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毒病是由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Y病毒等20多种病毒引起的、发生在
马铃薯的病害。根据症状表现将马铃薯病毒病分为马铃薯花叶病和马铃薯卷叶病两大类。
病原特征
马铃薯病毒病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国际上已报道20多种病毒能侵染马铃薯。经鉴定在中国流行的主要病毒与国际上一致,在主要栽培品种上均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并普遍存在着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在中国,马铃薯病毒病的毒原种类有以下几种: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简称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简称PVY)、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foll Rolero virs,简称PLRV)、马铃薯潜隐花叶病毒(Potato S Carla virus,简称PVS)、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 ,简称PVM)、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简称PVA)、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otato Aucuba Mosaic Potex virus,简称PAMV)等。
马铃薯黄矮病毒(Potato Yellow Dwarf Nucleorhobdo virus,简称PYDV)为中国对外检疫对象。
马铃薯普通花叶病:马铃薯X病毒,为单链
RNA,病毒粒体线状,515纳米×12纳米,在叶片细胞内,可以形成大型不定形内含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钝化温度68-74℃,稀释限点10-5-10-6,体外存活期为几周至数月,接触摩擦传毒。储藏期间通过幼芽接触也可传毒,还可以借助马铃薯癌肿病的游动孢子传播,但后者在生产中并不重要;种传也是马铃薯X病毒传播的一种方式。尚未发现传毒昆虫介体。根据是否含基因Nx、Nb马铃薯品种的反应,可将马铃薯X病毒分为4个株系。马铃薯X病毒的寄主植物很广,除马铃薯外,还可侵染番茄、辣椒、茄子、曼陀罗、龙葵等。并能与一些病毒复合侵染某些作物,造成严重为害。
马铃薯重花叶病:马铃薯Y病毒,为单链RNA,病毒粒体线状,795纳米×12纳米,钝化温度50-65℃,稀释限点为10-4-10-5,在室温下存活两周。病叶经快速干燥后保存在干燥条件下,病毒可存活几个月到1年。已知至少有3个株系:YC株系在田间并不广泛,蚜虫不能传;YO株系为普通株系;YN(YR)株系为烟草坏死株系。马铃薯Y病毒还可以侵染番茄、烟草、酸浆、矮牵牛、龙葵等,可隐存于芜菁、甘蓝、红苜蓿及豌豆等植物上。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由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复合侵染。在中国发生的马铃薯退化,主要是由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
马铃薯卷叶病:马铃薯卷叶病毒,为单链RNA,无
包膜,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4纳米,钝化温度70-80℃,稀释限点10-5,体外存活期3-5天。马铃薯卷叶病毒已鉴定有几个株系,但它们在马铃薯和其他寄主上症状类型相同,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寄主植物有马铃薯、番茄、千日红等多种植物。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只有核酸,无衣壳蛋白,有病原性的RNA,呈环状,含有357-361
碱基对,分子质量为1.27×105u,其钝化温度为70-80℃,在酚处理液中为90-100℃,稀释限点为10-2-10-3,体外存活期3-5天。 该病毒还可侵染
苋科、
石竹科、
菊科、
旋花科、
无患子科、
玄参科和
缬草属等植物。
为害症状
不同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在不同品种上可引起不同症状。
侵染循环
病毒除主要在寄主活细胞内生活外,还在寄主体外存活,故病毒多借此传播。其主要传播方式:一是接触传染:由汁液摩擦传播。当病株与健株接触时,通过微伤、病毒侵染健株的薄壁细胞在内发展。除这种直接的接触外,工具、人手及衣服等触及病株沾染病液,只要沾染的病毒未失去致病力,仍能传染。二是昆虫传染:有些病毒常存在于植株的维管束内,必须借助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传染,但因病毒种类不同,其传毒时间一般分非持久性传毒,时间短,只几秒几分钟,病毒在昆虫体内存在时间短,如马铃薯Y病毒及马铃薯A病毒;持久性传毒,时间长,达24-48小时以上,昆虫终身带毒,如马铃薯卷叶病毒。病毒传染的全过程:即马铃薯感病株和病薯是传染来源,经过一定的传染途径(接触或昆虫传播)传播到寄主上,这样不断地循环侵染导致病情扩展。
流行规律
病毒病的发生与温度、传毒昆虫、品种关系密切,马铃薯被病毒侵染后,发病轻重取决于温度条件。高温条件下马铃薯病毒增殖快。低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植株体内虽然带有病毒,但表现症状较轻或呈隐症现象。马铃薯生长期间蚜虫发生重,病毒病发生也重,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在有蚜虫存在的条件下,一年可增加发病率数十倍。气温低、湿度大或多风多雨的地区对蚜虫繁殖不利,发病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或半山区,由于夜间温度低、湿度大,不利于蚜虫生长繁殖,发病轻。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和繁殖,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克新一号对马铃薯Y病毒有抵抗力,不论病毒的致病力及环境条件如何,都不表现皱缩花叶症状;而红纹白、白头翁等品种卷叶病重。
防治方法
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于某种病毒的抵抗性不同。有的品种对某一个或几个病毒具有耐病、免疫或有抵抗的特性,发病轻微或无病,很少影响产量,因此利用品种对病毒抵抗性是防除病毒病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
黑龙江省普遍栽培的克新一、二、三、四号品种都抗花叶病毒,其中克新四号对花皱叶高度过敏;
河北省选用的丰收白品种抗花叶;
山西省选用的双季一号、同薯八号及三号品种抗病性都较强。种植地区应根据当地病毒种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良种。
无病留种是保证防除病毒病害生产无毒种薯的关键。生产单位应建立两级或三级留种田。两级田是按1:10的面积,建立一级田(即原种田),二级田(即留种田);而三级留种田是按1:10:100的面积,建立一级田(即超级原种)、二级田(即原种田)、三级田(即留种田)。留种田都要以一级田生产的种薯为基础,然后逐级繁殖和生产应用。
做法如下: