14世祖从松口带来族谱一本”,其“世系八句”中的“仕昌协显 良兴见旭”,饶宗颐先生属于十九世“旭”字辈。饶宗颐先生祖上是14世从松口迁来潮州。饶宗颐先生和饶实甫先生都属于松口铜琶乐隐公系,都是乐隐公的后世子孙。乐隐公系下分为仲华公系和仲荣公系。饶老属仲华公系邦宪公祠,十二世移潮安,开基仕保公祠;饶实甫先生属于仲荣公祠,居本村荔香园。饶实甫先生为十五世,原名饶肇华,实甫当是表字。
人物故居
荔香园坐落在松口古镇元魁塔的一侧,离爱春楼不远,属铜琶村饶氏三世祖仲荣公祠堂一侧,屋主饶实甫家是当地世代书香之家。清朝末年,饶实甫在马来西亚经商,他筹资把祖祠的左横屋修整,并在后围加建房子以避洪水,加建的房子有厅堂,有书房,还有小花园,面积约3000平方米。花香果香伴随村中学子琅琅书声,清静幽雅,因此命名为“荔香园”,远近闻名。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6 17:1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