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
中国香港境内公立师范类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EdUHK,是中国香港以师范教育为本的大学,是九间可自我评审的院校之一,为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沪港大学联盟东亚教师教育国际联盟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成员。
历史沿革
香港教育大学可追溯至1853年成立的圣保罗书院
1881年由香港总督轩尼诗爵士成立香港首间官立师范学校。
随着政府及社会大众对师资教育的关注及需求不断增加,罗富国师范学院(1939年)、葛量洪师范学院(1951年)、柏立基师范学院(1960年)、香港工商师范学院(1974年)和语文教育学院(1982年)等相继成立,提供正规的师资教育。
1993年2月,成立以叶锡安太平绅士为主席的临时校董会,负责筹办成立教院的事宜。
1994年4月,《香港教育学院条例》通过,教院于四月二十五日正式成立。当局依照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五号报告书的建议,将四所师训机构和语文教育学院合并成为香港教育学院(教院),旨在提升师资教育和有关的专业培训课程。
1994至1997年,教院在位于香港岛的总办事处及七间校舍运作,主要提供教育文凭课程及在职教师培训课程。
1996年,教院获纳入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院校,并于翌年迁进位于大埔的校园。
1998年入读首届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于2002年毕业。
2004年,教院获得自行评审其师资教育课程的资格。
2009年,香港教育学院在政府接纳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检讨工作小组报告建议的独立发展方案后,公布《策略发展计划 跨越2009-12:筹划未来、腾飞新天》,稳步迈向成为以教育为本、提供多元学科兼具研究实力的教育大学。继而于2010/11学年开办语文研究文学学士和全球及环境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课程,并于2011/2012学年开办创意艺术及文化的文学学士课程。
2014年,教院向教育局提交正名大学申请。
2015年,教资会向教育局提交检讨报告,建议授予教院大学之名。
2016年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向香港教育学院(教院)授予大学名衔。教院的中、英文名称将分别改为“香港教育大学”和“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教育大学于2017年2月公布《策略发展计划2016-25》,在未来十年专注教育领域的研究、发展及创新,并进一步加强教大在亚太地区及以外的先导地位。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祝贺教院时表示,授予大学名衔,是对教院多年来的努力和贡献予以肯定,并将增强公众对该校及其毕业生的信心。除了授予大学名衔,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亦决定就教院现已取得学科范围评审资格的三个学科范围向该校授予自行评审资格,该三个学科范围分别为中文研究、英文研究和环境研究。
随着《2016年香港教育学院(修订)条例》于2016年5月27日刊宪,教院已正名为“香港教育大学”。
2020年7月,香港教育大学加入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
2024年1月9日,香港教育大学“国家安全与法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典礼举行。10月15日,香港教育大学校长与教师协同创新培训中心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根据官网显示,香港教育大学拥有五所校级及十所院级研究与发展中心,涵盖教育、社会科学及人文领域。在国际层面上,教大获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颁授“技术教育及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教席,以及设立“本土文化及创意教育研究”观测所。此外,根据2011-12年政府优配研究金的申请结果,教大在全港八大院校的“人文及创意艺术”领域中,拨款项目成功率排名第一,“教育”及“社会科学”排名第二。教大提供了研究式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包括哲学博士、哲学硕士、教育博士、教育硕士、文学硕士及社会科学教育硕士等课程。
香港教育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及三所学院(即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及人文学院),在“教育为本、超越教育”的愿景下,提供一系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教育专业及多元学科课程,包括人文学、社会科学及创意艺术与文化等学科,推动教与学的发展。
教大一向致力培育敏于思考、关怀社会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及社会领袖,至今约有15万名校友,历年来“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得奖人当中74%为教大或其前身师范学院毕业生,足证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悠久贡献和雄厚实力。
为发挥跨学科的协同效应,教大已成立两所新学院,分别为教育发展与创新学院(AEDI)及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AAPSEF)。这两所学院将发展成为卓越枢纽,进一步扩大教大在香港乃至全球的研究影响力。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教大汇聚众多学术精英,有延聘自全球各地约460位学术及教学人员,当中98%以上的学术人员具博士学历,组成了香港最大的教育及相关人文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团队。
教大已礼聘约40位讲座教授及教授,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内地与台湾以及香港其他大学,领导进行多项尖端研究活动。
学术研究
研究与发展信念
香港教育大学作为本港最具规模的师训机构,旨在发展可应用于学与教的知识,以改善专业实践及促进新知识和技能往社会转移,使社群进步。本校注重将研究结果及发现转化为推动教育及社会发展的正面变革,改善人类福祉。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发展应用研究,开拓富启发性及创新性的知识,在学术、专业、社会及政策等方面,对教育界以至更广大的社群影响深远。
我们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不但强调严谨的学术要求和理念的原创性,并重视与社会及专业的密切相关。我们相信,研究上的卓越是通过知识的转移及应用,以结合学术、专业和服务为一体。香港、中国大陆及亚太地区的教育均正急速发展,我们抱有这种信念,是在配合时代需要。
知识转移倡议
本校的知识转移策略,旨在鼓励学术部门及员工通过知识转移活动,增加研究影响力。为促进这方面的工作,并制定日后保护知识产权、专利及产品牌照申请等政策,本校于二零一四年七月于研究与发展事务处辖下,设立知识转移小组。同时,我们亦举办多项知识转移活动,藉着不同沟通平台,如印刷、电子及新媒体、专业发展课程、本地及国际会议、研究会及工作坊,向外界发布本校的研究结果。
研究与知识转移
秉承「教育为本,超越教育」理念,实现成为教育、人文学及社会科学研究发展领先中心的目标
以需求为本的学问、知识转移及社会服务,奉献本地及国际社群
为学术人员及研究生营造活跃和浓厚的研究氛围
研究与发展方向
推动应用研究(尤其是有关应用、教程及整合的学术):以开拓知识,在专业改进、实践创新及政策制订等方面,为学校教育、教师培训及终身学习等范畴,发展相关的本土及国际应用研究;
促进多学科研究:以贯彻“超越教育”的理念,拓展学科领域,加强研究实力,并提供更综合而精密的发展途径;
结合研究、教程及专业服务:使学术及专业工作能有效整合,互相裨益;
利用本地和国际网络:联系学校、非政府机构、专业组织、研究机构及政策制订者,加强在研究与发展上的协作;
建立研究实力:在学术人员、学系及研究中心等不同层面,发展具实力的研究队伍,从事前沿研究。
学术资源
《超越教育》每年出版两次,报导教大的最新发展和教研项目,以及师生、校友动态。
香港教育大学学系及部门刊物:
卓越教学发展中心通讯
科学与环境学系通讯
幼教通讯
EdUHK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wsletter(只供内部参考)
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学院院讯
研究生院院讯
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大学设立了多个校级研究中心,以促进多学科的专门知识发展。这些研究中心将致力成为前沿研究的新焦点,期望为亚太地区以至全球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校级研究中心
香港研究学院(AHKS)
评估研究中心(ARC)
管治与公民研究中心(CGC)
刘銮雄慈善基金亚太领导与变革研究中心(APCLC)
学院级研究中心
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辖下研究中心:
大中华研究中心(CGCS)
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CEES)
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辖下研究中心:
脑神经科学与教育研究中心(CBE)
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CCFS)
终身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CLLRD)
社群心理健康研究中心(CPH)
整全成长发展中心(I-WELL)
人文学院辖下研究中心:
流行文化与人文学研究中心(CPCH)
语言学及语言研究中心(CRLLS)
中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RCCLLC)
学院级专业发展中心
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辖下专业发展中心:
卓越教程发展中心(CELT)
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CRSE)
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CSENIE)
文化传统
愿景
香港教育大学矢志成为亚太地区一所以教育及相关学科为核心的先导大学,通过培育具专业才能、关怀社群的人才,追求卓越学术成就,贡献社会。
使命
教育可创造知识,增进理解,提升转化生命与改革社会的能力。香港教育大学首要使命是促进及支持香港教师教育的策略发展,培训优秀教育工作者及支援其终身学习,并领导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香港教育大学致力提供教育以外的多学科教研环境,促进知识探索、思考与言论自由、政策倡议与实践,并推动协作与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知行合一、敏于思考、关怀社会及放眼世界的优秀专业人才。香港教育大学的研究有助提升知识、学术与创新,务求对社会与人类发展作出不懈的贡献。
香港教育大学锐意在教育及政策论述扮演领导角色,推动区域及全球的教育与社会发展方向。
在“教育为本、超越教育”愿景下,香港教育大学致力提供多元学科的教研环境,促进知识探索,致力扩阔学术范畴,透过开办人文学、社会科学及创意艺术与文化学科,巩固传统优势,让充满热忱的学生及优秀的学者在饶有活力的学习及教程环境下追求卓越。
校徽
香港教育大学校徽以前身香港教育学院的设计为蓝本,强调大学的教育承传、使命及核心价值。整个校徽设计彰显教大特色,五片更丰厚茂盛的绿叶象征朝气蓬勃;太阳则代表团队精神,上下一心,致力追求卓越的学术及研究水平,造福社会。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香港教育大学将持续加强与海外大学的协作,与区内及国际多所著名大学,包括英国约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及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成立国际联盟,巩固香港作为教育枢纽的地位,并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及协作,尤其是推动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及实习机会、合办课程及领袖培训等。
此外,香港教育大学正与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及英国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商讨合办双博士双学士学位课程的可能性。协议一旦落实,修读相关课程的毕业同学将可获巴斯或约克大学与香港教育大学共同颁发的双学位。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积极与享誉国际的学府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系,使本校在本港的建树,在国际上赢得更大的认同。其深信与全球学术机构结成伙伴,在会议上切磋交流、推行协作计划,对教大的发展至为重要,有助本校提升为优秀教育的中心,获本地和海外各界公认大。
该联盟旨在推进教师教育的国际共同研究,促进教师职业志愿者间的国际交流,教师教育大学间的相互派遣,在东亚地区完善大学教师的互相派遣体系来充实各院校的教育内容。成员包括:香港教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岛大学横滨国立大学首尔教育大学等。
统筹国际、内地合作及本地网络的部门
合作伙伴
为促进学术合作及交流,本校与多所大学及教育团体签订合作协议,并与国际及本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多项学术项目。此外,香港教育大学亦为Asia-Pacific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APERA)主要创会成员之一。
合作项目
在巩固现有网络之余,香港教育大学一直积极拓展本地及海外的伙伴协作和连系。缔结这些网络带来的效益包括:为学生提供一系列非本地的体验学习机会,例如语言沉浸课程;增加非本地学生人数,令学生组合多元化;发展懂得珍惜、欣赏及理解跨文化共融及多元文化的校园社群;鼓励学生融合;与本地及海外大学合办学位课程,有效利用各校优势,创造研究与知识转移机会等。这些合作项目还有助于校园内营造多元文化的学习及研究环境,达成「在地国际化」的目标。
国内合作
香港教育大学大中华事务处协调统筹教大与大中华地区院校的学术交流与访问,透过各种方式的互动,促进香港教育大学与大中华地区院校间的了解并建立彼此间的合作。
大中华事务处负责统筹本校与大中华地区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香港教育大学在国内的合作院校和机构如下:
学生交换计划
学生交换计划一般意味着两所院校之间就双方学生的互向流动签订协议。于本校修读全日制学士学位的学生可选择前往一所伙伴院校短期修课,通常以一个学期为限。相对地,该伙伴院校也派出学生前来香港教育大学就读,一般以同样数目的学生为限。实际上,双方学生“交换”了学习地点。
香港教育大学挑选了多所伙伴院校,与之签订学生交换协议,协议条款通常包括互免学费,意指学生在交换学习期间,只需如常缴付原校的学费,伙伴院校不会另征学费。学生一般需负担住宿、机票及生活费用等。
中国台湾交换生大学
社会评价
校友会2017中国港澳台大学排行榜
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并列第7,跻身2017中国三星级大学。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在2015年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教育大学在教育学科位列亚洲第3、全球15;在语言学方面则位于世界100-150名。
在2016年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教育大学在教育学科位列亚洲第2、全球12。
在2018年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教育大学在教育学科位列亚洲第2、全球9。
香港教院事件
2004年时任香港教育统筹局局长,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李国章教授为整合香港教育资源,曾提出香港教育学院整体合并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建议。但时任香港教育学院校长则认为李国章教授涉嫌“不当干预学术自由”,为此双方产生严重分歧。
香港特区最高行政长官曾荫权命令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该事件,独立调查委员会最后裁决“李国章不当干预学术自主”的指控不成立。曾荫权对记者表示,已收到香港教院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并对三项指控均不成立感到高兴,特别是委员会认为有关教统局局长李国章的指控不成立。
曾荫权表示,他认同委员会的意见,即部分指控是出于过分敏感和带有偏见;并指出,委员会否定“关于干预院校自主”的指控。曾荫权说,报告强调,特区政府策导香港教育学院朝向院校协作的方向去发展,这一点与教育政策和公众利益一致,故不能够被视为干预院校自主。
入学申请要求
大陆学生本科入学基本要求:
报读人士必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且成绩达到本科第一批重点录取分数线(江苏省考生同时需于两个选测科目中考获1A1B或以上等级),而且户籍所在地是内地三十一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中毕业生。此外,本校也欢迎在香港就读副学士或其他大专课程的内地生报读。一般而言,申请人的全年平均积点(GPA)必须达到良好水平,并通过入学面试方可获考虑。
个别学科的入学条件
1.视觉艺术教育荣誉学士(五年全日制)及创意艺术与文化荣誉文学士(四年全日制)–视觉艺术主修课程
除需符合上述一般入学条件外,申请人必须上载或提交最少三件自己的艺术作品或画作,以供专业老师评核。
2.音乐教育荣誉学士(当代音乐及演奏教育学)课程
申请人须擅长演奏至少一种乐器(或声乐),并对当代音乐具有浓厚兴趣。
艺术类高考生于统一高考成绩达二本线及艺术科成绩达满分之70%(文艺特长生可获加分)。
若申请人于相关音乐范畴具备特殊才能及/或成就,申请人或可获豁免部分入学要求。此外,若申请人拥有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颁发之DipABRSM或LRSM资格、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之ATCL及LTCL资格、音乐深造文凭或音乐专业文凭/证书,将获优先考虑。
英语能力要求
申请人须符合以下英语能力要求(内地应届高考生必须符合下列第一项要求):
1.高考英语分数达到110分或以上(满分为150分)。部分课程或要求申请人有良好英语水平,如报读有关课程,申请人的英语分数必须达到120分或以上(满分为150分);或
2.托福(TOEFL)纸笔测验550分或网络化测验80分或以上成绩;或
3.雅思(IELTS)学术组别6分或以上成绩;或
4.普通教育文凭考试(GCE O-level)/国际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IGCSE)/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GCSE)英文科或英国文学科目取得C级或以上成绩;或
5.普通教育文凭考试(GCE)高级程度(A-Level)或高级补充程度(AS-Level)取得E级或以上成绩。
中国台湾学生入学要求
1.参加台湾应届学科能力测验的学生:
英文成绩需达顶标;及
其余科目需取得均标或以上成绩
2.台湾高中学生并持有以下资历:
12年全日制学校学习经历;及
高中毕业文凭(入学注册时需补交);及:
如在同一次的SAT Reasoning Test(推理测验)中取得以下成绩:
旧制:总分不少于1650分(满分为2400分,包括阅读理解、数学及写作);或
新制:总分不少于1190分(满分为1600分,包括实证阅读和写作,及数学两部份)。 
如于旧制SAT写作部份的文章写作(essay writing)分数取得8分或以上成绩;或于新制SAT实证阅读及写作部份取得590分或以上成绩,均可视作满足英语能力要求;或
普通教育文凭试(GCE)最少三科高级程度(A-Level)或A2科目或 两科高级程度或A2科目及两科高级补充程度(AS-Level)科目合格或以上成绩(不包括中文/国语/英文科目);或
其他认可学历,详情请浏览网页http://www.eduhk.hk/degree/non-local.htm(收生要求或会有所修订,以本校网页上公布资料为准)
3.大学在学的学生:
于认可的台湾的大学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
此外,本校亦欢迎在香港就读副学士或其他大专课程的台湾学生报名。
一般而言,申请人的全年平均积点须达良好水平,并通过入学面试方可获考虑。
个别学科的入学条件
1.视觉艺术教育荣誉学士(五年全日制)及创意艺术与文化荣誉文学士(四年全日制)–视觉艺术主修课程
除需符合上述一般入学条件外,申请人必须上载或提交最少三件自己的艺术作品或画作,以供专业老师评核。
2.音乐教育荣誉学士(当代音乐及演奏教育学)课程
申请人须擅长演奏至少一种乐器(或声乐),并对当代音乐具有浓厚兴趣。
若申请人于相关音乐范畴具备特殊才能及/或成就,申请人或可获豁免部分入学要求。此外,若申请人拥有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颁发之DipABRSM或LRSM资格、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之ATCL及LTCL资格、音乐深造文凭或音乐专业文凭/证书,将获优先考虑。
英语能力要求
申请人须符合以下英语能力要求(台湾应届学科能力测验的学生必须符合下列第一项要求):
1.台湾应届学科能力测验英文成绩达至顶标;或
2.托福(TOEFL)纸笔测验550分或网络化测验80分或以上成绩;或
3.雅思(IELTS)学术组别6分或以上成绩;或
4.普通教育文凭考试(GCE O-level)/国际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IGCSE)/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GCSE)英文科或英国文学科目取得C级或以上成绩;或
5.普通教育文凭考试(GCE)高级程度(A-Level)或高级补充程度(AS-Level)取得E级或以上成绩
中国澳门学生入学要求:
1.澳门高中学生并持有以下资历:
12年全日制学校学习经历;及
高中毕业文凭(入学注册时需补交);及:
如在同一次的SAT Reasoning Test(推理测验)中取得以下成绩:
旧制:总分不少于1650分(满分为2400分,包括阅读理解、数学及写作);或
新制:总分不少于1190分(满分为1600分,包括实证阅读和写作,及数学两部份)。
如于旧制SAT写作部份的文章写作(essay writing)分数取得8分或以上成绩;或于新制SAT实证阅读及写作部份取得590分或以上成绩,均可视作满足英语能力要求;或
普通教育文凭试(GCE)最少三科高级程度(A-Level)或A2科目或 两科高级程度或A2科目及两科高级补充程度(AS-Level)科目合格或以上成绩(不包括中文/国语/英文科目);或
其他认可学历,详情请浏览网页http://www.eduhk.hk/degree/non-local.htm(收生要求或会有所修订,以本校网页上公布资料为准)
2.大学在学的学生:
于认可的澳门的大学完成第一学年的学习
此外,本校亦欢迎在香港就读副学士或其他大专课程的澳门学生报名。
一般而言,申请人的全年平均积点须达良好水平,并通过入学面试方可获考虑。
个别学科的入学条件
1.视觉艺术教育荣誉学士(五年全日制)及创意艺术与文化荣誉文学士(四年全日制)–视觉艺术主修课程
除需符合上述一般入学条件外,申请人必须上载或提交最少三件自己的艺术作品或画作,以供专业老师评核。
2.音乐教育荣誉学士(当代音乐及演奏教育学)课程
申请人须擅长演奏至少一种乐器(或声乐),并对当代音乐具有浓厚兴趣。
若申请人于相关音乐范畴具备特殊才能及/或成就,申请人或可获豁免部分入学要求。此外,若申请人拥有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颁发之DipABRSM或LRSM资格、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之ATCL及LTCL资格、音乐深造文凭或音乐专业文凭/证书,将获优先考虑。
英语能力要求
申请人须符合以下英语能力要求:
1.托福(TOEFL)纸笔测验550分或网络化测验80分或以上成绩;或
2.雅思(IELTS)学术组别6分或以上成绩;或
3.普通教育文凭考试(GCE O-level)/国际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IGCSE)/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GCSE)英文科或英国文学科目取得C级或以上成绩;或
4.普通教育文凭考试(GCE)高级程度(A-Level)或高级补充程度(AS-Level)取得E级或以上成绩
研究生入学要求
申请人必须持有认可大学颁授的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若能获取所需学历资格亦可申请入学。此外,某些学位课程会有更具体的要求,会通过安排笔试或面试进一步测试申请人就读该课程的能力。
若申请人本科阶段的教学语言不是英语,则应满足以下最低英语水平要求:
托福80分或以上;
雅思6分或以上。
参考资料
京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香港教育大学大事纪要.香港教育大学.2016-05-27
关于教大.香港教育大学官方网站.2016-05-1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1:3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